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天變》
第二卷天邊
第一百四十三章銀鈴歸來
臘月的第一天,銀鈴在北海的護衛下迴來了。當著到場的下麵人,我沒有什麽過分的行為,場麵上接著也隻是牽著她的手,隻是不時手上用點小勁示意,很快她便會捏迴來,然後斜目相視而笑。
場麵上大家打個招唿,談談情況,一切平定,軍隊大部分還駐紮在南海,一個叫商升,或者桑椹什麽的在那裏領頭駐紮,還有一些個叫綠鶴(商升、呂合,都是史實人物,下同)、青狼(秦狼)以及張牙(張雅)舞爪和大蔥蘸醬(詹疆)。說實話,這幹人的名字都不咋的。
眾人應景而來,知趣而去,隻有幾個便裝的兵丁跟著。連老四也早早告了聲罪說是迴去見夫人了,也不知道弟妹什麽時候遷來的,怕是小南做的主,也沒告訴我。不過我沒有什麽興趣查究這種事情,隻是捶了他一拳,讓他趕緊迴家。
我穿便裝而來,她著便裝而歸,正好作一對平常小夫妻行走於街坊之間,路邊亦沒什麽熟人,則其趣頗多也。
那一日正值入臘,街麵上不宜行車,倒不是此地一貫下雨道路坑坑窪窪,偏巧這幾日老天爺難得消停,能給看看日頭模樣;隻是入臘各家祭祀,這三十天,各家前一月早早算好吉日,便和襄陽一般毛病,即日起便張羅每年那幾番燒錢的勞什,一路牆邊道前常見灰燼殘香,逢上住戶跪地禱祝,我和銀鈴便一如尋常行人般繞路而行。今早出來得早,不知道家中今日是什麽景象。其實前幾日也沒在家多呆,隻知道母親和郭佩加上幾個小的和納蘭、霍蘭領著一堆下人忙得厲害,甚而納顏也經常扛著一座山一樣的東西,從成袋木炭到米、麵、肉,從一群忙碌但還是停下來目瞪口呆的人中間走過,他一定很消受這種近乎敬仰的注目,因為當大家提起這個事情,他總是一付故意不以為然的樣子,但時常會揚起眉毛偷笑。
在迴家之前,除了談一些那種事情,也是會提到公事的,拐過一個路口,已能看見宮城門,眼見路上行人寥寥,我便想問一個前幾日就想問的問題,不過銀鈴先問了話:“祝小姐現在怎麽樣了?”
“華容看過了,他說沒有性命之憂,可是身體發膚之上遍布瘀痕,內髒之間皆有暗傷,血氣虛虧,脈象微滑,可能需將養很久。這位祝小姐如何傷成這樣?”
“此事迴去再講。”說此話時銀鈴做賊般瞅瞅後麵,忽然躥上來就撲到我的懷裏還親了我一口,“我好想你,子睿。”
忽然平地裏不知何處一聲咳嗽,嚇得懷中的嬌俏,如泥鰍般又溜了開去,距我三尺處站定,眼睛四下搜尋,便在此前,我還沒有反應過來。
這時我才恍然醒悟,也不管這聲咳嗽究竟來自何處何人,隻管將她攬於懷中,看著她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道:“銀鈴,我好想你!”
懷中的小賊依然四處探頭觀望,確信沒有旁觀的人,才看著我,忽然笑了,又親了我臉頰一口,嘟著嘴:“有多想?”
“想得除了你,我什麽都想不到。”我忽然苦笑了一聲,她能明白,抿著嘴,低著頭,還是笑了。
“你怎麽沒去打?”我趕緊找到一件公事來填過這段話:“韓暹沒把我的命令傳給你麽?”
“當然傳到我手上來了,要不然我怎麽能給他那件甲……他定是穿著那甲迴來的,你見過了,嗯,果然如此,真是個坦蕩外露得很的老兄,那甲是以前南越趙家一個王爺的,散在民間,被番禺外一個小毛賊頭得到了,我平了他的水寨,活抓了他,便得了這甲,正趕上韓暹送信來,看著身量合適,便賞給了他,他開心極了。那甲做得不僅漂亮,而且結實得緊,否則,那賊頭怎麽逃得過破六韓烈牙的箭,還能被我活捉。”銀鈴把話岔遠了一些,但是說這話的時候卻還是四處瞄著,顯然是正事之前的鋪墊,半晌才開始說些正經話:“說出來也不打緊,我認為此事還是暫緩吧,其地易奪,其亂難平,還是從長計議吧,這渡海作戰,花用太大,時間稍長,小小南海便定然支不起,即便一旦平複,若人心不服,其後不斷起事便會讓我們疲於應付於瘴毒蚊蠅與山間亂民之間,征討一次,這仇恨就埋下了,其後二三更迭,這民心就更難收服。況且……我想,這裏麵有外人在搗亂,否則何以這杆匪賊起亂事之時,盡選是最近,而且決計不會如此博羅揭陽等幾地匪徒相隔數百裏,卻能遙相唿應,攻其一,則側背臨敵。若非我越人作戰勇武,加之烈牙無人能當,箭誅了十數個敵酋頭目,使我筆尖一揮便能遇城破城,遇敵殲敵;就憑我們越人區區八千,無後方糧草供給,根本不可能一月之內平了南海,所以,老公把烈牙送來真是太好了。”她又圍上了我的脖子,親了我一口。而我點點頭,告訴她,我們也發現了這裏的叛亂勾結的問題,顯然這個是交州之事最令人頭疼的。
“你想趕緊平麽?”銀鈴繼續不斷四下張望。
“我怕自己平不利索,定又會有人挑唆嘩變,但我相信你能。嗬嗬……”她傻笑一番,隻管看著我,換作這迴我四處張望:“波才和我意見一致,我們不動或許更好,但是我確實想借著你這股勢把日南,九真一古腦給平了。我查過各種方誌,日南,九真的南越之人曾受我漢循吏恩惠,亦曾受我漢酷吏所欺迫,加之民情驃悍,斷然製之,勢必桀驁難馴,日後恐有所反複。但以夫人之能,應可一舉平息亂事,收複南兩郡之民心。而同時,我卻在廣信按兵不動,與賊相安無事,這樣明年開春,臨近合浦、鬱林那些散雜亂軍定會軍心浮動。”
“你把你夫人當神啦?什麽都能給你解決?不過你如何得知明年這幹亂軍會軍心浮動?”伊人不再張望,隻是笑著看著我。
“我問過波才他們,真正種地的如果開春的時候不種地,那心急火燎地不知道該幹什麽好;一旦誤了農時,心裏就一直懸著,不知道該幹怎麽好。這幹賊軍,縱有外人挑唆,終究是些種田的老實農人,我想,到時候再發一紙招安文書,這幹人還不亂了散夥的就有問題了。鬱林、合浦的幾支我都盯著呢,一丁點都沒有動他們。這迴我等的起了。”
“這迴現的挺聰明的嗎?不過你碰上漁民造反怎麽辦?”這人斜眇我,必然一肚子壞水,不過我早想好了,因為我早就是一肚子壞水了:“越人自古便以舟為馬,以船作車,麻煩他們吧?順便把朱崖也收迴來。”我撓了撓腦袋,我知道有人會去那裏一起撓,而且不僅有撓。
“不過,你也許錯了。”銀鈴忽然正色看著我說道:“或許鬱林可遂君願,但合浦……”
“如何?”我抓過繼續作惡的小蹄子,向前一步。
“合浦地處遠南,其四季皆夏,溫熱多雨,植死木而能成林,縱稻穀不生,其薯蕷也可活人,恐那裏農人不會如子睿之想。”銀鈴忽然停了下來想了想:“不過現在不動還是對的。”
“那就行了。”我嗬嗬一笑,我是個懶人,銀鈴來了,我就懶得想這些麻煩事了,但是有些不算麻煩的事情還是得我掛著,不過從銀鈴後來地表現,似乎還真是一件麻煩事。
“張何這個人怎麽樣?”
