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人生一世有兩件大事,一喜一喪。死亡是一種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任何人也無法去迴避死亡。所以人們把喪事看得比喜事還重要,畢竟這是人活在世上的最終歸宿。
盡管張語冬死前留下話,喪事從儉。但是張清乾還是請來了哀樂隊演奏。自從中國解放後,提倡移風易俗,喪葬之風從簡。但是進入80年代後,設道場做佛事等迷信活動卻悄然的在逐漸複興。
母親張劉氏坐在炕上大聲痛哭著。“兒啊,你怎麽這麽狠心把我和你爹撇下啊!兒啊,你再睜開眼看娘一眼吧!兒啊,你現在走了,以後誰給我和你爹送終啊!兒啊,你怎麽不再多熬幾天呢!好歹過完了年再走啊……”
從小一直對張語冬疼愛有加的三個姐姐,張語春,張語夏,張語秋。來了後,在張語冬的跟前哭的死去活來。白發人送黑發人,張清乾和張劉氏哭的不時暈倒過去。
在族人和鄉親們的幫助下,喪事辦完了。
“命啊,命啊……”張清乾經常嘟囔著那句說了兩年的話。此時的他想起了自己父親臨死前留給他的那句話。“幸與不幸,在天不在人。”父親的這句話他咀嚼了大半輩子了。“難道真的是上天的安排?還是父親在安慰活著的親人?”張清乾抬頭看著灰蒙蒙的天空自言自語。
也許正如張清乾所說的是命,是命裏注定的。世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永遠也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至於是什麽東西來左右著人的生命,張清乾怎麽也想不通。是啊,對一個鬥大的字不識一筐的張清乾來說,他或許永遠也想不通。他隻知道是命,人的命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人要過什麽樣的日子,走什麽樣的路,壽命有多長。但是張清乾又不明白了。“那人的命究竟是誰來左右誰來安排的?”張清乾又抬頭對著天空自言自語。
兒子走了還有孫子,張清乾和張劉氏現在把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孫子有福身上了。有福成了她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在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張清乾的三個女兒又再次迴來看望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父母。當地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在娘家過年的。“你們都迴去吧,呆在這裏也沒用,反正人已經沒了;過完年初六你們再來,我們要商量一件事情……”就這樣三個女兒被張清乾和張劉氏又趕迴自己家去了。
轉眼之間大年三十到了,別人家都是放鞭炮貼春聯。而張家卻是死氣沉沉,沒有一點喜氣的氣氛。張清乾坐在炕上抽著旱煙,而張劉氏和黃秋菊圍坐在火爐旁邊誰也不語。
張家就在這樣的悲傷的氣氛中渡過了一九八三年的最後一天。
轉眼之間一九八四年的正月初六到了,三個女兒語春,語夏,語秋。還有三個女婿一大早就帶著禮品來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一絲的笑容。
飯桌上張清乾見誰也不動筷子,誰也不說話。他沉不重氣了,說道。“先吃飯,事情吃完了飯再說。”他聲色嚴曆,帶著命令似的口氣。聽到他的話,張劉氏和幾個女兒女婿還有黃秋菊終於拿起了筷子。
飯罷,每個人都找了個小方凳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每個人都低著頭等待著父母開口。黃秋菊把頭緊緊的貼在懷裏的兒子有福的臉上。
外麵北風唿唿的刮著,屋子裏靜的隻聽到幾個人的喘氣聲。張清乾狠狠的吸了幾口煙然後把煙袋鍋在地上用力敲了幾下,煙袋鍋裏燃了一半的煙葉被磕到了地上。這時從門縫裏擠進來的一陣風把地上的煙葉吹的不見了蹤影……
“咳,”張清乾先咳了一聲。“今天把你們叫來是商量一下有福的去留問題。”張清乾說完這一句話又沉默不語了。
“爹,我現在還不想改嫁。”黃秋菊抬頭說道。
張劉氏聽到兒媳的話歎了口氣。“改嫁是早晚的事,我們也不攔著你。但是有福的事情還是現在說明白的好。”
三個女兒女婿把頭埋的很低,誰也不言語。張清乾看到這種情況又開口道。“這樣吧,既然你現在不想改嫁,那就等語冬過了百日再說吧!”
