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秭歸冬日的早晨還是首先從峽穀裏開始明亮了來,就如陳倉到漢中的那條河穀。江中已沒有木屑,隻是河岸上還散碎著些。昏暗中,整個秭歸已經起身了。城內外眾人都在無語的收拾上路,而由水麵吹上的層層薄霧更把屈平的老家籠上了一絲淒涼。在縣衙內就可以聽見城內外的騷動聲,被驚擾的人們仿佛想用行動驅散這淡淡的怨氣。
不久陳鷗的軍隊從江上過來時,也把第一縷陽光帶到了秭歸。初升的太陽在河岸上留下了一道亮紋,自東邊第一個泊口直拉到西邊城樓上,可沒多久它又躲到了南岸的山後,隻給秭歸留了個群山的厚重背影。
未來秭歸太守的表情暗示了他們的猜測與我們的一樣,我和他說了在岸邊後麵斜坡上築條城牆,他也不置可否,隻是說知道了。
這使我反倒開始擔心,也許是董卓故意這樣給我們留下這麽大的把柄,實際上他還是要從河中下來。
兵者,虛虛實實,沒有定式,不能讓對手推度到下一步的動作。無論董卓和他手下的策士想過什麽。總之,現在我是猜不到他這個舉動是什麽意思了。如果大家都能想明白,那麽董卓此舉顯得太愚蠢。
在大批的百姓走棧道時,益州的士兵大部分是走的水路。而我們則要稍微再晚一段時間出發。
在秭歸的最後一兩個時辰,我顯得有些迷茫。在這裏的兩天,我一直沒有怎麽看看這裏,要走了,卻總想給自己的留點迴憶。
最終我去了屈平祠,這是個靠著江邊東南背西北的一個不入群的青磚黑瓦之堂。屈平一生忠於楚國,所以他死後當地的鄉親給他修建祠堂時也讓他麵對著楚國故土。雖然最近外麵很亂,但屈平祠內依然很整潔,隻是沒什麽香火。我也沒處尋那些祭祀之物,隻能憑空憑吊一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不自禁詠出《離騷》中的句子,他當時不明了,可現在的人又有幾人明白。隻餘下路依舊漫漫,後人繼而求索。
我在屈平那裏駐足了很長一刻,所作的隻是看著他的泥胎像,他很瘦。
姐姐找到我時,我依然在那裏看著這位瘦削的老兄。實話講,我敬重他,但是不喜歡他,可能這個想法是老師灌輸給我的,隻是想不起老師的理由了,我一向不是個認真聽講的學生,或者劃分好聽一點,一個記性不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我們還有半個時辰就要動身了,你要不要去那家?”姐姐打斷了我繼續思考不喜歡屈平的理由,提出了一個早被我否決的想法。
“姐姐?哦,不去了。”
“那和你的嶽父也不去道個別了?”
“啊,對啊!”我忽然想起來我該去看一下老人,向老人道個別,但一想到去她家,心中卻又總是她的倩影,感覺不妙:“姐姐,你知道了?”
姐姐點點頭,沒說什麽多餘的話:“去吧。”
在我出去時,姐姐在後麵又喊了一嗓子:“把腰直起來,你才多大,總是和一個小老頭一樣。姐姐要嫁了,你以後得自己注意,大漢平安風雲侯的樣子不能是這樣。”
“知道了,姐姐先去歇歇吧,我一會兒就迴來。”我挺直了腰,沒有像往常那樣轉頭不好意思笑一下,因為今天沒有笑的心情。
及至那楚姓老人家的門口,我想起來他們一家還得安排一下,總不能總是這樣寄居在別人家。
我才剛下馬,黃恬就推門出來迎接我,讓我有些奇怪。
“你好像一直在門口等著我?”
“早上看見很多人都在離開,城外也有些混亂,姐姐就說你會過來。”黃恬很恭敬地和我行禮。
“不用了,你的父親現在怎麽樣了?”
“今天早上精神還好。”
我在我“嶽父”的榻邊看到了正在給他老人家喂稀飯的黃怡,黃怡瞟了我一眼,沒有轉頭,隻是繼續給她的父親喂飯,倒是老人先發現了我。
他本想說什麽卻什麽都說不出來,反而劇烈的咳嗽了出來,聲音幹裂,讓我們一起都慌了神,早知道我遲一些過來會好很多。
當他剛稍微把氣順好,臉上便帶上了一絲慈祥的笑意,粥也不吃了,就那樣看著我,努力地用重複而且難以區別的音,向我說些什麽。和前天晚上有所區別的是這迴是黃怡給我解釋,黃恬隻是偶爾更正一下。
“以後記得迴來看看,帶著忻兒迴來。”我不知道到哪裏再找一個忻兒迴來。但這時我隻能堆著笑,
“一定……一定。”第一聲是溫馨的迴答,第二聲是無奈的自嘲。
黃怡依然在喂父親稀飯,不時把父親嘴邊漏出的汁擦去。
臨走前,我決定以一個被收留的老人的女婿的身份,向那位宅邸主人致謝。
老人住在此間的後堂之中,我到他身後時的他正對著麵前的龕中的一尊不知什麽神仙的泥塑念叨著什麽。
本來我想等他念完,但是他絮絮叨叨地也不知道再念些什麽。實話講,我有些急,便直接說出來拜見的意思。
“將軍大人有何事尋我這老朽之人?”
“感謝您收留她們父子二人,我會讓人把他們接走安置,這段時間多有麻煩,多謝了。”
“不必了,我佛慈悲,讓這幾位住下便是,何分你我,無你無我。佛曰:能除一切苦,真實無虛。”前幾次沒怎麽和他說話,這次和他說上這麽一句,才發現他很有學問――至少我不知道他說些什麽東西。不過我敢肯定和那神龕裏我不認得的那個泥玩意有關。
大致知道他的意思,意思就是不用客氣,但是該客氣還是得客氣,有些事情該做還是得做,當下拿定主意,便行了個大禮出來,未轉身時還注意到他的手上捏了一串桃核又或是什麽其他類似的東西,他一個接著一個捏,看著我,可嘴裏還在念叨著什麽。
一個奇怪的人,不知道他是不是信什麽新道了。說不定是天狼道,一邊走一邊心裏臭美般地胡思亂想了一下,隻是旋即被眼前出現的人衝去了所有想法。
“子睿……這是昨日我幫楚伯伯抄的經書,讀來覺得其義深邃,有些地方正是我以前都沒有想通的,觀之有種豁然開朗之感。我便又抄了一份,便送與你和忻兒吧。”她很平靜地和我說,但眼光中卻有種悲戚。
“你們就住在秭歸了嗎?”
