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滅了北漢,宋太宗十分得意,命楊繼業留守太原,以得勝之師殺向燕雲十六州。

    後晉時,後唐守將石敬瑭為了能滅後唐,當上皇帝,買通契丹,願向契丹稱兒皇帝,並奉送長城以南燕雲十六州的土地。此時的宋太宗決定乘勝收迴。

    大將潘美提出反對意見,他說:“契丹自耶律阿保機建國以來,雄踞大漠南北,地跨阿爾泰至大海,兵強馬壯。近來已改稱遼國,邊防鞏固,難以攻取。”

    趙光義說:“我大宋得勝之師,宜乘餘威,一舉攻取。燕雲之地就在眼前,難道還要班師還朝。周世宗在時,我們不是常與契丹作戰嗎?契丹也並不可怕呀!”

    趙光義親率大軍,橫掃燕雲,一直打到遼國的南京(即今北京)城下,並包圍了該城。

    遼軍先被打得措手不及,但遼很快反應過來,十萬騎兵越過長城馳援遼國南京,先頭部隊在城外與宋軍遭遇,宋軍麵對來勢洶洶的遼軍,迅速撤去圍城軍隊,在城外高梁河擺開戰場,準備決戰。

    遼軍初一交戰,宋軍即撤走圍城兵,見宋擺出要大戰的架勢,於是十萬精騎散開,欲與宋軍決戰。城圍一解,城內五萬精騎從宋軍後麵圍上來。宋軍二十萬步兵騎兵被遼軍十五萬精騎圍在了核心。

    遼軍先施放箭,幾十萬箭簇飛向宋軍,宋軍死傷慘重。然後,號角齊鳴,大軍衝殺宋軍。宋軍頑強抵抗,但終究難敵遼勁騎的衝擊。

    趙光義也中了一箭,趕緊登上一輛拉裝備的驢車。

    這時白、紅、黑三將從天而降,殺入陣中,不一會兒,從南邊撕開了一道口子,宋軍開始邊打邊退,從撕開的口子上撤出戰場。

    遼軍一看,宋軍要逃,迅速圍上,要封住口子。白、紅、黑三將拚死抵住,宋軍於是像潮水一樣往南撤。宋太宗趙光義坐在驢車上奮力南奔,終於逃了出去。

    遼軍迅速追殺,白、紅、黑三將各揮兵器,抵住遼兵。宋軍得以撤出戰場。但損失將近兩萬人。

    此後,宋再次出擊遼國,均失敗,終因遼氣數未盡,於是訂立澶淵之盟,結為兄弟之國,不再有戰爭,直至遼為金所滅。

    迴到汴京,太宗趙光義封賞功臣。大宋統一天下,潮州三山神功不可沒,陷城廣州,鼓震金陵,水淹汾州,砂迷太原,高梁河救駕,為大宋統一立下汗馬功勞。於是下詔,大力褒揚三山神的功績,封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封明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封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賜廟額名為明貺,著潮州每歲二月二十五日合祭,命鄉民每年正月初二抬請三山神像遊行鄉裏,賜福於民。

    太宗趙光義要親自在汴京祭拜三山神,命人以太牢之禮準備祭奠。禮部司禮官在濃濃的器樂聲中,開始主持祭拜。

    司儀說:“淨手。”

    趙光義和群臣在水盆裏淨手。

    司儀說:“焚紙。”

    趙光義和群臣各拿一疊黃紙點燃,在香爐裏焚化。

    司儀說“上香,一叩首。”

    趙光義從執事手裏接過三支香,跪下,虔誠地了對巾山神牌位拜了三拜,對明山神牌位拜了三拜,對獨山神牌位拜了三拜,群臣也舉著香在皇上背後,跟著皇上跪拜。

    司儀說:“進饌,二叩首。”

    執事擺上牛豬羊等祭品,趙光義和群臣又三跪三拜。

    司儀說:“奠酒,三叩首。”

    執事給每人倒上一碗酒,趙光義和群臣灑上酒,然後又三跪三拜。

    整個儀式莊重而盛大。

    太宗決定,派韓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代表朝廷,親往潮州河婆,舉行祭拜和封禪大典。

    鄉民們聽說三山神被皇上封了寧國王、報國王、豐國王,鄉民無知,把封王理解為封國王,從此,就把三山神叫三山國王,把巾山神叫做大王爺,把明山神稱做二王爺,把獨山神叫做三王爺。三山神經皇帝一封典,迅傳播到梅、惠二州,廟宇興盛。明貺廟成了三山神的祖廟,鄉民於是稱之為大廟。

    卻說宋太宗趙光義命韓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親往潮州三山神廟,以太牢之禮祭拜封禪,禮部派出一幹隨員隨文官韓指揮大使武官木坑公王二人南下。韓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未曾隨太宗參戰,隻聽說三山神的神異,想先去看看三山神到底是何方神聖,帶了隨員直奔潮州河婆而去。

