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應該是第一次來這四方館
穿書後她成了帝君的心尖寵 作者:紅妝白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武百官離開朝堂,出去的時候,一個個不斷搖著頭。
紛紛感慨著這位新任鎮北候的厲害之處。
真的,他們其中多少人為官幾十年了,都沒有像那位小丫頭一般的見識。
那律法一事,愣生生給講的頭頭是道。
還有那百姓一事,更是為了他們謀取了多少的裨益。
紅拾邁著輕快從容地步伐走出了宮門,因為她走的最快,所以一路上也沒有什麽人打擾她。
直至身後傳來了一陣蒼老的聲音。
“小丫頭可否留步?”
紅拾迴過頭來,原來是那位周老太傅。
“周老太傅是找我有事嗎?”
她率先問了一句,難不成是自己在朝堂之上講的太久了,然後這位不滿意了?
不對,應該不會這樣的。
她隻不過是想著再說一些與律法有關的,那樣使有法可依,才是國家安穩之大道。
而且她十天半個月都不上朝,今天說這些話,也不算太過分吧。
好吧,其實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讓告訴他們所有人。
新任鎮北候可不是個軟柿子!肅清朝堂不正的風氣,她管定了。
“小丫頭還真是才華橫溢,可否願意陪我這老頭子去四方館坐坐?”
周老太傅很是冒昧地說著,但是那神情還是極為祥和的。
四方館?
那是個什麽地方?
紅拾隻是聽說過四方賓館,她之前住的那個地方就有個四方賓館。
她愣了一刹,才眯起了有些清寒的眸子。
“去幹嘛的?”
笑死,這位老頭兒還真是有些搞笑呢,一上來就問人家小姑娘願不願意去什麽四方館。
按照現代,這人估計是好不到哪兒去的。
不過在古代的話,她覺得這個老者德高望重的樣子,也不像是什麽壞人。
就有一些猜不透,不太確定究竟是何種情況。
“四方館,本朝學士與文人墨客辯論的地方,你這丫頭,可願意去湊湊熱鬧?”
周老太傅心裏想的是求賢若渴,他想要知道這個小姑娘在其他事情上的看法。
而且,今日四方館內正好有一場辯論,也是可以去聽聽的。
紅拾點了點頭,她有點想去了。
不知道這個朝代的文人墨客會討論著什麽。
畢竟在那種地方,還能學到一些道理的。
但她不知道的是,這位周老太傅隻是想從她身上了解到一些東西。
四方館,紅拾和這位周老太傅一進去便直接去了二樓。
來到了最裏側的那個隔間。
進去之後,裏麵還有人,而且還是她認識的。
正是那位周策周公子和謝輕芒。
“周公子,謝公子。”
紅拾覺得自己還是先開口打個招唿吧。
要不然的話,就會有點尷尬。
“跟人家拾丫頭多學著點,瞧瞧人家,知書達禮,落落大方。再看看你自己,這胸無半點墨,儀態不雅。”
周老太傅直接踹了周策一腳。
那一腳雖然不是很重,但也不算是很輕。
周策隻是垂著頭,繼續端坐著,似是被說過很多次一般。
紅拾別開了臉,這場景,是在把她當作別人家的孩子嗎?