“父親的身體經不起旅途勞頓,便先留於此處吧。”
走時,我拍了拍黃恬的腦袋,他也很親近地叫了我一聲大姐夫。就這樣我與黃忻不知什麽時候成了親,雖然她隻能是一位可能會在夢中存在虛幻縹緲之妻,但是我知道那一定是位賢妻。想到此,覺得我還不算很慘,也有種豁然開朗之感。
迴去路上,我翻開了她送我的那方抄著什麽經文的絹帛,隨便看看。任由馬兒帶我去岸邊姐姐那裏,反正它不去,我也知道我丟不了。
不過與她以前替左慈抄的道德經不同的是:這次她沒斷句。這讓我想起了她寫的那個百字迴旋大陣,不過這個既然她說是抄的經書,那麽就該不會有那麽多的彎彎繞繞。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才讀十多個字,心中嘀咕便這是什麽東西,尤其是什麽菩薩、波羅密,都是什麽意思。下麵的還可以理解一些:“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這都是什麽玩意,剛有些數,又稀裏糊塗了。
(公元100年前後,佛教傳入中國。其中《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由唐朝玄奘法師取經迴來翻譯的,但現在因為我沒法得到漢朝時流傳的《摩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梵文口述版,得到了也沒法翻譯,所以便把這個經文的中文版提了五百年發行。作者注。)
“看什麽,又是人家姑娘的詩……你怎麽這樣看著我?”姐姐把我的馬拉住了,我總覺得這個場景有點眼熟。
“我覺得好像和以前有個時候有些像,哦,想起來了,那是我要離開家去北方見皇甫和朱俊兩位將軍的時候。那天姐姐也是這樣拉我的馬,而我要告訴姐姐我要出門了;隻是這次雖然姐姐還是這樣拉我的馬,卻是要迴去了。”
姐姐沒有迴答其他的,而是直接伸出手來表示要看。
“我看不懂,她說是什麽經書,可能是我見識淺薄,我不知道。”
姐姐接過手去,看了一眼,“這不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麽?”
“你知道?”
“怎麽了?很驚訝麽?”
“那你怎麽從來沒和我說這些東西?”
“你有你的老師教你啊。而且這個我也就是看過,我覺得其中有些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不過我不信奉它。既然自己不信奉它,我為何要教給別人呢?你沒覺得姐姐教你的,都是姐姐覺得好的嗎?”姐姐說得很有道理,不過姐姐懂得東西真是太多了,原本我以為我跟著老師沒幾年我就超過姐姐了,可我總能發現姐姐這個也懂那個也知道,那個水鏡先生不可能教姐姐很長時間,因為這麽多年,我居然一次沒碰見他。那麽他能把姐姐教得這麽厲害,那麽他真是平生未見的奇人。可他為什麽會選中姐姐呢?
“姐姐,那水鏡先生怎麽會教你的?小時候,你一直和我在一起啊?”
“你還不記事的時候,他就教姐姐了。”又說這種我沒法想起來的事情,讓我找不到借口,“那時候我小,也不明白他為什麽會選我這樣的一個女孩子教。”
“那為什麽你不把你知道的全教我啊?”
“我不是教了嗎?你上學堂前識字,讀書不都是跟著我,而有些東西當時教你豈非太早了?但是等你大了,我還是得把你送到學堂去,因為,你不能總和姐姐一直在家學,你得能和別的男孩子一樣的長大,做些男孩子做的事情,像個男孩子。小時候我甚至不反對你和子涉那樣的小歹徒一起玩,你難道現在沒想通嗎?”
“子涉小時候有這麽糟糕嗎?”我有些驚愕有些好笑地說,雖然我也知道子涉小時候不是什麽好東西,就算現在也是。
“光他一個小惡賊就算了,後來我經常聽說,他後麵跟著一個大個子幫手,雖然傻傻的,但勁很大。”
“我?”
“是啊!”姐姐太壞了,居然又找這種我想不起來的事情教訓我,我都沒法反駁,尤其是姐姐歎息著的時候。
“我也看不懂這個,什麽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這都什麽東西?”我俯身下去,用手指對著那絹帛,有些訴苦地和姐姐說。
“錯了,斷句是這樣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你斷句都斷不好怎麽理解?”
“你看這個你說什麽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個般若波羅密多什麽意思?”
“智慧,明確了說是智慧之大至無我無界。”
“嗯。”我頻頻點頭。
“你懂了?”
“不是,我覺得你和那位楚伯伯說話的味道很像。”
“那他定是信奉此道,對佛道有所研習,這是佛道多用語。此道源起於身毒,大約在永元年間傳入。這本是般若部總綱,所以流傳較廣,不過原本多是流傳的身毒國文字,不知何時有位高人把他翻譯過來,使得句義淺顯,小時候我曾看過,雖然偶有所思,但還是不喜歡。”
“噢,姐姐你好厲害。”
“你好好看看吧,正好你很缺般若波羅。”我們似乎又迴到了一年前的襄陽,快樂的鬥著嘴,雖然經常輸地很慘,但多是我結巴所致,所以屢敗屢戰。隨著說得多了,現在我不結巴了,可我卻快不能和姐姐如此快樂的鬥嘴敘話了。
我囑托陳鷗幫我照顧一下那家,到底是兄弟,他很爽快地答應了,當然也由於是兄弟,他毫不遲疑且毫無忌諱地問我那黃怡和我的關係。
將至正午時,我們終於上路了,姐姐決定騎馬,因為來的時候顛得太厲害了,姐姐說她骨頭都散了。
由於姐姐在身邊,我盡力裝出沒什麽。所以,我隻迴頭了幾次,還都以看看後隊的馬車隊為由。雖然已看不到那人,看不到那宅,但哪怕看看那城依舊在那裏我依然能稍微安心一點。
我看秭歸的最後一眼是在那道隘口上,心中輕聲道別:“怡兒,我走了,我會照顧好忻兒的。”
此情燃於湖上,湮於山林。
這一趟歸路我們讓益州百姓先走,我們替他們殿後以安其心,以免他們聽到什麽風吹草動就造成混亂。不過百姓不如士卒迅疾,花了兩個時辰,才全部上了棧道,還有一部分隨船走了。本來他們還征求我們的意見是否登船,但姐姐說她有些暈船,我們就全體否決了這個提議,包括提出這條建議的陳鷗。
可這棧道上的行軍因為百姓在前麵的速度很慢導致我們也慢得厲害。
姐姐本來在前麵,估計她也是想讓我獨自安靜一會。可由於隊伍的在前麵的停滯不前,她也又迴到我身邊,看著我的表情。
我被姐姐看得不好意思,笑了出來。姐姐伸出了右手,我的左手自然而然就上去了。一牽上手,我的心境忽然就安定了許多。
“子睿都十八歲了,手好大啊!”姐姐很有興趣的拿自己的手和我的手比了比,又看了看我的馬靴,“大手大腳”。不僅她在看,我也在看,也覺得我的手顯得非常巨大。
“小時候,我和你用一個盆洗腳時,我曾經問你,子睿,姐姐和你誰白?”
“我當時怎麽說?”我很小心地問,總感覺到又是一個會被姐姐拿來嘲笑的話題,而這次姐姐又使用她慣用的伎倆。
“你當時就很恬不知恥地喊著‘我’。”
“那實際上呢?”我看現在手中捏著的羊脂般的纖纖細手,再對比自己的手,平時沒注意到,現在才發覺自己確實黑得可以,連自己都為當時的話覺得羞愧。
“好像還真是你。”姐姐好像沒什麽把握,“應該說差不多吧?”
“不會吧?”我看了看自己的手,再看看姐姐的,“不可能,我都這麽黑了。”
“確實是這樣,你的腳踝以下好像和你不屬於同一個人一樣。但就是那次後我想到平時不讓你出門,一直呆在家裏,能不白白的和小白一樣才怪。就是那次後吧,我讓你出去找自己差不多大的人玩,沒想到,你第一個碰上的就是那個小惡徒。”子涉估計這時候早就猛打噴嚏到需要找大夫了。
“姐姐,你怎麽那麽小就懂事了?”
“大五歲時就是不同,明白嗎?”姐姐忽然又擺出了老氣橫秋的樣子。
“行了行了。不要再爭你們的歲數了。”沒想到子實在後麵忽然提前叉起話來。
“你這混小子,一直在後麵偷聽?”
