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唐詩、乾隆三種不同時代的東西混為一體,這種不倫不類的作品就算是霍思寧這種外行都能一眼看穿,但是偏偏符合外國友人的愛好。


    外銷瓷器為了銷路,往往會給產品打上古董標簽,老外對於華夏文化一知半解,通常不會追究他們所買的東西究竟是真是假,隻要味道在那兒就行。


    所以這種帶有古代韻味的工藝品很受國外市場的歡迎,至於工藝品上出現的不同時期的文字,他們並不關心。


    這樣的做法,景德鎮最為常見,因為景德鎮的外銷瓷器最多,所以霍思寧也覺得見怪不怪,她抽取了其中的一隻,發現天眼並未看到異常,也就將瓷碗放迴了原位不準備再看了。


    不料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異常讓霍思寧察覺到了不對勁。


    在裝瓷碗的盒子邊緣,一個紅色的蹭痕引起了霍思寧的警覺,她伸手過去摸了摸,確定那個蹭痕是油漆印記無疑。


    這讓霍思寧感到疑惑,這些瓷器既然是外銷工藝品,在裝箱的時候就應該保證潔淨無汙,按理來說是不可能與油漆沾邊才對。


    可是這盒子裏怎麽會出現油漆印漬?


    更可疑的是,那個紅漆印並未幹透,手摸上去甚至感覺還有些黏,似乎是才沾染上去沒多久的……


    等等!紅色油漆!


    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剛剛她拿起來的那隻碗,碗底的“乾隆年製”四字戳印就是紅色,而且是釉下彩!


    霍思寧腦子裏靈光一閃,驀地想到了不久前她在大柵欄買琺琅彩的時候的情形。


    七隻碗並排放置在一起,但是在那七隻碗裏麵,隻有兩隻是真正的琺琅彩。


    隱約猜到了什麽,霍思寧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一排整整齊齊排列的越窯瓷碗上。


    一隻隻瓷碗摸過去,果然,在她的手碰觸到最裏麵的那隻瓷碗的瞬間,天眼開啟,眼前出現了濃厚的紫氣,耳畔似乎隱約還聽到了鍾磬之音。


    將那隻瓷碗連同茶托一起拿了出來,翻了個個兒,果然就看到瓷碗底部用紅色油漆印著“乾隆年製”等字樣,甚至瓷碗外壁的詩句都是臨時加印上去的。


    與其他碗的釉下彩繪不同,這隻碗上麵的油漆還未幹透,隨便一摳就能摳下一大塊油漆。


    這麽劣質的做舊手法,卻是行之有效的。這批瓷器的數量眾多,稍有疏忽就會讓海關漏查,而且這碗跟其他碗並無二致,一般人還真難注意到它的特別之處。


    因為急著運送出境,這些人來不及做更高明的遮掩手法,不過文物販子深諳海關檢測之道,知道海關檢查隻會抽查其中的一部分,這隻碗放置在這牌瓷碗之中毫不起眼,所以即便做得馬虎,他們也不擔心會被檢查出來。


    看來這些非法倒賣古董的文物販子還挺有智商的,不但把假東西和真東西混淆在一塊兒,還特意仿製了一批跟真品一模一樣的贗品,以達到魚目混珠瞞天過海的目的。


    要是鑒定的人稍微鬆懈一下,說不定就會被那些仿品所迷惑,將真品也當做仿品給處理了。


    霍思寧的嘴角不由得一聲冷笑,若非她注意到那盒子邊緣的油漆印漬,隻怕也要被這劣質的遮掩手法給騙過去了。


    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越窯青瓷胎質細膩,胎壁較薄,表麵光澤胎色呈灰或深灰色,在前期以素麵為主,後期堆貼刻花大為盛行。


    霍思寧手中的這隻越窯,釉質腴潤光潔,碗壁沒有任何多餘的花紋圖樣,青瓷明澈如冰,晶瑩溫潤如玉,青中帶綠的色澤更是與茶青色極為相近。


    所以,霍思寧判斷這隻茶碗極有可能就是唐初的最早期越窯茶具。


    之所以認為這隻碗就是越窯,是因為天眼下這隻瓷碗的紫氣濃度極深,比霍思寧之前所見到的琺琅彩和卵白釉要濃烈得多,這證明這隻茶碗的年代絕對比清朝要早得多。


    按照之前幾位教授的要求,在發現真品時必須要交到導師那兒進行再次鑒定,但是霍思寧並沒有這麽做。


    以馬立文和馮洋的個性,肯定希望打壓她到底,既然這樣,這件越窯瓷碗就是最好的反擊!


    季坤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誇下海口,甚至不惜被馬立文落了麵子,她當然不希望師兄被打臉。


    以她對季坤的了解,能在這麽重要的場合壓製住馬立文,季坤肯定是求之不得。


    既然這樣,她不介意張揚一次,也要讓那些等著看她笑話的人心服口服。


    擔心會遇到跟這隻越窯瓷碗同樣的錯誤,這一迴霍思寧不敢再大意,每一件瓷器都認真仔細地檢查了一番,確定箱子裏再沒有古董瓷了,這才放下心來。


    真品難見,贗品太多,那些文物販子不傻,一隻箱子裏最多藏匿一件古董,有的箱子例如霍思寧查探的那隻玉器箱子裏就連一件真品都沒有。


    將眾多珍貴文物分開藏匿,這樣不會引起海關人員的注意,也不容易被查出來。


    霍思寧手中的這件越窯是唐朝產物,十有八|九就是從那個古墓之中流出來的,剩下的東西不用想也知道肯定跟那個公主墓有關。


    看來顧敘他們還真押對了寶,這輛車若是讓他們順利處境了,後果不堪設想。


    那邊李萱冰和馮洋的進展速度也很快,三個小時的時間已經盡數檢查完畢,接下裏就是與教授們交接匯報,兩人從各自的箱子裏查找到了數件疑似古董的物件,並將鴿子的看法說與教授聽。


    霍思寧倒是不急,磨磨蹭蹭地將其他瓷器重新裝箱,隻留下了那隻瓷碗在外頭,這才走過去聆聽李萱冰和馮洋他們二人的成果。


    李萱冰負責的部分為一箱玉器和一箱文房四寶,玉器之中發現了數件仿古玉斧器型,器上紋飾集仿山東龍乸文化獸麵紋、西周皮球渦文,玉色染舊。


    本以為那些玉製品都是工藝品,沒想到卻從裏麵發現了一枚真正的古玉,究其年代,正是唐代和田玉。


    除了那枚古玉之外,其他幾件物品李萱冰都覺得看不準,極為老教授在看過之後注意否定了,最後的結果她隻鑒定出一件真品,這讓李萱冰覺得有些沮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重生:天價豪門千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雙並收藏錦繡重生:天價豪門千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