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同裏有一仇人蔡嘉樹,亦是監生身份。徐、蔡兩姓為栟茶地方之大姓,以往也有些不和。這年冬他向徐懷祖之子徐食田提出一項贖田要求,蔡嘉樹的堂兄蔡安樹有地一塊八頃四十畝曾以契價銀2400兩售予徐懷祖,今他要以960兩贖迴。徐食田拒絕了他的要求。於是蔡嘉樹控之於東台縣(乾隆三十三年析泰州地置東台縣,栟茶場隸之)。至乾隆四十三年春蔡嘉樹揚言,徐食田若不允贖田,他將以其祖父遺著《一柱樓詩集》呈控,集中有“詆毀本朝”之語。當時乾隆正在進一步查繳“違礙書籍”,徐食田風聞蔡嘉樹所言,遂於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六,將其祖父所著《一柱樓詩集》、《和陶詩》、《小題詩》、《學庸講義》四種書並書板348塊呈繳東台縣衙,以便取得主動。過了三天,即四月初九蔡嘉樹呈控徐述夔所著《一柱樓詩集》等刻本於東台縣衙。東台知縣塗躍龍發現,徐食田所繳其祖之刻本,未繳其祖所著之抄本《論語摘要》等三種,於四月十一日出具傳票令徐食田補繳。四月十六日據縣令要求繳齊。
東台縣令塗躍龍認為,蔡嘉樹向徐氏贖田的理由是田中有其祖塋,遂斷令徐食田拔十畝墳田給蔡嘉樹,以了結此案。而蔡嘉樹的目的並非為了墳地,是要把徐氏問成大罪,置徐氏於死地而後快。至五月中,他說縣令受了賄,庇護徐食田。六月十三日他向江寧藩司衙門呈控,該衙門幕友陸琰說蔡嘉樹因贖田不成,呈控對方書有違礙,可是徐食田是自首呈繳,按律當免罪,此事“明係挾嫌報複,依律應予反坐”。把蔡發揚州府下獄。詩案至此是徐勝蔡敗告一段落。誰知兩個月後卻是另一種境地。
蔡嘉樹家中有位總管是如皋縣人,叫童誌璘,原籍泰州,早年曾想入泰州學,徐述夔說童出身軍家子。童誌璘對此銜恨多年,今見徐蔡二家爭訟至如此地步,便為蔡嘉樹控告徐述夔而奔波。
八月。江蘇學政劉墉在金壇辦理試務。童誌璘趕去呈控了徐述夔所著《一柱樓詩集》。在向劉墉呈控時,他接受了蔡嘉樹的教訓,用了“既見此書,恐有應究之語,是以呈出”這一句能進能退的話。如果說,將來定案時,認為徐述夔的詩依律問罪,他是呈控者,有功之人;反之,徐的詩集若並無應究之處,他也不承擔“誣陷”或“誣告”的法律責任。因為他講的是“恐有應究之語”,不是“有應究之語”。劉墉隨即將此事報告了乾隆。劉墉對徐述夔詩集的評價是“語多憤激”,在奏章中說:“如有悖逆,即當嚴辦,如無逆跡,亦當核銷以免惑壞人心風俗。現移督撫辦理。”劉墉不知乾隆對此的看法如何,所以說了個模棱兩可的話,並將此事移交督、撫去辦了。
乾隆接到劉墉奏摺及徐述夔詩一本,沈德潛所作徐述夔傳一本後,認為徐述夔身係舉人,所作詩詞語多憤激,應當重治其罪,沈德潛為逆犯作傳,轉多讚揚,實為喪盡天良、負恩無恥。同時責斥在江蘇省的兩江總督及江蘇巡撫“平日所司何事?”特別說到去年發生在江西的汪錫侯的“大逆之書”《字貫》案。責問他們應得何罪?要對有關縣府司道各官一並參處。接著向全國各地總督、巡撫、都統發出了關於搜查徐述夔詩文的上諭,要求各地及時報告搜查情況。這樣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搜查徐述夔“逆書”的浪潮。
