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林如海休沐,黛玉也沒上學,父女兩個又在書房查看賬房送上來的賬本。賈敏經過幾個月的調養,氣色已經好多了,麵色紅潤,這日端著一盤子貴妃荔枝,用瑪瑙盤子裝著送到書房說:“你們父女兩個成日間的忙,多久沒有好生歇息一兩日了,還不過來吃幾個極新鮮的荔枝。”
黛玉抬起頭來朝賈敏手中的荔枝看去,因為幹旱,今年的荔枝個頭並不大,但卻極難得。於是黛玉輕輕搖了搖頭,在紫蘇端來的銀盆中淨了手,撚起一個剝了,先送到林如海手中。自己才又撚起一個來。
林如海見了賈敏氣色笑道:“敏兒如今顏色好多了,虧得咱們玉兒小小年紀倒將家裏管理得好,敏兒才能抽出手來調理身子。”
賈敏聽了嗔道:“真真拿你們父女兩個沒有辦法,是錢值錢,還是累壞人了值錢?你們隻看到我將養好些了,也不看玉兒這麽年幼,哪裏受得住這樣操勞?咱們家也不缺那幾個錢使,怎麽就這樣拚命起來?”
林如海吃了一顆荔枝,冷哼一聲道:“有人踩到咱們林家頭上,一次沒得逞還嫌不足,一而再的使下作手段。這次老天看不下去為難他,咱們是天予不取,必受其害,因而我和玉兒不過是順應天道罷了。過了這一季,咱們產業依舊給敏兒打理,玉兒仍舊跟劉先生好生上學。”
賈敏聽了林如海這語氣,想到當日林如海說讓黛玉接受家業時眼中閃過的一絲狠戾,再想起黛玉置辦的產業多是桑田,甄家又管著江寧織造府,幾廂印證下來,方恍然大悟。又想起今年初春,原是黛玉先找林如海商議,心中越發吃驚,看著麵前這個粉妝玉琢的小娃娃:她自然知曉黛玉聰慧,卻也想不到黛玉能算無遺策,走一看百。
賈敏聽了事關重大,打發了書房中伺候的丫鬟書童,隻剩一家三口。又問父子兩個,便是不忿甄家所為,要給他們一個教訓,為何不讓自己去辦,卻忍心玉兒操勞。
林如海親自為賈敏讓了座道:“敏兒才說是錢值錢,還是累壞了人值錢,我也深以為然,心中衡量下來,到底是敏兒值錢。若是不過為了為難甄家下子,就累壞了敏兒,咱們再忍兩年也罷。外頭諸事自然有管事莊頭去辦,玉兒在家看些賬本也看得過來,我們父女兩個原是舍不得敏兒操勞,敏兒此時倒不體諒我們了。”
賈敏聽了嫣然一笑道:“我何嚐不知道老爺重我,隻我仍舊擔心咱們玉兒太過出挑了些,常言道木秀於林……”賈敏隻說一半,到底說不下去,看著黛玉神色既是驕傲,又是擔
憂。
黛玉自然知道賈敏想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因而一笑,上去挽著賈敏的胳膊說:“母親既然有此憂心,怎麽不好生愛惜自己身子?若是父親母親愛惜我,我上有父母疼愛,下有兄弟扶持,誰還有我幸福自在?”
賈敏聽了一呆:自嫁入林家以來,林如海極重嫡妻,又不好色,便是為了綿延子嗣娶了幾房姬妾,也並不重視她們。後來自己有了子女,更是把心思不正的姨娘打發了。如今便是母家二嫂子這樣陷害林家,夫君也不曾遷怒自己。可笑的是自己竟然自覺夾在夫家、母家無法自處,自暴自棄起來,因而身子每況愈下。世人說喪母女不娶,若是自己當真有個好歹,這麽好的女兒也讓世人嫌棄不成?想到此處,賈敏神色亦漸漸堅定起來:為母則剛,便是為了一雙女兒,自己也該好生活著。聖人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便是自家嫂子,又何妨恩怨分明?
