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袁白的情況之後,元起沉吟了片刻,伸手叫過趙虎,然後解下腰間的赤天神劍遞到趙虎手中,向著袁白的帳篷一指。趙虎和元起相處日久,立刻明白了元起的意思,輕輕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然後雙手捧著赤天神劍,走進了袁白的帳篷之中。
趙虎剛剛進入帳內,袁白就悠悠醒轉了過來。看到趙虎雙手捧著劍鞘站在自己麵前,袁白大吃一驚,連忙問道:“你是誰?”
趙虎不卑不亢的答道:“袁將軍真是貴人多忘事。當初在虎牢關,某曾與將軍有過數麵之緣,將軍不記得了麽?”
聽到趙虎的話之後,袁白仔細的端詳了趙虎幾眼,然後忽然笑了,語氣中充滿了悲涼的氣息:“你,可是當初元起麾下,那員和齊天大戰一百迴合的白袍小將?”
見到袁白認出了自己,趙虎點頭迴答:“正是趙虎。今日趙虎奉吾主之命,來送將軍最後一程。這是吾主的佩劍,請將軍接劍。”
袁白默默的接過趙虎遞過來的劍鞘,伸手拔出了赤天神劍,當他看到劍體赤紅如血的時候,不由得抬頭說道:“這就是赤天神劍?沒想到,到了最後,對我袁某最仗義的人,竟然是元起!”以袁白這樣叛臣的身份,能死在赤天神劍之下。而且還是自刎,得以保留全屍,已經算是最體麵的死法了。在臨死之前的一瞬間,袁白一直以來,對元起的恨意,忽然間消弭於無形,反而化成了由衷的感激。
趙虎緩緩轉過了身體,背對著袁白。袁白看了一眼趙虎的背影。然後揚起赤天神劍,向著自己的脖頸之間,重重的劃了下去……
能讓死敵產生出感激之情,元起的胸襟和氣魄,著實令人敬佩。帳外,孫策自不必說,就連一直和元起亦敵亦友的宇宮照烈,都被元起所折服。
元起一笑,然後正色對宇宮照烈說道:“此事已了,某也該返迴幽州了。未知司空打算何日啟程返迴兗州?”宇宮照烈聞言,立刻明白了過來。這是元起怕自己借機占據壽春,進而全據揚州,再給自己敲警鍾呢。
說實話,揚州雖好。但是對於宇宮照烈來說,卻有些雞肋了。揚州和宇宮照烈的地盤,僅僅隔著一條大江。但卻被這條大江劃分成了南北兩部。宇宮照烈手下的將士,大多習慣陸戰而不習慣水戰,在這次征討袁白的過程中,宇宮照烈部下的將士多有因水土不服而嘔吐不止者。在沒有做好全麵的準備之前,貿然接手揚州,確實不是明智之舉。
再說,揚州是出了名的人傑地靈之地,這裏的女子樣貌嬌美,文人名士也都是風流一時。因此,揚州的士族現象,也就特別的嚴重,人們對家世的傳承,有著近乎偏執的看重。以宇宮照烈的班底,麾下超過一半的武將謀臣都不是出身名門,讓他們來管理揚州,難免會和揚州的士族發生衝突,治理揚州,隻能依靠揚州本地的士族,但是這樣的話,又和宇宮照烈的政策不相符,宇宮照烈對待士族的觀點和元起一樣,都是抑製士族,唯賢是舉的。因此,在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管理揚州之前,宇宮照烈不打算占據揚州,免得最後弄得自己束手束腳的,還要分出相當大一部分精力來平衡原班人馬和揚州士族的關係。和揚州比起來,宇宮照烈倒是更覺得徐州更好一些。等迴到兗州之後,宇宮照烈打算在短期內,以父親身死為借口,出兵征討徐州,把徐州攥在自己手裏,可比占據揚州的效果要好得多。
哈哈一笑,宇宮照烈對元起說道:“最多在三日之內,某也會班師迴兗州。臨行之前,某想請君侯到某大營中一晤,暢談天下大事。”元起痛快的答道:“好!如此甚好!”
