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之後就是東京,不繼續追趕金兵嗎?”
“已經追了一路,就這樣放過他們?”
對朱武的命令不解,盧俊義從前軍返迴,詢問道。
自從接受命令追趕金兵一路,盧俊義追了金兵一路,眼看即將到達東京城下、把金兵堵在那裏。盧俊義實在不明白,為何在這時候放棄。
向盧俊義等人解釋自己和虛靖天師的約定,朱武道:
“我們此次南下,為的就是按約定占據河北山東,金兵既然已經逃出河北,就由宋國兵馬對付。”
“絕不能在這時南下,壞了先前約定。”
知道了其中內情,盧俊義心中卻還有些不甘。一路追趕下來,盧俊義發現河北官兵不是望風而逃、就是一觸即潰,心中以前對大宋朝廷的敬畏完全被打破,甚至有追趕金兵南下、攻占東京的打算:
“宋國兵馬孱弱,我軍這時南下,必能攻占東京。”
“不可囿於約定,放棄這等良機。”
一心想著要建功立業,成為滅亡宋國的大功臣,盧俊義不斷向朱武請求,帶兵去打東京。
其他軍中將領,同樣也是有這個打算。認為已打到黃河邊上,就該去打東京。乘機滅亡宋國,大明取代大宋。
看著這些先前對宋國存著敬畏、如今卻完全不把宋國看在眼裏的將領,朱武搖了搖頭,向眾將道:
“你們隻看河北兵馬孱弱,就以為全天下的宋軍,都是這個樣子?”
“不能以為金兵在河北勢如破竹,就認為他們這次就能打破東京。”
“西軍戰力仍在,和金兵的戰鬥也沒開始。這次就看看宋國如何保衛東京,還能再撐多久!”
警告眾將不要把西軍當做普通兵馬看待,明軍諸將有些不以為然。這幾年童貫帶領西軍損兵折將,早已把西軍的名聲消耗不少。反而是梁山泊兵馬變成明軍後,不但在人數上越來越多,裝備、訓練、戰力等方麵也更進一步,相比宋軍來說,各方麵完全超過。
如今,明軍靠城牆能夠和金兵打得有來有迴,宋軍即使守城,遇到金兵也多半會被擊潰。
一路上追著金兵接收城池,處置金兵南下時醜態百出的官員,明軍眾將對宋軍極為鄙視,認為明國完全能取代宋國,成為天下之主。
盧俊義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他們的想法。許多人都認為朱武不應該恪守約定,把眼前攻打東京的機會放棄。
對眾將的轉變既有喜悅,同樣也產生一些擔憂。朱武發現在這次南下作戰後,明軍上下對宋國的敬畏已經徹底消失,將來如果和宋軍作戰,會發揮更強的戰力。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明軍上下開始變得有些自大,有些人完全看不起宋軍,連西軍也一起鄙視:
“西軍再強,不還是敗給遼軍了。”
“我們連遼國都消滅了,還會害怕西軍?”
懷著這種心態,明軍諸將把宋國兵馬看做一類,完全不去想河北禁軍和西北禁軍之間,到底有多少差別。
看著這次南下的兵馬漸漸有變成驕兵的趨勢,朱武對這次按照約定停下,心中更加慶幸。如果以這樣的狀態繼續南下,這支兵馬和東京守軍起衝突是大概率的事情,那時明軍就會和來援的西軍對上,失去結盟本意。
“這次和宋國結盟,除了要兵不血刃地拿下河北山東外,更重要的是共同抗金,應對金兵入寇。”
“如果在沒有趕走金兵前和宋國起了衝突,結盟就完全沒有意義,反而壞了誓約。”
“必須要約束明軍上下,不出河北山東。”
看著對西軍的戰力不以為然的眾將,朱武再次警告道:
“西軍這幾年在童貫帶領下損兵折將,但是他們的戰力,卻絕不止如此。”
“宋國已起複種師道為河北河東路製置使,西軍在他手中,一定大不相同。”
“誰若敢輕視他,就先問問魯智深!”