“還等什麽?早把事情說白了才好,這不是早晚的事麽?”張劉氏著急了。
“爹,娘,我同意把孩子留給你們。隻是孩子現在還這麽小,我想把他再養大一點再改嫁。”黃秋菊終於說出這句話,因為她明白三個姐姐和姐夫肯定是站在張家那邊的。一家人開會商量隻不過是走個形式罷了。
黃秋菊的父親黃染堂雖然天天喝的不清醒,但是他對舊社會的“三從四德”卻是理解的非常透徹。從黃秋菊小的時候他就灌輸著老一輩的觀念。黃秋菊也一直遵循著“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古訓。
黃秋菊也是這樣做的,在家聽父親的,結婚後聽丈夫的。可是現在丈夫沒了,孩子還小。隻能是聽公婆的了。所以她打心眼裏也沒有想帶走孩子,因為要是帶走張家唯一的根,她不忍心。
“三有不孝,無後為大”。要是真的帶著孩子改嫁,對死去的丈夫來說是對祖宗的大不孝。她也不想讓死去的丈夫背上大不孝的罪名。她知道,丈夫是愛她的。要不然丈夫在臨死前就不會對她說那些話了。
看到兒媳婦表態絕不帶著孩子改嫁,懸在張清乾和張劉氏心裏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盡管張語冬死前留下話,喪事從儉。但是張清乾還是請來了哀樂隊演奏。自從中國解放後,提倡移風易俗,喪葬之風從簡。但是進入80年代後,設道場做佛事等迷信活動卻悄然的在逐漸複興。
母親張劉氏坐在炕上大聲痛哭著。“兒啊,你怎麽這麽狠心把我和你爹撇下啊!兒啊,你再睜開眼看娘一眼吧!兒啊,你現在走了,以後誰給我和你爹送終啊!兒啊,你怎麽不再多熬幾天呢!好歹過完了年再走啊……”
從小一直對張語冬疼愛有加的三個姐姐,張語春,張語夏,張語秋。來了後,在張語冬的跟前哭的死去活來。白發人送黑發人,張清乾和張劉氏哭的不時暈倒過去。
在族人和鄉親們的幫助下,喪事辦完了。
“命啊,命啊……”張清乾經常嘟囔著那句說了兩年的話。此時的他想起了自己父親臨死前留給他的那句話。“幸與不幸,在天不在人。”父親的這句話他咀嚼了大半輩子了。“難道真的是上天的安排?還是父親在安慰活著的親人?”張清乾抬頭看著灰蒙蒙的天空自言自語。
也許正如張清乾所說的是命,是命裏注定的。世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永遠也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至於是什麽東西來左右著人的生命,張清乾怎麽也想不通。是啊,對一個鬥大的字不識一筐的張清乾來說,他或許永遠也想不通。他隻知道是命,人的命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人要過什麽樣的日子,走什麽樣的路,壽命有多長。但是張清乾又不明白了。“那人的命究竟是誰來左右誰來安排的?”張清乾又抬頭對著天空自言自語。
兒子走了還有孫子,張清乾和張劉氏現在把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孫子有福身上了。有福成了她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在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張清乾的三個女兒又再次迴來看望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父母。當地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在娘家過年的。“你們都迴去吧,呆在這裏也沒用,反正人已經沒了;過完年初六你們再來,我們要商量一件事情……”就這樣三個女兒被張清乾和張劉氏又趕迴自己家去了。
轉眼之間大年三十到了,別人家都是放鞭炮貼春聯。而張家卻是死氣沉沉,沒有一點喜氣的氣氛。張清乾坐在炕上抽著旱煙,而張劉氏和黃秋菊圍坐在火爐旁邊誰也不語。
張家就在這樣的悲傷的氣氛中渡過了一九八三年的最後一天。
轉眼之間一九八四年的正月初六到了,三個女兒語春,語夏,語秋。還有三個女婿一大早就帶著禮品來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一絲的笑容。
飯桌上張清乾見誰也不動筷子,誰也不說話。他沉不重氣了,說道。“先吃飯,事情吃完了飯再說。”他聲色嚴曆,帶著命令似的口氣。聽到他的話,張劉氏和幾個女兒女婿還有黃秋菊終於拿起了筷子。
飯罷,每個人都找了個小方凳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每個人都低著頭等待著父母開口。黃秋菊把頭緊緊的貼在懷裏的兒子有福的臉上。
外麵北風唿唿的刮著,屋子裏靜的隻聽到幾個人的喘氣聲。張清乾狠狠的吸了幾口煙然後把煙袋鍋在地上用力敲了幾下,煙袋鍋裏燃了一半的煙葉被磕到了地上。這時從門縫裏擠進來的一陣風把地上的煙葉吹的不見了蹤影……
“咳,”張清乾先咳了一聲。“今天把你們叫來是商量一下有福的去留問題。”張清乾說完這一句話又沉默不語了。
“爹,我現在還不想改嫁。”黃秋菊抬頭說道。
張劉氏聽到兒媳的話歎了口氣。“改嫁是早晚的事,我們也不攔著你。但是有福的事情還是現在說明白的好。”
三個女兒女婿把頭埋的很低,誰也不言語。張清乾看到這種情況又開口道。“這樣吧,既然你現在不想改嫁,那就等語冬過了百日再說吧!”
“還等什麽?早把事情說白了才好,這不是早晚的事麽?”張劉氏著急了。
“爹,娘,我同意把孩子留給你們。隻是孩子現在還這麽小,我想把他再養大一點再改嫁。”黃秋菊終於說出這句話,因為她明白三個姐姐和姐夫肯定是站在張家那邊的。一家人開會商量隻不過是走個形式罷了。
黃秋菊的父親黃染堂雖然天天喝的不清醒,但是他對舊社會的“三從四德”卻是理解的非常透徹。從黃秋菊小的時候他就灌輸著老一輩的觀念。黃秋菊也一直遵循著“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古訓。
黃秋菊也是這樣做的,在家聽父親的,結婚後聽丈夫的。可是現在丈夫沒了,孩子還小。隻能是聽公婆的了。所以她打心眼裏也沒有想帶走孩子,因為要是帶走張家唯一的根,她不忍心。
“三有不孝,無後為大”。要是真的帶著孩子改嫁,對死去的丈夫來說是對祖宗的大不孝。她也不想讓死去的丈夫背上大不孝的罪名。她知道,丈夫是愛她的。要不然丈夫在臨死前就不會對她說那些話了。
看到兒媳婦表態絕不帶著孩子改嫁,懸在張清乾和張劉氏心裏的石頭終於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