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篾匠父子四個,為了自己的兒子、孫子,可謂是盡心盡力。然而他們家的女孩子們,可就沒有這麽好的命了。
張篾匠夫妻,生了3個兒子,2個女兒,兒子個個都和他親,女兒出嫁之後,卻是連逢年過節都不太願意迴來。主要是小時候,被傷得太深。
如今,他的3個兒子,大兒子頭兩胎都是女兒,所以拚著被罰款,也生了第三胎,才終於得了個兒子;二兒子第一胎就是兒子,因為計劃生育,也就生了這一個;三兒子幸運點,頭胎是女兒,第二胎就得了個兒子。
個個都有兒子,可把張篾匠給高興壞了。
然後剩下的三個孫女,大的兩個,都是剛讀完初中,就被他趕出去打工去了。
現在三兒子的女兒,也就是三兒媳的堅持,才讓她去上高中了,今年剛剛高一。因為這件事情,他們家裏還鬧得挺不愉快的。
原本三兒媳是想將女兒和兒子都送到聞初雪的補習班去的,可張篾匠和兒子堅持反對,這又鬧了一波。
然後,最後還是三兒媳妥協了。她雖然在仙人嶺的飯點做工,可一個月也就2000塊的收入,老公跟著公公做篾匠活,家裏的開銷還是倚仗著公公,真要鬧下去,恐怕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女兒上學的機會也沒有了。
可是現在轉機突然就來了。
張篾匠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籮筐、簸箕、竹篩之類的小物件。雖然大件的家具他也會做,但那種大件的基本上都是有人訂做了才會做,因為耗時耗力,做出來成品沒人買的話,囤著也麻煩,沒地方放,也沒地方銷售。
然後,這些小東西其實是不怎麽值錢的。他們一天到晚地忙活,其實收入也就這樣,勉強能夠供得上家裏的開銷,存下點點餘錢,但日子過得並不會比別人好多少。
但是淩菲那邊放出來的話,卻是隻要東西好,做出花樣來了,她可以高價收。
且不說她說的高價到底是多高的價,單單是她願意大量收大件的物品這一點,就足夠了。
可問題是,淩菲現在在村裏喊出來的口號,可就是“男女平等”,這在他們家,也就是個笑話,以前也沒明裏暗裏嘲諷她。
現在讓他們上趕著去求人家,張篾匠是拉不下這個臉來的。尤其還是去求一個女娃子,這還不如窮死他。
張篾匠有著“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氣節”,他的媳婦、兒子、兒媳們可不一定有。
尤其是原本就對淩菲很有好感的三兒媳,更是不斷地攛掇著婆婆哥哥嫂子們,讓他們一起幫著說服那個老頑固。
她一直想要讓女兒去跟著聞初雪學畫畫或者唱歌、樂器什麽的,因為她聽說有特長的話,高考是可以加分的。
她現在打工的飯點老板娘的女兒就是這樣,高二才開始學唱歌,沒想到真的很有天賦,居然真的考上了一個二本類的學校。二本啊,這在他們小縣城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可以在酒店擺個幾桌慶祝、炫耀了。
聽老板娘說,女兒唱歌也沒花多少錢,以後就算不能當歌星,去學校當個音樂老師也是好的,至少有了老師這個身份,以後嫁人都不用愁了,說親也有底氣,弄得她很是心動。
而且比起唱歌,其實她更傾向於讓女兒學畫畫。因為有個每天來他們飯店吃飯的美術老師,她自己開了一個美術班,帶著二十幾個學生,一個月的收入輕鬆過萬。寒暑假的時候,甚至能過2萬,聽得她目瞪口呆。
然而,她將這話跟丈夫和公公一說,他們總是嗤之以鼻。嘴上說著別人家的能學成,自家的就一定能成了嗎?其實真實的原因,她再清楚不過了,公公不過是覺得就算女兒以後賺了錢,也不會是他的,那就沒有必要付出任何的前期投入。
