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人道的考慮,一般情況下碰到袁再道這麽大歲數的涉案人員,朝廷都會與以照顧,況且他又是前任官,兒子也是現任官,刑不上大夫嘛,給點特權是應該的,也在情理之中。
可袁再道得罪的人是戴胄,讓堂堂的刑部尚書在國儲麵前抬不起頭來,那這縣官不如現管可就發揮了作用,他和他兒子在拘押期間,與其他人犯並沒有任何區別。
至於說李承乾,袁再道就不用擔心了,他這樣的人在國儲眼裏與螻蟻沒有任何分別,與他計較太多,或者說暗中下黑手,那太有失天朝上國的儲君風範了,顯得沒有氣量。
而且,李承乾的目的也不在於與他計較,隻要能把徐寧撈出來,不寒了故去弟兄的心,那比什麽都強,至於袁家和徐家這幾十年的糾葛,誰對誰錯,還是交給刑司衙門去處理的好。
這不,刑部那天這幾天在忙著,徐寧也放了出來,東宮這邊的日子也消停了,李承乾則可以專心處理政務,順便複查下東宮六率和大唐皇家軍事學院今年過冬的物資。
“哎呦,今兒日頭是打西麵出來的吧,你長孫衝還能按時按點的來東宮陳奏,怎麽地,想升官啊!”,將手中的奏本扔在案子上,李承乾笑著說道。
“哎,太子爺,你這話是說對了,臣這就等著陛下和你多加擢拔,最好授個尚書仆射,直接就可以抱著相印致仕歸家了,多好。”,行了一禮後,長孫衝自顧的找地方做了下來,還順便衝恆連要了一杯茶。
“你可行了吧,就你還想當仆射,你怎麽不說想當尚書令,那位置現在還空著呢!廢話少說,直接說你來的目的,沒看孤這還忙著呢嗎?”,對待長孫衝這種賤人,你就不能又好臉,你越是好臉,他就越蹬鼻子上臉。
太子這是坑人,尚書令那位子是他能惦記的嗎?見討不到什麽便宜,長孫衝也把玩世不恭的表情收了起來,隨即一本正經的說:“殿下,趙節從潞州發來急本,匠人-魯詺的詳細情況,他也一同發了過來。”
魯詺,本名王詺,前隋年間因家境貧寒入宮為宦,進入內侍省善金司,專司營造皇室供奉器物,後因為鑄造手法高超,被調入戶部鑄造司,司職於鑄造貨幣,大業中,晉鑄造司主事,洛陽鑄造司的一切事務皆歸其統領。
後王世充在洛陽起事,為了站穩腳跟在洛陽掀起了一陣血雨腥風,不少官吏都死在了鄭軍的屠刀之下。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魯詺從洛陽出逃,輾轉迴到家鄉潞州,利用自身過硬的技藝,很快就在江湖上混的風生水起,打響了魯班再世的名頭。
大唐立國之後,為了保持世麵上的穩定,朝廷每消滅一個反王,便在當地對於江湖上的勢力進行打擊,魯詺這位大師自然也在其列,因為手上沾了太多的人命,所以也在清剿之列。
可由於有這樣經曆的人太多,潞州官府也沒有那麽大的精力全放在這上麵,所以僅僅是追繳了兩年,便放棄了追捕,這種處理方式在各地的官府中是常例,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趙節到潞州後,在官麵上文章走完之後,便借助廉政部在當地的治所從側麵單獨展開了調查,趙節發現潞州官府對於魯詺的抓捕,每一次都撲通,這家夥就好像神仙一樣可以預判那裏有危險。
再加上這家夥又擅長裝神弄鬼,老百姓們又恰恰吃一套神神鬼鬼的事,所以久而久之就把他給傳神了,為其披上一層神秘的外衣。
趙節辦差多年,他當然知道這世上的巧合越多,這裏麵的貓膩也就越大,加大力度查下去是關鍵;隨即又對當年的主管刑獄的官員的進行的了調查,沒有家賊能引來外鬼就特麽怪了。
這一查不要緊,深揪就發現前隋的長史,大唐潞州法曹-袁再道就有很大的嫌疑,首先雖然他與魯詺沒有親屬關係,但卻是同鄉,在一個村子住著,不可能是陌生人。
其次,袁再道的兒子袁烽在潞州的仕途之所以走的這麽順,除了他在官場上經營的人脈外,最主要的就是其年年優良的政績,拿賊捕盜立功不少,吏部年年的考績都是優等。
趙節是刑官,破案子的事他再清楚不可了,誰能保證到手的案子就一定能破,而且個頂個的人贓俱獲,別說是他們一個小小的潞州,三法司又怎麽樣,也不敢打包票吧!