“此地不是說這等事的時候,夫君魯莽。天看著又要下雨了似的,快迴家。”終於說到銀鈴發嗔,我自然立刻乖乖在後麵跟著,不過她很快又挽了過來,“帶路。”
那天晚上果然又下雨了,這裏的老天爺還真有這份閑心,但事情的重點不是外麵的冷雨霏霏,也和老天爺沒什麽關係,而在堂內的我的尷尬。一個人如果有兩個老婆,而且都很漂亮聰明,滿腹經綸,通情達理。應該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是我卻感覺很難感受。而且場麵上如果還有一個情緒頗好的幸福母親的話,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
母親坐著主席,自然離桌上的盛羹的鬲最遠,我坐次席也夠不著,而我的兩位妻子則正好都靠在這個熱騰騰的家夥邊上,再下麵的則是小家夥們,所以,在這樣的一張大桌上,母親很自然的抬起了手,緊張得我趕緊伸過手準備接過碗,卻聽母親幸福地擺擺手,笑著說:“媳婦啊,幫娘盛一碗羹。”
於是,我試圖一直避免的情況出現了;雖然明知道這不可能,但我還是奢望,現在已然失敗:因為我有兩個夫人,那麽這一聲媳婦叫得是誰?這件事,我,銀鈴郭佩,甚至可能包括母親自己可能都沒弄清楚。
而場麵上正如我所想,兩位坐在我的下手,本都在埋頭吃飯的女子都應了聲,然後都遲疑的看著對方,我從沒有看見過銀鈴曾有過如此迷茫的眼神,這更讓我歉疚而心疼,最終銀鈴在右手接過母親的碗,端在鬲前,佩兒持勺滿好,再接過碗,而銀鈴接過勺,放勺,佩兒遞碗輕放母親麵前,二人再次對視一起說了聲:“母親請慢用。”
兩個女子都謹小慎微地在旁照應,我卻在心痛,一種愧疚彌漫在心間。母親依然沉浸在幸福之中,她品了一口羹,誇獎了一番,卻問銀鈴道:“媳婦兒,是你做的。”
“呃,不是不是,是佩姐姐做的。”銀鈴趕緊抬頭說道。
“啊,我佩兒媳婦的手藝真好。”母親一邊品味,一邊讚歎道:“子睿吾兒有口福了。”
“啊,母親過獎了。”佩兒則依舊低著頭。
“不過,給吾兒做菜不必太費心,在上闔老家才見著他時,我是真喜歡這小子,我還自己下廚替他做菜,卻發現他雖不是狼吞虎咽,卻也是囫圇吞物(此時沒有囫圇吞棗這個成語,囫圇,整個的意思,作者注),不知滋味,真是個牛嚼牡丹,糟踏了好東西,也把我氣了,不過誰讓他真是我的孩子呢。”母親到把我取笑了一番,隻是到這真字上加重了語氣,卻樂得下麵那幫小子竊笑不止,陳武還噴了一口在桌上。而我隻聽了最後一句,抬眼看著母親,卻發現母親卻也一直看著我,我不知怎得也笑了,母親小聲撂了一句:“吃完,陪娘走走。”
雨不知什麽時候停了,雲開了些,還露出點星光。
母親的精神特別好,在宮城內晃了一圈還上了內城城牆,一路走,一邊看,開始我想扶著母親,她卻揮手表示不必:“你娘還沒有老成那樣。”
要說話前母親也朝周圍看看,我覺得女人總有這方麵過分的擔心,怪不得民間的飛賊,到了傳聞裏多是女人,說不定還帶隻小動物,那小動物說不定還有個人型,兩者之間說不定還有緊密的如母子這般的關係。
“兒啊,你知道母親的喜好麽?”
“孩兒不知道。”我很老實。
“老實孩子,連猜都不猜。”母親似乎到很滿意:“和你父親年輕的時候真的是一樣。從來不知道還有欺瞞詐騙。”
這話捧假了,我自認沒這麽老實。可母親沒有注意到我的慚愧,她似乎已經進入一種特殊的狀態。
“那時候他就知道每天吃飯時節上塔巡視,看哪家沒有生火的便送飯食,對於那些老弱而衣食無繼的自然是好事,但是那些終日無所事事的閑漢也正好乘機偷懶,以至那些勞作終日方能得一些飯食的人,也是個壞榜樣,時日一長,自是懶漢越來越多;你老爹終於發現不對,又處理過了火,把所有人都給抓了起來。不過,我就是喜歡那時候你的老爹,因為那時你的娘親我,也是個不懂事的小女孩,年輕的時候你的老爹挺精神的,你眉宇間到能讓我看出那老胖子以前的那些英武勁來了,嗬嗬,哎,那時候就是感覺你老爹特別有英雄氣概,後來就嫁給他了。”
“您不後悔吧?”我忽然有些後怕地問道,也不知道為什麽。
“你都要十九了,還後悔,後悔有什麽用?”母親笑了,“而且我一點都不後悔,你和你老爹都很不錯,有你們這樣的夫君兒子,母親很開心,尤其在這個世道裏。”
我低頭憨笑,繼續聽母親說話:“這個時候,心思裏剛有了那些男歡女愛的東西,就結婚,可能還是早了,我雖然碰上了個好的,卻有不少女子托錯了人,你莫要讓我的兩個寶貝媳婦兒將來受苦。”
“孩兒不敢。”我吐吐舌頭。
“將來吾兒若能當政。”聽完這話我都需四周看看:“可以改個製度,女子過了年紀,不必交那些算賦罰金了。”
“是。”我忽然有所思:“母親當年被罰過?”
