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關勝南下征剿田虎,朱武在得到宋國送來的錢糧後,繼續抗旱救災。


    這次災情,也讓朱武認識到,燕京周圍的地形雖然適合防禦,但是水旱災害,卻絕不容忽視:


    “太行山、燕山地勢險峻,燕京、天津一帶卻地形平緩。”


    “所以,盧溝河、潮白河等河流上遊坡陡流急,每逢雨季便有洪水,衝擊河岸帶來大量泥沙。下遊卻泄洪不及,經常形成水災。”


    “而且更麻煩的是,因為下遊水流較緩,容易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導致河道遷徙不定,經常帶來水災。”


    “這種地上河也難以利用,無法形成穩定的水利工程用於灌溉,所以旱災也特別多,水旱災害頻繁。”


    “如今我以燕京為根據地,將來還很有可能定都這裏,一定要根治海河,減少水旱災害。”


    想到後世海河一帶580年間發生過387次嚴重水災,朱武便知道治理海河的事情,已經刻不容緩。從後世根治海河的辦法中,朱武知道最重要的是修建水庫、開挖新河道、修築防洪堤壩。這其中,效果最明顯的,就是水庫建設:


    “後世治理改名為永定河的盧溝河,最重要的就是修建官廳水庫。用這一座水庫,調節徑流變化。”


    “官廳水庫修建後,基本上免除了永定河下遊的洪水災害。而且在枯水季放水,用於下遊灌溉。”


    “治理潮白河則修建密雲水庫,解除下遊水災。”


    這兩個水庫的修建,效果非常明顯。永定河、潮白河兩條災害頻繁的河流,水災基本被根治。把這些洪澇頻發的河流,變成灌溉來源。


    隻是,想到官廳水庫和密雲水庫的地址,還有所需的工程量,朱武便知道修建水庫這件事,現在不可能實現:


    “雖然我已經燒製出水泥,但是對修建大型水庫來說,積累還遠遠不夠。”


    “而且更麻煩的是,官廳水庫在居庸關外,密雲水庫在古北口後,如果敵人來到居庸關或攻破古北口破壞這兩個水庫,下遊就會發生洪澇災害。”


    “對於燕京來說,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不同於後世成為腹地,如今的官廳、密雲一帶仍舊戰事頻發。想到明朝多次被草原騎兵寇邊,甚至還打了數次北京保衛戰,朱武便知道在兩地修建大型水庫不是一個好辦法,這其中帶來的風險,對下遊實在太大。


    “即使修建水庫,也隻能修建中小型的。更重要的是在下遊開挖湖泊,用於防洪灌溉。”


    “昆明湖就是一個好例子,為運河補足了水源。”


    作為通惠河的水源地,昆明湖對通惠河作用巨大。這條連接燕京和天津的運河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昆明湖。後來被廢棄的原因,也是因水源不足,難以維持航運。


    所以,朱武打算在開挖河道的同時,多開挖湖泊窪地,讓它們發揮出水庫作用,作為水利樞紐。


    尤其是地勢低窪的天津,朱武決定在建城時選擇高地,同時開挖三角澱,用於蓄水防洪。天津到大海這一段的海河,也要加寬加深,增強泄洪能力。


    而且,想到盧溝河有小黃河之稱,上遊從黃土高原帶來泥沙和下遊水流平緩泥沙淤積,都和黃河有些相似,朱武決定采用治理黃河的辦法,用束水攻沙之法,減少泥沙淤積:


    “盧溝河現在雖有泥沙淤積,但是河道還算穩定,尚未開始變遷。”


    “如果現在就實行束水攻沙之法,以堤束水、以水刷沙,極有可能讓盧溝河避免成為地上河,加重水患災害。”


    作為治理黃河的一大創舉,潘季馴的束水攻沙之法,對治河作用極大。連黃河那樣的河流都能在實行束水攻沙後將河道基本穩定,盧溝河這樣還沒有成為地上河的,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盧溝河的河道能完全穩定,再通過水庫湖泊建設把水流變得平穩,就有可能發揮出航運作用,連通燕京天津。


    所以,在沒有能力開挖運河的情況下,朱武決定乘這次旱災整治盧溝河,爭取讓這條河流通航:


    “盧溝河最大的問題是,它是從黃土高原而來,水流湍急渾濁。”