被朱武的接連警告所驚,又想到魯智深當年在種師道麾下不過是一個提轄,眾將對西軍再次有了重視。種師道的能力如何暫且不說,隻要他麾下有幾個魯智深那樣的將領,西軍的戰力就絕對不容小視,不會像河北禁軍那樣,在麵對金兵時一觸即潰。
尤其是盧俊義,想到自己在先前的見聞後,幾乎驚出一身冷汗,知道自己南下後太過順利,失去了一直以來的小心:
“聽說金兵渡河時,一個叫韓世忠的西軍將領,從潰兵的宋軍中突圍而出,焚燒橋梁之後,才退往了東京。”
“此人有勇有謀,麾下的兵馬也頗有戰力。隻要西軍有幾個像他這樣的將領,戰力就絕對不容小覷。”
“想要攻占東京,沒有那麽容易!”
明白了朱武的用意,也知道自己犯了驕兵的錯誤,盧俊義對朱武停止進軍,再也沒有異議。反而向朱武提起韓世忠的事跡,認為應招攬此人,讓他加入明軍。
朱武對韓世忠的大名自然熟知,從盧俊義這裏得到他的消息後,當即派使者前往東京,和宋國聯絡的同時,順便招攬韓世忠。
然後,朱武又向眾人道:
“河北現在已歸我們掌握,山東用不了多久也會拿下來。”
“這兩地的人口加起來有一千多萬,是我們先前掌握人口的三四倍。”
“如果這些人口都能夠為我所用,明國的實力就會再翻幾番。將來麵對金國宋國時,就會更有底氣。”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治理兩地!”
將征戰的事情停下,朱武轉而說起治理地方,談論相關安排:
“先前我們隻有燕山府路一路,隻定下了府縣兩級機構。”
“占據河北、山東後,我們的地盤大了許多,就不能繼續這樣安排了。”
“兩地還沒有完全納入掌控,府州軍監的設置暫時不用大改,但是要派遣我們的人做官,掌握重要州縣。”
“而且在路一級,我們要任命主官,把兩地的事務,盡快掌握起來。”
決定將兩地從上而下掌握,朱武打算先完善路一級的機構,然後調整州縣:
“路一級的主官為從三品安撫使或正三品經略安撫使。安撫使隻是負責政務,對軍務隻能提出建議。經略安撫使可直接插手軍務,所在路的軍政事務,由其全權負責。”
“安撫使下設觀察使,級別為正四品,負責監察事務、審核官員任免。安撫使的命令要有觀察使副署,否則一律無效。官員上任離任,也要經觀察使審核,辦理職位交接。”
仿照明朝的巡撫和按察使,朱武在路一級設立安撫使和按察使,同時對他們的權力做出調整,避免一人獨大。
眾臣在聽到安撫使和觀察使的職權後,也知道他們是路一級的主官,和知縣、縣丞一樣,全權負責事務。按朱武一直以來的做法,想來除了他們外,還會有幾個職位,一起組成路政會。
果然,朱武在說了安撫使和觀察使的職權和責任後,又向眾人說道:
“安撫使、觀察使之外,設正四品鎮守使和布政使,鎮守使負責地方軍務,布政使輔佐安撫使處理日常政務。”
“在此之下,另設從四品轉運使、提刑使、提學使,負責財政、刑獄、教化。”
“七人組成路政會,設立相應使司。路中重要事務,均由路政會決議。”
定下職位職責,朱武為了把地方盡快穩定,給路一級的官員極大職權,除了知縣、縣丞之外,正七品以下官吏隻需在觀察使審核通過後,便能由路政會任免。把低級官員的任命權力,下放到了地方。
很快,朱武又任命官員,治理河北山東:
“關勝任河北西路經略安撫使,許貫忠任觀察使,唐斌任鎮守使。負責守衛河北西路,把金兵限製在太行山以西,不許東進一步。”
“河北東路經略安撫使由盧俊義出任,聞煥章任觀察使,索超任鎮守使。負責在大名府駐紮,監視東京動向。”