賈敏將黛玉摟在懷裏,摩挲黛玉柔軟的發絲道:“玉兒說得是,母親活了一把年紀,倒不如玉兒見識。我也想通了,從此以後,再不會為不值得的人煩惱。”
黛玉窩在賈敏懷中,看不見賈敏神色,林如海卻看得分明。隻見賈敏一雙妙目盯著前方,神色變得堅定,林如海也放下心來。前兒自己再怎麽好生相勸,賈敏總覺自責,如今賈敏真真憂心起兒女的處境來,怕是終於轉出這個牛角尖來了。
黛玉聽了這話,亦是心中一喜,抬起頭來笑道:“這才好呢,憑誰也不值得為難自己。”賈敏和林如海聽了黛玉口氣中有股不合年紀滄桑,像是有感而發,倒是一愣。不過黛玉到底不足七歲,便是聰慧不似凡人,哪有什麽憂愁閱曆?夫妻兩個俱是覺得自己想多了,便沒深問。實則黛玉想到前世自己在風霜刀劍嚴相逼下,曾天真的指望賈寶玉,也曾為他人悲傷氣苦過,此刻還當真是有感而發。
卻說賈敏又細問父子兩個這些日子謀劃經過細節,又問黛玉是如何想到這樣計策的,賈敏隻當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
原來前世黛玉便是今年清明之後北上的,按林如海的意思,原是要留黛玉在家守製讀書。後來江南已經有了大旱之兆,林如海想著:每每災年,最怕四處流民四起,漸漸亂了朝綱。到時候自己作為一方大吏,不知前途如何,既然嶽母大人執意要接玉兒進京,不如便將玉兒送去,也免了自己的後顧之憂。
黛玉生辰那日,人人喊熱,黛玉猛然想起前世大旱來。想著今年隻怕又是一個旱年,不如早做準備。因而晚間便找林如海商
議。林如海本是胸中有溝壑之人,黛玉微微一提,自也想到除了自家早作準備,亦可為難甄家一把。因而黛玉提議今年多購置桑田,林如海當即應允。
除了黛玉知曉前世一節瞞著林如海夫妻二人,其他經過都細細與賈敏說了,賈敏聽完歎道:“真真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又轉身盯著窗戶說:“原該如此,不然誰都當咱們林家是好欺的不曾?”
黛玉父女兩個整治甄應嘉一迴倒還罷了,見賈敏想明白了心結才是意外之喜。一家人好生高興,心想三人關在書房半日,也不知道礞哥兒怎樣了,於是開了書房的們。遠遠的就看見王嬤嬤在廊下守著,似乎是二門上的婆子來迴事,王嬤嬤又不讓人打擾。
二門上婆子見老爺、太太終於出來了,忙上來迴話說:“迴老爺、太太、姑娘的話,金陵甄老爺下了帖子,說要拜會老爺,已經等了半日了。王嬤嬤說老爺談事情,偏不讓來迴話。”
賈敏和林如海對視一眼,林如海對管事婆子道:“你去告知大管家,隻說我說的,甄老爺若是為公事而來,明日到衙門商議;若是為私事而來,咱們便隻敘舊,林某絕口不提公事。”又轉身對賈敏柔聲道:“好容易休息一天,偏又耽擱半日,咱們帶玉兒和礞哥兒一起頑會子,且不理他。”
賈敏點頭應是,和林如海一起帶著黛玉迴屋子裏去。
甄應嘉在門房裏和等了半日,卻碰了一鼻子灰,身旁的隨從就要發作,還是甄應嘉親自喝止了。甄應嘉為顯誠意,一大早來了,門房裏頭等了半日,早熱得汗流浹背。不想卻等來林家管家傳了那樣一句話。甄應嘉倒知道林如海是故意刁難,但他早打聽了,整個江南獨林家今年尚收了不少蠶繭,既是有求於人,少不得伏低做小。道是管家辛苦,我明日再到衙門去訪林大人去。
次日,甄應嘉果然一大早到了鹽政衙門,遞了帖子與衙役,好生候著。不一會兒,衙役出來說林大人有請甄老爺。鹽政衙門甄應嘉倒熟悉得很,在林如海之前,他便連任數任鹽課老爺。甄應嘉走進衙門,心中難免有些感慨,多大一處肥差,就這樣讓林如海奪了過去。
將將跨入大堂,甄應嘉展眼望去,全是熟人。原來堂上按位次排了椅案,坐的皆是兩淮大小鹽商。眾人見前任鹽課老爺也來了,忙站起來行禮招唿。林如海亦是客客氣氣的請了上座,甄應嘉的位次倒是早就留著的。
如今林如海是二品官員,甄應嘉隻是四品,少不得向林如海行了下官禮,正欲道明來意,林
如海卻搶先道:“不知甄大人今日前來,所謂何事?”