“你以為我想啊,沒辦法,隊伍前進這麽慢,馬車輪子的聲音這麽小,能聽不見你們的話才見了鬼。”
“算了,子實讓大家現在路邊先休息一下吧,我們這樣走反倒更累。傳令讓前麵的孫校尉著一百士兵緊隨百姓後麵讓他們安心。其他人就先休息吧,先休息一個時辰。”姐姐下了命令。
我和姐姐、子實、周玉四人下得馬來,便到棧道邊找個平坦處各自鋪下氈毯休息。
想起前一夜,我就和子實抵足而眠,談得挺開心,隻是互相對對方的腳味不堪忍受,最後我們一起攜手去洗了一下,那時子實就把我好好嘲笑了一番,嫌我的腳的顏色太白,和身上其它顏色相差很大。其實他還不知道,我也一直感到有件事有些奇怪。想起小時候,曾逢到夏天赤腳穿麻鞋之時,我的腳麵便被麻葛磨得到處破口。姐姐心疼之餘隻得讓我一年四季穿軟布鞋,還很奇怪覺得我的腳上的皮膚為何如此稚嫩。
時至正午,眾將士多在休息,林中無風,太陽也不錯,難得的冬日溫暖,正好午睡。我的眼皮子也很快放棄了來迴糾纏,直接合在了一起。
靜寂之中,我聽到了潺潺水聲。
我向姐姐告了假,說我有東西丟在了秭歸,姐姐就讓我迴去找。我飛也似地又迴到了秭歸,卻發現秭歸是座空城,怎麽都找不到人。我水邊城邊的找,城上城下的找,到處都沒了人。眼看時間沒有了,我卻沒法尋到我想尋見的人,我急得就快要發瘋了。
我是被姐姐叫醒的。當時我還在著急地到處尋找她,清醒過來才發覺原來這隻是一個夢。子實和眾人都在我身邊拉開了距離,那是子實故意指使的,子實還危言聳聽說我醒來可能會要傷人,結果被人聽為咬傷人,結果很多人躲得更遠了。
我可沒精神和他們為這個鬧別扭,下麵的路上,我幾乎就沒說什麽話。隻覺得旁邊的枯枝爛葉、醜石癩苔讓我看著就生氣,差點下令放火燒山。
姐姐讓我安靜了一路,就是快出棧道時,她才過來抓住我的手,實話講,才被碰到時我差點揮起胳膊給這個煩我的人一下子,可是手一被抓住,心中的煩躁便被這個溫暖的動作很快驅散了。我也終於能露出笑臉,出棧道時,我的心終於安靜了下來,再次告訴自己:一切都結束了。
在陳梁的大營中我想找點事情做做驅遣心中依然壓抑的心情,所以,我認真地聽取了陳哥給益州人定下來的各個暫住地點和他們的安置計劃。
益州人既已出了秭歸,下麵就有些不由自主了。我們的理由很是正當:荊州大水未平,他們不能住水裏;荊州百姓也得生活,他們不能住在老百姓的田地裏。所以,第一步,荊州的軍隊,平民,官宦先被分開造冊。官宦還分成三六九等,我們各處缺文書、主簿這類官缺。所以,官宦之中的這些類型的人都被分了出去,隨他們的除了他們家眷,還多少不等的百姓,因為他們授官之時,同時還撥了些土地給他們,而這些土地,就留給這些官宦放租給這些新的外來佃農。對官宦的限製是土地不得買賣,不得無由傷害這些佃農。但給的利頭是除了我們發放的薪俸,他的份田所有賦收歸他們自己定額、收取,他們隻需交出這些土地上的四分之一所出給我們,其他的他收多少,我們都不管了。而我們還加了一條:如他們再新開墾之荒地,隻需繳八分之一即可,其他的全歸他們。第二步,一半以上的益州百姓被分配去漢中和天水,那裏勞力缺乏,而且正在重建。還有的都在襄陽北部南陽附近,給新來的劍閣侯和一些有些身份的士紳在封地上做佃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益州軍隊被我們收編,軍官多被留用。其中五千人的一支主力,由劉貴、吳蘭、吳班率領駐紮在了襄陽東邊的黃陂。那個地方應該說也很重要的地方,這顯出了我們的信任。但是實際上那是處在豫州和揚州交接口上的一個尷尬的地方,一邊是宦官的,一邊是何進的。兩邊誰出來,都得考慮兩方意見,一旦另一方忽然倒向我們,那麽一旦此處被破,反倒是衝進來的對手更為擔心自己的命運,況且五百裏的距離,襄陽前麵還有江陵,江夏這兩個重兵駐紮區。不知道以後他們會不會明白過來,實際上我們並不在乎他們的動亂的威脅存在,也不怕忽然有兵變,即使有變,他們也需要先過長江或漢水才能對我們有威脅,當然如果十常侍不介意他們也可以從豫州繞過來。
就這樣我們以很政治的方法,而不是很正直的方式解決了益州百姓的定居問題。我們一下子得到了三十萬可以開墾荒地的勞力,也解決了荊州奇缺的管理各種事務的官吏,而由於層層的剝離,已讓益州人完全同化於荊州人中,而且很多矛盾隻能出現在他們自己中間。
我不喜歡這種方式,但是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益州人也覺得可以接受,尤其是很多貧民對可以有土地耕種甚至在歡唿。我可能不適合留在這種地方,但是我必須留,至少為那五年之約。
中平二年臘月二十三日晚,我在陳梁軍中與眾人商討董卓下一步的可能性。
“董卓應該沒有在造船,”說話的人用的詞顯示他也不是很確定,“我認為還是重點防範漢中的巴山關為宜。當然,南部也得小心,注意南蠻人的動向,看看他們是否有異動,董卓也可能從他們的屍首上踏到荊州來。”
“子實所言有理,但是董卓的木屑的拋灑有些故留破綻,這讓我們不好解釋。我們在這裏還是要屯些兵。”帶著上了年歲的成熟和穩健,中年人反複用手抓放著袋子中暗紅的木屑。
“明春我正打算上書老師屯田,此時,留下重兵在此三處。我們恐怕有些得不償失。武陵桂陽我不清楚情況,至少漢中與夷陵都不是適宜屯田的地方。”
“那子睿有何見解。”中年人拍了拍沾滿了木屑的手。
“我這兩天一直為此事而苦惱,關鍵就是董卓擺這麽大個排場,還故意留下了這麽大的破綻,讓人費解。”
“我們那天在西陵峽口見此異景,便命人取這水中木屑觀看,這些木屑倒多半是那些造船的好木料上下來的,但是全是如此細小實在讓人生疑。但冬天已至,川中也非常寒冷,而且川中的冷和涼州不同,涼州是幹冷,人穿多了還支持得住;益州則是濕冷,坐在那裏不動,很快身體各處都會感到陰冷難當的徹骨之寒。而且川中多雨,更是難堪那些涼州人忍受。如果他們真的要大肆砍樹造船的話,把那些大塊的碎料篩出燒來取暖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他們最奇怪的地方就是他們隻有兩裏多的帶著陶土的木屑,他們居然還把它們先扔了下來。如果混在這百裏木屑中一起扔了。我們多半都會把它們當作紅鬆木漏過,也不知他們怎麽想的。”