“京東西路改為山東西路,由晁蓋任經略安撫使,楊春任觀察使,史文恭任鎮守使。負責平定山東,監視東京、淮南。”
“京東東路改為山東東路,由蕭嘉穗任安撫使,李助任觀察使,史進任鎮守使,負責肅清地方。”
“其餘空缺職位由以上三人推薦,通過審核之後,便可署理職務。”
“盡快把各地主官調換,整編地方軍隊。”
一口氣將四路官員定下,眾將聽聞之後,都是欣喜不已。雖然早就知道朱武重用武將,他們有出將入相的可能。但是在聽到晁蓋、盧俊義、關勝都以武將之身出身經略安撫使後,仍是極為意外。
看現在的架勢,如果明國把宋國的二十六路都打下來,在座各位將領,至少有一半的可能成為封疆大吏。和宋國對武將的防範,可謂截然不同。
尤其是原籍大名府的盧俊義,這一次更是衣錦還鄉,昔年遭受的屈辱,都有能力奉還。
特意安排了這件事,朱武向盧俊義道:
“宋國已經答應把河北山東兩地交給我們治理,兩地所有官員,我都有權處置。”
“梁中書的靠山蔡京已經失勢,新登基的皇帝更不待見他們,我們在這時處理梁中書,沒有任何妨礙。”
“此人在大名府撈了不少錢財,又做下諸多惡事。你到大名府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審判梁中書。用這個人的腦袋,安定河北人心。”
“其他官員見到梁中書的下場後,料來不敢生亂。”
用梁中書殺雞儆猴,朱武打算讓盧俊義出口惡氣,震懾河北官員。如果還有人不聽話,就別怪他懲惡揚善,把他們砍頭抄家。
沒想到朱武還記得自己的事,盧俊義眼眶微紅,向朱武大禮參拜,接受這個任命。很快就率領兵馬前往大名府,接收河北東路。
關勝曾經在河東征剿田虎,後來又停留在河北負責此地攻略,為明國兵不血刃地攻占河北立下汗馬功勞。得知自己被任命為河東西路經略安撫使後,關勝欣喜地同時,為索超的離開而惋惜,請求把郭藥師的兵馬,劃撥給他調遣:
“郭藥師雖然和宋國眉來眼去,但他終究未反。”
“尤其是這次金兵南下,明軍隨著金兵進入河北後,郭藥師又重新向我們靠攏。”
“他麾下的人馬,大多都是明國人。”
險些忘記了這支兵馬,朱武聽到關勝所言後,才有些後知後覺道:
“郭藥師還沒反叛我們嗎?”
“你的兵馬在河北,不是用的和他對峙的名義?”
關勝解釋說道:
“郭藥師脫離我們的事情,從未正式宣布。隻是因為他被宋國冊封為節度使,在脫離我軍之後,就被宋國視為了自己人。”
“但是這個人從未和我們交手,也未正式反叛,如今見明國強盛,就聯絡我重新歸順。”
明白了關勝的意思,朱武若有所思,道:
“原來如此,他這是左右逢源啊!”
“既然他被宋國視為自己人,就讓他南下東京,看看那邊戰況。”
“讓他辦好這件事,來日少不了富貴!”
對郭藥師這樣的人沒好感,卻不妨礙朱武使用他。本來以為郭藥師脫離明軍是有賊心,卻不料這家夥有賊心沒賊膽,現在仍舊在兩方任職,圖謀左右逢源。
所以,在察覺他的特殊身份後,朱武讓郭藥師帶兵南下,在不違背誓言的情況下,插手東京那邊。
至於關勝這邊,被朱武補充了卞祥、葉清等河東降將,用他們的身份,將來進入河東。
這些人比郭藥師強得多,朱武還允許關勝在河東西路建立衛所,守衛太行要地。關勝歡喜領命,去真定府赴任。
朱武則派兵去山東接收此地,同時關注郭藥師,查看東京情形。
此時時間已來到正月,新皇即位之後,把年號改為靖康。從這一月開始,時間就來到了靖康元年。曆史上無數人扼腕的靖康之恥,已經正在發生。
“已經追了一路,就這樣放過他們?”
