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王母娘娘的親爹,終於把你等來了。
豎日,城裏的各條大街小巷裏。
“唉老王,你聽說白揚先生向玉皇大帝為我們祈福的事了嗎?”
“聽說啦,現在整個城裏誰不知道?”
“是啊,我還聽說人家白楊先生如今是城主的座上賓,不但救了城主家的小公子,還救活了外麵很多難民呢,這個人的醫術真是太高了!”
“別瞎說,那哪是醫術,明明就是仙術!”
“對對沒錯,聽說這位白楊先生就是個活神仙,走過的地方死人變活,枯木逢春。
往哪一坐,哪的花和草就蹭蹭長,隨手一招就會引來漫天蝴蝶盤旋。”
“何止這些,我還聽說這位白楊先生還要為我們建一座城隍廟,以保佑咱們這一方永遠平安,聽說這位活神仙正在募捐呢。”
“募捐,啥意思?”
“就是用糧食募捐,凡是募捐的人都能得到一張平安符,保家人平安的。”
“不是不是,是募捐前十名者能得到平安符,其他的人可以得到白楊先生的一個手串。
你們可別小瞧這手串兒,聽說戴上以後不但能保夫妻美滿和諧,而且還能滋陰補陽,雄風不倒呢!”
兩人的話早吸引了幾名路者的駐足,一人忍不住插嘴道:“你們都聽錯了,是前十名不但能得到平安符,還能得到白楊仙長的祛病符,那才是真正的仙家寶貝,保證符到病除!”
“神仙要那麽多糧食幹嘛,不會是騙子吧?”另一名性格謹慎的路人問道。
“你懂個屁,人家白楊先生一粒米都不要,而是把這些糧食全給外麵災民,讓他們給大夥建城隍廟。”
“沒錯,這叫以工代賑。”老王做了個總結性發言。
那人一聽頓時瞪大了眼:“是嗎,那還真是個活神仙,老子死活也要捐他個前十!”
“對了,捐糧的地方在哪呀?”
“就在城主府門口,快去吧。”那名叫老王的人道。
“多謝,多謝,我們現在就去。”
看著幾名路人向著城主府而去的身影,那個叫老王的人對著同伴道:“走老孫,下一個路口繼續……”
在學了堯自在的‘行政管理’後,城主的執行力那真是杠杠的,在十幾對像老王和老孫這樣伴做百姓的官吏宣傳下,很快官府捐建城隍廟的消息就已經傳開。
老百姓們知道白楊先生在城主府後,很快就有很多人前來詢問此事。
對於這些前來的百姓,城主都會親自接見,同時又向這些人再次宣講一番。
如果捐了糧建了城隍廟,不但個人和家人會得到白楊仙長的好處,以後更能得到玉皇大帝和城隍爺的保佑。
於是在官媒和小道消息的共同炒作下,當即就有人開始拿糧認捐,城主也命下屬官員登記造冊,將捐糧人的名字記錄在案。
為了更加烘托氣氛,堯自在還親自站在房梁上現了個身,宣傳了一下忠孝仁義,禮義廉恥的先進思想。
為了增加神秘感,他還特意在後腦勺兒整出了一個金光閃閃的圓圈,這讓眾人的捐糧熱情更加高漲。
嘖,好的事物也需要炒作,也需要打廣告,立偶像不是!
於是……
第一天到了晚上,城主府外就掛出了一個木牌,上麵寫著捐糧前十的姓名。
第二天晚上,牌子上的人名就換了一批,為什麽呢?
原因就是城裏的有些大戶,也已經開始主動捐糧,把第一天進入前十的人全擠了出去。
這種情況立刻讓這些人化悲痛為力量,迴家繼續拿糧。
切!
必須接著捐,無論如何也要拿到真正的仙符。
於是這些日子裏的城主府門口,已然變成了一個大集會,每天都有不少人肩挑馬馱過來捐糧,甚至有些大戶還來了好幾次……
城主府裏,城主看著就要堆滿的糧庫,樂得嘴都合不攏了,對著堯自在連連拱手感歎道:
“先生啊,以前我們也搞過兩次募捐,可效果都特別不好,還是您神通廣大,一下子就弄來了這麽多糧食,這下災民的事就能解決了。”
堯自在微微一笑道:“也沒什麽,無非四個字——趨利避害。
現在瘟疫流行,人心惶惶,大家害怕沾染惡疾,想求一張平安符也是正常。
何況捐糧還能給自己謀個好名聲,這兩邊都沾好的事,誰能不踴躍?”