“是啊,家裏雖然不算窮,但也難以支付我和姐姐兩個人的五倍算賦,當年還就是你大伯老爹替我們交的。”
“孩兒記住了。”
“我的傻兒子啊。”她忽然揪住了腮幫子,還把我摟了過去,如一個小孩子般調笑了一番,雖然很不自在,可是心中卻很舒服,十八年,又一次在母親的懷抱中被嗬護,隻是腰彎得有些酸,這情景外人看來定然有趣,我卻希望周圍一個人都沒有,有也都是瞎子。
母親哭了,女人很多事都是一樣的,她們悲傷的時候,哭,開心了,還哭。哭得讓我的鼻子都有些酸,直到她拽著我的腮幫子來迴晃蕩,說道:“你怎麽這麽幸運?有這麽好的兩個媳婦。晚宴上,我故意出了點難題,她們卻做地很得體,很配合,你知道她們為了什麽麽?她們還不是為了你這臭小子。”
忽然她甩開我,“孩子大了,不能老在母親懷裏,好好闖,有兩個這麽厲害的妻子,以後要好好努力,不能什麽事情都依靠自己的夫人,丟人,知道麽?”
都說北方女子剛烈,南方女子陰柔,其實所有的女子都一個樣,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孩子。
那天晚上,陪著母親迴家,因為在宮城裏,一路不會出什麽事情,就是準備迴去睡覺出現了問題,而且這是誰都清楚這時候我會麵臨的問題。
我自然知道兩個人都住在哪裏,即便不知道,隨手提溜住一個人,一問便知,但是,我去哪邊為好。所謂齊人之福,我卻覺察不出任何福之所在,其實我覺得我的兩位夫人甚而可能現在的心情和我一樣。
我,獨自一人,走過中廳,來到後麵的寢院,這日沒有月亮,隻有零落的星光昏暗地照著這院裏的一切,後麵的後堂供奉著祭祀的東西,雖然掌著燈,我也不清楚裏麵現在是什麽,院內左邊是一間大屋,右邊也是一間大屋。我知道進了一個就不好出這個了,而另一個自然無法進了,不過目前隻有一間亮著燈,是右邊郭佩的屋子,銀鈴不在時,我總是在這裏睡。今日,我是否該去銀鈴的屋呢?銀鈴的屋裏一點動靜都沒有,沒掌燈,可能是一路勞頓,我的銀鈴一定是已經睡了。
當下拿定主意,立時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入右邊的屋子,心想明日再說。
不過眼前的情況告訴我,還是今日就說比較好,或者說隻能今日說了。
因為銀鈴和郭佩都在這一間裏,此刻正在掌燈夜談,察覺有人進來,四道目光便把我釘死在門口,一寸也挪動不得。
“唉,夫人……們。”我趕緊作揖,做一個乖丈夫狀。
“呃……”郭佩剛要說話,這邊銀鈴就壞壞地插上嘴了,“叫誰呢?”
郭佩忽然抿住嘴,不說話了,卻見銀鈴一臉趾高氣昂地嘟著嘴,當時我就一頭汗,心想今夜可有得麻煩了。
沒想到兩個女子卻忽然笑了出來,隻見二女一起指著案邊的空位,讓我坐下,我心裏嘀咕也不知道這兩位大姐這是要幹什麽,但艱難地拔起腳,就覺腿上灌鉛一般,很是別扭地蹭到那裏坐下,眼睛從一個臉上到另一個,再從另一個到這個。
“我們正談著你。”郭佩很是放鬆的樣子,手中撚著一支竹簽,挑了挑燈芯。
“談我,談我什麽?”但我很緊張。
“我剛問銀鈴,夫君你統兵打仗到底如何?”伊人放下竹簽,麵朝我說。
“如何?”雖然有些懸著心,但我也很有興趣銀鈴對我的評價,想起小時候,銀鈴誇我一句,就會讓我開心個好半天。
“銀鈴還沒有說完。”於是我們兩個一起看著剩下的人。
“我以為若是戰場上捉對廝殺,一對一,那麽我直接挑白旗投降為好;若是一人帶十幾個人,我也必輸無疑;若一人帶一個百人隊,那麽我有三成勝的希望;一千則七成;以至一萬以上,則子睿必敗也。”說完,她鼓著嘴,忽然長吹一口氣,轉過臉笑了起來,我忽然放心了,我覺得情況可能比我想象得好。
郭佩則認真地看著我問道:“夫君覺得如何?”見我似乎沒有注意,便解釋了她的問題:“銀鈴那番話可對?”
“我同意。”和銀鈴對壘,人少還好靠自己的匹夫之勇,人一多,我確實沒有信心能贏銀鈴。
“夫君倒是個誠實之人。”郭佩對她的夫君似乎還很讚賞,對此其夫君隻能傻笑一下,緊接著便拋下一個其很感興趣的問題:“張何此人如何?”
“今日太晚了。”銀鈴打起了哈欠,“我和佩姐要睡了,明日我與你再說。”
伊人定是故意,她還對我說:“夫君,可與我們一同就寢?”
“呃,不了,夫人好好休息,我去那邊睡。”我能體會她的意思,所以我主動退了步。
我的家庭存在著非常奇怪的問題,但現在還沒有人主動提出解決的方案。我想提,沒點子,她們很可能有點子,可是一個不願意說。確實以我們家的情況,隻能我提比較好。
廣信的天總是喜歡陰沉沉的,合著時常的小雨蒙蒙地籠上一層薄霧,這就是這裏每日清晨的景象。我起身,去練武,心中滿是各種各樣的問題。昨天晚上做了惡夢,愕然驚醒的時候,身邊卻是空空無人,所謂坐享齊人之福的人享受的清靜便是這般吧。以後如何我還不得而知,便如夢中從萬丈深淵落下,最難受的卻是下墜的時分。
華容那日早晨見我,說我有心病,我點頭,他沒給我治,我也知道他治不了。
早晨銀鈴也在朝廷裏坐著,眾人倒沒什麽意見,很是自然,司徒徐征還道了數聲禮,立刻整個朝廷就亂了,那幫人也學上了。這倒是,誰讓我讓徐征當司徒,這教化之事,本就是他的,隻是課堂的情況有些糟糕。拜倒的人,連冠甩飛的都有,我就拾了一個,放在案上,指指隊列中,頭上明顯少了一塊的那位:“散朝來拿,為何每次事都有你?”
眾人笑了,學禮儀的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早朝上銀鈴將一路情況說明,果真一路順利,屢戰屢捷,當下自然賞了老四,再次宣布他左司馬的官職,授了才趕製印綬。這一點隻有一個人有異議,不過不是針對老四的。
“夫人怎搞?不搞個位置?”鄧茂跪起身子,忽然看見對麵徐征,咽了口口水,加上了一句:“啟稟越侯?”
立時聽到後麵人輕聲提醒:“茂哥,是啟奏。”
不過再如何沒關係,其實我在等這句話,不過聽完,我還是要去問問意見,至少形式上要問問:“司徒大人,監察史大人,你們意見如何?”