“文棟兄,還有一事小妹不明,這木屑上的陶土從何而來?”眾人中身份頗為尊貴的少女本來一直在傾聽,這事她把自己依然不明的地方提了出來。
“這個,我昨日才從手下當過陶匠的士兵口中得知一些皮毛,也從益州人口中得了些訊息。卻原來這蜀西乃製陶的重地,這陶器燒製出來後未賣之前的存放,多以木屑來承載;而將陶器的表麵打磨幹淨,也多以木屑為主。所以,所有陶器坊都會從造船或製木器的地方拖來大量的木屑篩好,大塊的燒窯,細一些的打磨粗洗,再細的就用於存放和細磨了。正好蜀西是巴人木器產地,也是蜀中造船的重地,這一來一去倒確實方便。如果董卓真的打算用這個給我們下套,那倒也是可能的。但是為什麽他會把最能露餡的東西放在前麵扔下呢?這個地方疑點頗大。”
“陳哥,我認為董卓肯定沒造船,否則天氣寒冷,為什麽董卓軍取暖時不會把木屑也一並燒了,還多那些麻煩?木屑又不是不能燒。”將至最後,我們打算離開時,子實決定給晚上的商議一個確定的結果。我覺得有理,還埋怨自己為什麽沒想到,倒是姐姐搖了搖頭,而陳哥帶著一臉詭異的笑容。
“子實,這樣吧,你在此帳中取一下暖,過一刻再出去,我用木屑給你取暖。”
陳哥笑著招唿大家出去,姐姐毫不猶豫地一手拉著稀裏糊塗的我,一手拉著不明所以地周玉搶先出去。其它各將見此情景也都出去,在不斷掀起的門簾裏看見一手拎著木屑袋子的陳哥的背影,和有些不知所措坐在那裏的李真。旋即,陳哥出來,以手示意大家別走,而在帳外掐著手指算著時間。
當陳哥一隻手還沒用完時,狼狽的大漢就自己咳嗽著出來了。在子實無法解釋裏麵怎麽了的時候,陳哥很簡單地笑著解釋了原因:“木屑細了很容易吸潮,容易生煙。董卓軍隊是要取暖可不是想熏蚊子。”
第二日,益州人開始奔赴自己的新的土地,對那些百姓來說,土地是他們最想得到的,我們給他們,不過我還有些疑問,給他們分封土地,這麽做可能有些膽子太大,雖然是州牧,但是權力還沒給這麽大。
不過姐姐點醒了我,隻用了一個詞:“荒地。”實際上還在後麵補了一個詞:“我猜的。”
其它沒有,大水之後,無主的荒地多的是。我本來打算屯田,就是看中耕地大部分被荒廢,揚州江南人煙稀少,勞力更加嚴重不足。但是還是有件事,就是這樣可能會讓我們的官有些嫉妒,感覺他們這些逃亡之人的俸祿比我們還寬綽。尤其是子實就曾說過他的薪俸隻夠讓他們家填飽肚子,穿上衣服,雖然沒什麽可以抱怨的,但是還是有些囊中羞澀。
不過這次我自己就想到了,不好加俸,那就從屯田中貼補進去,或者直接就從那中的四分之一貼進來。
“誰管農植賦收的?”我與眾人在監督益州人離開時,我忽然心中想起些事,問了大家一下,結果讓大家一點反應都沒有,我隻好把大家的目光聚到我這裏,再問了一遍。
“以前是子淵;後來他被你送到荊南後,就是小斌;然後,小斌跟我出來,但我真不知道後麵誰補上了。”姐姐算最給我麵子的。
“我不知道,我一直留在西涼,後來把兵留給斯巴達克斯後,我就到江陵,再就到這裏了。我路過襄陽時,當時還是小斌斌被韋老師罵,說他帳太亂。”
“你別看我,我最初在長沙,後來在江陵和玉兒在一起,然後就和政哥嫂嫂去和甘寧裝模作樣了,我甚至沒怎麽迴襄陽,我家都搬江陵去了。”
“我和真哥一直在一起,反正你們誰都不會讓我管賬的,斛、鬥哪個大我還沒分清楚。”
“我,我不知道,我們下麵的將官從來不管這些事情,我隻知道裴大哥管理過糧草。”
半晌一無所獲,失望之餘,卻看到隊中的一個熟人。隨即縱馬過去,此舉又讓大家感到不明所以。
“吳班、吳蘭兩位兄弟,”我是首先和熟人的哥哥打的招唿,“你們去屯兵黃陂,那吳越如何安置?”
“這個,既然侯爺說他有些潛質,我們便在黃陂教他武藝和廝殺方式,準備他十八歲時讓他上陣吧。”
“但你們日日需操練,況有各種軍務纏身,還得巡護當地百姓安定。你們忙得過來嗎?”
“那君侯意思是?”心中大罵,難道非得我說出來嗎,好像是我求你們似的。不過,看了那個瘦削的男孩,也許是種負罪感,也許是我覺得他太有潛質,我決定還是我主動提出。
“讓他跟著我吧,我會既讓他學文,也讓他練武。在襄陽也能有人每日照顧他,何況他身體太單薄了。”
兩位兄長立刻下馬給我行大禮,引得周圍不少民眾士卒駐足觀看。我隻得趕緊下馬,扶起他們,對他們把吳越猛誇了一下,讓他們隻管放心,趕快整頓隊伍出發要緊。
我盯著那少年,少年也盯著我。我笑笑,他也笑笑。
他說了一句讓我美了一早上的話:“我覺得你像一個英雄,從前天早上我就這麽覺得,我想和你一樣。”
如果被人羞辱而不以為恥就能成為英雄,那麽英雄就太不值錢了。心中另一個我羞辱了自己一下。
但是我仰無愧於天,俯不祚於地,捫心自問,我問心無愧,你言又何足道哉。
顯然這個我更加強大,一下子壓住了那個我。所以,我的身上所有的一切都一致決定今天是快樂的。
益州人黃昏時才全部離開了我們的視線。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姐姐明日要出發了,本來我要和姐姐一起迴去,好準備操辦姐姐的出嫁,卻在那傍晚趕上師娘的到來。
師娘是和幾十個徒弟一同自水路而來,她是來為夷陵將士們診治傷情的,治療病疾的。但我們迎接她時,卻被她一把揪住,拉至帳內燈火通明處,看了個仔細,讓我深唿吸一下,聞了聞我唿出來的胸中之氣,又搭了我的脈,輕聲地說了句讓我嚇個半死的話。
“幸得我現在看見你,若遲半月,則你命休矣。”姐姐沒跟進來,她還莫名其妙地和眾人一樣在外,否則她肯定被嚇壞,絕不肯離我半步。
幸得我確有捷才,所以我與眾人解釋說我欠師娘的黃芪還沒給她,她要用這味藥救人,讓姐姐速迴襄陽從破六韓烈牙那裏托人送來,而我順便讓師娘把我的腿徹底治一下,再和陳哥商量一下在各處配兵的方案。
姐姐不願離開,說讓其他人迴去即可,她肯定是看出事情有些不對勁。我說姐姐要嫁了,得好好準備;而且需要把吳越送迴去,可以讓他與宋謙先作個伴;來秭歸的事情也需要她迴報;反正能想到了理由我都想到了。師娘也說我沒什麽事,才讓姐姐稍微放了些心。
不過姐姐還是問我有什麽計劃,還想探探我的虛實,我自然把曾想好的輕鬆而愜意地說出來:“現在怕是北邊會有些吃緊;不過換個方向,去南邊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南蠻人能否同意他過也是個問題。從正常道理來講,董卓想和南蠻人友好相處是不太可能的,那麽也許現在是我們與南方蠻族人搞好關係的機會了。”
