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奎並不埋怨李承乾和竇寬戲耍了他,因為他知道火中取栗是要擔風險的,成則獲利巨大,敗則抄家滅族。這和賭徒在壓上全部的身價孤注一擲玩一把大的,想連本帶利的贏迴來是一個道理。
貪官汙吏可恨嗎?可恨,可未嚐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沒有人天生就是壞人,也沒有官剛開始就是貪官。李承乾相信他們在入仕時候都是熱血的有誌青年,隻不過是因為個人的境遇不同,所以走上各樣的人生道路。
混的好的,像竇寬和馬周一直樣,在地方的勾心鬥角中鍛造一副鐵打的硬骨頭。也有菱角被磨平了,像狄知遜那樣老老實實,中規中矩辦差的,不求聞達於世,隻求無愧之心。
最為極端的那就和韓奎一樣,見識過官場的黑暗後,就灰心喪氣了,然後又經不起金錢和權力的誘惑,挖空了心思來經營在官場羅織黨羽,欺上而霸下,在皇帝賦予的公器當成了謀其私利的工具,搞得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永昌都督府下轄五州,十縣,這裏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基本持平,要比晉陽以北的漢胡雜居比例要大的多。所以挑選守正持中的官員是很必要的,否則長此以往,漢族和金齒等部必然勢成水火,非得讓鬧出民變來不可。
都督府管轄的九品以上官員,一共一百八十三人,涉及到韓奎一案的高達一百五十五人,包括幾個軍府的折衝都尉,那些保持中立的僅僅有二十八人,這麽觸目驚心的數字,李承乾看了心裏一陣窩火。
不過沒辦法,要是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永昌官場上的弊端早晚會死灰複燃,所以他不得不下以重手,這屋子總得打掃幹淨了,要不然客人看到的話會鬧笑話的。
就在拿下韓奎的第二日,永昌府一夜之間,大街小巷都布滿了兵丁,巡城的將校的也都換成了陌生的麵孔,這讓官員們心中一緊,平時不做虧心事,夜辦不怕鬼敲門,他們的虧心事做多了,那自然會感到不安。
等他們到了自己當差的衙門才發現,不僅差事已經有人頂了,更有成隊的兵丁拿著鐵鏈子在衙門候著呢。
之所以沒有直接抄家是因為涉及的人員太多,幾乎攘括永昌整個官場,老弱婦孺一大堆,自己也是為人夫、人父的,手下留情讓她們多享兩天安生日子,也算是給家人積福了。
反正整個永昌的境內道路都被公孫武達的部隊封鎖了,就算是一隻鳥也休想逃出去,何必計較一時的痛快,弄得哀嚎遍地呢。讓臣子們誤會自己是多麽苛刻,後世的那位冷麵皇帝雍正不就是因為太剛、太直,最後落得一個暴君的稱謂,即使在事實上他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當然了,自作聰明的人,或者說覺得自己精明的官兒是想帶著家人和財寶出逃,可還沒等走出街道,其家眷就被封街的士兵攔了迴去,而他們自己隻得乖乖地戴上了那既無比熟悉,此刻又很陌生的鐐銬。
對於空缺下來的官職,李承乾雖然早做了一些準備,出征前從長安帶來了一些,可沒有想到是涉案的官員這麽多,這點人就難免顯得杯水車薪、捉襟見肘了。所以他在讓公孫武達暫時提領永昌的軍政後,馬上飛報長安,向皇帝請旨選派都督、長史等一些幹吏來填充空缺。
太子的安排在竇寬看來已經很完美了,畢竟能悄無聲息、不見血的化解一場官場的危機,那已經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了。和太子相交多年,竇寬知道自家的主上恨貪官恨的咬牙,凡是栽在他手裏的貪官,沒一個能囫圇身的,現在揪出了這麽大一窩,能壓製住心裏的殺意,那已經算是燒高香了。
可那二十八保持中立的官員竟然一同被免職,等待最後的處理,這讓竇寬有些始料不及。他知道這些人即使沒有被韓奎拖下水,但也失去了忠誠侍主之心,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托以大事的。可問題是現在缺人,何不暫時用一下這些熟門、熟路、熟人情的官兒,迴頭再說呢!