有些不太好的樣子。
“咳咳。”紅拾輕咳了兩聲,然後便坐在了蒲席上。
不得不說,這隔間還是有一些奇怪的。
一張梨花木桌,四個蒲席,雖然是由蒲草製成的,但裏麵卻混合了其他的材料。
坐上去還是很舒服的。
周策隻是點頭致意,他哪裏知道自家老爺子這是什麽毛病。
可能他確實是有些不太行,不過被說得多了,也就還好。
紅拾坐下來之後便打量了一番。
這不打量不要緊,一打量就令她傻眼了。
隻見他們幾人都是極為規矩地席地而坐,很標準的跪坐姿勢。
都是上半身挺直,兩隻手規矩地放於膝上,身體端正,氣質端莊儒雅,目不斜視。
她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不尊重人了,既然這裏準備了蒲席,也應該是要那種規範的坐姿。
她迅速挪動著自己的腳,變成他們這種姿勢。
笑死,那老太傅剛還誇自己知書達禮,落落大方。
但現在看來,她有些受不住的。
謝輕芒正坐在紅拾的旁側,倒了一杯清茶,遞了過來。
“謝了。”紅拾微微屈身,這人還是挺不錯的。
渴了就有人送茶過來,這樣的事情還挺好。
“紅拾姑娘應該是第一次來這四方館吧。”
謝輕芒見辯論還未開始,也有些無趣,便開始和紅拾交談了幾句。
紅拾點了點頭,她確實是第一次來這裏。
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竟然還有四方館這種地方。
“這裏是專供那些喜好文學,筆墨極好的人,以及那些長於論辯的人使用的,這個地方是不收費的。
四方往來之人,都可以來到這裏談笑風生。”
謝輕芒為紅拾解釋了一番。
他們修仙之人,向來是很少來這裏的。
但是他不怎麽在乎修仙,於仙道上不濟,隻是學了武術與文學,也是經常來這裏的。
“原是如此。”
紅拾客套了一番,看來這個地方還是挺好的,是個公益性的場所。
確實不錯,文人墨客之間的往來交流,有利於各種思想的碰撞和交融。
談笑風生間,對答如流。
朗朗乾坤中,文人之風。
隨後,今日的辯論開始了,好像是以君子品行為主題。
“君子教化世人,傳世品行,載德厚物。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可蓋棺而定。”
一位看起來較為年輕的才子直了直身子,可以看出這位應該經驗不足。
同樣,贏得了掌聲。
“如此,君子有何為有何不為?”
對麵同樣有一位年輕的人,手執折扇,俱是文人風骨。
看樣子,他們都是新進的辯客,不怎麽擅長論辯,隻是觀摩學習。
所以在辯論上仍有一些露怯。
“君子有所為,長自身學識,兼濟天下。君子有所不為,亂世禮法,罔顧人倫不可為。”
那個論辯的人始終直起身子。
確實很精彩,看著這些,紅拾覺得這些人的思想還是挺好的。
而論辯也確實是精彩,沒有爭得麵紅耳赤,隻是文人之間你一來我一往的那種。
甚是溫和的樣子。
“君子當言有所思,行有所得。揚人之善,心懷天下,兼濟眾生。”
一陣渾厚中帶著滄桑的聲音響起。
隻見一位身著灰袍,多處縫補,霜眉雪發,慈祥和藹的老人,從旁側走了出來。
似是一位大儒,他的出現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轟動。
紛紛感慨著這位新任鎮北候的厲害之處。
真的,他們其中多少人為官幾十年了,都沒有像那位小丫頭一般的見識。
那律法一事,愣生生給講的頭頭是道。
還有那百姓一事,更是為了他們謀取了多少的裨益。
紅拾邁著輕快從容地步伐走出了宮門,因為她走的最快,所以一路上也沒有什麽人打擾她。
直至身後傳來了一陣蒼老的聲音。
“小丫頭可否留步?”
紅拾迴過頭來,原來是那位周老太傅。
“周老太傅是找我有事嗎?”
她率先問了一句,難不成是自己在朝堂之上講的太久了,然後這位不滿意了?
不對,應該不會這樣的。
她隻不過是想著再說一些與律法有關的,那樣使有法可依,才是國家安穩之大道。
而且她十天半個月都不上朝,今天說這些話,也不算太過分吧。
好吧,其實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讓告訴他們所有人。
新任鎮北候可不是個軟柿子!肅清朝堂不正的風氣,她管定了。
“小丫頭還真是才華橫溢,可否願意陪我這老頭子去四方館坐坐?”
周老太傅很是冒昧地說著,但是那神情還是極為祥和的。
四方館?
那是個什麽地方?
紅拾隻是聽說過四方賓館,她之前住的那個地方就有個四方賓館。
她愣了一刹,才眯起了有些清寒的眸子。
“去幹嘛的?”
笑死,這位老頭兒還真是有些搞笑呢,一上來就問人家小姑娘願不願意去什麽四方館。
按照現代,這人估計是好不到哪兒去的。
不過在古代的話,她覺得這個老者德高望重的樣子,也不像是什麽壞人。
就有一些猜不透,不太確定究竟是何種情況。
“四方館,本朝學士與文人墨客辯論的地方,你這丫頭,可願意去湊湊熱鬧?”