就在這時,城主府門外突然傳來了一陣喧囂聲,一名官吏跑進來,一臉興奮得對著城主施禮道:
“城主大人您快去看看吧,城內李府的李老爺,親自帶著三輛大車糧食已經到了門口,現在已經是穩穩的第一名了。”
“李老爺?”堯自在問道“可否是膝下有一獨女叫李小萌的李老爺,城中數一數二的大戶。”
城主道:“先生真乃神人,正是那位李老爺。”
堯自在……
王母娘娘轉世身的親爹,終於把你等來了。
“城主大人,我們一起去看看。”堯自在道。
這時,就見那名報信的官吏笑容可掬的道:“白楊先生您必須得去看看,因為李老爺還捆了兩個家丁,說是要向您親自賠罪呢!”
“這是怎麽迴事?”城主看向那名官吏問道。
官吏搖搖頭:“下官也不知是何原因。”
兩人同時用好奇的眼神看向堯自在……
堯自在笑了笑,就把剛進城時在李老爺府門前,被家丁放狗咬的事簡單說了一遍。
城主一聽就急眼了,對著官吏叫道:“這還了得,你去告訴他們,他們這次捐得糧全不算數,就當是給白楊先生賠罪了。
至於那兩個家丁嗎,都給我抓起來打入死牢!”
“唉,城主不必如此。”
堯自在擺了擺手道:“俗話說不知者不怪,何況老夫也不會和兩個下人一般見識。
再者畢竟這位李老爺是帶著誠意來的,他又是城中大戶,你們以後還是要以和為貴。”
見堯自在這麽說,城主忙拱手道:“先生大人大量,本官受教了。”
出了府門,堯自在就看到一位須發灰白的老者站在外麵,身前跪著兩個人,正是那兩個放狗咬自己的家丁。
在灰發老者的身後,還停著三輛大馬車,上麵滿滿當當碼放的著全是糧袋。
豎日,城裏的各條大街小巷裏。
“唉老王,你聽說白揚先生向玉皇大帝為我們祈福的事了嗎?”
“聽說啦,現在整個城裏誰不知道?”
“是啊,我還聽說人家白楊先生如今是城主的座上賓,不但救了城主家的小公子,還救活了外麵很多難民呢,這個人的醫術真是太高了!”
“別瞎說,那哪是醫術,明明就是仙術!”
“對對沒錯,聽說這位白楊先生就是個活神仙,走過的地方死人變活,枯木逢春。
往哪一坐,哪的花和草就蹭蹭長,隨手一招就會引來漫天蝴蝶盤旋。”
“何止這些,我還聽說這位白楊先生還要為我們建一座城隍廟,以保佑咱們這一方永遠平安,聽說這位活神仙正在募捐呢。”
“募捐,啥意思?”
“就是用糧食募捐,凡是募捐的人都能得到一張平安符,保家人平安的。”
“不是不是,是募捐前十名者能得到平安符,其他的人可以得到白楊先生的一個手串。
你們可別小瞧這手串兒,聽說戴上以後不但能保夫妻美滿和諧,而且還能滋陰補陽,雄風不倒呢!”
兩人的話早吸引了幾名路者的駐足,一人忍不住插嘴道:“你們都聽錯了,是前十名不但能得到平安符,還能得到白楊仙長的祛病符,那才是真正的仙家寶貝,保證符到病除!”
“神仙要那麽多糧食幹嘛,不會是騙子吧?”另一名性格謹慎的路人問道。
“你懂個屁,人家白楊先生一粒米都不要,而是把這些糧食全給外麵災民,讓他們給大夥建城隍廟。”
“沒錯,這叫以工代賑。”老王做了個總結性發言。
那人一聽頓時瞪大了眼:“是嗎,那還真是個活神仙,老子死活也要捐他個前十!”
“對了,捐糧的地方在哪呀?”
