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仙洲,位於神洲西北方向,是祖脈之地。天地之間大部分靈氣便是由這裏發源,又號稱天柱神山。


    至於原因嗎,前麵已經多次提及,是昆侖山高且大,乃是九幽濁氣距離九天清氣最近之所在,靈氣大量滋生之下匯聚成液,也就成了天池之水。


    現在嘛,這天池之中水元還在積蓄,還沒有到開池之時。


    這昆侖山也是有所區分的,分為東西昆侖。


    實際上張玄也曾經到過這裏。


    當初其迴轉萬古之時所在之地正是昆侖山,不過那時九洲還在一塊,所以看起來感覺便沒有什麽不妥。


    九洲破碎之時還是源於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也有說是祝融與共工打的。最後周山倒,天地出現了一個窟窿,大量的天河之水也就是水元之水倒灌進入天地之中。


    (水元之水倒灌實際上也是計劃之中的一部分,一來可以表現得戰鬥之殘酷,連天柱都打碎了。


    二來能用水來壓製在大地之下蠢蠢欲動的煞氣。使得煞氣溶於水中形成壬水兇煞,一方麵能平息很多因為煞氣而產生的天災,比如地震和火山噴發。如果沒有天河倒灌這一過程,估計就得經過好多年才能穩定下來。


    另外一方麵為靈氣潮汐做準備。


    至於第三嘛,為顓頊絕地天通給了理由,使得天地生靈有發展下去的機會。)


    大水不僅僅是席卷九洲,還將天地之中的不少老怪逼了出來。


    不過自此之後,九洲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陸地麵積越來越小,使得生靈不得不往高處搬去。


    這西昆侖山是西王母的故地,相傳其上有不死神藥,這可是比較出名的。


    隻是這天開數萬年了,除了上古之時,九洲還在一起,那時有人見過不死神藥,現在的話早就沒人見過了。


    至於那些想要延壽之人也是不敢來此地放肆,畢竟雖然王母不一定在這昆侖山中居住,但也不是隨便一人能夠入內。別的不說就是昆侖山神陸吾這關就不是常人能過。


    而東昆侖更不用多說了。


    人家直接不用設擋,想去便去。


    不過山上禁止飛行,想要登上,得從山下往山上走。


    而這一走便是不知多少萬裏,這可不是誇張話。


    要知道昆侖山雖然斷了,但仍然高足九萬裏,如果是要上山的話,總不可能是走直線,所以就得沿著山路往上走去。


    這一走便是不知多少春秋。


    可能人還沒有到山上,便已經入了黃土。


    尤其是越往上走,天地之中的九天罡氣如同風一般時常吹向山脈。


    所造成的後果便是哪怕是修為不差,也容易被罡風吹得形消骨散。


    更不用說那寒流了,要知道昆侖山上除了天池附近可能是鳥語花香,其他地方終年被冰雪所覆蓋。


    這些冰雪也不是凡物,而是靈氣匯聚之後而成,比起一般的冰雪更加厲害寒冷可怕。


    至於有多可怕。


    要知道所有的修士都需要靈氣,也就是說在登昆侖山時,尤其是到了百裏往上。


    這靈氣所匯聚成寒冰在修煉之時便會隨之進入身體,令人感覺到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寒冷。


    還是心靈上的折磨。


    通常想要攀登昆侖山的,大多都是消失於山體之中。


    如果想飛的話那到是也便非不可,畢竟山上還是有著修士存在。


    但這些修士大多都是配備了令牌。


    一種由昆侖神山之中采集的礦石所煉,別的用處沒有,隻有一個,抵消昆侖山的重力,使得人能夠飛行。


    昆侖山乃是天地之中濁氣最重的地方之一,濁氣蔓延出大地因為自身沉重化作山石。


    如果是其他山脈,裏麵的濁氣不會起到太大影響。


    但是到了這裏,濁氣質重,加上一直產生靈氣,所以無時無刻不在與清氣進行著作用。所造成的後果便是在此山上有極強的元磁神光。別說是飛行,就是走路都十分困難。


    如果這些問題都清理了,那麽還要麵對一個問題。


    那便是有沒有實力能進入昆侖山。


    在上山的過程之中,存在許多天地異獸。


    這些異獸實力強大,常年駐守在昆侖山上,如果是遇到想要闖入山上之人,隻怕會成了異獸的口糧。


    說起來,張玄曾經與這些異獸還是差點有著一麵之緣分。


    當年其迴歸上古之時,燭龍在周山之上停留,然後派出了十二隻異獸守護。


    可惜迴歸人界之時便沒有帶走,就留在了此地。


    而張玄按照道理來說,也算是出身於此地。


    當年羅浮真人和其餘幾位真人都是在這座山上修仙問道,故而來到此地應該跟迴家一般。尤其是其師爺還在山頂守護,所以應該問題不大才對。


    可惜他想多了,來到昆侖山之後。


    隻能一步一步走上去。


    麵對著萬裏高山他也愁啊,要是按照正常速度走上去,嬴武都能從一個小屁孩變成一個青年了。


    不過有時候倒也不用計較那麽多。


    他明白自己的性格,嬴武雖然年紀還小,但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思維,不會輕易被人左右。