周老太傅心裏想的是求賢若渴,他想要知道這個小姑娘在其他事情上的看法。
而且,今日四方館內正好有一場辯論,也是可以去聽聽的。
紅拾點了點頭,她有點想去了。
不知道這個朝代的文人墨客會討論著什麽。
畢竟在那種地方,還能學到一些道理的。
但她不知道的是,這位周老太傅隻是想從她身上了解到一些東西。
四方館,紅拾和這位周老太傅一進去便直接去了二樓。
來到了最裏側的那個隔間。
進去之後,裏麵還有人,而且還是她認識的。
正是那位周策周公子和謝輕芒。
“周公子,謝公子。”
紅拾覺得自己還是先開口打個招唿吧。
要不然的話,就會有點尷尬。
“跟人家拾丫頭多學著點,瞧瞧人家,知書達禮,落落大方。再看看你自己,這胸無半點墨,儀態不雅。”
周老太傅直接踹了周策一腳。
那一腳雖然不是很重,但也不算是很輕。
周策隻是垂著頭,繼續端坐著,似是被說過很多次一般。
紅拾別開了臉,這場景,是在把她當作別人家的孩子嗎?
有些不太好的樣子。
“咳咳。”紅拾輕咳了兩聲,然後便坐在了蒲席上。
不得不說,這隔間還是有一些奇怪的。
一張梨花木桌,四個蒲席,雖然是由蒲草製成的,但裏麵卻混合了其他的材料。
坐上去還是很舒服的。
周策隻是點頭致意,他哪裏知道自家老爺子這是什麽毛病。
可能他確實是有些不太行,不過被說得多了,也就還好。
紅拾坐下來之後便打量了一番。
這不打量不要緊,一打量就令她傻眼了。
隻見他們幾人都是極為規矩地席地而坐,很標準的跪坐姿勢。
都是上半身挺直,兩隻手規矩地放於膝上,身體端正,氣質端莊儒雅,目不斜視。
她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不尊重人了,既然這裏準備了蒲席,也應該是要那種規範的坐姿。
她迅速挪動著自己的腳,變成他們這種姿勢。
笑死,那老太傅剛還誇自己知書達禮,落落大方。
但現在看來,她有些受不住的。
謝輕芒正坐在紅拾的旁側,倒了一杯清茶,遞了過來。
“謝了。”紅拾微微屈身,這人還是挺不錯的。
渴了就有人送茶過來,這樣的事情還挺好。
“紅拾姑娘應該是第一次來這四方館吧。”
謝輕芒見辯論還未開始,也有些無趣,便開始和紅拾交談了幾句。
紅拾點了點頭,她確實是第一次來這裏。
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竟然還有四方館這種地方。
“這裏是專供那些喜好文學,筆墨極好的人,以及那些長於論辯的人使用的,這個地方是不收費的。
四方往來之人,都可以來到這裏談笑風生。”
謝輕芒為紅拾解釋了一番。
他們修仙之人,向來是很少來這裏的。
但是他不怎麽在乎修仙,於仙道上不濟,隻是學了武術與文學,也是經常來這裏的。
“原是如此。”
紅拾客套了一番,看來這個地方還是挺好的,是個公益性的場所。
確實不錯,文人墨客之間的往來交流,有利於各種思想的碰撞和交融。
談笑風生間,對答如流。
朗朗乾坤中,文人之風。
隨後,今日的辯論開始了,好像是以君子品行為主題。
“君子教化世人,傳世品行,載德厚物。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可蓋棺而定。”
一位看起來較為年輕的才子直了直身子,可以看出這位應該經驗不足。
同樣,贏得了掌聲。
“如此,君子有何為有何不為?”
對麵同樣有一位年輕的人,手執折扇,俱是文人風骨。
看樣子,他們都是新進的辯客,不怎麽擅長論辯,隻是觀摩學習。
所以在辯論上仍有一些露怯。
“君子有所為,長自身學識,兼濟天下。君子有所不為,亂世禮法,罔顧人倫不可為。”
那個論辯的人始終直起身子。
確實很精彩,看著這些,紅拾覺得這些人的思想還是挺好的。
而論辯也確實是精彩,沒有爭得麵紅耳赤,隻是文人之間你一來我一往的那種。
甚是溫和的樣子。
“君子當言有所思,行有所得。揚人之善,心懷天下,兼濟眾生。”
一陣渾厚中帶著滄桑的聲音響起。
隻見一位身著灰袍,多處縫補,霜眉雪發,慈祥和藹的老人,從旁側走了出來。
似是一位大儒,他的出現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