甄應嘉道:“下官在金陵管著江寧織造府,誰知今年天公不作美,各地蠶繭產量有限得很。前兒聽說林大人高瞻遠矚,置辦了許多桑田,且收成極好,今日下官特來求林大人將府上蠶繭賣與下官。”
林如海聽了笑道:“我道何事,原不是什麽難事。隻是不巧得很,前兒遇到個金陵富戶二倍價收購蠶繭,本官莊上產出,已經全都出手了。”
甄應嘉也打聽得一個普通商戶高價收購蠶繭的事,但這商戶原本是個茶商,怎麽做起蠶繭生意來?待他尋到茶商府上時,家人說老爺已經夠了新茶北上販賣去了。甄應嘉不得已才求到林如海跟前,隻得伏低道:“林大人既然和那茶商做了大筆的買賣,自然能尋到那位商人,下官隻求林大人引薦。”
今日前來的鹽商中,自然有少數當年和甄應嘉官商勾結,私交極好的。卻大半是受了甄應嘉刁難盤剝的,今日見了甄應嘉伏低做小,麵上雖然不顯,心中卻暗暗覺得快意。
林如海笑道:“甄大人這話真真讓人為難,做買賣最講誠信,本官名下田莊產出蠶繭都是管家負責聯係買賣,難道甄大人要讓本官和商人出爾反爾不成?”
甄應嘉是個囂張跋扈慣了的,已經耐著性質低眉順眼半日,加上昨日所受之氣一下子發作出來,也有些慍怒道:“林大人這是什麽話?下官此來,也是為了趕製今秋上用的衣料。難道林大人為了貪圖莊上蠶繭賣得高價,不願與聖人分憂不成?”
甄應嘉抬出聖人來,心想:若是你執意不肯將蠶繭賣給江寧織造府,便是不願為聖人分憂,這樣一頂大帽子,你林如海隻怕有十個腦袋也戴不起。說完之後甄應嘉肅然看著林如海,空氣中漸漸有了針鋒相對的味道。大小鹽商也感到了氛圍緊張。
林如海卻哈哈一笑道:“今年是災年,甄大人說為聖上分憂,原是本官心中所想,本官倒是求之不得。甄大人你看,今日這許多鹽商到衙門裏頭,亦是為聖上分憂而來。方才我們正在商議,各家不拘多寡,不作攀比,有多少能耐捐出多少,所捐財物盡數登記造冊快馬送入京中,專等戶部派人來接管,少了路上各級盤剝,雖然杯水車薪,到底是微臣和眾商戶一片心。師爺,你將方才冊子遞給甄大人,甄大人大義,必是願意為參加此次義舉的。”
甄應嘉聽完頭皮一麻,屋漏偏逢連夜雨,購買蠶繭不成,倒讓林如海算計了去。但是林如海說得明白,今日所捐財物會遞
到聖人麵前,若是自己到場不認捐,將來傳出去,這不肯為聖人分憂的罪名反而扣在自己頭上。心中憤恨,麵上不顯的接過師爺遞過的冊子一看,隻覺頭昏眼花。那冊子上,兩個最大的鹽商認捐白銀八萬兩,二等鹽商有認捐五萬的,再次一等有認捐一二萬的,不足而論。
甄應嘉僵在當場,心想:如今求到林如海麵前,隻好先緊著織造府差事要緊,半日方說:“下官隻好比林大人低一等,隻這蠶繭的事?”又見冊子上並無林如海認捐數額,他以己度人,以為林如海亦是借花獻佛,不過萬兩頂天了,所以次林如海一等,也不算十分難以承受。
林如海笑道:“甄大人大義,本官先行謝過。本官的意思,甄大人在江南一唿百應,本官並不敢高過甄大人去。因而咱們兩個同樣份例極好。至於甄大人需要購買的蠶繭,少不得我林如海做迴小人,出爾反爾一次,原本二倍於往年市價的蠶繭,不過一倍半賣給甄大人如何?”
