甄應嘉氣急敗壞的迴到家中,讓甄太太開了庫房取銀子。甄太太自是不舍,甄應嘉本就心中氣極,好生訓斥了甄太太一通。甄太太少不得將鑰匙交出來,甄應嘉拿了鑰匙不說,晚上還歇在了一個寵妾處。
甄家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銀卻當真有限得很了,全都清理出來,也不過十多萬兩。但隻這次買糧一項,就需銀九萬兩,還有蠶繭需銀七八萬的,庫中現銀竟然短一二萬的樣子。不得已,甄應嘉次日帶了九千兩黃金倒羅米商店裏,簽了契書。其實一兩黃金兌十兩銀子,羅米商自然也不會在這上麵刁難。
羅米商笑道:“甄大人果然信人,既然如此,甄大人請迴,恕不遠送。”
甄應嘉見羅米商收了銀子不發稻米,這還了得,因而怒道:“既是收了銀子,還不將糧食送到我府上庫房?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敢坐地詐騙不成?”
羅米商笑眯眯的道:“甄大人言重了,小人可是老實本分的生意人,哪敢昧著良心做那樣的事。小人原是為了大人好。”
甄應嘉聽了這話奇怪,問道:“此話怎講,若是說不明白,我明日定然抄墨了你這黑店。”
羅米商遞過一道收據,滿臉堆笑的說:“甄大人請了,小人受了兩淮鹽運林大人所托,代管甄老爺所捐稻米。這是林大人簽了印鑒的收據,迄今甄大人認捐糧米已經到位。林大人說了,甄大人衷心皇上,林大人定然上報京中,不貪一分甄大人的功勞。
隻揚州各大鹽商所捐的銀兩並甄大人捐的糧米,俱是大數額,難道這大數額糧米甄大人要另貼運費送去揚州不成?所以林大人體恤甄大人,讓小的代為保管這筆糧米。隻等聖旨一到,戶部來官員前來接手,直接從小人庫中出去,到時候甄大人隻管派了管事來清點,若是小人庫中少出了一石,隻管給小人一個奸商罪名便是。
甄大人且想想,這糧米最難保管,漫說鼠蟲難防,一個受潮也是大筆的損失,若不是林大人所托,小人還不願意代為保管呢。甄大人又不貼保管銀子。不過小人做了多年糧米生意,庫房幹燥,防鼠防蟲有些法子,因而雖然沒有財力,也為國出一把勞力罷了。若是甄大人當真不放心時,隻管自己組織了糧隊,將這大筆糧米運往揚州讓林大人親自簽收。若是甄大人信得過小人,那麽兩廂便宜,這手上有蠶繭的秦記綢緞莊的秦老板,和小的倒還有幾分交情。明日甄大人隻管將銀子帶來,當場就點了甄大人要的蠶繭,咱們貼了力夫送到織造府上,如何?”
甄應嘉聽完羅米商笑容可掬的說完這一番話,直氣得倒仰:這林如海好深老辣的手段,隻怕在他廣購桑田的時候,就已經算到了今日,如此工於心計當真可怕。這羅米商和秦記綢緞的老板隻怕都和林如海相熟,這兩人如此有先見之明,一個收購糧米,一個收購蠶繭,隻怕也是受了林如海指使,甚至這兩人便是林如海手底下的掌櫃。
甄應嘉越想越氣:自己這番豈不是被林如海算計了個夠,若是這羅米商的糧米是年初收購的,不過二兩半左右銀子一石,賣給自己展眼翻了一番多。這蠶繭也不過左手轉右手,亦是於往年一倍半的高價。如此算來,林如海這次所捐的稻米二萬石,全從自己身上出了,還另賺了一筆,他林如海白賺了好大的名聲!
