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秋紅要求入黨積極分子下鄉勞動幫助窮人,響應關秋紅的號召,劉永義決定,到農村幫窮人幹活去。

    4日上午,劉永義召集了三十來個人,他們打算去附近的東山村幫助窮人。

    “關政委,我們去東山村幫助窮人。”劉永義對關秋紅說道。

    “很好,很好,對了,你們帶幾個糞筐吧,路上幫農民撿一些糞肥,牛屎、豬屎、狗屎什麽的。”

    “狗屎?關政委,我是團長,堂堂的紅軍團長,你叫紅軍團長撿狗屎?”

    “撿狗屎怎麽了?莫非你認為,撿狗屎是下賤的勞動,隻能由下等人去做?”

    “我沒這個意思。”劉永義急忙否認,“我是覺得……覺得……覺得撿狗屎這種勞動太簡單了、太容易了,不應該由我這樣的人去做,像我這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當從事那些複雜、困難的勞動。”

    “別狡辯了,複雜、困難的勞動你會嗎?在農村,你也隻配幹那些簡單、容易的勞動,跟你們說,讓你們下鄉勞動有兩個意思:第一,拉近你們跟窮人的感情,第二,改掉你們身上輕視體力勞動的壞毛病。剝削階級把體力勞動看成下賤的勞動,認為體力勞動隻能由下等的百姓去做,這種思想不能存在於***員之中,我們認為,勞動隻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

    “說的對,關政委說的對,勞動隻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劉永義馬上轉變思想,“長吉,幫我弄一個糞筐來,還有小鏟子,我要帶頭撿狗屎。”

    “我也要帶糞筐,我也要撿狗屎。”

    “我也要。”

    大家爭先恐後。

    “很好,很好,這樣很好。”關秋紅很高興,“不過不要人人都帶糞筐,路上沒那麽多糞肥,兩三個人帶就行了,希望你們通過勞動,改掉輕視體力勞動的壞毛病。”

    “關政委,這種壞毛病我沒有,我是窮人出身,我在家裏常常撿糞肥。”楊大個急忙舉手。

    “我也沒有,我很小就開始幹農活了。”

    “喂喂喂,賣弄什麽呀?以前沒有不等於現在沒有,現在沒有不等於將來沒有,你們現在當幹部了,不經常下鄉勞動的話,遲早養成輕視體力勞動的壞毛病。”覺得落了下風的劉永義喝斥道。

    “說的對,劉永義說的對,希望你們以後經常下鄉勞動,入黨前入黨後都這樣做,避免自己養成輕視體力勞動的壞毛病。”

    劉永義等人出了角美,他們順著大道向東山村走去。劉永義一馬當先走在最前麵,他肩挎糞筐,手拿一把小鏟子。

    沿著大道走了一陣,他們沒有發現糞肥。

    “喂,是不是我們出來晚了,糞肥被別人撿走了?”望著幹幹淨淨的大道,劉永義問道。

    “不可能!現在是撿糞肥的最好時間,早了,大家還沒出門,晚了,糞肥被別人撿走了。”

    “最好時機?嘿,還真是最好時機,看,一灘牛屎,新鮮的。”

    劉永義走上前去,他用小鏟子把牛屎鏟進糞筐裏。

    “看看,看看,我厲害吧,一下撿了這麽多,戰績輝煌。”劉永義得意地炫耀著。

    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劉永義沒能得意多久,很快他就發現,牛屎的氣味很不好聞。

    “該死的牛,拉的屎怎麽這麽臭。”劉永義把糞筐從肩上卸下來,提在手裏。

    “團長,讓我提吧。”宋長吉建議道。

    “不,還是我提,臭又怎麽了,忍上一陣,就習慣了。”

    繼續向前走,劉永義又撿了兩堆屎,這下,糞筐的味道更濃了。

    “受不了了,受不了了,要吐了,怎麽辦呢?嗯……這麽辦。”

    劉永義跑到路邊,他從地上鏟起泥土,蓋在糞便上。

    “團長,你怎麽弄虛作假呀,堆銀山摻土,堆糞山也摻土。”

    “沒辦法,他撿不過我們呀,哈哈哈哈。”

    走著走著,他們的糞筐滿了。

    “團長,我們把糞肥送給農民吧。”

    “好的,送給農民,咦,農民呢?怎麽沒看到農民?”劉永義向四周看著。

    “團長,不用找了,稻田旁找塊地倒了算了,農民來了,會看到的。”

    “不行,不能這樣,必須當麵送給農民,做好事怎能不留名呢?”