災年蠶絲價格水漲船高,一倍半的價格卻是極為公道了,甄應嘉隻好點頭應是。
林如海複又笑道:“如此,本官謝過甄大人大意。本官想著這裏許多義商已經捐了許多銀兩,災年物資糧食難得,因而本官認捐稻米二萬石。”
甄應嘉聽了險些嚇得暈倒過去,豐年一石稻米不過白銀二兩,災年卻值白銀四兩。二萬石稻米,值八萬兩銀子。且甄家並無這許多陳糧,外頭大筆購買,隻怕有商人囤積居奇,五六兩一石都未必能夠采購足額。偏生全兩淮的鹽商皆是在場,有這許多人證在,自己若是出爾反爾,傳到聖人耳中,豈不引起聖怒?
誰知林如海連反悔的機會都不給甄應嘉,吩咐師爺道:“師爺,記下,本官捐糧二萬石,甄大人亦捐糧二萬石。既如此,我亦去派管事聯係買了蠶繭的商人,少不得本官做迴小人,解甄大人燃眉之急。甄大人改日備好糧食,我亦派人備好蠶繭,一次交割清楚,豈不兩廂便宜。”
黛玉抬起頭來朝賈敏手中的荔枝看去,因為幹旱,今年的荔枝個頭並不大,但卻極難得。於是黛玉輕輕搖了搖頭,在紫蘇端來的銀盆中淨了手,撚起一個剝了,先送到林如海手中。自己才又撚起一個來。
林如海見了賈敏氣色笑道:“敏兒如今顏色好多了,虧得咱們玉兒小小年紀倒將家裏管理得好,敏兒才能抽出手來調理身子。”
賈敏聽了嗔道:“真真拿你們父女兩個沒有辦法,是錢值錢,還是累壞人了值錢?你們隻看到我將養好些了,也不看玉兒這麽年幼,哪裏受得住這樣操勞?咱們家也不缺那幾個錢使,怎麽就這樣拚命起來?”
