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祝家莊許多人家,都從合作社中,得到這個消息。
“每戶分配二十畝,永久使用,不得出租、轉讓或買賣。”
“我們每家每戶,以後都能擁有二十畝土地了!”
消息傳開,祝家莊許多人家,都是歡喜不已。唯有那些租種土地超過二十畝的人家,開始對此憂心。
到了後來,了解到申請自耕地的人家,必須把私人土地交給合作社後。一些自己擁有幾畝地、又在合作社租種土地的,同樣開始憂心:
“我自己的地,為何要交給合作社?”
“不把地交上去,是不是以後不讓我租地?”
在一些人的攛掇下,竟然對分配土地的政策,開始有了抗拒。
見到勢頭不妙,合作社主事的人,急忙匯報上去。聽到祝家莊的人不但對此不感激自己把土地分配下去,反而為自己的幾畝地擔心,陳達頓時大怒,道:
“這些人不識好歹!”
“幹脆不分算了!”
對這些人不識自己好意,感到惱怒不已。
朱武雖然也沒有料到這件事,但他知道任何涉及土地的事情,變動都不簡單。心平氣和地詢問前來匯報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聽到是那些租種土地超過二十畝的人家、還有擁有私人土地的人在抗拒後,朱武道:
“看來,租種土地二十畝以下的雇農,沒抗拒我們的政策。”
“抗拒政策的人,首先是租種二十畝以上土地的雇農。”
將合作社的賬目列出來,林衝、陳達、杜遷、還有趕迴來的扈三娘等人都看到,這樣的人家並不多。大多數雇農租種土地的麵積,都沒有達到二十畝。
“大多數雇農,會在我們的政策下會受益。”
“他們雖然沒聲音,但是毫無疑問,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做出這個論斷,眾人心裏一定,知道這個政策,至少是有人支持的。隻是因為他們沒地位,沒發出自己的聲音。
然後,朱武在聽說那些家裏有幾畝地的貧農,在人攛掇下抗拒後,開始皺著眉頭,思考這件事情:
“隻要不是純雇農,許多人家裏都有幾畝地。”
“這部分人基數大,不能輕易忽視。”
“我的土地政策,要照顧他們的利益。”
仔細考量之後,朱武決定對不在合作社名下的一萬四千畝土地,做個詳細調查。帶領陳達等人,去祝家莊認真調研。
聽到梁山泊的朱大王,親自來到祝家莊。那些鬧騰的人,頓時就不敢再鬧了——
許多人對朱武這個賊首,仍舊心存畏懼!
見到這個情景,朱武一方麵感到梁山泊威名遠播,已經讓人開始“畏之”;一方麵又覺得太過脫離群眾,和他們有了距離。
故而他一邊讓陳達帶人統計數據,一邊在祝家莊裏麵,宣揚土地政策。
漸漸地,祝家莊的百姓,對朱武越來越了解。對他所製定的土地政策,也是越來越擁護。畢竟朱武的政策,明顯照顧貧雇農,隻要不是別有用心的,都能明顯看出來。
故而那些雇農積極支持朱武不說,那些有幾畝地的貧農,也開始去了抗拒之心。反而詢問朱武,自己的土地加入合作社後怎麽辦。
朱武不斷安撫,在看到陳達粗略統計到,祝家莊大部分人家,擁有的土地都在十畝以下後,決定把這些加入合作社的私人土地,另外劃分為自有地。
“擁有自有地的,不能申請自耕地。”
“但是把自有地賣給合作社後,就能分配到二十畝自耕地。”
“自有地在二十畝以下的,加入合作社後就能繼續申請租種土地,讓自己種植的土地,至少達到二十畝。”
“自有地超過百畝的,隻要把超過的部分賣給合作社,同樣能加入合作社。”
因為是自帶的土地,朱武又根據自耕地的政策,對自有地做出優惠。除了規定自有地可以賣給合作社、向信用社抵押貸款外,還規定自有地不用交租子,總租稅隻有自耕地的一半。讓那些擁有自有地的,更是感到滿意。
最終,大部分祝家莊的農戶,都被安撫下來。縱然有一些想要鬧事的,在沒有人支持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閉上嘴。