對朱武的命令不解,盧俊義從前軍返迴,詢問道。
自從接受命令追趕金兵一路,盧俊義追了金兵一路,眼看即將到達東京城下、把金兵堵在那裏。盧俊義實在不明白,為何在這時候放棄。
向盧俊義等人解釋自己和虛靖天師的約定,朱武道:
“我們此次南下,為的就是按約定占據河北山東,金兵既然已經逃出河北,就由宋國兵馬對付。”
“絕不能在這時南下,壞了先前約定。”
知道了其中內情,盧俊義心中卻還有些不甘。一路追趕下來,盧俊義發現河北官兵不是望風而逃、就是一觸即潰,心中以前對大宋朝廷的敬畏完全被打破,甚至有追趕金兵南下、攻占東京的打算:
“宋國兵馬孱弱,我軍這時南下,必能攻占東京。”
“不可囿於約定,放棄這等良機。”
一心想著要建功立業,成為滅亡宋國的大功臣,盧俊義不斷向朱武請求,帶兵去打東京。
其他軍中將領,同樣也是有這個打算。認為已打到黃河邊上,就該去打東京。乘機滅亡宋國,大明取代大宋。
看著這些先前對宋國存著敬畏、如今卻完全不把宋國看在眼裏的將領,朱武搖了搖頭,向眾將道:
“你們隻看河北兵馬孱弱,就以為全天下的宋軍,都是這個樣子?”
“不能以為金兵在河北勢如破竹,就認為他們這次就能打破東京。”
“西軍戰力仍在,和金兵的戰鬥也沒開始。這次就看看宋國如何保衛東京,還能再撐多久!”
警告眾將不要把西軍當做普通兵馬看待,明軍諸將有些不以為然。這幾年童貫帶領西軍損兵折將,早已把西軍的名聲消耗不少。反而是梁山泊兵馬變成明軍後,不但在人數上越來越多,裝備、訓練、戰力等方麵也更進一步,相比宋軍來說,各方麵完全超過。
如今,明軍靠城牆能夠和金兵打得有來有迴,宋軍即使守城,遇到金兵也多半會被擊潰。
一路上追著金兵接收城池,處置金兵南下時醜態百出的官員,明軍眾將對宋軍極為鄙視,認為明國完全能取代宋國,成為天下之主。
盧俊義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他們的想法。許多人都認為朱武不應該恪守約定,把眼前攻打東京的機會放棄。
對眾將的轉變既有喜悅,同樣也產生一些擔憂。朱武發現在這次南下作戰後,明軍上下對宋國的敬畏已經徹底消失,將來如果和宋軍作戰,會發揮更強的戰力。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明軍上下開始變得有些自大,有些人完全看不起宋軍,連西軍也一起鄙視:
“西軍再強,不還是敗給遼軍了。”
“我們連遼國都消滅了,還會害怕西軍?”
懷著這種心態,明軍諸將把宋國兵馬看做一類,完全不去想河北禁軍和西北禁軍之間,到底有多少差別。
看著這次南下的兵馬漸漸有變成驕兵的趨勢,朱武對這次按照約定停下,心中更加慶幸。如果以這樣的狀態繼續南下,這支兵馬和東京守軍起衝突是大概率的事情,那時明軍就會和來援的西軍對上,失去結盟本意。
“這次和宋國結盟,除了要兵不血刃地拿下河北山東外,更重要的是共同抗金,應對金兵入寇。”
“如果在沒有趕走金兵前和宋國起了衝突,結盟就完全沒有意義,反而壞了誓約。”
“必須要約束明軍上下,不出河北山東。”
看著對西軍的戰力不以為然的眾將,朱武再次警告道:
“西軍這幾年在童貫帶領下損兵折將,但是他們的戰力,卻絕不止如此。”
“宋國已起複種師道為河北河東路製置使,西軍在他手中,一定大不相同。”
“誰若敢輕視他,就先問問魯智深!”