姐姐點了點,徹底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就這樣,姐姐第二天帶著人離開了,走之前囑咐我早些迴去。
中平二年臘月二十四日,我在陳哥大營的帳中醒來,心中充滿了矛盾的疑惑:雖然師娘的醫術非常高超,但是我仍然認為師娘是有些小題大做了,因為,我感覺不出任何身體異狀。而同時,雖然我感覺身體狀態很好,但是我仍然決定讓師娘治療,因為我覺得可能身體真是有大毛病了,因為就是那天早上,我的胃口忽然出奇的不好。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秭歸冬日的早晨還是首先從峽穀裏開始明亮了來,就如陳倉到漢中的那條河穀。江中已沒有木屑,隻是河岸上還散碎著些。昏暗中,整個秭歸已經起身了。城內外眾人都在無語的收拾上路,而由水麵吹上的層層薄霧更把屈平的老家籠上了一絲淒涼。在縣衙內就可以聽見城內外的騷動聲,被驚擾的人們仿佛想用行動驅散這淡淡的怨氣。
不久陳鷗的軍隊從江上過來時,也把第一縷陽光帶到了秭歸。初升的太陽在河岸上留下了一道亮紋,自東邊第一個泊口直拉到西邊城樓上,可沒多久它又躲到了南岸的山後,隻給秭歸留了個群山的厚重背影。
未來秭歸太守的表情暗示了他們的猜測與我們的一樣,我和他說了在岸邊後麵斜坡上築條城牆,他也不置可否,隻是說知道了。
這使我反倒開始擔心,也許是董卓故意這樣給我們留下這麽大的把柄,實際上他還是要從河中下來。
兵者,虛虛實實,沒有定式,不能讓對手推度到下一步的動作。無論董卓和他手下的策士想過什麽。總之,現在我是猜不到他這個舉動是什麽意思了。如果大家都能想明白,那麽董卓此舉顯得太愚蠢。
在大批的百姓走棧道時,益州的士兵大部分是走的水路。而我們則要稍微再晚一段時間出發。
在秭歸的最後一兩個時辰,我顯得有些迷茫。在這裏的兩天,我一直沒有怎麽看看這裏,要走了,卻總想給自己的留點迴憶。
最終我去了屈平祠,這是個靠著江邊東南背西北的一個不入群的青磚黑瓦之堂。屈平一生忠於楚國,所以他死後當地的鄉親給他修建祠堂時也讓他麵對著楚國故土。雖然最近外麵很亂,但屈平祠內依然很整潔,隻是沒什麽香火。我也沒處尋那些祭祀之物,隻能憑空憑吊一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不自禁詠出《離騷》中的句子,他當時不明了,可現在的人又有幾人明白。隻餘下路依舊漫漫,後人繼而求索。
我在屈平那裏駐足了很長一刻,所作的隻是看著他的泥胎像,他很瘦。
姐姐找到我時,我依然在那裏看著這位瘦削的老兄。實話講,我敬重他,但是不喜歡他,可能這個想法是老師灌輸給我的,隻是想不起老師的理由了,我一向不是個認真聽講的學生,或者劃分好聽一點,一個記性不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我們還有半個時辰就要動身了,你要不要去那家?”姐姐打斷了我繼續思考不喜歡屈平的理由,提出了一個早被我否決的想法。
“姐姐?哦,不去了。”
“那和你的嶽父也不去道個別了?”
“啊,對啊!”我忽然想起來我該去看一下老人,向老人道個別,但一想到去她家,心中卻又總是她的倩影,感覺不妙:“姐姐,你知道了?”
姐姐點點頭,沒說什麽多餘的話:“去吧。”
在我出去時,姐姐在後麵又喊了一嗓子:“把腰直起來,你才多大,總是和一個小老頭一樣。姐姐要嫁了,你以後得自己注意,大漢平安風雲侯的樣子不能是這樣。”
“知道了,姐姐先去歇歇吧,我一會兒就迴來。”我挺直了腰,沒有像往常那樣轉頭不好意思笑一下,因為今天沒有笑的心情。
及至那楚姓老人家的門口,我想起來他們一家還得安排一下,總不能總是這樣寄居在別人家。
我才剛下馬,黃恬就推門出來迎接我,讓我有些奇怪。
“你好像一直在門口等著我?”
“早上看見很多人都在離開,城外也有些混亂,姐姐就說你會過來。”黃恬很恭敬地和我行禮。
“不用了,你的父親現在怎麽樣了?”
“今天早上精神還好。”
我在我“嶽父”的榻邊看到了正在給他老人家喂稀飯的黃怡,黃怡瞟了我一眼,沒有轉頭,隻是繼續給她的父親喂飯,倒是老人先發現了我。
他本想說什麽卻什麽都說不出來,反而劇烈的咳嗽了出來,聲音幹裂,讓我們一起都慌了神,早知道我遲一些過來會好很多。
當他剛稍微把氣順好,臉上便帶上了一絲慈祥的笑意,粥也不吃了,就那樣看著我,努力地用重複而且難以區別的音,向我說些什麽。和前天晚上有所區別的是這迴是黃怡給我解釋,黃恬隻是偶爾更正一下。
“以後記得迴來看看,帶著忻兒迴來。”我不知道到哪裏再找一個忻兒迴來。但這時我隻能堆著笑,
“一定……一定。”第一聲是溫馨的迴答,第二聲是無奈的自嘲。
黃怡依然在喂父親稀飯,不時把父親嘴邊漏出的汁擦去。
臨走前,我決定以一個被收留的老人的女婿的身份,向那位宅邸主人致謝。
老人住在此間的後堂之中,我到他身後時的他正對著麵前的龕中的一尊不知什麽神仙的泥塑念叨著什麽。
本來我想等他念完,但是他絮絮叨叨地也不知道再念些什麽。實話講,我有些急,便直接說出來拜見的意思。
“將軍大人有何事尋我這老朽之人?”
“感謝您收留她們父子二人,我會讓人把他們接走安置,這段時間多有麻煩,多謝了。”
“不必了,我佛慈悲,讓這幾位住下便是,何分你我,無你無我。佛曰:能除一切苦,真實無虛。”前幾次沒怎麽和他說話,這次和他說上這麽一句,才發現他很有學問――至少我不知道他說些什麽東西。不過我敢肯定和那神龕裏我不認得的那個泥玩意有關。
大致知道他的意思,意思就是不用客氣,但是該客氣還是得客氣,有些事情該做還是得做,當下拿定主意,便行了個大禮出來,未轉身時還注意到他的手上捏了一串桃核又或是什麽其他類似的東西,他一個接著一個捏,看著我,可嘴裏還在念叨著什麽。
一個奇怪的人,不知道他是不是信什麽新道了。說不定是天狼道,一邊走一邊心裏臭美般地胡思亂想了一下,隻是旋即被眼前出現的人衝去了所有想法。
“子睿……這是昨日我幫楚伯伯抄的經書,讀來覺得其義深邃,有些地方正是我以前都沒有想通的,觀之有種豁然開朗之感。我便又抄了一份,便送與你和忻兒吧。”她很平靜地和我說,但眼光中卻有種悲戚。
“你們就住在秭歸了嗎?”