“老臣以為可以。”張叔低眼瞄著我偷笑。
“越侯夫人果然名不虛傳,久聞夫人匹馬平吳,雖然有祖製言及內室不能幹政,但既然此處不是洛陽的天子朝廷,便不應受此局限,微臣以為可以。”這處答應了,便沒事了,當下加我自己的夫人為散議大夫,千石。我知道這官職低了,有些對不住,但這樣能夠穩住一些人的心,這就是我需要的結果。
“張何這個人到底如何?”這是我第三次問了,前兩次這人總是推托掉,這次我想此人沒有什麽借口了。
“稟越侯!”她倒有禮,不過這如果是在朝堂上也就算了,偏巧這是午後的府衙內專供以前的官員歇息的養心舍。此刻還就我們兩個,姿勢還是平躺的,這話就很不得體了。不過我知道她是故意的,她的臉部表情可以表明她是故意的,而下麵她打算如此繼續下去,這就有些肆意了。
“臣見南海番禺一帶氣候宜人,稻可兩季,農田水利井井有條,官員冬日月令一絲不苟。雖四遭有亂,然其城民心不亂,飲食起居一應舊日。”
“這麽說……”我的一隻手遊走在她的下頜和腰腹之間:“張何有些治事的能力了,不過你隻說了番禺,其他地方呢?”
“這位主上,你在做什麽?”她無可奈何地斜眼看我,因為我另一隻手箍著她的雙手。
“我最近在學些醫學,正習練切脈之術。”我也開始一本正經,當然隻限於臉部。
“有你這麽把脈的麽?”她的眼睛盯著我在她胸脯上作切脈狀的手。
“此處為我兒女初時飲食之所,吾自當悉心關照為好。”
“哎!”她搖頭了:“我總覺得他有些過於重視政績,而且厚此薄彼,上麵下來人監察,大多隻會看看該郡治所四周,然後四處遊覽一番便迴去交差。這樣視察張何自然能得褒獎,不過他一直沒有升官,開始倒真是令我奇怪,但細想想,天下分州,州下分郡縣,州刺史六百石,郡太守兩千石,朝內兩千石便是九卿之官之享,然伴君似虎,如果不能為州牧,倒真遠不如為一郡之守來得快活。張何和這裏的徐征倒真是能做官的人,還有一個士燮也似這般。”
我沒有說話,隻點了點頭。
“南海有一個叫董正的人(見於《廣西通誌》,作者注),民間皆以為至賢至孝,張何三舉而不應。我尋訪找到過他,是個很不錯的人才,卻有些孤傲,言語之中頗看不起張何之人,言其不以民為意,惟官仕為重,不恤民情,不查地理,舉全州之力,隻治番禺之地,今雖暫定,然早晚南海必再亂也。”
“如果果如銀鈴所說,張何之人確實不怎的。”我撇了撇嘴,“隻能當個百裏的縣官,不能當郡守……嗯,我馬上把他調上來,到我的身邊,給他個大些的官,看著他做事。把那裏交給……誰去好呢?你帶來的那個桑椹怎麽樣?”
“什麽桑椹,商升,東冶的侯官長,棄官跟著我們過來的,還有那個張雅,詹疆都是。”
“啊,棄官?他怎麽不留在那裏了?”我非常驚訝。
“孫堅請吳候令開拓吳地江南之所,即吳地之南,會稽郡南,故東越,閩越人之地,那裏山巒疊嶂,水路紛雜,平地絕少,且多半未經墾辟,千裏之地,隻有東冶一縣。孫堅此人,夫君也打過交道,你覺得此人可能久甘為人下麽?”銀鈴見我搖頭,點頭說道:“他自然尋釁更換他所轄下東冶之官,代之以自己的親信,那些官吏,明白事理的自己上書辭官免得受辱,不明白的便被冠以種種過失趕了出去,同時大興賦稅,以供墾辟之用及軍資補給。商升是個平民中拔舉的,一步步到了今天的位置的,為人忠厚,處事公允,民望頗高,孫堅沒有動他,但他為民請願,也被斥迴;商升是個直脾氣,帶著他手下張雅詹疆,和著此間閩越人也夠血氣,就打算造反了。最後被我說動帶著一幹不願留在那裏的,一起過來,說是八千越軍,其實還有上萬的眷屬留在南海了。”
“哎呦,這事……那嶽父和老家那些越人怎麽辦?孫堅墾荒,會不會對他們有所……”
“我留下了話,出事便過來。”
“現在感覺到這個越人女婿的好了吧,你有沒有什麽感恩的想法啊?”我大拇指朝自己一指,作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當然這幅樣子不能做得太久,否則便有很大的危險,所以,我趕緊拋出一個事情轉移話題:“銀鈴,有一個事情,你該知道,你知不知道這裏的大牢裏有什麽問題麽?”
“什麽問題?”伊人果真停止行兇的企圖,停下了手。
“我得去查查。”她對這件事情很感興趣,還向我要了人手,打算徹底查一下根由,有了她出馬,我一身輕鬆。
翻開懷中地圖,打開看了一番自己的國土,我胸中豪氣頓生,“明年夏天平定全州,還有……兩年內,我要把珠崖州(海南島,初即為漢領土,後因裏人不堪漢吏壓迫,東漢時撤,作者注)收迴來!”
話鋒一轉,讓我自己迴頭想想這些事情,最終淡淡地說:“我要去看看這個叫董正的人,還要去拜訪士燮,不管現在,我還是裝傻吧。”
事情有趕巧的,我剛剛接來了我的妻,安頓下越人的軍隊,就這天,我接到了從會稽來的一紮信簡,孫堅寫來的。信中處處以臣自居,隻是談及邊境往來關防事宜,極盡恭敬謙遜。心中暗罵,撇開朱俊和我套近乎,怕沒有什麽好事,口中卻不斷對來使稱善,還問孫大人可好。聞聽孫堅添了一子名皎,便讓納蘭去準備些禮品道賀,也是客氣得緊,心中卻把自己罵了一通。
對孫堅,我雖已沒有惡感,卻也一直沒什麽好感。而且我感覺,會稽南海之間的邊境上遲早出事。隻是我現在無力顧及,而且朱俊大人在便出不了大事,忽然我感到些不安,想到那天在鹽瀆的夜裏的夢,忽然有些不寒而栗。
廣信很喜歡霧蒙蒙,不過這裏的天氣要比襄陽老家暖和,但閑坐時,骨子裏卻能透出一種冷勁,想歇下來的時候,便隻能騎騎馬,到處溜,這時周圍霧氣便自有一番情趣,我不喜歡打擾別人,所以我都是在宮城裏跑,隨意常常我會在霧中聽到笑聲,馬蹄聲,然後才會看到很多熟人的身影最終才看到這些歡快的人們,尤其是小南,鄧茂,我注意到這兩個人,是因為不僅是這兩個人一向大聲慣了,而且我注意到那件原本屬於小南衣服,現在已經穿在鄧茂身上了。
本地人說交州分三塊南北中,這裏算中。不知道南北會如何,我不介意,不過母親有些介意,最終,她離開了,以天氣的理由,不過,我覺得她是不放心老爹。
初平元年臘月十一,聖旨到,說鹽鐵官將到。三天後,朝廷裏的鹽鐵官終於到任,這本來是件大事,而且我居然一下子就記住了他的名字:賈琮。(正史中,中平元年為交趾刺史,作者注)但是,我還是不得不慢待他了,原因是袖中剛剛加急趕送的卷帛上的事情:鬱林北部雪災!