    “汛期激流漩洄,容易崩岸毀堤;枯水期泥淖淤塞,容易擱淺船隻。”


    “所以必須要調節徑流,才能讓盧溝河穩定通航。”


    對此撓頭不已,朱武更明白了為何在官廳水庫等水庫修建後,盧溝河才算安穩。實在是調節這樣的河流,最適合的就是修建水庫一法。


    而且,為了防止水庫、湖泊淤積,還要減少河流的含沙量,在上遊植樹種草,降低水土流失。


    這樣的綜合治理,隻靠下遊明顯不行,朱武也隻能期待宋國把雲中討要迴來,讓自己能夠派人,去上遊展開考察。


    出於這種想法,朱武一邊在燕京大學堂設立水利係,派學子收集整理水文資料。一邊派關注雲中交涉,準備在收迴雲中後,考察上遊河道。


    此時,宋國和金國的交涉,已到關鍵時候。自從朝廷派趙良嗣出使金國,索取雲中等地後,宋國和金國有關雲中的交涉,一直往來不斷。


    作為把遼國西京道攻打下來、如今占據著雲中的金國,他們對按照盟約把雲中交還宋國,自然是不情不願的。最初以追捕天祚帝為由推諉,後來在宋國許諾增加歲幣換取雲中後,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開始答應下來。


    到了五月,金國已答應將朔、武、蔚三州交還宋國,宋國討要雲中的行為,開始取得實效。


    燕京城中,朱武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刻召集眾臣商議。王倫、吳用、耶律大石等人在知道金國肯將雲中交給宋國後,都是驚奇不已。以金國侵占遼國土地的作風,眾人實在想不到,金國在占據雲中後,會把它交還宋國。


    一直被錢糧的事情困擾,王倫道:


    “金國連年征戰,或許錢糧緊缺,急需宋國歲幣,補充錢糧消耗。”


    “所以金國肯將雲中交給宋國,用以換取歲幣。”


    對此並不讚同,耶律大石說道:


    “金國打仗雖然消耗錢糧,戰勝後得到的繳獲卻更多。”


    “以金國對錢糧的使用,他們是不會在獲得這麽多繳獲後,仍舊錢糧緊缺的。”


    “金國需要宋國錢財,卻不一定要拿土地換取。”


    向眾人仔細解釋金國軍隊的組成,王倫等人在聽到金國以猛安謀克製度,幾乎全民皆兵後,也認為以這樣的製度,金國出現後勤問題的可能不大。向宋國交還雲中,並非是為錢糧。


    這時,吳用向眾人道:


    “或許金國是不想在捉住天祚帝前,節外生枝和宋國交惡。”


    “寧願把朔州、武州、蔚州交給宋國,換取宋國安穩。”


    指著朔州、武州、蔚州的地形,吳用道:


    “朔州、武州、蔚州都在大同府南麵,沒有防禦要塞。”


    “隻要大同府在金國手裏,就能隨時拿下這三州。”


    “金國應該是為了麻痹宋國,為捉住天祚帝徹底消滅遼國,爭取更多時間。”


    對此更加讚同,即使王倫,也沒有對這個推斷唱反調。耶律大石也認為宋國兵馬雖然表現不堪,卻終究能和遼國對峙百年,稱得上實力相當的大國。在沒有抓住天祚帝徹底消滅遼國前,金國不會輕易和宋國交惡。


    對吳用的推斷極為讚賞,朱武又向眾人道:


    “吳先生說得不錯,但是金國之所以把三州交還宋國,還有一個緣由。”


    “據我所知,完顏阿骨打已經病重,不日就要班師,返迴上京居住。”


    “所以,他把三州交還宋國,是為了不和宋國交惡,在內部權力交接時保持外部穩定。同時打壓占據大同府的完顏宗翰,保證他那一係,繼續占據皇位。”


    分析完顏阿骨打的作為,朱武在知道他今年八月就要病逝的情況下,對他的心思了然於心。想來完顏阿骨打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就在為後事做準備。


    不知朱武從哪裏得到這個消息,更不知道這個消息是否為真。眾人在聽到完顏阿骨打即將病逝後,都是震驚不已,耶律大石忍不住道:


    “消息能確定嗎?”


