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牽連者很多,凡涉及到一柱樓詩者,一個不漏地查過去翻箱倒籠地抄家,而後才作出處分與否的決定。當時官員中受處分的有暫管兩江總督高晉、署兩江總督薩載、江蘇巡撫楊魁。受刑罰的有江寧藩司陶易,九卿會奏為擬斬立決,乾隆改為從寬監候。揚州知府謝啟昆因辦理案“遲緩半月”被判“發往軍台效力贖罪”。東台知縣塗躍龍因“未能立即查究”處以“杖一百,徒三年。”江寧藩司衙門幕友陸琰被認為“有心消弭重案”處以死刑。原禮部尚書沈德潛這位生前多次獲得乾隆特別恩寵的詩壇泰鬥,撰文稱徐述夔“人與文章皆可為法。”一柱樓詩案發生時他已死十年,乾隆命追奪沈德潛的一切諡典官職,撤出鄉賢祠內的牌位,仆毀禦賜碑文。原栟茶鹽場大使姚德璘、衙門的塾師毛澄曾為徐述夔的《和陶詩》作跋,後來改名黃斌,從原籍浙江浙幕於甘肅,已入籍迪化,中了陝西的舉人。他豈想到15年前的一篇平平常常短短的跋文,使他“杖一百流三千裏”呢!徐述夔的兩個學生徐首發、沈成濯因“列名校對”和“聽其(徐述夔)命取逆名”而被斬首。徐述夔作詩,徐懷祖刊刻流傳,這是“父子相濟為逆”雖然他父子二人均已病故,但“仍照大逆淩遲律,碎其屍,梟首示眾,以彰國憲,而快人心。”徐述夔已死15年,厝棺在鄉間,此時剖棺,他的屍體未腐,這樣割下首級懸示在東台縣城示眾。徐懷祖死了一年多,停棺在家中,他的屍體亦完好,其首級割下在栟茶場示眾。徐食田、徐食書因為是正犯之孫處以斬首。九卿議奏:徐述夔的子、孫、兄、弟、兄弟之子,年十六以上者皆斬,十五歲以下及妻妾、姊、妹,子之妻、妾付給功臣之家為奴。財產入官。僅田產一項,徐述夔家有14000畝。原告蔡嘉樹,乾隆說他和徐述夔為同裏,《一柱樓詩集》早已刊出,自應早已知聞,並不呈控,隻因近時田產涉訟才挾嫌告發,非“實知尊君親上”,但逆書係他告發,取保省釋。蔡得了個以害人不利己的結局。
清代詩人龔自珍有《詠史》詩,說:“避席畏聞**,著書都為稻梁謀。”
這裏所講的**,發生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統治時代裏,就是作者以自己的著作而被治罪,反過來說,朝廷也以這個,或借口這個,來定這個人的罪,而且往往株連作者的親屬。
關於株連,從《左傳》看,春秋時代就有滅族的做法,比如,著名的伍子胥就是在楚國朝廷要將他家全部消滅的情況中逃到吳國的,他後來借吳國的力量殺迴楚國報仇。這個故事,悲慘悲壯,也是曆史的悲哀。據說,從秦國開始,有“夷三族”,後來在漫長封建社會中,發展到“夷九族”,就是父族四: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一族,出嫁的姐妹和姐妹的兒子一族,出嫁的女兒和女兒的兒子一族;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還有妻族二:嶽父家,嶽母的娘家。這個“九族”範圍裏的人口,都要滅掉,叫做“夷”。
明成祖殺方孝孺,是株連“十族”,第十族就是他的學生,這樣總共殺了八百七十三人。
身邊的眾人沉默了,蕭晴也沉默了。以前隻是在書中看的**,卻不想身臨其境是這等的恐怖,一個字,一句話,都有可能會被滅掉九族。看來乾隆皇帝的確如書中所說,締造了盛世,也孕育了黑暗。
清代詩人龔自珍有《詠史》詩,說:“避席畏聞**,著書都為稻梁謀。”
這裏所講的**,發生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統治時代裏,就是作者以自己的著作而被治罪,反過來說,朝廷也以這個,或借口這個,來定這個人的罪,而且往往株連作者的親屬。
關於株連,從《左傳》看,春秋時代就有滅族的做法,比如,著名的伍子胥就是在楚國朝廷要將他家全部消滅的情況中逃到吳國的,他後來借吳國的力量殺迴楚國報仇。這個故事,悲慘悲壯,也是曆史的悲哀。據說,從秦國開始,有“夷三族”,後來在漫長封建社會中,發展到“夷九族”,就是父族四: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一族,出嫁的姐妹和姐妹的兒子一族,出嫁的女兒和女兒的兒子一族;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還有妻族二:嶽父家,嶽母的娘家。這個“九族”範圍裏的人口,都要滅掉,叫做“夷”。
明成祖殺方孝孺,是株連“十族”,第十族就是他的學生,這樣總共殺了八百七十三人。
身邊的眾人沉默了,蕭晴也沉默了。以前隻是在書中看的**,卻不想身臨其境是這等的恐怖,一個字,一句話,都有可能會被滅掉九族。看來乾隆皇帝的確如書中所說,締造了盛世,也孕育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