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把這麽多高管都叫來了洛杉磯,可不是為了讓大家研究電影。而是以電影產業為切入點,闡述一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應該努力開拓的流量玩法。


    尤其在當下helo推出了朋友圈,紫微星國際和facebook要展開正麵競爭的時候。


    這種社交類的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廣告。


    先是產品吸引用戶,然後廣告主來投放廣告,從而讓這些用戶關注到自家的產品。


    廣告商青睞什麽樣的產品?


    用戶規模大並不是核心要素,最重要的是活躍度高。


    一款產品有1億用戶基數,可日活隻有10萬;另一款產品有1000萬的用戶基數,但日活達到了50萬。


    從廣告效果來看,顯然是後者更具有優勢。


    日活少了,就說明產品的吸引力下降,用戶在漸漸地遠離;日活高了,就說明產品的吸引力很強,深得用戶們喜愛。


    深得用戶喜愛的產品,產品中的廣告當然就會有更好的推廣效果。


    在“日活”的概念中,也有更細的劃分。


    比如有的產品平均每天的使用時長是3小時,有的隻有30分鍾;有的產品用戶每天要打開10次,有的產品每天隻打開1次。


    使用時間越長、打開頻率越高的產品,就意味著更受用戶的喜愛。


    用戶喜愛了,廣告主也就會更加地青睞。


    這些概念的背後,其實就是“流量”。


    哪款產品的流量大,就意味著用戶更喜歡,就意味著可以爭搶到更多的廣告主。紫微星國際和facebook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流量的競爭,就是對廣告主的競爭。


    雅虎這幾年的頹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廣告主都跑了,都跑去穀歌和facebook上打廣告了。


    從用戶規模上來看,雅虎在北美地區跟facebook其實差不多,隻是頻率太低了,也就意味著流量太低了。


    很多facebook的用戶,一天可能登錄十幾次,陶醉於跟好友間的不斷互動往來。雅虎就沒有這樣的功能了,雅虎新聞就那麽多,看完了也就看完了,就再沒有訪問的必要了。


    所以改造雅虎的三個核心思路:一,朝著用戶下手,要把雅虎改造為大眾化的產品;二,朝著內容下手,要引進更多的第三方的新聞內容,讓雅虎媒體平台上的新聞“無窮無盡”,怎麽看都看不完;三,朝著推薦機製下手,不能以時間線來排列新聞了,要永遠都給用戶推薦他沒看過的新聞或者舊聞。


    所以,就可以提綱挈領地拿出核心思路了。


    周不器道:“怎麽讓我們的產品在流量上超過facebook?在吸引更多用戶的同時,也要讓那些存量用戶提高產品的使用頻率。移動端的產品,最大的流量往往都是來自碎片時間。在這有限的碎片時間裏,我們就應該想盡更多的辦法,讓用戶來打開使用我們的產品,而不是別人家的產品。”


    大家都是坐在fandango的會議中心裏。


    有點小。


    開著空調,大家隨意地坐成一圈,倒也顯得比較悠閑自在。


    可討論的話題一點都不清閑。


    鄭曉麗初來乍到,就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很主動地發言,“移動端的產品,誰能抓好碎片時間,誰就能脫穎而出。在碎片時間裏,用戶不可能去奈飛上看一部2小時的電影,也不可能去玩1個小時的大遊戲。一定是更多細碎的內容。比如看一會兒新聞,看一個2-3分鍾的短視頻,玩一會輕鬆的小遊戲,翻一翻朋友圈,或者迴複幾個朋友的信息。”


    陸器深以為然,點了點頭,“其實不僅是移動端的產品。facebook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就做出這麽大的規模,並且成功上市,本質上就是抓住了在pc端碎片時間的利用。”


    “沒錯!”


    周不器就是做朋友網的,他太知道這是怎麽迴事了。


    在過去的pc時代裏,上網是一件比較有門檻的事。想要上網,就要專門地拿出幾個小時的空閑時間出來。


    上網5分鍾,然後就下機,這種情況幾乎不會有。


    所以在電腦端,可以做一些長時間應用的產品,比如3a大型遊戲,比如奈飛這樣的流媒體平台。


    朋友網、facebook就打破了這種壁壘,抓準了pc互聯網時代裏的“碎片時間”。


    朋友網的早期,主要麵向的用戶是大學生、白領和公務員群體。


    為什麽?