被朱武的接連警告所驚,又想到魯智深當年在種師道麾下不過是一個提轄,眾將對西軍再次有了重視。種師道的能力如何暫且不說,隻要他麾下有幾個魯智深那樣的將領,西軍的戰力就絕對不容小視,不會像河北禁軍那樣,在麵對金兵時一觸即潰。
尤其是盧俊義,想到自己在先前的見聞後,幾乎驚出一身冷汗,知道自己南下後太過順利,失去了一直以來的小心:
“聽說金兵渡河時,一個叫韓世忠的西軍將領,從潰兵的宋軍中突圍而出,焚燒橋梁之後,才退往了東京。”
“此人有勇有謀,麾下的兵馬也頗有戰力。隻要西軍有幾個像他這樣的將領,戰力就絕對不容小覷。”
“想要攻占東京,沒有那麽容易!”
明白了朱武的用意,也知道自己犯了驕兵的錯誤,盧俊義對朱武停止進軍,再也沒有異議。反而向朱武提起韓世忠的事跡,認為應招攬此人,讓他加入明軍。
朱武對韓世忠的大名自然熟知,從盧俊義這裏得到他的消息後,當即派使者前往東京,和宋國聯絡的同時,順便招攬韓世忠。
然後,朱武又向眾人道:
“河北現在已歸我們掌握,山東用不了多久也會拿下來。”
“這兩地的人口加起來有一千多萬,是我們先前掌握人口的三四倍。”
“如果這些人口都能夠為我所用,明國的實力就會再翻幾番。將來麵對金國宋國時,就會更有底氣。”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治理兩地!”
將征戰的事情停下,朱武轉而說起治理地方,談論相關安排:
“先前我們隻有燕山府路一路,隻定下了府縣兩級機構。”
“占據河北、山東後,我們的地盤大了許多,就不能繼續這樣安排了。”
“兩地還沒有完全納入掌控,府州軍監的設置暫時不用大改,但是要派遣我們的人做官,掌握重要州縣。”
“而且在路一級,我們要任命主官,把兩地的事務,盡快掌握起來。”
決定將兩地從上而下掌握,朱武打算先完善路一級的機構,然後調整州縣:
“路一級的主官為從三品安撫使或正三品經略安撫使。安撫使隻是負責政務,對軍務隻能提出建議。經略安撫使可直接插手軍務,所在路的軍政事務,由其全權負責。”
“安撫使下設觀察使,級別為正四品,負責監察事務、審核官員任免。安撫使的命令要有觀察使副署,否則一律無效。官員上任離任,也要經觀察使審核,辦理職位交接。”
仿照明朝的巡撫和按察使,朱武在路一級設立安撫使和按察使,同時對他們的權力做出調整,避免一人獨大。
眾臣在聽到安撫使和觀察使的職權後,也知道他們是路一級的主官,和知縣、縣丞一樣,全權負責事務。按朱武一直以來的做法,想來除了他們外,還會有幾個職位,一起組成路政會。
果然,朱武在說了安撫使和觀察使的職權和責任後,又向眾人說道:
“安撫使、觀察使之外,設正四品鎮守使和布政使,鎮守使負責地方軍務,布政使輔佐安撫使處理日常政務。”
“在此之下,另設從四品轉運使、提刑使、提學使,負責財政、刑獄、教化。”
“七人組成路政會,設立相應使司。路中重要事務,均由路政會決議。”
定下職位職責,朱武為了把地方盡快穩定,給路一級的官員極大職權,除了知縣、縣丞之外,正七品以下官吏隻需在觀察使審核通過後,便能由路政會任免。把低級官員的任命權力,下放到了地方。
很快,朱武又任命官員,治理河北山東:
“關勝任河北西路經略安撫使,許貫忠任觀察使,唐斌任鎮守使。負責守衛河北西路,把金兵限製在太行山以西,不許東進一步。”
“河北東路經略安撫使由盧俊義出任,聞煥章任觀察使,索超任鎮守使。負責在大名府駐紮,監視東京動向。”