在竇寬看來,太子這麽做,完全是年輕人的意氣之爭,一次不忠、終身不用,這種脾氣可不是該一個上位者的態度。這方麵他應該多學學皇帝,在用人上必須做到“不計仇怨,唯重實際,心中有數”這十二個字。
作為東宮一係在永昌的職權最高者,太子的心腹,他必須直麵進諫,請太子考慮一下啟用那些官員,這螞蚱再小也是肉不是,何必那麽較真呢。要知道他可不是普通勳貴家的子弟,將來是要挑起大唐這萬斤重擔的,這可脾氣可是會讓他登極之路走的非常的艱難。
這不,打定了主意後,竇寬就敢到永昌都督府的後衙,太子臨時駐蹕的地方。進了書房後,看了看進進出出的文武官員,竇寬僅僅行了個禮後,就自己找了個地方做了下來。
在書房裏忙活的李堪、張浩、嚴鬆、劉桓等人都太子為中山王時的屬官,論資格的話比他要深上很多。他和魏征不是一類人,即使要進諫也得讓主上的麵子的過得去,不能不分時候讓主上下不來台。
竇寬是個急脾氣,和自己的私交有相當的深,平時隻要不是什麽正式的場合,說話、辦事都沒那麽說道,今兒一副欲言欲止的樣子是為了什麽呢。
看到竇寬不說,李承乾也沒有著急問,隻是把手上的活兒加了加速度,又對李堪囑咐了一番,讓他們有什麽解決不了的就去找公孫武達,然後才揮了揮手讓他們退下。
清場之後,李承乾遞給了竇寬一杯茶,隨即坐到他一旁的位置上,笑著言道:“是什麽事,能讓我們廉政部的尚書憋了這麽長時間,來說說,讓孤也漲漲見識!”
“太子爺,臣今天可是來犯顏直諫的,可又不想把腦袋係在褲腰帶上,所以正在心中籌劃值不值得捋你的虎須!”,竇寬捧著茶盞笑著迴道。......
貪官汙吏可恨嗎?可恨,可未嚐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沒有人天生就是壞人,也沒有官剛開始就是貪官。李承乾相信他們在入仕時候都是熱血的有誌青年,隻不過是因為個人的境遇不同,所以走上各樣的人生道路。
混的好的,像竇寬和馬周一直樣,在地方的勾心鬥角中鍛造一副鐵打的硬骨頭。也有菱角被磨平了,像狄知遜那樣老老實實,中規中矩辦差的,不求聞達於世,隻求無愧之心。
最為極端的那就和韓奎一樣,見識過官場的黑暗後,就灰心喪氣了,然後又經不起金錢和權力的誘惑,挖空了心思來經營在官場羅織黨羽,欺上而霸下,在皇帝賦予的公器當成了謀其私利的工具,搞得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永昌都督府下轄五州,十縣,這裏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基本持平,要比晉陽以北的漢胡雜居比例要大的多。所以挑選守正持中的官員是很必要的,否則長此以往,漢族和金齒等部必然勢成水火,非得讓鬧出民變來不可。
都督府管轄的九品以上官員,一共一百八十三人,涉及到韓奎一案的高達一百五十五人,包括幾個軍府的折衝都尉,那些保持中立的僅僅有二十八人,這麽觸目驚心的數字,李承乾看了心裏一陣窩火。
不過沒辦法,要是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永昌官場上的弊端早晚會死灰複燃,所以他不得不下以重手,這屋子總得打掃幹淨了,要不然客人看到的話會鬧笑話的。
就在拿下韓奎的第二日,永昌府一夜之間,大街小巷都布滿了兵丁,巡城的將校的也都換成了陌生的麵孔,這讓官員們心中一緊,平時不做虧心事,夜辦不怕鬼敲門,他們的虧心事做多了,那自然會感到不安。
等他們到了自己當差的衙門才發現,不僅差事已經有人頂了,更有成隊的兵丁拿著鐵鏈子在衙門候著呢。