這一天,我好像要十九歲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天變》
第二卷天邊
第一百四十三章銀鈴歸來
臘月的第一天,銀鈴在北海的護衛下迴來了。當著到場的下麵人,我沒有什麽過分的行為,場麵上接著也隻是牽著她的手,隻是不時手上用點小勁示意,很快她便會捏迴來,然後斜目相視而笑。
場麵上大家打個招唿,談談情況,一切平定,軍隊大部分還駐紮在南海,一個叫商升,或者桑椹什麽的在那裏領頭駐紮,還有一些個叫綠鶴(商升、呂合,都是史實人物,下同)、青狼(秦狼)以及張牙(張雅)舞爪和大蔥蘸醬(詹疆)。說實話,這幹人的名字都不咋的。
眾人應景而來,知趣而去,隻有幾個便裝的兵丁跟著。連老四也早早告了聲罪說是迴去見夫人了,也不知道弟妹什麽時候遷來的,怕是小南做的主,也沒告訴我。不過我沒有什麽興趣查究這種事情,隻是捶了他一拳,讓他趕緊迴家。
我穿便裝而來,她著便裝而歸,正好作一對平常小夫妻行走於街坊之間,路邊亦沒什麽熟人,則其趣頗多也。
那一日正值入臘,街麵上不宜行車,倒不是此地一貫下雨道路坑坑窪窪,偏巧這幾日老天爺難得消停,能給看看日頭模樣;隻是入臘各家祭祀,這三十天,各家前一月早早算好吉日,便和襄陽一般毛病,即日起便張羅每年那幾番燒錢的勞什,一路牆邊道前常見灰燼殘香,逢上住戶跪地禱祝,我和銀鈴便一如尋常行人般繞路而行。今早出來得早,不知道家中今日是什麽景象。其實前幾日也沒在家多呆,隻知道母親和郭佩加上幾個小的和納蘭、霍蘭領著一堆下人忙得厲害,甚而納顏也經常扛著一座山一樣的東西,從成袋木炭到米、麵、肉,從一群忙碌但還是停下來目瞪口呆的人中間走過,他一定很消受這種近乎敬仰的注目,因為當大家提起這個事情,他總是一付故意不以為然的樣子,但時常會揚起眉毛偷笑。
在迴家之前,除了談一些那種事情,也是會提到公事的,拐過一個路口,已能看見宮城門,眼見路上行人寥寥,我便想問一個前幾日就想問的問題,不過銀鈴先問了話:“祝小姐現在怎麽樣了?”
“華容看過了,他說沒有性命之憂,可是身體發膚之上遍布瘀痕,內髒之間皆有暗傷,血氣虛虧,脈象微滑,可能需將養很久。這位祝小姐如何傷成這樣?”
“此事迴去再講。”說此話時銀鈴做賊般瞅瞅後麵,忽然躥上來就撲到我的懷裏還親了我一口,“我好想你,子睿。”
忽然平地裏不知何處一聲咳嗽,嚇得懷中的嬌俏,如泥鰍般又溜了開去,距我三尺處站定,眼睛四下搜尋,便在此前,我還沒有反應過來。
這時我才恍然醒悟,也不管這聲咳嗽究竟來自何處何人,隻管將她攬於懷中,看著她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道:“銀鈴,我好想你!”
懷中的小賊依然四處探頭觀望,確信沒有旁觀的人,才看著我,忽然笑了,又親了我臉頰一口,嘟著嘴:“有多想?”
“想得除了你,我什麽都想不到。”我忽然苦笑了一聲,她能明白,抿著嘴,低著頭,還是笑了。
“你怎麽沒去打?”我趕緊找到一件公事來填過這段話:“韓暹沒把我的命令傳給你麽?”
“當然傳到我手上來了,要不然我怎麽能給他那件甲……他定是穿著那甲迴來的,你見過了,嗯,果然如此,真是個坦蕩外露得很的老兄,那甲是以前南越趙家一個王爺的,散在民間,被番禺外一個小毛賊頭得到了,我平了他的水寨,活抓了他,便得了這甲,正趕上韓暹送信來,看著身量合適,便賞給了他,他開心極了。那甲做得不僅漂亮,而且結實得緊,否則,那賊頭怎麽逃得過破六韓烈牙的箭,還能被我活捉。”銀鈴把話岔遠了一些,但是說這話的時候卻還是四處瞄著,顯然是正事之前的鋪墊,半晌才開始說些正經話:“說出來也不打緊,我認為此事還是暫緩吧,其地易奪,其亂難平,還是從長計議吧,這渡海作戰,花用太大,時間稍長,小小南海便定然支不起,即便一旦平複,若人心不服,其後不斷起事便會讓我們疲於應付於瘴毒蚊蠅與山間亂民之間,征討一次,這仇恨就埋下了,其後二三更迭,這民心就更難收服。況且……我想,這裏麵有外人在搗亂,否則何以這杆匪賊起亂事之時,盡選是最近,而且決計不會如此博羅揭陽等幾地匪徒相隔數百裏,卻能遙相唿應,攻其一,則側背臨敵。若非我越人作戰勇武,加之烈牙無人能當,箭誅了十數個敵酋頭目,使我筆尖一揮便能遇城破城,遇敵殲敵;就憑我們越人區區八千,無後方糧草供給,根本不可能一月之內平了南海,所以,老公把烈牙送來真是太好了。”她又圍上了我的脖子,親了我一口。而我點點頭,告訴她,我們也發現了這裏的叛亂勾結的問題,顯然這個是交州之事最令人頭疼的。
“你想趕緊平麽?”銀鈴繼續不斷四下張望。
“我怕自己平不利索,定又會有人挑唆嘩變,但我相信你能。嗬嗬……”她傻笑一番,隻管看著我,換作這迴我四處張望:“波才和我意見一致,我們不動或許更好,但是我確實想借著你這股勢把日南,九真一古腦給平了。我查過各種方誌,日南,九真的南越之人曾受我漢循吏恩惠,亦曾受我漢酷吏所欺迫,加之民情驃悍,斷然製之,勢必桀驁難馴,日後恐有所反複。但以夫人之能,應可一舉平息亂事,收複南兩郡之民心。而同時,我卻在廣信按兵不動,與賊相安無事,這樣明年開春,臨近合浦、鬱林那些散雜亂軍定會軍心浮動。”
“你把你夫人當神啦?什麽都能給你解決?不過你如何得知明年這幹亂軍會軍心浮動?”伊人不再張望,隻是笑著看著我。
“我問過波才他們,真正種地的如果開春的時候不種地,那心急火燎地不知道該幹什麽好;一旦誤了農時,心裏就一直懸著,不知道該幹怎麽好。這幹賊軍,縱有外人挑唆,終究是些種田的老實農人,我想,到時候再發一紙招安文書,這幹人還不亂了散夥的就有問題了。鬱林、合浦的幾支我都盯著呢,一丁點都沒有動他們。這迴我等的起了。”
“這迴現的挺聰明的嗎?不過你碰上漁民造反怎麽辦?”這人斜眇我,必然一肚子壞水,不過我早想好了,因為我早就是一肚子壞水了:“越人自古便以舟為馬,以船作車,麻煩他們吧?順便把朱崖也收迴來。”我撓了撓腦袋,我知道有人會去那裏一起撓,而且不僅有撓。
“不過,你也許錯了。”銀鈴忽然正色看著我說道:“或許鬱林可遂君願,但合浦……”
“如何?”我抓過繼續作惡的小蹄子,向前一步。
“合浦地處遠南,其四季皆夏,溫熱多雨,植死木而能成林,縱稻穀不生,其薯蕷也可活人,恐那裏農人不會如子睿之想。”銀鈴忽然停了下來想了想:“不過現在不動還是對的。”
“那就行了。”我嗬嗬一笑,我是個懶人,銀鈴來了,我就懶得想這些麻煩事了,但是有些不算麻煩的事情還是得我掛著,不過從銀鈴後來地表現,似乎還真是一件麻煩事。
“張何這個人怎麽樣?”