隻甄應嘉想到這彌勒佛般的羅米商是個使毒高手,也不敢造次,隻得心中狠狠記了林如海一筆,次日又帶了八萬銀子,果然得了數萬斤優質蠶繭。花了十七萬的銀子,今年秋冬一季的上用衣料總算有了著落。
卻說這秦記綢緞莊秦老板和羅米商皆是丐幫幫眾。其時有些商人加入各大幫會,一來有尋個庇護的,二來也有這些鋪麵本就是幫會的產業。平日照常做生意,私下也搜集些情報,做個幫會的暗樁。隻這二家鋪麵不過普通規模,他們提前收購許多糧米、蠶繭的銀子確是林如海暗中支持的本錢。因著幫中李龍頭的小弟子李罕得林如海府上照顧,因而丐幫倒樂意幫這個忙。
數日之後,林大來到羅米商鋪中,見禮之後,羅米商已經將所得銀兩打理好了,問林大管家是否要人護送。林大自是感謝羅米商一番,又點出一萬銀子與羅米商。羅米商自是十分推遲道原是舉手之勞。
林大笑道:“莫不是羅老板嫌少不成?我們老爺自是知道,按江湖規矩,這樣的銀子原該二一添作五,所得利錢分給貴幫一半。但是這些銀子我們老爺也並不敢要,我此來不過取咱們老爺蠶繭所得本錢,便是蠶繭的利錢也是留在金陵,讓貴幫暫管,日後自有用處。
老爺說已經遞了折子到京中,原有這筆錢糧的用處規劃。老爺說了,既是甄老爺出了大頭,不敢叫咱們金陵百姓一分好處不得,我們老爺的建議原是這次募捐的銀兩依舊用於江南百姓身上。若是聖人批了,這筆銀錢到時候就地花在金陵和臨近州府。若是聖人另有別用,咱們再來取也不遲。”
羅米商聽了這話心想:這林大管家雖然沒有細說,但是聽來這林大人對這筆銀子的花處早有規劃。因而少不得應了,笑道:“咱們
龍頭說了,林大人願意將此事交給咱們辦,是看得起咱們這些江湖人。咱們知道林大人是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因而咱們是幫忙隻當是在幫百姓。若是林大人給了報酬,豈不是看不起咱們?”
林大卻又笑道:“咱們老爺說了,便是幫中弟兄,也有家小,今年災年,隻怕也有家中並不寬裕的。因而這一萬兩既是羅老爺和秦老爺當得的;亦是聖旨下來前,這筆錢糧的托管費用,尤其保管稻米成本可不低。剩下的,且拿迴去幫中兄弟家中需要幫襯的,幫襯一二。”
羅米商聽了自覺再拒倒顯不將林大人做朋友,因而笑說自己使人迴過龍頭再定奪。一麵派人護送林家蠶繭本錢四萬兩去揚州。李龍頭聽了,亦覺拒之不恭,便收五千兩,果然幫中兄弟有家裏遭災的,有人生病缺醫少藥的,也分派一二,解了燃眉之急。剩下的五千兩,依舊放在羅米商庫中,說等著聖旨下來,和其他募捐錢糧一並處理,也算咱們丐幫為百姓出些微綿力。至於林如海托管在金陵的一筆錢糧,自然日夜派人好生守著,盡心得很。
甄應嘉也日日打聽羅家米行動向,林大來了一迴他自然知曉。不過林大並未拉著成車成船的糧食離開,果然林如海騙了自己九萬兩並五千石糧食,卻並未運去揚州。
展眼三月過去,果然京中聖旨下來。
要說林如海募捐錢糧如何用法,不過加固江南一省各處河防海防。原來,林如海博覽群書,各地縣誌地理誌亦不知記了多少在胸中。自然知曉大旱之後往往便有大澇之年。今年格外幹旱炎熱,說不得明後年就要發大水。
江南地勢平坦,河流湖泊遍地,若是遭了水患,隻怕一片汪洋,受災民眾不知凡幾。因而林如海奏折自然細細列了各級官員和商戶所捐財物數額,還做了這筆銀錢花費建議。不過是趁秋冬枯水,加固河防海防,稻米作為上工義工糧食,銀兩出留足明年春種費用外,亦分到江南其他州府,也做加固河防、海防所用。
泰和帝初時聽了林如海遞折子進京,以為又是要戶部劃撥賑災銀兩的,心中老大不快。蓋因全國各省報災情的折子不知凡幾,皆是要錢銀賑災的,戶部亦是捉襟見肘。展開折子看時,林如海已經湊集好了賑災物資,隻待自己金印批準。泰和帝喜出望外,當即準奏,使人將聖旨快馬送往江南,亦抄送各州府命各地方官員全力配合。
卻說江南民眾但凡家中有壯勞力的,誰不願意出了勞力去河防上上工?便是官府管一日三餐這一項,家中就省一筆。何況今年幹旱