    “完顏阿骨打會在今年病逝,金國會換皇帝?”


    一時間,他心中竟然又泛起遼國時運不再的感慨,為遼國沒能堅持到完顏阿骨打病逝而歎息。如果天祚帝在完顏阿骨打病逝時仍舊占據大同,金遼之間的戰局,或許會有轉機。哪像現在這樣,天祚帝遠竄漠北,即使完顏阿骨打病逝,遼國也沒有多大希望了。


    對此極為肯定,朱武讓眾人以完顏阿骨打八月病逝推衍,時局有多大變化。


    對宋國君臣的心思更清楚,列席會議的聞煥章,忍不住請求出言道:


    “如果金主病逝,宋國君臣一定會趁機生事,謀取應州、奉聖州、歸化州、儒州、媯州等地。”


    “這些地方都屬於雲中府路,守將也大多是投降金國後仍占據城池的遼國舊臣。隻要舍得出錢許諾官位,宋國是有可能把它們拉攏過來的。”


    “宋金兩國的戰事,或許會由此引發!”


    對此強烈懷疑,耶律大石說道:


    “宋軍如此孱弱,宋國君臣會如此不智,主動招惹金國嗎?”


    “如果惹得金兵南下,那些孱弱的宋兵,應該如何抵禦?”


    曾在白溝河大敗宋軍,有資格這樣說話。耶律大石卻對宋國君臣的心思不了解,不知道相比這些,他們更看重收複燕雲的名聲。


    在燕京已經被朱武收複,雲中也收迴三州的情況下,宋國君臣絕對忍不住收複燕雲的大名,圖謀把整個雲中,盡皆收歸宋國。


    至於因此會惹來金國出兵,好大喜功的宋國君臣,這時是不會在乎那些的。


    向眾人解釋宋國君臣的想法,一眾與會大臣,都是啞口無言。在更注重實利的梁山泊,眾人實在是想不到,宋國君臣為了一個虛名,就會如此不惜代價。


    不過,不管如何,宋國如果在完顏阿骨打死後和金國起爭端,燕京在宋金夾縫之中,就會安穩一些。


    “就怕金國認為咱們屬於宋國,在和宋國衝突時,出兵攻打燕京。”


    “那時可就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讓我們遭受無妄之災了!”


    對此有著憂慮,王倫道。


    朱武卻哈哈一笑,說道:


    “即使金國知道咱們是割據,也一定會打燕京。”


    “唯有從燕京南下,才能去打河北。”


    “在大同府被完顏宗翰占據的情況下,金國其它派係為了在南下攻宋時立功,一定會打燕京。”


    “所以,諸位要積極備戰,不能被金兵攻破長城,進入京津肆虐。”


    眾人凜然聽命,都知道這一戰非同小可,梁山泊能否在宋金夾縫之間割據燕京自立,還要看這一戰的結果。如果不能夠抵擋金兵,那就隻有退兵,返迴山東一途。


    所以,在知道這場衝突的時間不遠後,眾人都積極備戰,防備金兵襲擊。


    同時,對這一戰的後果,眾人也做出幾個推測,思索如何應對:


    “第一是輕鬆抵禦金兵,甚至還有餘力,那時就可以考慮稍微北上,獲得更有利的防禦範圍。”


    “第二是艱難抵抗,勉強把金兵拒於長城之外,那時就需要糧草支援,準備打持久戰。”


    “第三是部分防線被破,和突入京津的金兵,展開野外作戰。盧俊義、董平等頭領,就是為這個準備。”


    “第四是長城防線全麵告破,燕京城無法守住,需要經由天津,撤往河北、山東。”


    看著四種戰局、四種結果,朱武向眾人道:


    “雖然不排除第四種結果發生的可能,但是在作戰時,一定要爭取前三種結果。守住燕京一帶,作為梁山根基。”


    “下月開始,諸位再率領新科武士和參謀處人員,分段視察長城防線。若有疏忽之處,立刻想法彌補。”


    “誰敢抗命不尊,立刻拿迴燕京。”


    給眾人部署任務,朱武又親自囑咐水軍,讓他們在天津外海設立港口,悄悄為梁山泊大軍準備後路。同時還調來關勝南下的路線,準備在海路不通時,經過這條路線,強行返迴山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鏡像大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鏡像大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