如此說來,這就是典型的官匪勾結,雙發通過一定的交換的達成一種默契各取所需,這裏麵的意思可就不是一、兩點那麽簡單。
可眼下袁再道父子都不在當地,又在當地官府開具入京辦案的文書,這就迫使內衛在潞州的偵查不得不停下,所以上本請求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聽到這個消息後,李承乾心中有了一絲明悟,潞州、長安兩地相距千裏,鑄造假幣的出處剛挖出來,立馬就有人跟進來補台,前朝的鑄幣大師、兩朝的油滑老吏、本朝的地方幹吏,甚至還跟吐蕃人合作,這之間分明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操控。
知道朝廷要查模子的出入,迴首就把袁氏父子遞了出來,把李承乾的注意力引到部下的官司頭上,這麽說早在內衛搗毀鑄幣賊窩的時候,人家就已經再為善後做準備了?
情報如此之準,判斷如此之快,反應如此之敏,絕不是袁氏父子或者魯詺能辦到的,這隻能說明他們不過是過河的卒子,這背後應該還有更大的陰謀。
可魯詺既然能做出模子來,背後也有勢力,他們為什麽早不做、晚不做,偏偏把模子給吐蕃人做呢?有這樣的人力和物力,自己幹的話,獲利何止十萬,所以他們目的並不是因為錢。
“仲良,你立刻去刑部,袁氏的案子從今天開始由刑部、大理寺、內衛共同負責,你與戴胄、孫伏伽三人主管調查,抽調專門的人負責此案的一切事宜。孤給你到手諭,沒有你們三人的手令,任何人都不準靠近,探視人犯!”.......
可袁再道得罪的人是戴胄,讓堂堂的刑部尚書在國儲麵前抬不起頭來,那這縣官不如現管可就發揮了作用,他和他兒子在拘押期間,與其他人犯並沒有任何區別。
至於說李承乾,袁再道就不用擔心了,他這樣的人在國儲眼裏與螻蟻沒有任何分別,與他計較太多,或者說暗中下黑手,那太有失天朝上國的儲君風範了,顯得沒有氣量。
而且,李承乾的目的也不在於與他計較,隻要能把徐寧撈出來,不寒了故去弟兄的心,那比什麽都強,至於袁家和徐家這幾十年的糾葛,誰對誰錯,還是交給刑司衙門去處理的好。
這不,刑部那天這幾天在忙著,徐寧也放了出來,東宮這邊的日子也消停了,李承乾則可以專心處理政務,順便複查下東宮六率和大唐皇家軍事學院今年過冬的物資。
“哎呦,今兒日頭是打西麵出來的吧,你長孫衝還能按時按點的來東宮陳奏,怎麽地,想升官啊!”,將手中的奏本扔在案子上,李承乾笑著說道。
“哎,太子爺,你這話是說對了,臣這就等著陛下和你多加擢拔,最好授個尚書仆射,直接就可以抱著相印致仕歸家了,多好。”,行了一禮後,長孫衝自顧的找地方做了下來,還順便衝恆連要了一杯茶。
“你可行了吧,就你還想當仆射,你怎麽不說想當尚書令,那位置現在還空著呢!廢話少說,直接說你來的目的,沒看孤這還忙著呢嗎?”,對待長孫衝這種賤人,你就不能又好臉,你越是好臉,他就越蹬鼻子上臉。
太子這是坑人,尚書令那位子是他能惦記的嗎?見討不到什麽便宜,長孫衝也把玩世不恭的表情收了起來,隨即一本正經的說:“殿下,趙節從潞州發來急本,匠人-魯詺的詳細情況,他也一同發了過來。”
魯詺,本名王詺,前隋年間因家境貧寒入宮為宦,進入內侍省善金司,專司營造皇室供奉器物,後因為鑄造手法高超,被調入戶部鑄造司,司職於鑄造貨幣,大業中,晉鑄造司主事,洛陽鑄造司的一切事務皆歸其統領。