,河堤曬了半年,開著老大的裂口。來年依舊幹旱便罷,若是發大水,誰家逃得過去?冬日左右是農閑,不去上工不過白在家裏罷了。因而招工極其順利,江南百姓對林如海亦是盡皆擁護。
便是先時出了大錢財的大小鹽商,開頭心中還想:原以為這林大人不盤剝重禮是個好的,沒想到和之前的甄大人也一樣。平日裏不盤剝,這一次捐資,可和那甄大人索取重禮差不離了。後來見林大人將錢財用到實處,自家也是受益的,加上折子上有自己名字,在聖人麵前露了臉也是體麵,因而無人再有不滿了。心中真真覺得林大人是個好官。
滿江南裏頭,獨甄應嘉心中覺得極為不受用。明明自己出了最多銀子,卻讓林如海得了好大的實惠。初時甄應嘉見了邸報上募捐錢糧用法,還使人去羅家米行監督自己捐那二萬石糧米。後來見每日河防上上工多少人,糧米花費幾何,銀兩花費幾何,皆是一筆一筆在幾大城門和知府衙門外頭張榜公開,清晰分明。不但自己捐的糧米盡皆花費在河防上,還有許多銀兩亦花費在河防上,甄應嘉才覺心中些微好受些。
不過想到自己出的錢最多,得了最好名聲和體麵的卻是林如海,甄應嘉心中到底不服,不覺氣得病了一場。
卻說年底各州府河防海防相繼完成,江南一省下了好大一場雪,寒氣一襲,甄應嘉病得越發重了。而江南百姓想著瑞雪兆豐年,河堤上隱患又除去了,心中好生高興。盡皆給當地地方官員和林如海、甄應嘉等送來萬民傘。捐了銀錢的鹽商素日不得百姓喜愛,這次都跟著得了牌匾,眾鹽商覺著,和甄應嘉做鹽政老爺時一般花錢,甄老爺在任花了錢落不到好,林大人在任卻花錢買得義商美名,兩廂對比,到底是林大人好。
全江南都歡天喜地的準備迎接元日,隻病中的甄應嘉看了十幾萬兩銀子換來萬民傘,卻隻得了二萬石糧食的名聲,氣得將萬民傘一把火燒了。
甄家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銀卻當真有限得很了,全都清理出來,也不過十多萬兩。但隻這次買糧一項,就需銀九萬兩,還有蠶繭需銀七八萬的,庫中現銀竟然短一二萬的樣子。不得已,甄應嘉次日帶了九千兩黃金倒羅米商店裏,簽了契書。其實一兩黃金兌十兩銀子,羅米商自然也不會在這上麵刁難。
羅米商笑道:“甄大人果然信人,既然如此,甄大人請迴,恕不遠送。”
甄應嘉見羅米商收了銀子不發稻米,這還了得,因而怒道:“既是收了銀子,還不將糧食送到我府上庫房?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敢坐地詐騙不成?”
羅米商笑眯眯的道:“甄大人言重了,小人可是老實本分的生意人,哪敢昧著良心做那樣的事。小人原是為了大人好。”
甄應嘉聽了這話奇怪,問道:“此話怎講,若是說不明白,我明日定然抄墨了你這黑店。”
羅米商遞過一道收據,滿臉堆笑的說:“甄大人請了,小人受了兩淮鹽運林大人所托,代管甄老爺所捐稻米。這是林大人簽了印鑒的收據,迄今甄大人認捐糧米已經到位。林大人說了,甄大人衷心皇上,林大人定然上報京中,不貪一分甄大人的功勞。
隻揚州各大鹽商所捐的銀兩並甄大人捐的糧米,俱是大數額,難道這大數額糧米甄大人要另貼運費送去揚州不成?所以林大人體恤甄大人,讓小的代為保管這筆糧米。隻等聖旨一到,戶部來官員前來接手,直接從小人庫中出去,到時候甄大人隻管派了管事來清點,若是小人庫中少出了一石,隻管給小人一個奸商罪名便是。
甄大人且想想,這糧米最難保管,漫說鼠蟲難防,一個受潮也是大筆的損失,若不是林大人所托,小人還不願意代為保管呢。甄大人又不貼保管銀子。不過小人做了多年糧米生意,庫房幹燥,防鼠防蟲有些法子,因而雖然沒有財力,也為國出一把勞力罷了。若是甄大人當真不放心時,隻管自己組織了糧隊,將這大筆糧米運往揚州讓林大人親自簽收。若是甄大人信得過小人,那麽兩廂便宜,這手上有蠶繭的秦記綢緞莊的秦老板,和小的倒還有幾分交情。明日甄大人隻管將銀子帶來,當場就點了甄大人要的蠶繭,咱們貼了力夫送到織造府上,如何?”