林如海吃了一顆荔枝,冷哼一聲道:“有人踩到咱們林家頭上,一次沒得逞還嫌不足,一而再的使下作手段。這次老天看不下去為難他,咱們是天予不取,必受其害,因而我和玉兒不過是順應天道罷了。過了這一季,咱們產業依舊給敏兒打理,玉兒仍舊跟劉先生好生上學。”
賈敏聽了林如海這語氣,想到當日林如海說讓黛玉接受家業時眼中閃過的一絲狠戾,再想起黛玉置辦的產業多是桑田,甄家又管著江寧織造府,幾廂印證下來,方恍然大悟。又想起今年初春,原是黛玉先找林如海商議,心中越發吃驚,看著麵前這個粉妝玉琢的小娃娃:她自然知曉黛玉聰慧,卻也想不到黛玉能算無遺策,走一看百。
賈敏聽了事關重大,打發了書房中伺候的丫鬟書童,隻剩一家三口。又問父子兩個,便是不忿甄家所為,要給他們一個教訓,為何不讓自己去辦,卻忍心玉兒操勞。
林如海親自為賈敏讓了座道:“敏兒才說是錢值錢,還是累壞了人值錢,我也深以為然,心中衡量下來,到底是敏兒值錢。若是不過為了為難甄家下子,就累壞了敏兒,咱們再忍兩年也罷。外頭諸事自然有管事莊頭去辦,玉兒在家看些賬本也看得過來,我們父女兩個原是舍不得敏兒操勞,敏兒此時倒不體諒我們了。”
賈敏聽了嫣然一笑道:“我何嚐不知道老爺重我,隻我仍舊擔心咱們玉兒太過出挑了些,常言道木秀於林……”賈敏隻說一半,到底說不下去,看著黛玉神色既是驕傲,又是擔
憂。
黛玉自然知道賈敏想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因而一笑,上去挽著賈敏的胳膊說:“母親既然有此憂心,怎麽不好生愛惜自己身子?若是父親母親愛惜我,我上有父母疼愛,下有兄弟扶持,誰還有我幸福自在?”
賈敏聽了一呆:自嫁入林家以來,林如海極重嫡妻,又不好色,便是為了綿延子嗣娶了幾房姬妾,也並不重視她們。後來自己有了子女,更是把心思不正的姨娘打發了。如今便是母家二嫂子這樣陷害林家,夫君也不曾遷怒自己。可笑的是自己竟然自覺夾在夫家、母家無法自處,自暴自棄起來,因而身子每況愈下。世人說喪母女不娶,若是自己當真有個好歹,這麽好的女兒也讓世人嫌棄不成?想到此處,賈敏神色亦漸漸堅定起來:為母則剛,便是為了一雙女兒,自己也該好生活著。聖人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便是自家嫂子,又何妨恩怨分明?
賈敏將黛玉摟在懷裏,摩挲黛玉柔軟的發絲道:“玉兒說得是,母親活了一把年紀,倒不如玉兒見識。我也想通了,從此以後,再不會為不值得的人煩惱。”
黛玉窩在賈敏懷中,看不見賈敏神色,林如海卻看得分明。隻見賈敏一雙妙目盯著前方,神色變得堅定,林如海也放下心來。前兒自己再怎麽好生相勸,賈敏總覺自責,如今賈敏真真憂心起兒女的處境來,怕是終於轉出這個牛角尖來了。
黛玉聽了這話,亦是心中一喜,抬起頭來笑道:“這才好呢,憑誰也不值得為難自己。”賈敏和林如海聽了黛玉口氣中有股不合年紀滄桑,像是有感而發,倒是一愣。不過黛玉到底不足七歲,便是聰慧不似凡人,哪有什麽憂愁閱曆?夫妻兩個俱是覺得自己想多了,便沒深問。實則黛玉想到前世自己在風霜刀劍嚴相逼下,曾天真的指望賈寶玉,也曾為他人悲傷氣苦過,此刻還當真是有感而發。
卻說賈敏又細問父子兩個這些日子謀劃經過細節,又問黛玉是如何想到這樣計策的,賈敏隻當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
原來前世黛玉便是今年清明之後北上的,按林如海的意思,原是要留黛玉在家守製讀書。後來江南已經有了大旱之兆,林如海想著:每每災年,最怕四處流民四起,漸漸亂了朝綱。到時候自己作為一方大吏,不知前途如何,既然嶽母大人執意要接玉兒進京,不如便將玉兒送去,也免了自己的後顧之憂。
黛玉生辰那日,人人喊熱,黛玉猛然想起前世大旱來。想著今年隻怕又是一個旱年,不如早做準備。因而晚間便找林如海商
議。林如海本是胸中有溝壑之人,黛玉微微一提,自也想到除了自家早作準備,亦可為難甄家一把。因而黛玉提議今年多購置桑田,林如海當即應允。
除了黛玉知曉前世一節瞞著林如海夫妻二人,其他經過都細細與賈敏說了,賈敏聽完歎道:“真真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又轉身盯著窗戶說:“原該如此,不然誰都當咱們林家是好欺的不曾?”