當日,元起三人率軍迴到壽春,之後發表聯合聲明,說明袁白已經被元起斬殺,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各路諸侯應盡快返迴駐地,不得在壽春城中逗留,至於揚州牧的職位,則由天子擬定人選,擇日公告天下。
懾於三人強橫的實力,其他幾人也不敢發表什麽異議,黃祖第一個離開了壽春,返迴江夏去了。隨後,泰山在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之後,隻得率領部隊黯然離開。本來這次征討袁白,是泰山計劃中很重要的一部,他是想借機奪下一塊地盤,以供自己發展的,沒想到元起的突如其來和袁白的迅速潰敗,讓泰山的美夢完全化為了泡影。但是,泰山畢竟是一代梟雄,他在黃祖此次帶兵前來的態度中,敏銳的察覺到了黃祖和元表的關係,並不像表麵上那麽和睦,於是,泰山決定去投靠元表,看看能不能利用元表和黃祖的矛盾,自己從中獲得什麽實質性的利益。
至於陶謙那邊,泰山草草的寫了一封信,派人給陶謙送了過去,信中的意思,是說他發現元表部下的一些權臣,有不臣之心,出於同為元氏宗親的情義,泰山不忍看到元表出現任何意外,否則,國家又將失去一位棟梁之才。故此,以江山社稷計,泰山決定到荊州去幫扶元表,等穩定了荊州的局勢,清除了荊州的暗流之後,再行返迴徐州。泰山在信中說的很是客氣,但是卻一點也不客氣的把陶謙的五千精兵,一聲不吭的給私吞了。至於返迴徐州的具體日期,泰山在信中則是根本就沒有提及!
泰山走後,審配自忖留下來也起不到什麽作用了,不如早些返迴冀州,於是,審配也招唿顏良文醜二人。整頓人馬,踏上了返鄉之路。審配不知道的是,宇宮照烈早已暗中派出宇宮仁和泰河,封死了審配三人的所有退路,當初在出兵之前,宇宮照烈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一旦徐州出現什麽動亂,宇宮仁和泰河就會立刻攻打徐州;若是徐州沒有異樣,他們二人的任務,則是自動改為攔截審配三人。爭取把袁丁派出來的這支人馬,神不知鬼不覺的給幹掉。
宇宮照烈之所以敢和袁丁掰手腕,是因為袁丁,僅僅占據著冀州和半個青州的袁丁,在實力上和占據兗、豫以及青州另外半部的宇宮照烈相差無幾,即便稍微強大一些,也是有限的很。
單憑宇宮照烈自己的力量。很難打倒袁丁,但是袁丁也同樣沒有把握可以擊敗宇宮照烈。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雙方各占一半的勝算,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誰也奈何不了誰。
等到其他幾路人馬先後離開壽春之後,元起寫了一道奏折,向元協保舉孫策出任揚州牧一職。之後派天歸軍精銳日夜兼程的把奏折送往京城,呈獻給元協。元起把揚州讓給孫策。大體的原因和宇宮照烈相同,他也不想陷入首鼠兩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馬和揚州士族之間。來迴尋找平衡。
除此之外,元起還有著自己的考慮。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都在燕京,地盤和揚州一南一北,中間相隔千裏,這就勢必會在造成物資流轉和政令下達的過程中,出現偏差或者根本就傳達不到的現象,如果是平時,這倒不算什麽大事,但是如果發生大戰,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元起可不想因為一個揚州,動搖了自己在幽、並的根本。再者,保舉孫策出任揚州牧,對元起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事情。