“此地不是說這等事的時候,夫君魯莽。天看著又要下雨了似的,快迴家。”終於說到銀鈴發嗔,我自然立刻乖乖在後麵跟著,不過她很快又挽了過來,“帶路。”
那天晚上果然又下雨了,這裏的老天爺還真有這份閑心,但事情的重點不是外麵的冷雨霏霏,也和老天爺沒什麽關係,而在堂內的我的尷尬。一個人如果有兩個老婆,而且都很漂亮聰明,滿腹經綸,通情達理。應該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是我卻感覺很難感受。而且場麵上如果還有一個情緒頗好的幸福母親的話,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
母親坐著主席,自然離桌上的盛羹的鬲最遠,我坐次席也夠不著,而我的兩位妻子則正好都靠在這個熱騰騰的家夥邊上,再下麵的則是小家夥們,所以,在這樣的一張大桌上,母親很自然的抬起了手,緊張得我趕緊伸過手準備接過碗,卻聽母親幸福地擺擺手,笑著說:“媳婦啊,幫娘盛一碗羹。”
於是,我試圖一直避免的情況出現了;雖然明知道這不可能,但我還是奢望,現在已然失敗:因為我有兩個夫人,那麽這一聲媳婦叫得是誰?這件事,我,銀鈴郭佩,甚至可能包括母親自己可能都沒弄清楚。
而場麵上正如我所想,兩位坐在我的下手,本都在埋頭吃飯的女子都應了聲,然後都遲疑的看著對方,我從沒有看見過銀鈴曾有過如此迷茫的眼神,這更讓我歉疚而心疼,最終銀鈴在右手接過母親的碗,端在鬲前,佩兒持勺滿好,再接過碗,而銀鈴接過勺,放勺,佩兒遞碗輕放母親麵前,二人再次對視一起說了聲:“母親請慢用。”
兩個女子都謹小慎微地在旁照應,我卻在心痛,一種愧疚彌漫在心間。母親依然沉浸在幸福之中,她品了一口羹,誇獎了一番,卻問銀鈴道:“媳婦兒,是你做的。”
“呃,不是不是,是佩姐姐做的。”銀鈴趕緊抬頭說道。
“啊,我佩兒媳婦的手藝真好。”母親一邊品味,一邊讚歎道:“子睿吾兒有口福了。”
“啊,母親過獎了。”佩兒則依舊低著頭。
“不過,給吾兒做菜不必太費心,在上闔老家才見著他時,我是真喜歡這小子,我還自己下廚替他做菜,卻發現他雖不是狼吞虎咽,卻也是囫圇吞物(此時沒有囫圇吞棗這個成語,囫圇,整個的意思,作者注),不知滋味,真是個牛嚼牡丹,糟踏了好東西,也把我氣了,不過誰讓他真是我的孩子呢。”母親到把我取笑了一番,隻是到這真字上加重了語氣,卻樂得下麵那幫小子竊笑不止,陳武還噴了一口在桌上。而我隻聽了最後一句,抬眼看著母親,卻發現母親卻也一直看著我,我不知怎得也笑了,母親小聲撂了一句:“吃完,陪娘走走。”
雨不知什麽時候停了,雲開了些,還露出點星光。
母親的精神特別好,在宮城內晃了一圈還上了內城城牆,一路走,一邊看,開始我想扶著母親,她卻揮手表示不必:“你娘還沒有老成那樣。”
要說話前母親也朝周圍看看,我覺得女人總有這方麵過分的擔心,怪不得民間的飛賊,到了傳聞裏多是女人,說不定還帶隻小動物,那小動物說不定還有個人型,兩者之間說不定還有緊密的如母子這般的關係。
“兒啊,你知道母親的喜好麽?”
“孩兒不知道。”我很老實。
“老實孩子,連猜都不猜。”母親似乎到很滿意:“和你父親年輕的時候真的是一樣。從來不知道還有欺瞞詐騙。”
這話捧假了,我自認沒這麽老實。可母親沒有注意到我的慚愧,她似乎已經進入一種特殊的狀態。
“那時候他就知道每天吃飯時節上塔巡視,看哪家沒有生火的便送飯食,對於那些老弱而衣食無繼的自然是好事,但是那些終日無所事事的閑漢也正好乘機偷懶,以至那些勞作終日方能得一些飯食的人,也是個壞榜樣,時日一長,自是懶漢越來越多;你老爹終於發現不對,又處理過了火,把所有人都給抓了起來。不過,我就是喜歡那時候你的老爹,因為那時你的娘親我,也是個不懂事的小女孩,年輕的時候你的老爹挺精神的,你眉宇間到能讓我看出那老胖子以前的那些英武勁來了,嗬嗬,哎,那時候就是感覺你老爹特別有英雄氣概,後來就嫁給他了。”
“您不後悔吧?”我忽然有些後怕地問道,也不知道為什麽。
“你都要十九了,還後悔,後悔有什麽用?”母親笑了,“而且我一點都不後悔,你和你老爹都很不錯,有你們這樣的夫君兒子,母親很開心,尤其在這個世道裏。”
我低頭憨笑,繼續聽母親說話:“這個時候,心思裏剛有了那些男歡女愛的東西,就結婚,可能還是早了,我雖然碰上了個好的,卻有不少女子托錯了人,你莫要讓我的兩個寶貝媳婦兒將來受苦。”
“孩兒不敢。”我吐吐舌頭。
“將來吾兒若能當政。”聽完這話我都需四周看看:“可以改個製度,女子過了年紀,不必交那些算賦罰金了。”
“是。”我忽然有所思:“母親當年被罰過?”