    “對對對,當麵送給農民,不當麵的話,感謝話就聽不到了。”

    他們繼續向前走,找到了一個正在田間拔草的農民,他們把糞肥送給農民,高興地聽到了農民對他們的感謝。

    劉永義想幫農民幹農活,可現在是農閑季節,沒什麽農活可幹,劉永義等人走來走去,沒找到什麽農活。

    “團長,我們想村子吧,找其它活,修房、修路、修橋什麽的。”楊大個建議道。

    “好的,進村找其它活。”

    劉永義等人進了東山村。

    剛進村子,宋長吉有了發現。

    “團長,看,那裏正在建房子,我們上去幫忙吧。”宋長吉指著前方說道。

    “建房子?還真是建房子,好極了,找到活幹了,走,我們上去,幫他們建房子。”

    一行人向前走去。

    前麵不遠處,一大群人正忙著建房子,有的拌灰漿,有的砌牆,有的鋪瓦。

    “停下,停下,有點問題。”劉永義站住了。

    “什麽問題?”

    “我們這次出來,目的是幫助窮人,可你們看這房子,高高大大、青磚碧瓦,是窮人的房子嗎?”

    “對呀,這麽好的房子,肯定是富人的呀,團長,我們不能幫他們,不然,白幹不說,迴去還得受批評。”

    “團長,我們找其它人吧,找窮人,看看有沒有窮人建房子。”

    “說的是,找窮人。”

    他們在村子裏轉了起來,轉了一圈,沒看到有窮人建房子。

    “看來,東山村的窮人太窮了,根本沒錢建房。”劉永義評價道。

    “團長,我們幫窮人出錢吧,我們找一家住破房子的窮人,我們把他的房子拆了,再出錢幫他買材料、建房子。”

    “這個建議好,好,就這麽辦,我們現在再轉一遍,大家把眼睛睜大,找最破最破的房子。”

    又轉了一圈,他們走到一間破房子跟前。

    “團長,就幫這家吧,這肯定是全村最破最破的房子了,茅草頂,牆上到處是洞。”楊大個建議道。

    “好的,就幫這家。”

    劉永義敲門進去,屋裏一共四個人:兩個女的,應當是婆媳,兩個光屁股小孩。

    劉永義說明來意。

    “幫我們建房子?”媳婦感到詫異,“這件事得問我公公和老公,他們下地去了,這樣吧,我去叫他們迴來。”

    “好呀,你去叫他們迴來,我跟他們談談房子,房子該建成啥樣,他們說了算。”

    媳婦出去了。

    婆婆走出去,從鄰居那裏借來了杯子和茶葉,她升火燒水,準備泡茶給他們喝。

    婆婆燒水的時候,劉永義走出房子,他向四周望著,跟大家說著話。

    忽然,他腦子一轉,有了一個新想法。

    “我覺得呀,幫助窮人,建房子不是最好的方法,挖井才是最好的方法。”

    “挖井?為什麽?”

    “關政委說,幫助窮人兩個目的,拉近我們跟窮人的感情,改掉我們身上輕視體力勞動的壞毛病。其實,幫助窮人還有第三個目的,讓***、紅軍在窮人心裏留下好印象。

    在留下好印象方麵,挖井比建房好,你想想,房子隻有一家人用,建了房子,隻有一家人念你的好,水井就不同了,水井全村子的人用,挖了井,全村子的人都念你的好。”

    “有道理,有道理,團長說的太有道理了,對了,我聽關政委說過一個故事,在瑞金的沙洲壩,毛主席親自帶人給百姓挖過一口水井,水井挖好後,百姓非常感激,他們把這口井叫做‘紅井’。”

    “對呀對呀,這個道理,毛主席比我們看得明白。”

    “團長,我們去挖井。”

    “對呀,去挖井。”

    大家一下來了熱情。

    “可是,東山村有水井呀,我剛才看到的,一共兩口。”

    “是呀,我也看到了,這個東山村,真該死,怎麽能夠有水井呢?還那麽多,兩口!”

    “幹脆,把他們的水井填了,重新挖。”

    “說什麽呢?說什麽呢?填了,你幹壞事來的?”劉永義喝斥道,“讓我想想,嗯……想起來了,兩口井上光溜溜的,既沒轆轤也沒吊杆,我們幫他們裝上轆轤吧,方便他們打水,這樣更好,不費多大事,所有人念你的好。”

    “對對對,裝轆轤。”

    “團長,裝吊杆吧,吊杆比轆轤好。”

    “轆轤好。”

    “吊杆好。”

    大家爭吵起來。

    “別吵,別吵,裝什麽我們說了不算,窮人說了才算,我們去問他們吧,想裝轆轤就裝轆轤,想裝吊杆就裝吊杆。”

    “這裏的房子呢?不建了?”楊大個提出問題。

    “建呀,當然建,說出的話還能收迴去?我們既建房子也挖井,楊連長,你帶十個人留在這裏幫這家人建房,其他人跟我去看水井。”

    劉永義帶著人唿唿啦啦出去了,他們向水井走去。

    兩口水井相距不遠,三十多米,水井邊,一些人在洗衣,一些人在洗菜。

    劉永義看了看井的位置,看出問題了,東山村是一個東西向的狹長村子,怎麽兩口井全在東邊呢?

    劉永義向一個洗衣服的姑娘打聽村長。

    “找村長?你在這等一陣,我幫你叫去。”姑娘迴答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滑頭軍閥第二部紅軍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海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海祥並收藏滑頭軍閥第二部紅軍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