孫策是元起的弟子,又是元起的大舅哥,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在十年、數十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內,都比較有用,把揚州交給孫策,相當於是在江東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堅實的盟友,遠比讓其他人得到揚州,要好的多了。
對於元起的保舉,孫策感到喜出望外。如果元起堅持把揚州握在自己手裏,孫策也說不出什麽來,可是元起卻大度的把揚州讓給了自己,這就讓江東自孫策以下的將士,無不歡欣雀躍了。眾所周知,當今天子元協視元起為兄,對其無不言聽計從,元起保舉的人選,基本上就已經可以確定了。可以說,元起的手裏,有著一票否決權和支持權,他的意見,對元協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當江東將士們,在孫策的帶領下,拿著酒肉來到元起的大營,對元起表示感謝的時候,元起也顯得極為開心,在開心之餘,元起還當著江東眾將的麵,對孫策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他要求孫策,治軍、治政,皆要以境內百姓為出發點,不得損害百姓的利益;第二,他要求孫策嚴於律己,寬於待人,逐漸改正嗜殺和暴躁的性格;第三,他要求孫策處理好江東境內異族和漢人的關係,對待山越等異族,應以漢化教育和融合為主,不得把境內異族斬盡殺絕。
元起提出的這三點要求,全部都是對孫策統治江東有利的要求,其中不摻雜任何的私利在內。讓江東的眾將對元起更是感到由衷的敬佩,孫策本人,也當即就答應了元起的這三點要求,並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做到。其實這三點,也是元起一直以來奉行的核心政策,對於以後的南北大融合,這可以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在這次酒宴上,元起還第一次見到了年僅十五歲的孫權:紫發碧睛,而且帶著天生的靈動和雍容之氣。別看孫權年歲小,但是孫策已經讓他當過一年多的縣令了,在任期,他把縣內的大小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絲毫看不出是一個十五歲少年的手筆。因此,孫策越級提拔了孫權,專門讓孫權處理和江東士族的關係,現在的孫權,是孫策麾下僅此於張昭、張紘兄弟和諸葛瑾的第四號重臣了.
當元起說出對孫策的三個要求之後,孫權深以為然,並暗暗記在了心中。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孫策、孫權兄弟,都把元起的這三個要求當做治理州郡的根本宗旨,堅定不移的執行了下去。
趙虎剛剛進入帳內,袁白就悠悠醒轉了過來。看到趙虎雙手捧著劍鞘站在自己麵前,袁白大吃一驚,連忙問道:“你是誰?”
趙虎不卑不亢的答道:“袁將軍真是貴人多忘事。當初在虎牢關,某曾與將軍有過數麵之緣,將軍不記得了麽?”
聽到趙虎的話之後,袁白仔細的端詳了趙虎幾眼,然後忽然笑了,語氣中充滿了悲涼的氣息:“你,可是當初元起麾下,那員和齊天大戰一百迴合的白袍小將?”
見到袁白認出了自己,趙虎點頭迴答:“正是趙虎。今日趙虎奉吾主之命,來送將軍最後一程。這是吾主的佩劍,請將軍接劍。”