“父親的身體經不起旅途勞頓,便先留於此處吧。”
走時,我拍了拍黃恬的腦袋,他也很親近地叫了我一聲大姐夫。就這樣我與黃忻不知什麽時候成了親,雖然她隻能是一位可能會在夢中存在虛幻縹緲之妻,但是我知道那一定是位賢妻。想到此,覺得我還不算很慘,也有種豁然開朗之感。
迴去路上,我翻開了她送我的那方抄著什麽經文的絹帛,隨便看看。任由馬兒帶我去岸邊姐姐那裏,反正它不去,我也知道我丟不了。
不過與她以前替左慈抄的道德經不同的是:這次她沒斷句。這讓我想起了她寫的那個百字迴旋大陣,不過這個既然她說是抄的經書,那麽就該不會有那麽多的彎彎繞繞。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才讀十多個字,心中嘀咕便這是什麽東西,尤其是什麽菩薩、波羅密,都是什麽意思。下麵的還可以理解一些:“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這都是什麽玩意,剛有些數,又稀裏糊塗了。
(公元100年前後,佛教傳入中國。其中《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由唐朝玄奘法師取經迴來翻譯的,但現在因為我沒法得到漢朝時流傳的《摩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梵文口述版,得到了也沒法翻譯,所以便把這個經文的中文版提了五百年發行。作者注。)
“看什麽,又是人家姑娘的詩……你怎麽這樣看著我?”姐姐把我的馬拉住了,我總覺得這個場景有點眼熟。
“我覺得好像和以前有個時候有些像,哦,想起來了,那是我要離開家去北方見皇甫和朱俊兩位將軍的時候。那天姐姐也是這樣拉我的馬,而我要告訴姐姐我要出門了;隻是這次雖然姐姐還是這樣拉我的馬,卻是要迴去了。”
姐姐沒有迴答其他的,而是直接伸出手來表示要看。
“我看不懂,她說是什麽經書,可能是我見識淺薄,我不知道。”
姐姐接過手去,看了一眼,“這不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麽?”
“你知道?”
“怎麽了?很驚訝麽?”
“那你怎麽從來沒和我說這些東西?”
“你有你的老師教你啊。而且這個我也就是看過,我覺得其中有些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不過我不信奉它。既然自己不信奉它,我為何要教給別人呢?你沒覺得姐姐教你的,都是姐姐覺得好的嗎?”姐姐說得很有道理,不過姐姐懂得東西真是太多了,原本我以為我跟著老師沒幾年我就超過姐姐了,可我總能發現姐姐這個也懂那個也知道,那個水鏡先生不可能教姐姐很長時間,因為這麽多年,我居然一次沒碰見他。那麽他能把姐姐教得這麽厲害,那麽他真是平生未見的奇人。可他為什麽會選中姐姐呢?
“姐姐,那水鏡先生怎麽會教你的?小時候,你一直和我在一起啊?”
“你還不記事的時候,他就教姐姐了。”又說這種我沒法想起來的事情,讓我找不到借口,“那時候我小,也不明白他為什麽會選我這樣的一個女孩子教。”
“那為什麽你不把你知道的全教我啊?”
“我不是教了嗎?你上學堂前識字,讀書不都是跟著我,而有些東西當時教你豈非太早了?但是等你大了,我還是得把你送到學堂去,因為,你不能總和姐姐一直在家學,你得能和別的男孩子一樣的長大,做些男孩子做的事情,像個男孩子。小時候我甚至不反對你和子涉那樣的小歹徒一起玩,你難道現在沒想通嗎?”
“子涉小時候有這麽糟糕嗎?”我有些驚愕有些好笑地說,雖然我也知道子涉小時候不是什麽好東西,就算現在也是。
“光他一個小惡賊就算了,後來我經常聽說,他後麵跟著一個大個子幫手,雖然傻傻的,但勁很大。”
“我?”
“是啊!”姐姐太壞了,居然又找這種我想不起來的事情教訓我,我都沒法反駁,尤其是姐姐歎息著的時候。
“我也看不懂這個,什麽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這都什麽東西?”我俯身下去,用手指對著那絹帛,有些訴苦地和姐姐說。
“錯了,斷句是這樣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你斷句都斷不好怎麽理解?”
“你看這個你說什麽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個般若波羅密多什麽意思?”
“智慧,明確了說是智慧之大至無我無界。”
“嗯。”我頻頻點頭。
“你懂了?”
“不是,我覺得你和那位楚伯伯說話的味道很像。”
“那他定是信奉此道,對佛道有所研習,這是佛道多用語。此道源起於身毒,大約在永元年間傳入。這本是般若部總綱,所以流傳較廣,不過原本多是流傳的身毒國文字,不知何時有位高人把他翻譯過來,使得句義淺顯,小時候我曾看過,雖然偶有所思,但還是不喜歡。”
“噢,姐姐你好厲害。”
“你好好看看吧,正好你很缺般若波羅。”我們似乎又迴到了一年前的襄陽,快樂的鬥著嘴,雖然經常輸地很慘,但多是我結巴所致,所以屢敗屢戰。隨著說得多了,現在我不結巴了,可我卻快不能和姐姐如此快樂的鬥嘴敘話了。
我囑托陳鷗幫我照顧一下那家,到底是兄弟,他很爽快地答應了,當然也由於是兄弟,他毫不遲疑且毫無忌諱地問我那黃怡和我的關係。
將至正午時,我們終於上路了,姐姐決定騎馬,因為來的時候顛得太厲害了,姐姐說她骨頭都散了。
由於姐姐在身邊,我盡力裝出沒什麽。所以,我隻迴頭了幾次,還都以看看後隊的馬車隊為由。雖然已看不到那人,看不到那宅,但哪怕看看那城依舊在那裏我依然能稍微安心一點。
我看秭歸的最後一眼是在那道隘口上,心中輕聲道別:“怡兒,我走了,我會照顧好忻兒的。”
此情燃於湖上,湮於山林。
這一趟歸路我們讓益州百姓先走,我們替他們殿後以安其心,以免他們聽到什麽風吹草動就造成混亂。不過百姓不如士卒迅疾,花了兩個時辰,才全部上了棧道,還有一部分隨船走了。本來他們還征求我們的意見是否登船,但姐姐說她有些暈船,我們就全體否決了這個提議,包括提出這條建議的陳鷗。
可這棧道上的行軍因為百姓在前麵的速度很慢導致我們也慢得厲害。
姐姐本來在前麵,估計她也是想讓我獨自安靜一會。可由於隊伍的在前麵的停滯不前,她也又迴到我身邊,看著我的表情。
我被姐姐看得不好意思,笑了出來。姐姐伸出了右手,我的左手自然而然就上去了。一牽上手,我的心境忽然就安定了許多。
“子睿都十八歲了,手好大啊!”姐姐很有興趣的拿自己的手和我的手比了比,又看了看我的馬靴,“大手大腳”。不僅她在看,我也在看,也覺得我的手顯得非常巨大。
“小時候,我和你用一個盆洗腳時,我曾經問你,子睿,姐姐和你誰白?”
“我當時怎麽說?”我很小心地問,總感覺到又是一個會被姐姐拿來嘲笑的話題,而這次姐姐又使用她慣用的伎倆。
“你當時就很恬不知恥地喊著‘我’。”
“那實際上呢?”我看現在手中捏著的羊脂般的纖纖細手,再對比自己的手,平時沒注意到,現在才發覺自己確實黑得可以,連自己都為當時的話覺得羞愧。
“好像還真是你。”姐姐好像沒什麽把握,“應該說差不多吧?”
“不會吧?”我看了看自己的手,再看看姐姐的,“不可能,我都這麽黑了。”
“確實是這樣,你的腳踝以下好像和你不屬於同一個人一樣。但就是那次後我想到平時不讓你出門,一直呆在家裏,能不白白的和小白一樣才怪。就是那次後吧,我讓你出去找自己差不多大的人玩,沒想到,你第一個碰上的就是那個小惡徒。”子涉估計這時候早就猛打噴嚏到需要找大夫了。
“姐姐,你怎麽那麽小就懂事了?”
“大五歲時就是不同,明白嗎?”姐姐忽然又擺出了老氣橫秋的樣子。
“行了行了。不要再爭你們的歲數了。”沒想到子實在後麵忽然提前叉起話來。
“你這混小子,一直在後麵偷聽?”