之所以沒有直接抄家是因為涉及的人員太多,幾乎攘括永昌整個官場,老弱婦孺一大堆,自己也是為人夫、人父的,手下留情讓她們多享兩天安生日子,也算是給家人積福了。
反正整個永昌的境內道路都被公孫武達的部隊封鎖了,就算是一隻鳥也休想逃出去,何必計較一時的痛快,弄得哀嚎遍地呢。讓臣子們誤會自己是多麽苛刻,後世的那位冷麵皇帝雍正不就是因為太剛、太直,最後落得一個暴君的稱謂,即使在事實上他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當然了,自作聰明的人,或者說覺得自己精明的官兒是想帶著家人和財寶出逃,可還沒等走出街道,其家眷就被封街的士兵攔了迴去,而他們自己隻得乖乖地戴上了那既無比熟悉,此刻又很陌生的鐐銬。
對於空缺下來的官職,李承乾雖然早做了一些準備,出征前從長安帶來了一些,可沒有想到是涉案的官員這麽多,這點人就難免顯得杯水車薪、捉襟見肘了。所以他在讓公孫武達暫時提領永昌的軍政後,馬上飛報長安,向皇帝請旨選派都督、長史等一些幹吏來填充空缺。
太子的安排在竇寬看來已經很完美了,畢竟能悄無聲息、不見血的化解一場官場的危機,那已經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了。和太子相交多年,竇寬知道自家的主上恨貪官恨的咬牙,凡是栽在他手裏的貪官,沒一個能囫圇身的,現在揪出了這麽大一窩,能壓製住心裏的殺意,那已經算是燒高香了。
可那二十八保持中立的官員竟然一同被免職,等待最後的處理,這讓竇寬有些始料不及。他知道這些人即使沒有被韓奎拖下水,但也失去了忠誠侍主之心,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托以大事的。可問題是現在缺人,何不暫時用一下這些熟門、熟路、熟人情的官兒,迴頭再說呢!
在竇寬看來,太子這麽做,完全是年輕人的意氣之爭,一次不忠、終身不用,這種脾氣可不是該一個上位者的態度。這方麵他應該多學學皇帝,在用人上必須做到“不計仇怨,唯重實際,心中有數”這十二個字。
作為東宮一係在永昌的職權最高者,太子的心腹,他必須直麵進諫,請太子考慮一下啟用那些官員,這螞蚱再小也是肉不是,何必那麽較真呢。要知道他可不是普通勳貴家的子弟,將來是要挑起大唐這萬斤重擔的,這可脾氣可是會讓他登極之路走的非常的艱難。
這不,打定了主意後,竇寬就敢到永昌都督府的後衙,太子臨時駐蹕的地方。進了書房後,看了看進進出出的文武官員,竇寬僅僅行了個禮後,就自己找了個地方做了下來。
在書房裏忙活的李堪、張浩、嚴鬆、劉桓等人都太子為中山王時的屬官,論資格的話比他要深上很多。他和魏征不是一類人,即使要進諫也得讓主上的麵子的過得去,不能不分時候讓主上下不來台。
竇寬是個急脾氣,和自己的私交有相當的深,平時隻要不是什麽正式的場合,說話、辦事都沒那麽說道,今兒一副欲言欲止的樣子是為了什麽呢。
看到竇寬不說,李承乾也沒有著急問,隻是把手上的活兒加了加速度,又對李堪囑咐了一番,讓他們有什麽解決不了的就去找公孫武達,然後才揮了揮手讓他們退下。
清場之後,李承乾遞給了竇寬一杯茶,隨即坐到他一旁的位置上,笑著言道:“是什麽事,能讓我們廉政部的尚書憋了這麽長時間,來說說,讓孤也漲漲見識!”
“太子爺,臣今天可是來犯顏直諫的,可又不想把腦袋係在褲腰帶上,所以正在心中籌劃值不值得捋你的虎須!”,竇寬捧著茶盞笑著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