袁白默默的接過趙虎遞過來的劍鞘,伸手拔出了赤天神劍,當他看到劍體赤紅如血的時候,不由得抬頭說道:“這就是赤天神劍?沒想到,到了最後,對我袁某最仗義的人,竟然是元起!”以袁白這樣叛臣的身份,能死在赤天神劍之下。而且還是自刎,得以保留全屍,已經算是最體麵的死法了。在臨死之前的一瞬間,袁白一直以來,對元起的恨意,忽然間消弭於無形,反而化成了由衷的感激。
趙虎緩緩轉過了身體,背對著袁白。袁白看了一眼趙虎的背影。然後揚起赤天神劍,向著自己的脖頸之間,重重的劃了下去……
能讓死敵產生出感激之情,元起的胸襟和氣魄,著實令人敬佩。帳外,孫策自不必說,就連一直和元起亦敵亦友的宇宮照烈,都被元起所折服。
元起一笑,然後正色對宇宮照烈說道:“此事已了,某也該返迴幽州了。未知司空打算何日啟程返迴兗州?”宇宮照烈聞言,立刻明白了過來。這是元起怕自己借機占據壽春,進而全據揚州,再給自己敲警鍾呢。
說實話,揚州雖好。但是對於宇宮照烈來說,卻有些雞肋了。揚州和宇宮照烈的地盤,僅僅隔著一條大江。但卻被這條大江劃分成了南北兩部。宇宮照烈手下的將士,大多習慣陸戰而不習慣水戰,在這次征討袁白的過程中,宇宮照烈部下的將士多有因水土不服而嘔吐不止者。在沒有做好全麵的準備之前,貿然接手揚州,確實不是明智之舉。
再說,揚州是出了名的人傑地靈之地,這裏的女子樣貌嬌美,文人名士也都是風流一時。因此,揚州的士族現象,也就特別的嚴重,人們對家世的傳承,有著近乎偏執的看重。以宇宮照烈的班底,麾下超過一半的武將謀臣都不是出身名門,讓他們來管理揚州,難免會和揚州的士族發生衝突,治理揚州,隻能依靠揚州本地的士族,但是這樣的話,又和宇宮照烈的政策不相符,宇宮照烈對待士族的觀點和元起一樣,都是抑製士族,唯賢是舉的。因此,在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管理揚州之前,宇宮照烈不打算占據揚州,免得最後弄得自己束手束腳的,還要分出相當大一部分精力來平衡原班人馬和揚州士族的關係。和揚州比起來,宇宮照烈倒是更覺得徐州更好一些。等迴到兗州之後,宇宮照烈打算在短期內,以父親身死為借口,出兵征討徐州,把徐州攥在自己手裏,可比占據揚州的效果要好得多。
哈哈一笑,宇宮照烈對元起說道:“最多在三日之內,某也會班師迴兗州。臨行之前,某想請君侯到某大營中一晤,暢談天下大事。”元起痛快的答道:“好!如此甚好!”
當日,元起三人率軍迴到壽春,之後發表聯合聲明,說明袁白已經被元起斬殺,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各路諸侯應盡快返迴駐地,不得在壽春城中逗留,至於揚州牧的職位,則由天子擬定人選,擇日公告天下。
懾於三人強橫的實力,其他幾人也不敢發表什麽異議,黃祖第一個離開了壽春,返迴江夏去了。隨後,泰山在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之後,隻得率領部隊黯然離開。本來這次征討袁白,是泰山計劃中很重要的一部,他是想借機奪下一塊地盤,以供自己發展的,沒想到元起的突如其來和袁白的迅速潰敗,讓泰山的美夢完全化為了泡影。但是,泰山畢竟是一代梟雄,他在黃祖此次帶兵前來的態度中,敏銳的察覺到了黃祖和元表的關係,並不像表麵上那麽和睦,於是,泰山決定去投靠元表,看看能不能利用元表和黃祖的矛盾,自己從中獲得什麽實質性的利益。
至於陶謙那邊,泰山草草的寫了一封信,派人給陶謙送了過去,信中的意思,是說他發現元表部下的一些權臣,有不臣之心,出於同為元氏宗親的情義,泰山不忍看到元表出現任何意外,否則,國家又將失去一位棟梁之才。故此,以江山社稷計,泰山決定到荊州去幫扶元表,等穩定了荊州的局勢,清除了荊州的暗流之後,再行返迴徐州。泰山在信中說的很是客氣,但是卻一點也不客氣的把陶謙的五千精兵,一聲不吭的給私吞了。至於返迴徐州的具體日期,泰山在信中則是根本就沒有提及!