“你以為我想啊,沒辦法,隊伍前進這麽慢,馬車輪子的聲音這麽小,能聽不見你們的話才見了鬼。”
“算了,子實讓大家現在路邊先休息一下吧,我們這樣走反倒更累。傳令讓前麵的孫校尉著一百士兵緊隨百姓後麵讓他們安心。其他人就先休息吧,先休息一個時辰。”姐姐下了命令。
我和姐姐、子實、周玉四人下得馬來,便到棧道邊找個平坦處各自鋪下氈毯休息。
想起前一夜,我就和子實抵足而眠,談得挺開心,隻是互相對對方的腳味不堪忍受,最後我們一起攜手去洗了一下,那時子實就把我好好嘲笑了一番,嫌我的腳的顏色太白,和身上其它顏色相差很大。其實他還不知道,我也一直感到有件事有些奇怪。想起小時候,曾逢到夏天赤腳穿麻鞋之時,我的腳麵便被麻葛磨得到處破口。姐姐心疼之餘隻得讓我一年四季穿軟布鞋,還很奇怪覺得我的腳上的皮膚為何如此稚嫩。
時至正午,眾將士多在休息,林中無風,太陽也不錯,難得的冬日溫暖,正好午睡。我的眼皮子也很快放棄了來迴糾纏,直接合在了一起。
靜寂之中,我聽到了潺潺水聲。
我向姐姐告了假,說我有東西丟在了秭歸,姐姐就讓我迴去找。我飛也似地又迴到了秭歸,卻發現秭歸是座空城,怎麽都找不到人。我水邊城邊的找,城上城下的找,到處都沒了人。眼看時間沒有了,我卻沒法尋到我想尋見的人,我急得就快要發瘋了。
我是被姐姐叫醒的。當時我還在著急地到處尋找她,清醒過來才發覺原來這隻是一個夢。子實和眾人都在我身邊拉開了距離,那是子實故意指使的,子實還危言聳聽說我醒來可能會要傷人,結果被人聽為咬傷人,結果很多人躲得更遠了。
我可沒精神和他們為這個鬧別扭,下麵的路上,我幾乎就沒說什麽話。隻覺得旁邊的枯枝爛葉、醜石癩苔讓我看著就生氣,差點下令放火燒山。
姐姐讓我安靜了一路,就是快出棧道時,她才過來抓住我的手,實話講,才被碰到時我差點揮起胳膊給這個煩我的人一下子,可是手一被抓住,心中的煩躁便被這個溫暖的動作很快驅散了。我也終於能露出笑臉,出棧道時,我的心終於安靜了下來,再次告訴自己:一切都結束了。
在陳梁的大營中我想找點事情做做驅遣心中依然壓抑的心情,所以,我認真地聽取了陳哥給益州人定下來的各個暫住地點和他們的安置計劃。
益州人既已出了秭歸,下麵就有些不由自主了。我們的理由很是正當:荊州大水未平,他們不能住水裏;荊州百姓也得生活,他們不能住在老百姓的田地裏。所以,第一步,荊州的軍隊,平民,官宦先被分開造冊。官宦還分成三六九等,我們各處缺文書、主簿這類官缺。所以,官宦之中的這些類型的人都被分了出去,隨他們的除了他們家眷,還多少不等的百姓,因為他們授官之時,同時還撥了些土地給他們,而這些土地,就留給這些官宦放租給這些新的外來佃農。對官宦的限製是土地不得買賣,不得無由傷害這些佃農。但給的利頭是除了我們發放的薪俸,他的份田所有賦收歸他們自己定額、收取,他們隻需交出這些土地上的四分之一所出給我們,其他的他收多少,我們都不管了。而我們還加了一條:如他們再新開墾之荒地,隻需繳八分之一即可,其他的全歸他們。第二步,一半以上的益州百姓被分配去漢中和天水,那裏勞力缺乏,而且正在重建。還有的都在襄陽北部南陽附近,給新來的劍閣侯和一些有些身份的士紳在封地上做佃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益州軍隊被我們收編,軍官多被留用。其中五千人的一支主力,由劉貴、吳蘭、吳班率領駐紮在了襄陽東邊的黃陂。那個地方應該說也很重要的地方,這顯出了我們的信任。但是實際上那是處在豫州和揚州交接口上的一個尷尬的地方,一邊是宦官的,一邊是何進的。兩邊誰出來,都得考慮兩方意見,一旦另一方忽然倒向我們,那麽一旦此處被破,反倒是衝進來的對手更為擔心自己的命運,況且五百裏的距離,襄陽前麵還有江陵,江夏這兩個重兵駐紮區。不知道以後他們會不會明白過來,實際上我們並不在乎他們的動亂的威脅存在,也不怕忽然有兵變,即使有變,他們也需要先過長江或漢水才能對我們有威脅,當然如果十常侍不介意他們也可以從豫州繞過來。
就這樣我們以很政治的方法,而不是很正直的方式解決了益州百姓的定居問題。我們一下子得到了三十萬可以開墾荒地的勞力,也解決了荊州奇缺的管理各種事務的官吏,而由於層層的剝離,已讓益州人完全同化於荊州人中,而且很多矛盾隻能出現在他們自己中間。
我不喜歡這種方式,但是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益州人也覺得可以接受,尤其是很多貧民對可以有土地耕種甚至在歡唿。我可能不適合留在這種地方,但是我必須留,至少為那五年之約。
中平二年臘月二十三日晚,我在陳梁軍中與眾人商討董卓下一步的可能性。
“董卓應該沒有在造船,”說話的人用的詞顯示他也不是很確定,“我認為還是重點防範漢中的巴山關為宜。當然,南部也得小心,注意南蠻人的動向,看看他們是否有異動,董卓也可能從他們的屍首上踏到荊州來。”
“子實所言有理,但是董卓的木屑的拋灑有些故留破綻,這讓我們不好解釋。我們在這裏還是要屯些兵。”帶著上了年歲的成熟和穩健,中年人反複用手抓放著袋子中暗紅的木屑。
“明春我正打算上書老師屯田,此時,留下重兵在此三處。我們恐怕有些得不償失。武陵桂陽我不清楚情況,至少漢中與夷陵都不是適宜屯田的地方。”
“那子睿有何見解。”中年人拍了拍沾滿了木屑的手。
“我這兩天一直為此事而苦惱,關鍵就是董卓擺這麽大個排場,還故意留下了這麽大的破綻,讓人費解。”
“我們那天在西陵峽口見此異景,便命人取這水中木屑觀看,這些木屑倒多半是那些造船的好木料上下來的,但是全是如此細小實在讓人生疑。但冬天已至,川中也非常寒冷,而且川中的冷和涼州不同,涼州是幹冷,人穿多了還支持得住;益州則是濕冷,坐在那裏不動,很快身體各處都會感到陰冷難當的徹骨之寒。而且川中多雨,更是難堪那些涼州人忍受。如果他們真的要大肆砍樹造船的話,把那些大塊的碎料篩出燒來取暖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他們最奇怪的地方就是他們隻有兩裏多的帶著陶土的木屑,他們居然還把它們先扔了下來。如果混在這百裏木屑中一起扔了。我們多半都會把它們當作紅鬆木漏過,也不知他們怎麽想的。”
“文棟兄,還有一事小妹不明,這木屑上的陶土從何而來?”眾人中身份頗為尊貴的少女本來一直在傾聽,這事她把自己依然不明的地方提了出來。