    不僅是這些產品的內容傾向性,跟碎片時間的利用理念也有關係。


    很多年輕人上網,都要去網吧。


    付費上網,時間緊、任務急,得抓緊時間幹正事。


    大學生、白領、公務員他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在寢室、辦公室裏上網,平時都有自己的事情,或是學習、或是工作,或是喝茶看報聊天打炮。


    該忙什麽就忙什麽。


    抽空了,把頁麵跳轉一下朋友網,看看好友的動態,或者在《開心農場》裏偷點菜,簡單地互動一下,花不了太長時間。


    然後,再把時間放在正事上。


    這樣一來,就可以把主要的時間放在正事上,把一些碎片時間放在朋友網和facebook這樣的平台上。


    抓好了碎片時間的切入點,這流量就驟然地提升上來了。


    雅虎跟不上時代,就是在這個方麵落伍了。


    很多用戶訪問雅虎,一般都會專門抽出10-20分鍾左右的時間,把今天所有的新聞都瀏覽一遍。看過了,就結束了。


    看了20分鍾,總共就訪問了雅虎一次。


    如果是碎片時間,即便不引進第三方新聞源,隻看雅虎自營的新聞,用戶一次看2分鍾,然後去幹別的事了;有空了,又看2分鍾,又去幹別的事情了……等把所有的新聞都瀏覽過了,可能要訪問雅虎10次。


    這流量就大大地提升了。


    而每一次的流量,都意味著收益!


    打開雅虎1次,就隻能看到1次雅虎的主廣告,印象不深刻;打開雅虎10次,就可以看到10次雅虎的主廣告,印象就可以不斷地加深,廣告效果也就出來了。


    周不器接著說:“facebook之所以能超過雅虎,一方麵是抓住了碎片時間的切入點。還有另一層原因,就是facebook要比雅虎更豐富。”


    陸器對此就太讚同了,“對,要有更豐富的服務。facebook不僅是一個社交平台,他們還有facebook開放平台。在這個開放平台上,用戶可以玩遊戲,可以看視頻,甚至可以在這裏看新聞。很多年輕用戶,就都是去facebook開放平台的新聞頻道上看新聞了,這就進一步地擠壓了雅虎的空間。”


    周不器道:“別的產品先不說,我們一定要把helo打造成一款超級app!如果helo隻是一款普通的社交app,那麽早晚都會被市場淘汰。單單靠著用戶關係,無法長時間地延續一款社交產品的生命力,必須要有更多強綁定的配套服務。”


    這就是先知先覺了。


    比如qq。


    很多人在qq上都有著全部的社交關係網,可後來很多人就漸漸地不用qq了。甚至從流量上來看,qq的流量還不如淘寶了。


    因為出現了一款更強大的社交產品——微信。


    微信可不僅是一款社交產品。


    用戶想幹什麽,都可以通過微信來做,這就大大地提升了微信的活躍度。


    就比如微信支付,很多人可以不聊天、不網絡社交,時間長了,他可能就放棄微信了。可是,他總要線下去商場去超市購物吧?就一定要使用微信支付。這樣一來,他就幾乎永遠地被捆綁為微信的用戶了。


    這就是最強大的競爭力。


    以後再有什麽類似的社交app出現,那根本就不是一個維度的產品,怎麽去跟微信競爭?


    前世,海外市場的社交領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社交產品。


    五花八門,都很受歡迎。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產品的維度都比較低,都隻專注於社交。社交的形態那麽多,大家就都在各自的地盤上苦苦耕耘。


    其實,社交的本質都一樣。


    就是通過一款互聯網產品,把人和人給連接起來。


    新的社交產品更有趣,就把老的社交產品給取代了。這一方麵是老的社交產品創新性不足,一方麵也說明產品自身的護城河不夠。


    做一款社交產品,這很容易。


    幾個人的小團隊就能做出來。


    可是想做一款超級app,幾百個人的協作都不夠用,可能得是上千人的超級大團隊。這就一定得是科技巨頭才有這樣的實力了。


    就比如紫微星國際要改造電影行業,並引進到helo裏,相當於把電影行業的流量都導入到helo了。


    這種大事,根本不是小公司小創業團隊能夠做的。


    小公司想做也沒能力做,就會是大公司的超級app最大的產品護城河。


    這套理念是國內研究出來的。


    後來矽穀巨頭也都紛紛效仿,就比如facebook,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整合好instagram,甚至把instagram的創業團隊成員都給解雇了。所謂的元宇宙,也是把facebook旗下的所有產品,都整合到一個超級應用裏。


    韓國的kakao,完全就是照搬國內的模式。


    包括馬斯克收購推特,之所以動力那麽足,其實也是想改造推特,模仿國內的一些超級app思路,把推特做成一款超級app。


    隻有超級app,才是不落的帝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之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荒野悲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荒野悲歌並收藏大時代之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