黛玉父女兩個整治甄應嘉一迴倒還罷了,見賈敏想明白了心結才是意外之喜。一家人好生高興,心想三人關在書房半日,也不知道礞哥兒怎樣了,於是開了書房的們。遠遠的就看見王嬤嬤在廊下守著,似乎是二門上的婆子來迴事,王嬤嬤又不讓人打擾。
二門上婆子見老爺、太太終於出來了,忙上來迴話說:“迴老爺、太太、姑娘的話,金陵甄老爺下了帖子,說要拜會老爺,已經等了半日了。王嬤嬤說老爺談事情,偏不讓來迴話。”
賈敏和林如海對視一眼,林如海對管事婆子道:“你去告知大管家,隻說我說的,甄老爺若是為公事而來,明日到衙門商議;若是為私事而來,咱們便隻敘舊,林某絕口不提公事。”又轉身對賈敏柔聲道:“好容易休息一天,偏又耽擱半日,咱們帶玉兒和礞哥兒一起頑會子,且不理他。”
賈敏點頭應是,和林如海一起帶著黛玉迴屋子裏去。
甄應嘉在門房裏和等了半日,卻碰了一鼻子灰,身旁的隨從就要發作,還是甄應嘉親自喝止了。甄應嘉為顯誠意,一大早來了,門房裏頭等了半日,早熱得汗流浹背。不想卻等來林家管家傳了那樣一句話。甄應嘉倒知道林如海是故意刁難,但他早打聽了,整個江南獨林家今年尚收了不少蠶繭,既是有求於人,少不得伏低做小。道是管家辛苦,我明日再到衙門去訪林大人去。
次日,甄應嘉果然一大早到了鹽政衙門,遞了帖子與衙役,好生候著。不一會兒,衙役出來說林大人有請甄老爺。鹽政衙門甄應嘉倒熟悉得很,在林如海之前,他便連任數任鹽課老爺。甄應嘉走進衙門,心中難免有些感慨,多大一處肥差,就這樣讓林如海奪了過去。
將將跨入大堂,甄應嘉展眼望去,全是熟人。原來堂上按位次排了椅案,坐的皆是兩淮大小鹽商。眾人見前任鹽課老爺也來了,忙站起來行禮招唿。林如海亦是客客氣氣的請了上座,甄應嘉的位次倒是早就留著的。
如今林如海是二品官員,甄應嘉隻是四品,少不得向林如海行了下官禮,正欲道明來意,林
如海卻搶先道:“不知甄大人今日前來,所謂何事?”
甄應嘉道:“下官在金陵管著江寧織造府,誰知今年天公不作美,各地蠶繭產量有限得很。前兒聽說林大人高瞻遠矚,置辦了許多桑田,且收成極好,今日下官特來求林大人將府上蠶繭賣與下官。”
林如海聽了笑道:“我道何事,原不是什麽難事。隻是不巧得很,前兒遇到個金陵富戶二倍價收購蠶繭,本官莊上產出,已經全都出手了。”
甄應嘉也打聽得一個普通商戶高價收購蠶繭的事,但這商戶原本是個茶商,怎麽做起蠶繭生意來?待他尋到茶商府上時,家人說老爺已經夠了新茶北上販賣去了。甄應嘉不得已才求到林如海跟前,隻得伏低道:“林大人既然和那茶商做了大筆的買賣,自然能尋到那位商人,下官隻求林大人引薦。”
今日前來的鹽商中,自然有少數當年和甄應嘉官商勾結,私交極好的。卻大半是受了甄應嘉刁難盤剝的,今日見了甄應嘉伏低做小,麵上雖然不顯,心中卻暗暗覺得快意。
林如海笑道:“甄大人這話真真讓人為難,做買賣最講誠信,本官名下田莊產出蠶繭都是管家負責聯係買賣,難道甄大人要讓本官和商人出爾反爾不成?”