“這個,我昨日才從手下當過陶匠的士兵口中得知一些皮毛,也從益州人口中得了些訊息。卻原來這蜀西乃製陶的重地,這陶器燒製出來後未賣之前的存放,多以木屑來承載;而將陶器的表麵打磨幹淨,也多以木屑為主。所以,所有陶器坊都會從造船或製木器的地方拖來大量的木屑篩好,大塊的燒窯,細一些的打磨粗洗,再細的就用於存放和細磨了。正好蜀西是巴人木器產地,也是蜀中造船的重地,這一來一去倒確實方便。如果董卓真的打算用這個給我們下套,那倒也是可能的。但是為什麽他會把最能露餡的東西放在前麵扔下呢?這個地方疑點頗大。”
“陳哥,我認為董卓肯定沒造船,否則天氣寒冷,為什麽董卓軍取暖時不會把木屑也一並燒了,還多那些麻煩?木屑又不是不能燒。”將至最後,我們打算離開時,子實決定給晚上的商議一個確定的結果。我覺得有理,還埋怨自己為什麽沒想到,倒是姐姐搖了搖頭,而陳哥帶著一臉詭異的笑容。
“子實,這樣吧,你在此帳中取一下暖,過一刻再出去,我用木屑給你取暖。”
陳哥笑著招唿大家出去,姐姐毫不猶豫地一手拉著稀裏糊塗的我,一手拉著不明所以地周玉搶先出去。其它各將見此情景也都出去,在不斷掀起的門簾裏看見一手拎著木屑袋子的陳哥的背影,和有些不知所措坐在那裏的李真。旋即,陳哥出來,以手示意大家別走,而在帳外掐著手指算著時間。
當陳哥一隻手還沒用完時,狼狽的大漢就自己咳嗽著出來了。在子實無法解釋裏麵怎麽了的時候,陳哥很簡單地笑著解釋了原因:“木屑細了很容易吸潮,容易生煙。董卓軍隊是要取暖可不是想熏蚊子。”
第二日,益州人開始奔赴自己的新的土地,對那些百姓來說,土地是他們最想得到的,我們給他們,不過我還有些疑問,給他們分封土地,這麽做可能有些膽子太大,雖然是州牧,但是權力還沒給這麽大。
不過姐姐點醒了我,隻用了一個詞:“荒地。”實際上還在後麵補了一個詞:“我猜的。”
其它沒有,大水之後,無主的荒地多的是。我本來打算屯田,就是看中耕地大部分被荒廢,揚州江南人煙稀少,勞力更加嚴重不足。但是還是有件事,就是這樣可能會讓我們的官有些嫉妒,感覺他們這些逃亡之人的俸祿比我們還寬綽。尤其是子實就曾說過他的薪俸隻夠讓他們家填飽肚子,穿上衣服,雖然沒什麽可以抱怨的,但是還是有些囊中羞澀。
不過這次我自己就想到了,不好加俸,那就從屯田中貼補進去,或者直接就從那中的四分之一貼進來。
“誰管農植賦收的?”我與眾人在監督益州人離開時,我忽然心中想起些事,問了大家一下,結果讓大家一點反應都沒有,我隻好把大家的目光聚到我這裏,再問了一遍。
“以前是子淵;後來他被你送到荊南後,就是小斌;然後,小斌跟我出來,但我真不知道後麵誰補上了。”姐姐算最給我麵子的。
“我不知道,我一直留在西涼,後來把兵留給斯巴達克斯後,我就到江陵,再就到這裏了。我路過襄陽時,當時還是小斌斌被韋老師罵,說他帳太亂。”
“你別看我,我最初在長沙,後來在江陵和玉兒在一起,然後就和政哥嫂嫂去和甘寧裝模作樣了,我甚至沒怎麽迴襄陽,我家都搬江陵去了。”
“我和真哥一直在一起,反正你們誰都不會讓我管賬的,斛、鬥哪個大我還沒分清楚。”
“我,我不知道,我們下麵的將官從來不管這些事情,我隻知道裴大哥管理過糧草。”
半晌一無所獲,失望之餘,卻看到隊中的一個熟人。隨即縱馬過去,此舉又讓大家感到不明所以。
“吳班、吳蘭兩位兄弟,”我是首先和熟人的哥哥打的招唿,“你們去屯兵黃陂,那吳越如何安置?”
“這個,既然侯爺說他有些潛質,我們便在黃陂教他武藝和廝殺方式,準備他十八歲時讓他上陣吧。”
“但你們日日需操練,況有各種軍務纏身,還得巡護當地百姓安定。你們忙得過來嗎?”
“那君侯意思是?”心中大罵,難道非得我說出來嗎,好像是我求你們似的。不過,看了那個瘦削的男孩,也許是種負罪感,也許是我覺得他太有潛質,我決定還是我主動提出。
“讓他跟著我吧,我會既讓他學文,也讓他練武。在襄陽也能有人每日照顧他,何況他身體太單薄了。”
兩位兄長立刻下馬給我行大禮,引得周圍不少民眾士卒駐足觀看。我隻得趕緊下馬,扶起他們,對他們把吳越猛誇了一下,讓他們隻管放心,趕快整頓隊伍出發要緊。
我盯著那少年,少年也盯著我。我笑笑,他也笑笑。
他說了一句讓我美了一早上的話:“我覺得你像一個英雄,從前天早上我就這麽覺得,我想和你一樣。”
如果被人羞辱而不以為恥就能成為英雄,那麽英雄就太不值錢了。心中另一個我羞辱了自己一下。
但是我仰無愧於天,俯不祚於地,捫心自問,我問心無愧,你言又何足道哉。
顯然這個我更加強大,一下子壓住了那個我。所以,我的身上所有的一切都一致決定今天是快樂的。
益州人黃昏時才全部離開了我們的視線。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姐姐明日要出發了,本來我要和姐姐一起迴去,好準備操辦姐姐的出嫁,卻在那傍晚趕上師娘的到來。
師娘是和幾十個徒弟一同自水路而來,她是來為夷陵將士們診治傷情的,治療病疾的。但我們迎接她時,卻被她一把揪住,拉至帳內燈火通明處,看了個仔細,讓我深唿吸一下,聞了聞我唿出來的胸中之氣,又搭了我的脈,輕聲地說了句讓我嚇個半死的話。
“幸得我現在看見你,若遲半月,則你命休矣。”姐姐沒跟進來,她還莫名其妙地和眾人一樣在外,否則她肯定被嚇壞,絕不肯離我半步。
幸得我確有捷才,所以我與眾人解釋說我欠師娘的黃芪還沒給她,她要用這味藥救人,讓姐姐速迴襄陽從破六韓烈牙那裏托人送來,而我順便讓師娘把我的腿徹底治一下,再和陳哥商量一下在各處配兵的方案。
姐姐不願離開,說讓其他人迴去即可,她肯定是看出事情有些不對勁。我說姐姐要嫁了,得好好準備;而且需要把吳越送迴去,可以讓他與宋謙先作個伴;來秭歸的事情也需要她迴報;反正能想到了理由我都想到了。師娘也說我沒什麽事,才讓姐姐稍微放了些心。
不過姐姐還是問我有什麽計劃,還想探探我的虛實,我自然把曾想好的輕鬆而愜意地說出來:“現在怕是北邊會有些吃緊;不過換個方向,去南邊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南蠻人能否同意他過也是個問題。從正常道理來講,董卓想和南蠻人友好相處是不太可能的,那麽也許現在是我們與南方蠻族人搞好關係的機會了。”
姐姐點了點,徹底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就這樣,姐姐第二天帶著人離開了,走之前囑咐我早些迴去。
中平二年臘月二十四日,我在陳哥大營的帳中醒來,心中充滿了矛盾的疑惑:雖然師娘的醫術非常高超,但是我仍然認為師娘是有些小題大做了,因為,我感覺不出任何身體異狀。而同時,雖然我感覺身體狀態很好,但是我仍然決定讓師娘治療,因為我覺得可能身體真是有大毛病了,因為就是那天早上,我的胃口忽然出奇的不好。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