甄應嘉聽完羅米商笑容可掬的說完這一番話,直氣得倒仰:這林如海好深老辣的手段,隻怕在他廣購桑田的時候,就已經算到了今日,如此工於心計當真可怕。這羅米商和秦記綢緞的老板隻怕都和林如海相熟,這兩人如此有先見之明,一個收購糧米,一個收購蠶繭,隻怕也是受了林如海指使,甚至這兩人便是林如海手底下的掌櫃。
甄應嘉越想越氣:自己這番豈不是被林如海算計了個夠,若是這羅米商的糧米是年初收購的,不過二兩半左右銀子一石,賣給自己展眼翻了一番多。這蠶繭也不過左手轉右手,亦是於往年一倍半的高價。如此算來,林如海這次所捐的稻米二萬石,全從自己身上出了,還另賺了一筆,他林如海白賺了好大的名聲!
隻甄應嘉想到這彌勒佛般的羅米商是個使毒高手,也不敢造次,隻得心中狠狠記了林如海一筆,次日又帶了八萬銀子,果然得了數萬斤優質蠶繭。花了十七萬的銀子,今年秋冬一季的上用衣料總算有了著落。
卻說這秦記綢緞莊秦老板和羅米商皆是丐幫幫眾。其時有些商人加入各大幫會,一來有尋個庇護的,二來也有這些鋪麵本就是幫會的產業。平日照常做生意,私下也搜集些情報,做個幫會的暗樁。隻這二家鋪麵不過普通規模,他們提前收購許多糧米、蠶繭的銀子確是林如海暗中支持的本錢。因著幫中李龍頭的小弟子李罕得林如海府上照顧,因而丐幫倒樂意幫這個忙。
數日之後,林大來到羅米商鋪中,見禮之後,羅米商已經將所得銀兩打理好了,問林大管家是否要人護送。林大自是感謝羅米商一番,又點出一萬銀子與羅米商。羅米商自是十分推遲道原是舉手之勞。
林大笑道:“莫不是羅老板嫌少不成?我們老爺自是知道,按江湖規矩,這樣的銀子原該二一添作五,所得利錢分給貴幫一半。但是這些銀子我們老爺也並不敢要,我此來不過取咱們老爺蠶繭所得本錢,便是蠶繭的利錢也是留在金陵,讓貴幫暫管,日後自有用處。
老爺說已經遞了折子到京中,原有這筆錢糧的用處規劃。老爺說了,既是甄老爺出了大頭,不敢叫咱們金陵百姓一分好處不得,我們老爺的建議原是這次募捐的銀兩依舊用於江南百姓身上。若是聖人批了,這筆銀錢到時候就地花在金陵和臨近州府。若是聖人另有別用,咱們再來取也不遲。”
羅米商聽了這話心想:這林大管家雖然沒有細說,但是聽來這林大人對這筆銀子的花處早有規劃。因而少不得應了,笑道:“咱們
龍頭說了,林大人願意將此事交給咱們辦,是看得起咱們這些江湖人。咱們知道林大人是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因而咱們是幫忙隻當是在幫百姓。若是林大人給了報酬,豈不是看不起咱們?”