    不說像炎帝和黃帝那樣三日能跑,五日能言,但也不是一般的孩子能比。


    就是不知道與嬴曉會碰撞出怎麽樣的火花。


    所以張玄也隻能按照師爺的意思慢慢一步步走上去。


    這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沒有像朝聖一般一步一叩,剛好也算是靜心之旅。


    走上第一個一百裏之時,感覺沒什麽,就是正常的走路;走到第二個一百裏時心中有了點感覺,隨著寒風和罡氣不斷吹打來。


    張玄身上沒有一點改變,隻是發簪之上多出了一些霜雪。


    一路上他也遇到了不少上山求仙之人。


    這些人中男女老少皆有,也不缺富貴貧賤之人,甚至是連妖魔鬼怪也不再是少數。


    與這些人相處下來,張玄發現這些人大多都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爬這座山。


    隻是知道山上有神仙,可以得長生。


    也有的是奔著富貴來的,因為山上有點石成金的寶物;自然的也少不了權貴,為權勢之人也是絡繹不絕。


    畢竟山下還是有國家的,這其中不乏凡人生靈。


    而凡人的追求不亞於那幾個字,榮華富貴,長命百歲。


    至於他們知道這山上有什麽嗎?還是不知道。


    因為根本沒有人向他們說過這山的來曆如何,隻是知道老一輩人口口相傳,隻要攀登上山,便能實現一切願望(燭龍)。


    有沒有人成功過呢?


    有的,羅浮真人便是其中一位。


    前文便曾經提過,真人出生於昆侖仙洲。


    不過想要攀登上山,可不是容易事,尤其是以凡人之軀上山,那更是天方夜譚。


    雖然機會渺茫,但張玄便未覺得有什麽不對,哪怕這個機會隻會是萬中無一,換做是誰,誰也會抵抗不住的。


    隻是說這些人所求甚小而已。


    不過或許正是這些人所求甚小,才能到達此地。


    他所在位置已經在百裏之上,這可不在平地之上。


    要知道前世的最高山峰也才幾千米,就有不知多少人葬身於那個地方。現在的這個更絕,已經不是準備不準備的問題,而是對於心性的打磨了。


    至少在百裏之後,凡人所能攜帶的物資已經完全消耗完了。


    但他們仍然能走在這山道之上,隻有一種可能,那便是他們已經形成了執念,對於願望的追求大過了肉體的需求。


    這種精神說句實話,要看用在是什麽地方。


    如果是為了更多人,那張玄會很佩服,曾經也是有著這麽一批人前赴後繼,為了理想而犧牲,才換來了盛世。


    如果是為了自己,那張玄也不會嫌棄,畢竟人如果不為了自己,那便不是人,而是聖了。


    所以他尊重每一個人的決定,也沒有插手任何一件事情。


    也沒有因為對方可憐就施予援手,這是登山,也就是成仙。人山為仙,他們登山的過程便是證仙的過程。


    雖然就算登上了也不一定成仙,但至少有了成仙的機會。


    到了兩百裏之後,情況就發生變化了。


    開始出現攔路者。


    這些攔路者便非其他,而是自己。


    是自己的思想跑出了身體,結合靈機化出了形象攔住了自己。


    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孩子,這些便是與俗世的牽連。


    張玄同樣看到了兩個人。


    正是他幾十年前此生之父母,三人隻是相似一笑,便已然消失在這山路之上的白霧之中。此後每走一步,便出現了其他,到了後麵,連前世的人物也出現了。


    為此張玄在這百裏之路停了一年多,在與親朋好友詳談,仇人恨人告別之後才繼續上路。


    隨著越往上走,所能遇到之人越少,正好對應了修道的旅途。


    修為越高,同道之人越少,也就越孤獨。


    就如同群山一般,山底相互交織在一起,你我不分,大家同道。


    到了山腰,雖不再是同道,但仍然能相互眺望。


    可惜到了山頂,就隻能見到山頂了。


    一路行走,不知過了幾時,感覺四周一片迷茫白霧,陷入了天地皆白的景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玄飛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到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到道並收藏太玄飛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