就這樣,在不斷的交流中,朱武對貧下中農的訴求,越來越是了解。製定的土地政策,也讓大部分農戶,感到十分滿意。
親自主持祝家莊土地分配,規定這一季收獲後,下一季就按新劃分的土地耕種,朱武獲得了祝家莊大多數農戶擁戴。許多沒有地的人家,在分配到自耕地後,都是熱淚盈眶,把朱武當做神佛來拜。
陳達也趁著這種情況,乘機統計戶籍,拆分宗族大戶。最終,祝家莊統計出兩千二百戶,若非許多人家帶著自有地加入合作社,能分配的耕地,險些不夠數目。
意識到這個情況後,朱武深刻感覺到,大宋的人地矛盾,已經到了臨界點。如果不調整收入分配,農民起義很快會接連不斷。
“按照曆史記載,接下來的一二十年,會接連發生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宣和北方大暴動、鍾相楊幺起義這四場大的起義。”
“即使沒有金兵入寇,宋朝也到了臨界點。”
“金兵入寇的事情,反而讓民族矛盾壓過階級矛盾,讓宋朝在剔除一些腐肉後,繼續延續下去。”
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朱武對自己取大宋而代之,更加有了信心。隻是想到這幾場農民起義曆史上都沒能要了大宋的命,朱武又覺得不能率先出頭,免得遭到針對。
“實力可以增長,卻不能太惹人注意。”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真是至理名言!”
體會到這個方針的精妙,朱武又告誡陳達,讓他不要再冒然行事,注意隱藏實力。
陳達冒然擴充合作社,惹得朱武不得不親自留下收尾,本就十分慚愧。聽到朱武的告誡,更少了幾分急躁,以後辦起事情,更加穩妥起來。
然後,朱武在見到祝家莊執行順利,繼續趁熱打鐵,向扈三娘提到扈家莊的事情。扈三娘對他已經表明心意,又聽林衝娘子說朱武打算迴山後向她提親,對這件事不但沒有絲毫反對,還寫信勸扈太公,把自家土地獻出來。
扈太公一輩子的心血都在田地上,接到信自然不願意。隻是自家女兒一顆心放在朱武身上,扈成如今也是在朱武麾下當頭領。最終在扈成的勸說下,扈太公答應把扈家莊的土地獻出來,交給合作社分配。
李應看到這點後,同樣把李家莊土地獻出來,讓朱武做主分配。
對這兩人的識趣,朱武極為滿意。仿照祝家莊的政策,對扈家莊、李家莊進行改革。除了一些頑固的地主和富農外,大多都加入了合作社。
“這幾個田地在百畝以上的地主、富農,抗拒著不加入合作社。”
“不如把他們的田地買過來,逼他們加入合作社。”
對三個莊子的土地重新分配,看著僅剩的幾家地主富農,陳達越看越感到不順眼。向朱武提議把他們的地強製贖買,逼他們加入合作社。
朱武聞言搖頭,不願意開贖買的先例。否則梁山泊以後地盤擴大了,推行合作化時財政壓力會很大。不過他同樣知道獨龍岡地位重要,不能在這裏留下隱患。最終在看到這幾家都有許多人丁後,找到他們的錯處,逼他們分了田地,分戶加入合作社。
獨龍岡三個村莊,被梁山泊完全掌握。
“不過這麽多的合作社,種類實在太多,它們在各自領域分頭施政,實在是有些不方便。”
“不如成立村公所,統管村莊事務。”
“還可以在獨龍岡設立鄉鎮,培養施政人才。”
在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成立了村公所,監管各個合作社。朱武又在獨龍岡設立獨龍鎮,讓陳達、杜遷等人,統管三個村莊。
在這樣一番調整後,梁山泊在獨龍岡的體係,完全建立起來。對獨龍岡的管轄,達到當前極限。
依靠這個體係,朱武又做了一番布置,把獨龍岡偽裝成豪強割據,免得被人關注後,惹來朝廷注意。
“每戶分配二十畝,永久使用,不得出租、轉讓或買賣。”
“我們每家每戶,以後都能擁有二十畝土地了!”