後王世充在洛陽起事,為了站穩腳跟在洛陽掀起了一陣血雨腥風,不少官吏都死在了鄭軍的屠刀之下。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魯詺從洛陽出逃,輾轉迴到家鄉潞州,利用自身過硬的技藝,很快就在江湖上混的風生水起,打響了魯班再世的名頭。
大唐立國之後,為了保持世麵上的穩定,朝廷每消滅一個反王,便在當地對於江湖上的勢力進行打擊,魯詺這位大師自然也在其列,因為手上沾了太多的人命,所以也在清剿之列。
可由於有這樣經曆的人太多,潞州官府也沒有那麽大的精力全放在這上麵,所以僅僅是追繳了兩年,便放棄了追捕,這種處理方式在各地的官府中是常例,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趙節到潞州後,在官麵上文章走完之後,便借助廉政部在當地的治所從側麵單獨展開了調查,趙節發現潞州官府對於魯詺的抓捕,每一次都撲通,這家夥就好像神仙一樣可以預判那裏有危險。
再加上這家夥又擅長裝神弄鬼,老百姓們又恰恰吃一套神神鬼鬼的事,所以久而久之就把他給傳神了,為其披上一層神秘的外衣。
趙節辦差多年,他當然知道這世上的巧合越多,這裏麵的貓膩也就越大,加大力度查下去是關鍵;隨即又對當年的主管刑獄的官員的進行的了調查,沒有家賊能引來外鬼就特麽怪了。
這一查不要緊,深揪就發現前隋的長史,大唐潞州法曹-袁再道就有很大的嫌疑,首先雖然他與魯詺沒有親屬關係,但卻是同鄉,在一個村子住著,不可能是陌生人。
其次,袁再道的兒子袁烽在潞州的仕途之所以走的這麽順,除了他在官場上經營的人脈外,最主要的就是其年年優良的政績,拿賊捕盜立功不少,吏部年年的考績都是優等。
趙節是刑官,破案子的事他再清楚不可了,誰能保證到手的案子就一定能破,而且個頂個的人贓俱獲,別說是他們一個小小的潞州,三法司又怎麽樣,也不敢打包票吧!
如此說來,這就是典型的官匪勾結,雙發通過一定的交換的達成一種默契各取所需,這裏麵的意思可就不是一、兩點那麽簡單。
可眼下袁再道父子都不在當地,又在當地官府開具入京辦案的文書,這就迫使內衛在潞州的偵查不得不停下,所以上本請求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聽到這個消息後,李承乾心中有了一絲明悟,潞州、長安兩地相距千裏,鑄造假幣的出處剛挖出來,立馬就有人跟進來補台,前朝的鑄幣大師、兩朝的油滑老吏、本朝的地方幹吏,甚至還跟吐蕃人合作,這之間分明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操控。
知道朝廷要查模子的出入,迴首就把袁氏父子遞了出來,把李承乾的注意力引到部下的官司頭上,這麽說早在內衛搗毀鑄幣賊窩的時候,人家就已經再為善後做準備了?
情報如此之準,判斷如此之快,反應如此之敏,絕不是袁氏父子或者魯詺能辦到的,這隻能說明他們不過是過河的卒子,這背後應該還有更大的陰謀。
可魯詺既然能做出模子來,背後也有勢力,他們為什麽早不做、晚不做,偏偏把模子給吐蕃人做呢?有這樣的人力和物力,自己幹的話,獲利何止十萬,所以他們目的並不是因為錢。
“仲良,你立刻去刑部,袁氏的案子從今天開始由刑部、大理寺、內衛共同負責,你與戴胄、孫伏伽三人主管調查,抽調專門的人負責此案的一切事宜。孤給你到手諭,沒有你們三人的手令,任何人都不準靠近,探視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