“是啊,家裏雖然不算窮,但也難以支付我和姐姐兩個人的五倍算賦,當年還就是你大伯老爹替我們交的。”
“孩兒記住了。”
“我的傻兒子啊。”她忽然揪住了腮幫子,還把我摟了過去,如一個小孩子般調笑了一番,雖然很不自在,可是心中卻很舒服,十八年,又一次在母親的懷抱中被嗬護,隻是腰彎得有些酸,這情景外人看來定然有趣,我卻希望周圍一個人都沒有,有也都是瞎子。
母親哭了,女人很多事都是一樣的,她們悲傷的時候,哭,開心了,還哭。哭得讓我的鼻子都有些酸,直到她拽著我的腮幫子來迴晃蕩,說道:“你怎麽這麽幸運?有這麽好的兩個媳婦。晚宴上,我故意出了點難題,她們卻做地很得體,很配合,你知道她們為了什麽麽?她們還不是為了你這臭小子。”
忽然她甩開我,“孩子大了,不能老在母親懷裏,好好闖,有兩個這麽厲害的妻子,以後要好好努力,不能什麽事情都依靠自己的夫人,丟人,知道麽?”
都說北方女子剛烈,南方女子陰柔,其實所有的女子都一個樣,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孩子。
那天晚上,陪著母親迴家,因為在宮城裏,一路不會出什麽事情,就是準備迴去睡覺出現了問題,而且這是誰都清楚這時候我會麵臨的問題。
我自然知道兩個人都住在哪裏,即便不知道,隨手提溜住一個人,一問便知,但是,我去哪邊為好。所謂齊人之福,我卻覺察不出任何福之所在,其實我覺得我的兩位夫人甚而可能現在的心情和我一樣。
我,獨自一人,走過中廳,來到後麵的寢院,這日沒有月亮,隻有零落的星光昏暗地照著這院裏的一切,後麵的後堂供奉著祭祀的東西,雖然掌著燈,我也不清楚裏麵現在是什麽,院內左邊是一間大屋,右邊也是一間大屋。我知道進了一個就不好出這個了,而另一個自然無法進了,不過目前隻有一間亮著燈,是右邊郭佩的屋子,銀鈴不在時,我總是在這裏睡。今日,我是否該去銀鈴的屋呢?銀鈴的屋裏一點動靜都沒有,沒掌燈,可能是一路勞頓,我的銀鈴一定是已經睡了。
當下拿定主意,立時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入右邊的屋子,心想明日再說。
不過眼前的情況告訴我,還是今日就說比較好,或者說隻能今日說了。
因為銀鈴和郭佩都在這一間裏,此刻正在掌燈夜談,察覺有人進來,四道目光便把我釘死在門口,一寸也挪動不得。
“唉,夫人……們。”我趕緊作揖,做一個乖丈夫狀。
“呃……”郭佩剛要說話,這邊銀鈴就壞壞地插上嘴了,“叫誰呢?”
郭佩忽然抿住嘴,不說話了,卻見銀鈴一臉趾高氣昂地嘟著嘴,當時我就一頭汗,心想今夜可有得麻煩了。
沒想到兩個女子卻忽然笑了出來,隻見二女一起指著案邊的空位,讓我坐下,我心裏嘀咕也不知道這兩位大姐這是要幹什麽,但艱難地拔起腳,就覺腿上灌鉛一般,很是別扭地蹭到那裏坐下,眼睛從一個臉上到另一個,再從另一個到這個。
“我們正談著你。”郭佩很是放鬆的樣子,手中撚著一支竹簽,挑了挑燈芯。
“談我,談我什麽?”但我很緊張。
“我剛問銀鈴,夫君你統兵打仗到底如何?”伊人放下竹簽,麵朝我說。
“如何?”雖然有些懸著心,但我也很有興趣銀鈴對我的評價,想起小時候,銀鈴誇我一句,就會讓我開心個好半天。
“銀鈴還沒有說完。”於是我們兩個一起看著剩下的人。
“我以為若是戰場上捉對廝殺,一對一,那麽我直接挑白旗投降為好;若是一人帶十幾個人,我也必輸無疑;若一人帶一個百人隊,那麽我有三成勝的希望;一千則七成;以至一萬以上,則子睿必敗也。”說完,她鼓著嘴,忽然長吹一口氣,轉過臉笑了起來,我忽然放心了,我覺得情況可能比我想象得好。
郭佩則認真地看著我問道:“夫君覺得如何?”見我似乎沒有注意,便解釋了她的問題:“銀鈴那番話可對?”
“我同意。”和銀鈴對壘,人少還好靠自己的匹夫之勇,人一多,我確實沒有信心能贏銀鈴。
“夫君倒是個誠實之人。”郭佩對她的夫君似乎還很讚賞,對此其夫君隻能傻笑一下,緊接著便拋下一個其很感興趣的問題:“張何此人如何?”
“今日太晚了。”銀鈴打起了哈欠,“我和佩姐要睡了,明日我與你再說。”
伊人定是故意,她還對我說:“夫君,可與我們一同就寢?”
“呃,不了,夫人好好休息,我去那邊睡。”我能體會她的意思,所以我主動退了步。
我的家庭存在著非常奇怪的問題,但現在還沒有人主動提出解決的方案。我想提,沒點子,她們很可能有點子,可是一個不願意說。確實以我們家的情況,隻能我提比較好。
廣信的天總是喜歡陰沉沉的,合著時常的小雨蒙蒙地籠上一層薄霧,這就是這裏每日清晨的景象。我起身,去練武,心中滿是各種各樣的問題。昨天晚上做了惡夢,愕然驚醒的時候,身邊卻是空空無人,所謂坐享齊人之福的人享受的清靜便是這般吧。以後如何我還不得而知,便如夢中從萬丈深淵落下,最難受的卻是下墜的時分。
華容那日早晨見我,說我有心病,我點頭,他沒給我治,我也知道他治不了。
早晨銀鈴也在朝廷裏坐著,眾人倒沒什麽意見,很是自然,司徒徐征還道了數聲禮,立刻整個朝廷就亂了,那幫人也學上了。這倒是,誰讓我讓徐征當司徒,這教化之事,本就是他的,隻是課堂的情況有些糟糕。拜倒的人,連冠甩飛的都有,我就拾了一個,放在案上,指指隊列中,頭上明顯少了一塊的那位:“散朝來拿,為何每次事都有你?”
眾人笑了,學禮儀的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早朝上銀鈴將一路情況說明,果真一路順利,屢戰屢捷,當下自然賞了老四,再次宣布他左司馬的官職,授了才趕製印綬。這一點隻有一個人有異議,不過不是針對老四的。
“夫人怎搞?不搞個位置?”鄧茂跪起身子,忽然看見對麵徐征,咽了口口水,加上了一句:“啟稟越侯?”
立時聽到後麵人輕聲提醒:“茂哥,是啟奏。”
不過再如何沒關係,其實我在等這句話,不過聽完,我還是要去問問意見,至少形式上要問問:“司徒大人,監察史大人,你們意見如何?”