消息傳開,祝家莊許多人家,都是歡喜不已。唯有那些租種土地超過二十畝的人家,開始對此憂心。
到了後來,了解到申請自耕地的人家,必須把私人土地交給合作社後。一些自己擁有幾畝地、又在合作社租種土地的,同樣開始憂心:
“我自己的地,為何要交給合作社?”
“不把地交上去,是不是以後不讓我租地?”
在一些人的攛掇下,竟然對分配土地的政策,開始有了抗拒。
見到勢頭不妙,合作社主事的人,急忙匯報上去。聽到祝家莊的人不但對此不感激自己把土地分配下去,反而為自己的幾畝地擔心,陳達頓時大怒,道:
“這些人不識好歹!”
“幹脆不分算了!”
對這些人不識自己好意,感到惱怒不已。
朱武雖然也沒有料到這件事,但他知道任何涉及土地的事情,變動都不簡單。心平氣和地詢問前來匯報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聽到是那些租種土地超過二十畝的人家、還有擁有私人土地的人在抗拒後,朱武道:
“看來,租種土地二十畝以下的雇農,沒抗拒我們的政策。”
“抗拒政策的人,首先是租種二十畝以上土地的雇農。”
將合作社的賬目列出來,林衝、陳達、杜遷、還有趕迴來的扈三娘等人都看到,這樣的人家並不多。大多數雇農租種土地的麵積,都沒有達到二十畝。
“大多數雇農,會在我們的政策下會受益。”
“他們雖然沒聲音,但是毫無疑問,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做出這個論斷,眾人心裏一定,知道這個政策,至少是有人支持的。隻是因為他們沒地位,沒發出自己的聲音。
然後,朱武在聽說那些家裏有幾畝地的貧農,在人攛掇下抗拒後,開始皺著眉頭,思考這件事情:
“隻要不是純雇農,許多人家裏都有幾畝地。”
“這部分人基數大,不能輕易忽視。”
“我的土地政策,要照顧他們的利益。”
仔細考量之後,朱武決定對不在合作社名下的一萬四千畝土地,做個詳細調查。帶領陳達等人,去祝家莊認真調研。
聽到梁山泊的朱大王,親自來到祝家莊。那些鬧騰的人,頓時就不敢再鬧了——
許多人對朱武這個賊首,仍舊心存畏懼!
見到這個情景,朱武一方麵感到梁山泊威名遠播,已經讓人開始“畏之”;一方麵又覺得太過脫離群眾,和他們有了距離。
故而他一邊讓陳達帶人統計數據,一邊在祝家莊裏麵,宣揚土地政策。
漸漸地,祝家莊的百姓,對朱武越來越了解。對他所製定的土地政策,也是越來越擁護。畢竟朱武的政策,明顯照顧貧雇農,隻要不是別有用心的,都能明顯看出來。
故而那些雇農積極支持朱武不說,那些有幾畝地的貧農,也開始去了抗拒之心。反而詢問朱武,自己的土地加入合作社後怎麽辦。
朱武不斷安撫,在看到陳達粗略統計到,祝家莊大部分人家,擁有的土地都在十畝以下後,決定把這些加入合作社的私人土地,另外劃分為自有地。
“擁有自有地的,不能申請自耕地。”
“但是把自有地賣給合作社後,就能分配到二十畝自耕地。”
“自有地在二十畝以下的,加入合作社後就能繼續申請租種土地,讓自己種植的土地,至少達到二十畝。”
“自有地超過百畝的,隻要把超過的部分賣給合作社,同樣能加入合作社。”
因為是自帶的土地,朱武又根據自耕地的政策,對自有地做出優惠。除了規定自有地可以賣給合作社、向信用社抵押貸款外,還規定自有地不用交租子,總租稅隻有自耕地的一半。讓那些擁有自有地的,更是感到滿意。
最終,大部分祝家莊的農戶,都被安撫下來。縱然有一些想要鬧事的,在沒有人支持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閉上嘴。
就這樣,在不斷的交流中,朱武對貧下中農的訴求,越來越是了解。製定的土地政策,也讓大部分農戶,感到十分滿意。