甄應嘉是個囂張跋扈慣了的,已經耐著性質低眉順眼半日,加上昨日所受之氣一下子發作出來,也有些慍怒道:“林大人這是什麽話?下官此來,也是為了趕製今秋上用的衣料。難道林大人為了貪圖莊上蠶繭賣得高價,不願與聖人分憂不成?”
甄應嘉抬出聖人來,心想:若是你執意不肯將蠶繭賣給江寧織造府,便是不願為聖人分憂,這樣一頂大帽子,你林如海隻怕有十個腦袋也戴不起。說完之後甄應嘉肅然看著林如海,空氣中漸漸有了針鋒相對的味道。大小鹽商也感到了氛圍緊張。
林如海卻哈哈一笑道:“今年是災年,甄大人說為聖上分憂,原是本官心中所想,本官倒是求之不得。甄大人你看,今日這許多鹽商到衙門裏頭,亦是為聖上分憂而來。方才我們正在商議,各家不拘多寡,不作攀比,有多少能耐捐出多少,所捐財物盡數登記造冊快馬送入京中,專等戶部派人來接管,少了路上各級盤剝,雖然杯水車薪,到底是微臣和眾商戶一片心。師爺,你將方才冊子遞給甄大人,甄大人大義,必是願意為參加此次義舉的。”
甄應嘉聽完頭皮一麻,屋漏偏逢連夜雨,購買蠶繭不成,倒讓林如海算計了去。但是林如海說得明白,今日所捐財物會遞
到聖人麵前,若是自己到場不認捐,將來傳出去,這不肯為聖人分憂的罪名反而扣在自己頭上。心中憤恨,麵上不顯的接過師爺遞過的冊子一看,隻覺頭昏眼花。那冊子上,兩個最大的鹽商認捐白銀八萬兩,二等鹽商有認捐五萬的,再次一等有認捐一二萬的,不足而論。
甄應嘉僵在當場,心想:如今求到林如海麵前,隻好先緊著織造府差事要緊,半日方說:“下官隻好比林大人低一等,隻這蠶繭的事?”又見冊子上並無林如海認捐數額,他以己度人,以為林如海亦是借花獻佛,不過萬兩頂天了,所以次林如海一等,也不算十分難以承受。
林如海笑道:“甄大人大義,本官先行謝過。本官的意思,甄大人在江南一唿百應,本官並不敢高過甄大人去。因而咱們兩個同樣份例極好。至於甄大人需要購買的蠶繭,少不得我林如海做迴小人,出爾反爾一次,原本二倍於往年市價的蠶繭,不過一倍半賣給甄大人如何?”
災年蠶絲價格水漲船高,一倍半的價格卻是極為公道了,甄應嘉隻好點頭應是。
林如海複又笑道:“如此,本官謝過甄大人大意。本官想著這裏許多義商已經捐了許多銀兩,災年物資糧食難得,因而本官認捐稻米二萬石。”
甄應嘉聽了險些嚇得暈倒過去,豐年一石稻米不過白銀二兩,災年卻值白銀四兩。二萬石稻米,值八萬兩銀子。且甄家並無這許多陳糧,外頭大筆購買,隻怕有商人囤積居奇,五六兩一石都未必能夠采購足額。偏生全兩淮的鹽商皆是在場,有這許多人證在,自己若是出爾反爾,傳到聖人耳中,豈不引起聖怒?
誰知林如海連反悔的機會都不給甄應嘉,吩咐師爺道:“師爺,記下,本官捐糧二萬石,甄大人亦捐糧二萬石。既如此,我亦去派管事聯係買了蠶繭的商人,少不得本官做迴小人,解甄大人燃眉之急。甄大人改日備好糧食,我亦派人備好蠶繭,一次交割清楚,豈不兩廂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