“老臣以為可以。”張叔低眼瞄著我偷笑。
“越侯夫人果然名不虛傳,久聞夫人匹馬平吳,雖然有祖製言及內室不能幹政,但既然此處不是洛陽的天子朝廷,便不應受此局限,微臣以為可以。”這處答應了,便沒事了,當下加我自己的夫人為散議大夫,千石。我知道這官職低了,有些對不住,但這樣能夠穩住一些人的心,這就是我需要的結果。
“張何這個人到底如何?”這是我第三次問了,前兩次這人總是推托掉,這次我想此人沒有什麽借口了。
“稟越侯!”她倒有禮,不過這如果是在朝堂上也就算了,偏巧這是午後的府衙內專供以前的官員歇息的養心舍。此刻還就我們兩個,姿勢還是平躺的,這話就很不得體了。不過我知道她是故意的,她的臉部表情可以表明她是故意的,而下麵她打算如此繼續下去,這就有些肆意了。
“臣見南海番禺一帶氣候宜人,稻可兩季,農田水利井井有條,官員冬日月令一絲不苟。雖四遭有亂,然其城民心不亂,飲食起居一應舊日。”
“這麽說……”我的一隻手遊走在她的下頜和腰腹之間:“張何有些治事的能力了,不過你隻說了番禺,其他地方呢?”
“這位主上,你在做什麽?”她無可奈何地斜眼看我,因為我另一隻手箍著她的雙手。
“我最近在學些醫學,正習練切脈之術。”我也開始一本正經,當然隻限於臉部。
“有你這麽把脈的麽?”她的眼睛盯著我在她胸脯上作切脈狀的手。
“此處為我兒女初時飲食之所,吾自當悉心關照為好。”
“哎!”她搖頭了:“我總覺得他有些過於重視政績,而且厚此薄彼,上麵下來人監察,大多隻會看看該郡治所四周,然後四處遊覽一番便迴去交差。這樣視察張何自然能得褒獎,不過他一直沒有升官,開始倒真是令我奇怪,但細想想,天下分州,州下分郡縣,州刺史六百石,郡太守兩千石,朝內兩千石便是九卿之官之享,然伴君似虎,如果不能為州牧,倒真遠不如為一郡之守來得快活。張何和這裏的徐征倒真是能做官的人,還有一個士燮也似這般。”
我沒有說話,隻點了點頭。
“南海有一個叫董正的人(見於《廣西通誌》,作者注),民間皆以為至賢至孝,張何三舉而不應。我尋訪找到過他,是個很不錯的人才,卻有些孤傲,言語之中頗看不起張何之人,言其不以民為意,惟官仕為重,不恤民情,不查地理,舉全州之力,隻治番禺之地,今雖暫定,然早晚南海必再亂也。”
“如果果如銀鈴所說,張何之人確實不怎的。”我撇了撇嘴,“隻能當個百裏的縣官,不能當郡守……嗯,我馬上把他調上來,到我的身邊,給他個大些的官,看著他做事。把那裏交給……誰去好呢?你帶來的那個桑椹怎麽樣?”
“什麽桑椹,商升,東冶的侯官長,棄官跟著我們過來的,還有那個張雅,詹疆都是。”
“啊,棄官?他怎麽不留在那裏了?”我非常驚訝。
“孫堅請吳候令開拓吳地江南之所,即吳地之南,會稽郡南,故東越,閩越人之地,那裏山巒疊嶂,水路紛雜,平地絕少,且多半未經墾辟,千裏之地,隻有東冶一縣。孫堅此人,夫君也打過交道,你覺得此人可能久甘為人下麽?”銀鈴見我搖頭,點頭說道:“他自然尋釁更換他所轄下東冶之官,代之以自己的親信,那些官吏,明白事理的自己上書辭官免得受辱,不明白的便被冠以種種過失趕了出去,同時大興賦稅,以供墾辟之用及軍資補給。商升是個平民中拔舉的,一步步到了今天的位置的,為人忠厚,處事公允,民望頗高,孫堅沒有動他,但他為民請願,也被斥迴;商升是個直脾氣,帶著他手下張雅詹疆,和著此間閩越人也夠血氣,就打算造反了。最後被我說動帶著一幹不願留在那裏的,一起過來,說是八千越軍,其實還有上萬的眷屬留在南海了。”
“哎呦,這事……那嶽父和老家那些越人怎麽辦?孫堅墾荒,會不會對他們有所……”
“我留下了話,出事便過來。”
“現在感覺到這個越人女婿的好了吧,你有沒有什麽感恩的想法啊?”我大拇指朝自己一指,作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當然這幅樣子不能做得太久,否則便有很大的危險,所以,我趕緊拋出一個事情轉移話題:“銀鈴,有一個事情,你該知道,你知不知道這裏的大牢裏有什麽問題麽?”
“什麽問題?”伊人果真停止行兇的企圖,停下了手。
“我得去查查。”她對這件事情很感興趣,還向我要了人手,打算徹底查一下根由,有了她出馬,我一身輕鬆。
翻開懷中地圖,打開看了一番自己的國土,我胸中豪氣頓生,“明年夏天平定全州,還有……兩年內,我要把珠崖州(海南島,初即為漢領土,後因裏人不堪漢吏壓迫,東漢時撤,作者注)收迴來!”
話鋒一轉,讓我自己迴頭想想這些事情,最終淡淡地說:“我要去看看這個叫董正的人,還要去拜訪士燮,不管現在,我還是裝傻吧。”
事情有趕巧的,我剛剛接來了我的妻,安頓下越人的軍隊,就這天,我接到了從會稽來的一紮信簡,孫堅寫來的。信中處處以臣自居,隻是談及邊境往來關防事宜,極盡恭敬謙遜。心中暗罵,撇開朱俊和我套近乎,怕沒有什麽好事,口中卻不斷對來使稱善,還問孫大人可好。聞聽孫堅添了一子名皎,便讓納蘭去準備些禮品道賀,也是客氣得緊,心中卻把自己罵了一通。
對孫堅,我雖已沒有惡感,卻也一直沒什麽好感。而且我感覺,會稽南海之間的邊境上遲早出事。隻是我現在無力顧及,而且朱俊大人在便出不了大事,忽然我感到些不安,想到那天在鹽瀆的夜裏的夢,忽然有些不寒而栗。
廣信很喜歡霧蒙蒙,不過這裏的天氣要比襄陽老家暖和,但閑坐時,骨子裏卻能透出一種冷勁,想歇下來的時候,便隻能騎騎馬,到處溜,這時周圍霧氣便自有一番情趣,我不喜歡打擾別人,所以我都是在宮城裏跑,隨意常常我會在霧中聽到笑聲,馬蹄聲,然後才會看到很多熟人的身影最終才看到這些歡快的人們,尤其是小南,鄧茂,我注意到這兩個人,是因為不僅是這兩個人一向大聲慣了,而且我注意到那件原本屬於小南衣服,現在已經穿在鄧茂身上了。
本地人說交州分三塊南北中,這裏算中。不知道南北會如何,我不介意,不過母親有些介意,最終,她離開了,以天氣的理由,不過,我覺得她是不放心老爹。
初平元年臘月十一,聖旨到,說鹽鐵官將到。三天後,朝廷裏的鹽鐵官終於到任,這本來是件大事,而且我居然一下子就記住了他的名字:賈琮。(正史中,中平元年為交趾刺史,作者注)但是,我還是不得不慢待他了,原因是袖中剛剛加急趕送的卷帛上的事情:鬱林北部雪災!
這一天,我好像要十九歲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