三兒子雖然也是個重男輕女的,但奇異的,對老婆還算是言聽計從。不然女兒讀高中這事,就憑三兒媳一個人也決定不下來。
有了三兒媳在一邊鼓動,大兒媳和二兒媳首先就扛不住了,紛紛去慫恿自家的男人。
有了三兒子率先表態,大兒子和二兒子的先後聲援,張篾匠就有點被趕鴨子上架的味道了,一天天的,也不在家裏待著了,天天往村口小賣鋪跑。
因為觀念不合,張篾匠和秋奶奶一直不對付,這麽多年了,他寧願多走一半的路去村口,也從不進秋奶奶家小賣鋪的門。
見張篾匠一直都是迴避的態度,他的三個兒子合夥一商量,就拉上老母親一同上門去找張新明了。
讓他們直接找淩菲,他們還是拉不下臉來的。
畢竟淩菲是通過張新明放出來的話,張新明的母親又是跟張篾匠的媳婦兒學了一點皮毛,找張新明幫忙傳話,是最恰當不過的。
張新明本就是個喜歡往自己身上攬事的脾性,人家都求上門來了,好酒好菜伺候著,再加上各種好話將他吹捧得飄飄欲仙,立馬就排著胸脯做了保證,說是一定把事給他辦好,家人攔都攔不住。
好在淩菲有言在先,隻要是東西好,不管多少她都收,也沒說誰家的不收。
所以第二天,張新明帶著自家老娘蒸的一籠包子,就去淩菲家登門拜訪了。
他來敲門的時候,淩菲剛將從外麵買迴來的兩筐竹筍倒進盆裏,用稀釋過的靈泉水泡著。
滾滾不僅隻愛吃竹筍,偶爾也能啃啃竹子,還非得是帶著靈氣的,外麵買迴來的,它嗅一嗅就扔一邊了。
沒辦法,淩菲隻能去找秦川幫忙,讓他再出麵去一趟百果園,從那邊辦一批竹子迴來,先應應急。
聽到張新明的聲音,淩菲用毛巾擦了擦手,就去開門了。
今天小灰和龍焱他們學校要搞什麽親子活動,穆丹一早就帶著餘理過去當家長了,所以今天,家裏除了那些不能化形的小妖們,就隻有她在。
就這麽一小夥的功夫,她就被這隻滾滾給弄得焦頭爛額。
這不,一會沒盯著,就在後花園裏弄得雞飛狗跳了。
張篾匠夫妻,生了3個兒子,2個女兒,兒子個個都和他親,女兒出嫁之後,卻是連逢年過節都不太願意迴來。主要是小時候,被傷得太深。
如今,他的3個兒子,大兒子頭兩胎都是女兒,所以拚著被罰款,也生了第三胎,才終於得了個兒子;二兒子第一胎就是兒子,因為計劃生育,也就生了這一個;三兒子幸運點,頭胎是女兒,第二胎就得了個兒子。
個個都有兒子,可把張篾匠給高興壞了。
然後剩下的三個孫女,大的兩個,都是剛讀完初中,就被他趕出去打工去了。
現在三兒子的女兒,也就是三兒媳的堅持,才讓她去上高中了,今年剛剛高一。因為這件事情,他們家裏還鬧得挺不愉快的。
原本三兒媳是想將女兒和兒子都送到聞初雪的補習班去的,可張篾匠和兒子堅持反對,這又鬧了一波。
然後,最後還是三兒媳妥協了。她雖然在仙人嶺的飯點做工,可一個月也就2000塊的收入,老公跟著公公做篾匠活,家裏的開銷還是倚仗著公公,真要鬧下去,恐怕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女兒上學的機會也沒有了。
可是現在轉機突然就來了。
張篾匠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籮筐、簸箕、竹篩之類的小物件。雖然大件的家具他也會做,但那種大件的基本上都是有人訂做了才會做,因為耗時耗力,做出來成品沒人買的話,囤著也麻煩,沒地方放,也沒地方銷售。
然後,這些小東西其實是不怎麽值錢的。他們一天到晚地忙活,其實收入也就這樣,勉強能夠供得上家裏的開銷,存下點點餘錢,但日子過得並不會比別人好多少。
但是淩菲那邊放出來的話,卻是隻要東西好,做出花樣來了,她可以高價收。