兩江總督、江蘇巡撫首先向乾隆認罪,請求從重處罰,原告蔡嘉樹,被告徐食田,列名校對的徐述夔門生徐首發、沈成濯分別押解京城;有關官員先是摘印,而後分別押解京城。乾隆親自審問了江寧藩司陶易,說他“有心袒護,故縱大逆”,定是受了徐食田的賄賂。陶易供認,他在本案上沒有嚴辦,有負聖恩,罪在不赦。但是和徐食田從不相認,沒有受賄;主要責任是在處理公文時未及細看,信手畫押發行。陶易入獄後,即患下身潰爛、腹瀉之症,未等結案已死於獄中了。草擬文稿的陸琰,被說成與徐食田有瓜葛,得了好處,所以偏袒了徐食田。陸琰供稱:我與徐食田素無瓜葛,我根據查繳禁書的上諭,自首可免罪,徐食田乃是自首呈繳,蔡嘉樹事後告發,我說了挾嫌報複、依律反坐的話,如今看來是偏坐在徐食田一邊的了。乾隆駁斥說:“知人欲告而自首,隻可減罪,不可免罪。”陸琰做了多年幕友,到這時懊悔莫及。
東台縣令塗躍龍認為,蔡嘉樹向徐氏贖田的理由是田中有其祖塋,遂斷令徐食田拔十畝墳田給蔡嘉樹,以了結此案。而蔡嘉樹的目的並非為了墳地,是要把徐氏問成大罪,置徐氏於死地而後快。至五月中,他說縣令受了賄,庇護徐食田。六月十三日他向江寧藩司衙門呈控,該衙門幕友陸琰說蔡嘉樹因贖田不成,呈控對方書有違礙,可是徐食田是自首呈繳,按律當免罪,此事“明係挾嫌報複,依律應予反坐”。把蔡發揚州府下獄。詩案至此是徐勝蔡敗告一段落。誰知兩個月後卻是另一種境地。
蔡嘉樹家中有位總管是如皋縣人,叫童誌璘,原籍泰州,早年曾想入泰州學,徐述夔說童出身軍家子。童誌璘對此銜恨多年,今見徐蔡二家爭訟至如此地步,便為蔡嘉樹控告徐述夔而奔波。
八月。江蘇學政劉墉在金壇辦理試務。童誌璘趕去呈控了徐述夔所著《一柱樓詩集》。在向劉墉呈控時,他接受了蔡嘉樹的教訓,用了“既見此書,恐有應究之語,是以呈出”這一句能進能退的話。如果說,將來定案時,認為徐述夔的詩依律問罪,他是呈控者,有功之人;反之,徐的詩集若並無應究之處,他也不承擔“誣陷”或“誣告”的法律責任。因為他講的是“恐有應究之語”,不是“有應究之語”。劉墉隨即將此事報告了乾隆。劉墉對徐述夔詩集的評價是“語多憤激”,在奏章中說:“如有悖逆,即當嚴辦,如無逆跡,亦當核銷以免惑壞人心風俗。現移督撫辦理。”劉墉不知乾隆對此的看法如何,所以說了個模棱兩可的話,並將此事移交督、撫去辦了。
乾隆接到劉墉奏摺及徐述夔詩一本,沈德潛所作徐述夔傳一本後,認為徐述夔身係舉人,所作詩詞語多憤激,應當重治其罪,沈德潛為逆犯作傳,轉多讚揚,實為喪盡天良、負恩無恥。同時責斥在江蘇省的兩江總督及江蘇巡撫“平日所司何事?”特別說到去年發生在江西的汪錫侯的“大逆之書”《字貫》案。責問他們應得何罪?要對有關縣府司道各官一並參處。接著向全國各地總督、巡撫、都統發出了關於搜查徐述夔詩文的上諭,要求各地及時報告搜查情況。這樣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搜查徐述夔“逆書”的浪潮。
兩江總督、江蘇巡撫首先向乾隆認罪,請求從重處罰,原告蔡嘉樹,被告徐食田,列名校對的徐述夔門生徐首發、沈成濯分別押解京城;有關官員先是摘印,而後分別押解京城。乾隆親自審問了江寧藩司陶易,說他“有心袒護,故縱大逆”,定是受了徐食田的賄賂。陶易供認,他在本案上沒有嚴辦,有負聖恩,罪在不赦。但是和徐食田從不相認,沒有受賄;主要責任是在處理公文時未及細看,信手畫押發行。陶易入獄後,即患下身潰爛、腹瀉之症,未等結案已死於獄中了。草擬文稿的陸琰,被說成與徐食田有瓜葛,得了好處,所以偏袒了徐食田。陸琰供稱:我與徐食田素無瓜葛,我根據查繳禁書的上諭,自首可免罪,徐食田乃是自首呈繳,蔡嘉樹事後告發,我說了挾嫌報複、依律反坐的話,如今看來是偏坐在徐食田一邊的了。乾隆駁斥說:“知人欲告而自首,隻可減罪,不可免罪。”陸琰做了多年幕友,到這時懊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