    進入河婆,看廟立於兩水之夾的界石山下,周圍四山環拱,東南麵、南麵、西北麵各一尖峰聳立,合水一路向東流去,中間盆地,田疇廣闊。河邊一圩,成為鄉民交易之場所。兩位官員一看,就喜歡上了,大有賓至如歸之感。

    還未進廟,路口三位廟祝,一個紅臉,一個白臉,一個黑臉,看了朝庭官員來到,趕忙迎進廟去,在第一進殿坐下,廟祝獻上當地用草葉、花生擂的茶水。兩位官員喝了,甘甜可口,快意極了。進入廟宇二進大殿,殿中供著三尊神像,中間的黑臉,左邊的白臉,右邊的紅臉。三尊神像威儀有加,氣宇軒昂。

    二位官員一看三尊神像,再看三位廟祝,會意地笑了。在廟裏住了一夜,第二天即往潮州宣詔,擇日舉行祭拜大典。

    祭拜那天,河婆鄉約早已在廟外搭好棚子,等待朝廷官員和潮州府官員來臨。

    東邊的路上,潮州府喧天的鑼鼓開道,三輛馬車拉著三頭殺好了的牛、豬、羊及各種祭祀用品,後麵是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州官及其隨從,一路緩緩向廟中走來。

    三山神廟前早已人山人海,河婆鄉民聽說朝廷來祭三山神,都扶老攜幼來參加三山神廟的祭拜儀式。看到朝廷的祭儀來了,大家趕忙讓開道。

    巳時一刻,朝廷司儀、執事登位,各位官員登位,三支一丈多長的大香點燃,鄉民兀立在外,聽從司儀的指揮。

    上香,進饌,奠酒,行三叩首禮,儀式莊重,虔誠盛大。

    司儀宣詔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巾山神連清化,明山神趙助政,獨山神喬惠威,本北周遺民,助隋文皇帝楊堅統一華夏,南征北戰,東討西伐,功勳卓著,征高麗而殉國,靈升仙界,玉帝封為巾山、明山、獨山三山神靈,護國庇民,受民香火。自唐以來,靈異非常。助唐太宗廓清天下,救黎民於困窘。又顯靈於今世,陷廣州城牆,鼓震金陵城,水淹汾州城,砂迷太原城,救駕高梁河,助我大宋,一統華夏,功高業烈。謹封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明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賜廟額為明貺,著潮州府每歲二月二十五日合祭,命鄉民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抬請三山神像,遊行鄉裏,賜福於民。欽此。”

    執事換上朝廷新封的神牌,在廟額掛上“明貺”二字的金匾。

    司儀高聲喊:“叩首。”

    官民一齊拜伏,在司儀喊“禮成”之後,大家起身,一齊歡唿。

    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待鄉民散去之後,和州縣官員在神廟前後視察,看山龍從揭嶺分枝而來,到此兩水界合之處落脈,半山落龍結穴,龍真氣旺。官員們都讚歎說:“這真是個好地方,真該三位神靈享用。”

    二位朝廷官員指著廟旁空地說:“我二位要在此地建衙署,長伴三山神。”

    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在廟裏住下,上書朝廷,太宗趙光義一看,大喜,立即批準,命人從速修造二位朝廷命官的衙署。

    從此,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二位官員在此辦公,每天都去神廟裏上三支香。

    一天晚上,指揮大使做了個夢,夢見巾山神對他說:“明天午時一刻,良田龍嶺的水潭邊,有一老婦人洗衣,不慎滑落水中,你趕快去救,否則她命休矣。”

    木石坑王也做了一個夢,夢見明山神對他說:“明天傍晚,軍塘角有一年輕媳婦與婆婆吵了口,要在村口的桑樹上上吊,急急去救。”

    早上醒來,二人都把自己做的夢說了出來,二人認為,這是神的啟示。

    吃了早飯,指揮大使就趕往龍嶺。他守在潭邊,不遠處許多人來洗衣,洗完都走,沒有什麽事情發生,這時一聲狗吠,他迴頭一看,一條狗朝他猛叫,他拿起棍要嚇走狗,狗卻不走,他急了,把棍子丟了出去,狗逃走了。他迴頭一看潭中,潭著一個黑點,心想,糟了,趕緊跑過去,跳入水中,把人撈起。果然是一個老年婦女。潭邊放著一盆衣服,老婦人家人趕來,千恩萬謝。指揮大使說:“我是指揮大使,是三山神叫我來救的。”

    指揮大使迴來,木坑公王問他事情如何,他說:“果如夢中說的一樣。”

    申時,木坑公王來到軍塘村口,躲在竹林裏,眼睛望著桑樹。酉時一刻,一個少婦走到樹下,把繩子一拋,把自己就掛了上去。木石坑王趕緊跑過去,把繩子割斷。少婦已昏,但還有氣。他趕緊叫來村裏人,少婦家人要謝他,他說:“我是木坑公王,是三山神叫我來救的。”

    二人從此晚上常得到三山神夢中指點,應該在何時何地去幫助何人,早晨醒來,二人知道這是神示,於是按照三山神的啟示去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山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常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常清並收藏三山王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