“京東西路改為山東西路,由晁蓋任經略安撫使,楊春任觀察使,史文恭任鎮守使。負責平定山東,監視東京、淮南。”
“京東東路改為山東東路,由蕭嘉穗任安撫使,李助任觀察使,史進任鎮守使,負責肅清地方。”
“其餘空缺職位由以上三人推薦,通過審核之後,便可署理職務。”
“盡快把各地主官調換,整編地方軍隊。”
一口氣將四路官員定下,眾將聽聞之後,都是欣喜不已。雖然早就知道朱武重用武將,他們有出將入相的可能。但是在聽到晁蓋、盧俊義、關勝都以武將之身出身經略安撫使後,仍是極為意外。
看現在的架勢,如果明國把宋國的二十六路都打下來,在座各位將領,至少有一半的可能成為封疆大吏。和宋國對武將的防範,可謂截然不同。
尤其是原籍大名府的盧俊義,這一次更是衣錦還鄉,昔年遭受的屈辱,都有能力奉還。
特意安排了這件事,朱武向盧俊義道:
“宋國已經答應把河北山東兩地交給我們治理,兩地所有官員,我都有權處置。”
“梁中書的靠山蔡京已經失勢,新登基的皇帝更不待見他們,我們在這時處理梁中書,沒有任何妨礙。”
“此人在大名府撈了不少錢財,又做下諸多惡事。你到大名府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審判梁中書。用這個人的腦袋,安定河北人心。”
“其他官員見到梁中書的下場後,料來不敢生亂。”
用梁中書殺雞儆猴,朱武打算讓盧俊義出口惡氣,震懾河北官員。如果還有人不聽話,就別怪他懲惡揚善,把他們砍頭抄家。
沒想到朱武還記得自己的事,盧俊義眼眶微紅,向朱武大禮參拜,接受這個任命。很快就率領兵馬前往大名府,接收河北東路。
關勝曾經在河東征剿田虎,後來又停留在河北負責此地攻略,為明國兵不血刃地攻占河北立下汗馬功勞。得知自己被任命為河東西路經略安撫使後,關勝欣喜地同時,為索超的離開而惋惜,請求把郭藥師的兵馬,劃撥給他調遣:
“郭藥師雖然和宋國眉來眼去,但他終究未反。”
“尤其是這次金兵南下,明軍隨著金兵進入河北後,郭藥師又重新向我們靠攏。”
“他麾下的人馬,大多都是明國人。”
險些忘記了這支兵馬,朱武聽到關勝所言後,才有些後知後覺道:
“郭藥師還沒反叛我們嗎?”
“你的兵馬在河北,不是用的和他對峙的名義?”
關勝解釋說道:
“郭藥師脫離我們的事情,從未正式宣布。隻是因為他被宋國冊封為節度使,在脫離我軍之後,就被宋國視為了自己人。”
“但是這個人從未和我們交手,也未正式反叛,如今見明國強盛,就聯絡我重新歸順。”
明白了關勝的意思,朱武若有所思,道:
“原來如此,他這是左右逢源啊!”
“既然他被宋國視為自己人,就讓他南下東京,看看那邊戰況。”
“讓他辦好這件事,來日少不了富貴!”
對郭藥師這樣的人沒好感,卻不妨礙朱武使用他。本來以為郭藥師脫離明軍是有賊心,卻不料這家夥有賊心沒賊膽,現在仍舊在兩方任職,圖謀左右逢源。
所以,在察覺他的特殊身份後,朱武讓郭藥師帶兵南下,在不違背誓言的情況下,插手東京那邊。
至於關勝這邊,被朱武補充了卞祥、葉清等河東降將,用他們的身份,將來進入河東。
這些人比郭藥師強得多,朱武還允許關勝在河東西路建立衛所,守衛太行要地。關勝歡喜領命,去真定府赴任。
朱武則派兵去山東接收此地,同時關注郭藥師,查看東京情形。
此時時間已來到正月,新皇即位之後,把年號改為靖康。從這一月開始,時間就來到了靖康元年。曆史上無數人扼腕的靖康之恥,已經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