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掣簽製度是曆史上的滿清一朝掌控藏地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節。


    此政策被施行之後,藏地就徹徹底底的拜倒在了滿清腳下了。


    在某種意義上,都可說是打破了元明以來五六百年裏所形成的的藏地政治格局。


    從八思巴之後,藏地的事務俱是由密宗上層和信奉密宗的蒙古王公以及藏地大貴族來操持。


    雖然有清一期,中央政府幾度加強了對藏地的直接控製。


    但他們掌控不了佛爺們的靈童轉世,那就無法從根本上掌控住藏地。


    尤其是拉藏汗死後,那已經是康麻子晚年了,從那時候開始,直至乾隆時期,藏地各教派紛爭激烈。遊牧於柴達木的蒙古汗王和藏地的各地方勢力,也紛紛想盡辦法的來用各種辦法控製藏地的大佛爺,以便擴張自己的勢力,並鞏固所獲得的特權。當時,蒙藏地區大佛爺圓寂之後,轉世靈童主要是由最有名望的跳神巫師“吹衝”來認定。


    雍正五年,清政府正式在藏地設立駐藏大臣衙門,內閣學士僧格和副都統馬喇成為首任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不僅直接掌管藏地政務,還直接督察藏地宗教重大事務。對大佛爺轉世靈童的認定除了“吹衝”降神以外,還需報駐藏大臣,並由駐藏大臣上奏京城的大皇帝恩準。


    而“吹衝”在各方麵勢力的賄賂下,在跳神中,假借神諭,指定的佛爺轉世靈童大多出自蒙古王公或藏地的大貴族之家,有的甚至還是“吹衝”家族中人。這種大佛爺幾乎都出自一家的現象,也是曆史上促使乾隆帝下決心整治藏地佛爺轉世製度流弊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乾隆帝已經完蛋大吉了,金瓶掣簽自然也就沒有出現,但沒有了乾隆皇帝,還有他趙家皇帝不是?


    趙亮覺得這‘金瓶掣簽’比之乾隆的十大武功中的很多‘濫竽充數’之輩都有意義的多了。


    現在藏地正處在廓爾喀人的入侵之下,這個時候不壓著他們低頭,更待何時啊?


    所以都沒有招唿藏地,趙亮先就組織人編撰了一本《欽定藏地善後章程》,內中大大小小足羅列了四十三項。


    比如金瓶掣簽,比如駐軍,比如學校建設和現代教育,比如那裏的軍隊、官員和財政,等等。


    這些條件藏地方麵當然不願意接受了。


    這要是接受了他們,藏地可就等於被趙皇帝套上了一重重是鐵鏈腳銬了。


    這是任何一個藏地的大貴族和大佛爺們都不願意接受的。


    連最高的兩位大佛爺都要年年接受財政審核,這太叫人沒有尊嚴了。


    可他們不願意接受這些條件,趙亮就也不會接受他們的請求去救援藏地。


    眼看著廓爾喀人的兵鋒就要逼近拉薩了,藏地的兩位大佛爺隻能大局為重了。


    報紙上連篇累牘的介紹了《欽定藏地善後章程》,趙亮把這視為一個大大的政績,老百姓們也給予了一定積極迴應。


    雖然沒人覺得藏地有什麽重要的。


    但這也是大陳皇朝威嚴的一種體現不是?


    有了這《欽定藏地善後章程》,藏地固然還有一定的自主性,但這就跟漠南的蒙古一樣,隨著青貯技術的推廣,隨著中原大筆的資金投入漠南,比如包頭的鐵礦,阿拉善的石墨礦,基礎露天煤礦,還有巴彥淖爾、赤峰、唿倫貝爾、錫林郭勒的鉛鋅銀等礦……,那就已經大大改變了漠南蒙古的生活和社會秩序,從而也引起了政治格局的變動。


    越來越多的蒙古人轉入了定居或是半定居狀態,尤其是河套地區。


    漠南蒙古貴族中不是沒有明眼人看不到這般的‘危害性’,但他們又能做什麽呢?


    放著溫水煮青蛙不去享受,就想直接吃刀子嗎?


    藏地也會如此的。


    什麽都要一點點的去改變。


    就跟現在的漠南蒙古一樣,越來越多的人轉入定居,那學校醫院等等自然就隨之升起。蒙古籍商人也開始越來越普通的出現在定居點裏。


    雖然現在漠南的學校裏的學生多是蒙古貴族家庭的孩子,商人也幾乎全部來自貴族,但那又如何?清末最先搞革命的那批人,大多也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


    川西與藏地交際之地。


    楊遇春盼啊盼啊終於盼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好消息。


    第一批入藏部隊,即可準備出發。


    他部已經在高原地帶駐紮好一陣子了,才來的時候,戰士們的確有很多不適應。


    因為這裏地勢很高,空氣稀薄,平原地帶的人實在不能全部適應。


    但隻要刻苦的去鍛煉去磨練,除非很小的那一撮人,實在不適應高原氣候,很多人還是能夠克服之的。


    駐地周邊的高山就是他們的訓練場,翻山越嶺,去享受那更加稀薄的空氣。


    唿吸困難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很不好受。


    楊遇春自己都三十好幾了,他初來乍到的時候也不適應。但他堅持了下來!


    張月梅就沒能堅持住,所以楊遇春的頂頭上司換做了孟燦,副指揮倒依舊是楊壘,雖然誰都知道他更多是騎兵指揮。


    參謀長徐家亮!


    第一批入藏部隊隻有五千人,三千步兵,兩千騎兵。


    部隊的行進較為迅速,因為他們早就在為這一日做著準備呢。


    三千名步兵說是步兵,卻人人都配有戰馬。後勤部隊中還有犛牛隊!


    上頭準備了大量的肉幹和葷油炒過的油茶,還有大批的高壓鍋。


    後者已經被法國人在一百多年前發明出了。


    所以就也不需要趙亮去創新了。


    畢竟這東西的原理很簡單,水的沸點受氣壓影響,氣壓越高,沸點越高。在高原上,氣壓不到1個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就低於100c,東西就也煮不熟。高壓鍋就是把水相當緊密地封閉起來,水受熱蒸發產生的水蒸氣不能擴散到空氣中,隻能保留在高壓鍋內,就使高壓鍋內部的氣壓高於1個大氣壓,也使水要在高於100c時才沸騰,這樣高壓鍋內部就形成高溫高壓的環境,飯就容易很快做熟了,並且相當酥爛。當然,高壓鍋內的壓力不會沒有限製,要配著安全閥,要不就會爆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風雄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風雄烈並收藏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