親自主持祝家莊土地分配,規定這一季收獲後,下一季就按新劃分的土地耕種,朱武獲得了祝家莊大多數農戶擁戴。許多沒有地的人家,在分配到自耕地後,都是熱淚盈眶,把朱武當做神佛來拜。
陳達也趁著這種情況,乘機統計戶籍,拆分宗族大戶。最終,祝家莊統計出兩千二百戶,若非許多人家帶著自有地加入合作社,能分配的耕地,險些不夠數目。
意識到這個情況後,朱武深刻感覺到,大宋的人地矛盾,已經到了臨界點。如果不調整收入分配,農民起義很快會接連不斷。
“按照曆史記載,接下來的一二十年,會接連發生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宣和北方大暴動、鍾相楊幺起義這四場大的起義。”
“即使沒有金兵入寇,宋朝也到了臨界點。”
“金兵入寇的事情,反而讓民族矛盾壓過階級矛盾,讓宋朝在剔除一些腐肉後,繼續延續下去。”
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朱武對自己取大宋而代之,更加有了信心。隻是想到這幾場農民起義曆史上都沒能要了大宋的命,朱武又覺得不能率先出頭,免得遭到針對。
“實力可以增長,卻不能太惹人注意。”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真是至理名言!”
體會到這個方針的精妙,朱武又告誡陳達,讓他不要再冒然行事,注意隱藏實力。
陳達冒然擴充合作社,惹得朱武不得不親自留下收尾,本就十分慚愧。聽到朱武的告誡,更少了幾分急躁,以後辦起事情,更加穩妥起來。
然後,朱武在見到祝家莊執行順利,繼續趁熱打鐵,向扈三娘提到扈家莊的事情。扈三娘對他已經表明心意,又聽林衝娘子說朱武打算迴山後向她提親,對這件事不但沒有絲毫反對,還寫信勸扈太公,把自家土地獻出來。
扈太公一輩子的心血都在田地上,接到信自然不願意。隻是自家女兒一顆心放在朱武身上,扈成如今也是在朱武麾下當頭領。最終在扈成的勸說下,扈太公答應把扈家莊的土地獻出來,交給合作社分配。
李應看到這點後,同樣把李家莊土地獻出來,讓朱武做主分配。
對這兩人的識趣,朱武極為滿意。仿照祝家莊的政策,對扈家莊、李家莊進行改革。除了一些頑固的地主和富農外,大多都加入了合作社。
“這幾個田地在百畝以上的地主、富農,抗拒著不加入合作社。”
“不如把他們的田地買過來,逼他們加入合作社。”
對三個莊子的土地重新分配,看著僅剩的幾家地主富農,陳達越看越感到不順眼。向朱武提議把他們的地強製贖買,逼他們加入合作社。
朱武聞言搖頭,不願意開贖買的先例。否則梁山泊以後地盤擴大了,推行合作化時財政壓力會很大。不過他同樣知道獨龍岡地位重要,不能在這裏留下隱患。最終在看到這幾家都有許多人丁後,找到他們的錯處,逼他們分了田地,分戶加入合作社。
獨龍岡三個村莊,被梁山泊完全掌握。
“不過這麽多的合作社,種類實在太多,它們在各自領域分頭施政,實在是有些不方便。”
“不如成立村公所,統管村莊事務。”
“還可以在獨龍岡設立鄉鎮,培養施政人才。”
在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成立了村公所,監管各個合作社。朱武又在獨龍岡設立獨龍鎮,讓陳達、杜遷等人,統管三個村莊。
在這樣一番調整後,梁山泊在獨龍岡的體係,完全建立起來。對獨龍岡的管轄,達到當前極限。
依靠這個體係,朱武又做了一番布置,把獨龍岡偽裝成豪強割據,免得被人關注後,惹來朝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