且不說她說的高價到底是多高的價,單單是她願意大量收大件的物品這一點,就足夠了。
可問題是,淩菲現在在村裏喊出來的口號,可就是“男女平等”,這在他們家,也就是個笑話,以前也沒明裏暗裏嘲諷她。
現在讓他們上趕著去求人家,張篾匠是拉不下這個臉來的。尤其還是去求一個女娃子,這還不如窮死他。
張篾匠有著“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氣節”,他的媳婦、兒子、兒媳們可不一定有。
尤其是原本就對淩菲很有好感的三兒媳,更是不斷地攛掇著婆婆哥哥嫂子們,讓他們一起幫著說服那個老頑固。
她一直想要讓女兒去跟著聞初雪學畫畫或者唱歌、樂器什麽的,因為她聽說有特長的話,高考是可以加分的。
她現在打工的飯點老板娘的女兒就是這樣,高二才開始學唱歌,沒想到真的很有天賦,居然真的考上了一個二本類的學校。二本啊,這在他們小縣城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可以在酒店擺個幾桌慶祝、炫耀了。
聽老板娘說,女兒唱歌也沒花多少錢,以後就算不能當歌星,去學校當個音樂老師也是好的,至少有了老師這個身份,以後嫁人都不用愁了,說親也有底氣,弄得她很是心動。
而且比起唱歌,其實她更傾向於讓女兒學畫畫。因為有個每天來他們飯店吃飯的美術老師,她自己開了一個美術班,帶著二十幾個學生,一個月的收入輕鬆過萬。寒暑假的時候,甚至能過2萬,聽得她目瞪口呆。
然而,她將這話跟丈夫和公公一說,他們總是嗤之以鼻。嘴上說著別人家的能學成,自家的就一定能成了嗎?其實真實的原因,她再清楚不過了,公公不過是覺得就算女兒以後賺了錢,也不會是他的,那就沒有必要付出任何的前期投入。
三兒子雖然也是個重男輕女的,但奇異的,對老婆還算是言聽計從。不然女兒讀高中這事,就憑三兒媳一個人也決定不下來。
有了三兒媳在一邊鼓動,大兒媳和二兒媳首先就扛不住了,紛紛去慫恿自家的男人。
有了三兒子率先表態,大兒子和二兒子的先後聲援,張篾匠就有點被趕鴨子上架的味道了,一天天的,也不在家裏待著了,天天往村口小賣鋪跑。
因為觀念不合,張篾匠和秋奶奶一直不對付,這麽多年了,他寧願多走一半的路去村口,也從不進秋奶奶家小賣鋪的門。
見張篾匠一直都是迴避的態度,他的三個兒子合夥一商量,就拉上老母親一同上門去找張新明了。
讓他們直接找淩菲,他們還是拉不下臉來的。
畢竟淩菲是通過張新明放出來的話,張新明的母親又是跟張篾匠的媳婦兒學了一點皮毛,找張新明幫忙傳話,是最恰當不過的。
張新明本就是個喜歡往自己身上攬事的脾性,人家都求上門來了,好酒好菜伺候著,再加上各種好話將他吹捧得飄飄欲仙,立馬就排著胸脯做了保證,說是一定把事給他辦好,家人攔都攔不住。
好在淩菲有言在先,隻要是東西好,不管多少她都收,也沒說誰家的不收。
所以第二天,張新明帶著自家老娘蒸的一籠包子,就去淩菲家登門拜訪了。
他來敲門的時候,淩菲剛將從外麵買迴來的兩筐竹筍倒進盆裏,用稀釋過的靈泉水泡著。
滾滾不僅隻愛吃竹筍,偶爾也能啃啃竹子,還非得是帶著靈氣的,外麵買迴來的,它嗅一嗅就扔一邊了。
沒辦法,淩菲隻能去找秦川幫忙,讓他再出麵去一趟百果園,從那邊辦一批竹子迴來,先應應急。
聽到張新明的聲音,淩菲用毛巾擦了擦手,就去開門了。
今天小灰和龍焱他們學校要搞什麽親子活動,穆丹一早就帶著餘理過去當家長了,所以今天,家裏除了那些不能化形的小妖們,就隻有她在。
就這麽一小夥的功夫,她就被這隻滾滾給弄得焦頭爛額。
這不,一會沒盯著,就在後花園裏弄得雞飛狗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