“就在城主府門口,快去吧。”那名叫老王的人道。
“多謝,多謝,我們現在就去。”
看著幾名路人向著城主府而去的身影,那個叫老王的人對著同伴道:“走老孫,下一個路口繼續……”
在學了堯自在的‘行政管理’後,城主的執行力那真是杠杠的,在十幾對像老王和老孫這樣伴做百姓的官吏宣傳下,很快官府捐建城隍廟的消息就已經傳開。
老百姓們知道白楊先生在城主府後,很快就有很多人前來詢問此事。
對於這些前來的百姓,城主都會親自接見,同時又向這些人再次宣講一番。
如果捐了糧建了城隍廟,不但個人和家人會得到白楊仙長的好處,以後更能得到玉皇大帝和城隍爺的保佑。
於是在官媒和小道消息的共同炒作下,當即就有人開始拿糧認捐,城主也命下屬官員登記造冊,將捐糧人的名字記錄在案。
為了更加烘托氣氛,堯自在還親自站在房梁上現了個身,宣傳了一下忠孝仁義,禮義廉恥的先進思想。
為了增加神秘感,他還特意在後腦勺兒整出了一個金光閃閃的圓圈,這讓眾人的捐糧熱情更加高漲。
嘖,好的事物也需要炒作,也需要打廣告,立偶像不是!
於是……
第一天到了晚上,城主府外就掛出了一個木牌,上麵寫著捐糧前十的姓名。
第二天晚上,牌子上的人名就換了一批,為什麽呢?
原因就是城裏的有些大戶,也已經開始主動捐糧,把第一天進入前十的人全擠了出去。
這種情況立刻讓這些人化悲痛為力量,迴家繼續拿糧。
切!
必須接著捐,無論如何也要拿到真正的仙符。
於是這些日子裏的城主府門口,已然變成了一個大集會,每天都有不少人肩挑馬馱過來捐糧,甚至有些大戶還來了好幾次……
城主府裏,城主看著就要堆滿的糧庫,樂得嘴都合不攏了,對著堯自在連連拱手感歎道:
“先生啊,以前我們也搞過兩次募捐,可效果都特別不好,還是您神通廣大,一下子就弄來了這麽多糧食,這下災民的事就能解決了。”
堯自在微微一笑道:“也沒什麽,無非四個字——趨利避害。
現在瘟疫流行,人心惶惶,大家害怕沾染惡疾,想求一張平安符也是正常。
何況捐糧還能給自己謀個好名聲,這兩邊都沾好的事,誰能不踴躍?”
就在這時,城主府門外突然傳來了一陣喧囂聲,一名官吏跑進來,一臉興奮得對著城主施禮道:
“城主大人您快去看看吧,城內李府的李老爺,親自帶著三輛大車糧食已經到了門口,現在已經是穩穩的第一名了。”
“李老爺?”堯自在問道“可否是膝下有一獨女叫李小萌的李老爺,城中數一數二的大戶。”
城主道:“先生真乃神人,正是那位李老爺。”
堯自在……
王母娘娘轉世身的親爹,終於把你等來了。
“城主大人,我們一起去看看。”堯自在道。
這時,就見那名報信的官吏笑容可掬的道:“白楊先生您必須得去看看,因為李老爺還捆了兩個家丁,說是要向您親自賠罪呢!”
“這是怎麽迴事?”城主看向那名官吏問道。
官吏搖搖頭:“下官也不知是何原因。”
兩人同時用好奇的眼神看向堯自在……
堯自在笑了笑,就把剛進城時在李老爺府門前,被家丁放狗咬的事簡單說了一遍。
城主一聽就急眼了,對著官吏叫道:“這還了得,你去告訴他們,他們這次捐得糧全不算數,就當是給白楊先生賠罪了。
至於那兩個家丁嗎,都給我抓起來打入死牢!”
“唉,城主不必如此。”
堯自在擺了擺手道:“俗話說不知者不怪,何況老夫也不會和兩個下人一般見識。
再者畢竟這位李老爺是帶著誠意來的,他又是城中大戶,你們以後還是要以和為貴。”
見堯自在這麽說,城主忙拱手道:“先生大人大量,本官受教了。”
出了府門,堯自在就看到一位須發灰白的老者站在外麵,身前跪著兩個人,正是那兩個放狗咬自己的家丁。
在灰發老者的身後,還停著三輛大馬車,上麵滿滿當當碼放的著全是糧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