泰山走後,審配自忖留下來也起不到什麽作用了,不如早些返迴冀州,於是,審配也招唿顏良文醜二人。整頓人馬,踏上了返鄉之路。審配不知道的是,宇宮照烈早已暗中派出宇宮仁和泰河,封死了審配三人的所有退路,當初在出兵之前,宇宮照烈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一旦徐州出現什麽動亂,宇宮仁和泰河就會立刻攻打徐州;若是徐州沒有異樣,他們二人的任務,則是自動改為攔截審配三人。爭取把袁丁派出來的這支人馬,神不知鬼不覺的給幹掉。
宇宮照烈之所以敢和袁丁掰手腕,是因為袁丁,僅僅占據著冀州和半個青州的袁丁,在實力上和占據兗、豫以及青州另外半部的宇宮照烈相差無幾,即便稍微強大一些,也是有限的很。
單憑宇宮照烈自己的力量。很難打倒袁丁,但是袁丁也同樣沒有把握可以擊敗宇宮照烈。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雙方各占一半的勝算,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誰也奈何不了誰。
等到其他幾路人馬先後離開壽春之後,元起寫了一道奏折,向元協保舉孫策出任揚州牧一職。之後派天歸軍精銳日夜兼程的把奏折送往京城,呈獻給元協。元起把揚州讓給孫策。大體的原因和宇宮照烈相同,他也不想陷入首鼠兩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馬和揚州士族之間。來迴尋找平衡。
除此之外,元起還有著自己的考慮。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都在燕京,地盤和揚州一南一北,中間相隔千裏,這就勢必會在造成物資流轉和政令下達的過程中,出現偏差或者根本就傳達不到的現象,如果是平時,這倒不算什麽大事,但是如果發生大戰,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元起可不想因為一個揚州,動搖了自己在幽、並的根本。再者,保舉孫策出任揚州牧,對元起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事情。孫策是元起的弟子,又是元起的大舅哥,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在十年、數十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內,都比較有用,把揚州交給孫策,相當於是在江東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堅實的盟友,遠比讓其他人得到揚州,要好的多了。
對於元起的保舉,孫策感到喜出望外。如果元起堅持把揚州握在自己手裏,孫策也說不出什麽來,可是元起卻大度的把揚州讓給了自己,這就讓江東自孫策以下的將士,無不歡欣雀躍了。眾所周知,當今天子元協視元起為兄,對其無不言聽計從,元起保舉的人選,基本上就已經可以確定了。可以說,元起的手裏,有著一票否決權和支持權,他的意見,對元協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當江東將士們,在孫策的帶領下,拿著酒肉來到元起的大營,對元起表示感謝的時候,元起也顯得極為開心,在開心之餘,元起還當著江東眾將的麵,對孫策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他要求孫策,治軍、治政,皆要以境內百姓為出發點,不得損害百姓的利益;第二,他要求孫策嚴於律己,寬於待人,逐漸改正嗜殺和暴躁的性格;第三,他要求孫策處理好江東境內異族和漢人的關係,對待山越等異族,應以漢化教育和融合為主,不得把境內異族斬盡殺絕。
元起提出的這三點要求,全部都是對孫策統治江東有利的要求,其中不摻雜任何的私利在內。讓江東的眾將對元起更是感到由衷的敬佩,孫策本人,也當即就答應了元起的這三點要求,並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做到。其實這三點,也是元起一直以來奉行的核心政策,對於以後的南北大融合,這可以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在這次酒宴上,元起還第一次見到了年僅十五歲的孫權:紫發碧睛,而且帶著天生的靈動和雍容之氣。別看孫權年歲小,但是孫策已經讓他當過一年多的縣令了,在任期,他把縣內的大小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絲毫看不出是一個十五歲少年的手筆。因此,孫策越級提拔了孫權,專門讓孫權處理和江東士族的關係,現在的孫權,是孫策麾下僅此於張昭、張紘兄弟和諸葛瑾的第四號重臣了.
當元起說出對孫策的三個要求之後,孫權深以為然,並暗暗記在了心中。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孫策、孫權兄弟,都把元起的這三個要求當做治理州郡的根本宗旨,堅定不移的執行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