林大卻又笑道:“咱們老爺說了,便是幫中弟兄,也有家小,今年災年,隻怕也有家中並不寬裕的。因而這一萬兩既是羅老爺和秦老爺當得的;亦是聖旨下來前,這筆錢糧的托管費用,尤其保管稻米成本可不低。剩下的,且拿迴去幫中兄弟家中需要幫襯的,幫襯一二。”
羅米商聽了自覺再拒倒顯不將林大人做朋友,因而笑說自己使人迴過龍頭再定奪。一麵派人護送林家蠶繭本錢四萬兩去揚州。李龍頭聽了,亦覺拒之不恭,便收五千兩,果然幫中兄弟有家裏遭災的,有人生病缺醫少藥的,也分派一二,解了燃眉之急。剩下的五千兩,依舊放在羅米商庫中,說等著聖旨下來,和其他募捐錢糧一並處理,也算咱們丐幫為百姓出些微綿力。至於林如海托管在金陵的一筆錢糧,自然日夜派人好生守著,盡心得很。
甄應嘉也日日打聽羅家米行動向,林大來了一迴他自然知曉。不過林大並未拉著成車成船的糧食離開,果然林如海騙了自己九萬兩並五千石糧食,卻並未運去揚州。
展眼三月過去,果然京中聖旨下來。
要說林如海募捐錢糧如何用法,不過加固江南一省各處河防海防。原來,林如海博覽群書,各地縣誌地理誌亦不知記了多少在胸中。自然知曉大旱之後往往便有大澇之年。今年格外幹旱炎熱,說不得明後年就要發大水。
江南地勢平坦,河流湖泊遍地,若是遭了水患,隻怕一片汪洋,受災民眾不知凡幾。因而林如海奏折自然細細列了各級官員和商戶所捐財物數額,還做了這筆銀錢花費建議。不過是趁秋冬枯水,加固河防海防,稻米作為上工義工糧食,銀兩出留足明年春種費用外,亦分到江南其他州府,也做加固河防、海防所用。
泰和帝初時聽了林如海遞折子進京,以為又是要戶部劃撥賑災銀兩的,心中老大不快。蓋因全國各省報災情的折子不知凡幾,皆是要錢銀賑災的,戶部亦是捉襟見肘。展開折子看時,林如海已經湊集好了賑災物資,隻待自己金印批準。泰和帝喜出望外,當即準奏,使人將聖旨快馬送往江南,亦抄送各州府命各地方官員全力配合。
卻說江南民眾但凡家中有壯勞力的,誰不願意出了勞力去河防上上工?便是官府管一日三餐這一項,家中就省一筆。何況今年幹旱
,河堤曬了半年,開著老大的裂口。來年依舊幹旱便罷,若是發大水,誰家逃得過去?冬日左右是農閑,不去上工不過白在家裏罷了。因而招工極其順利,江南百姓對林如海亦是盡皆擁護。
便是先時出了大錢財的大小鹽商,開頭心中還想:原以為這林大人不盤剝重禮是個好的,沒想到和之前的甄大人也一樣。平日裏不盤剝,這一次捐資,可和那甄大人索取重禮差不離了。後來見林大人將錢財用到實處,自家也是受益的,加上折子上有自己名字,在聖人麵前露了臉也是體麵,因而無人再有不滿了。心中真真覺得林大人是個好官。
滿江南裏頭,獨甄應嘉心中覺得極為不受用。明明自己出了最多銀子,卻讓林如海得了好大的實惠。初時甄應嘉見了邸報上募捐錢糧用法,還使人去羅家米行監督自己捐那二萬石糧米。後來見每日河防上上工多少人,糧米花費幾何,銀兩花費幾何,皆是一筆一筆在幾大城門和知府衙門外頭張榜公開,清晰分明。不但自己捐的糧米盡皆花費在河防上,還有許多銀兩亦花費在河防上,甄應嘉才覺心中些微好受些。
不過想到自己出的錢最多,得了最好名聲和體麵的卻是林如海,甄應嘉心中到底不服,不覺氣得病了一場。
卻說年底各州府河防海防相繼完成,江南一省下了好大一場雪,寒氣一襲,甄應嘉病得越發重了。而江南百姓想著瑞雪兆豐年,河堤上隱患又除去了,心中好生高興。盡皆給當地地方官員和林如海、甄應嘉等送來萬民傘。捐了銀錢的鹽商素日不得百姓喜愛,這次都跟著得了牌匾,眾鹽商覺著,和甄應嘉做鹽政老爺時一般花錢,甄老爺在任花了錢落不到好,林大人在任卻花錢買得義商美名,兩廂對比,到底是林大人好。
全江南都歡天喜地的準備迎接元日,隻病中的甄應嘉看了十幾萬兩銀子換來萬民傘,卻隻得了二萬石糧食的名聲,氣得將萬民傘一把火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