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幾天的調查研究,以及跟幾個核心人物的溝通。


    終於可以下定決心了。


    下午,決策委員會來開會,周不器來主持召開會議。


    就看看紫微星能否在國內現有的人力外包的模式下,進一步的創新、改造、升級,以達到一種更好的驅動公司長期發展的新製度。


    賀陽早就看出來了周大老板的意思,他連方案都準備好了。


    區別對待是必須的。


    如果沒有區別對待,那就混成一鍋粥了,就很容易相互影響,向下滑坡。


    就像很多名牌高中。


    為了達到最好的升學率,一定得有區別對待的策略,要有「尖子班」,要有優秀學生和普通學生的區分。這樣的區別對待多少有些不友好,可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出「尖子生」的潛力,是一所高中考出好成績、實現自身競爭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針對周大老板提出的「總部+子公司」的人力管理模式,賀陽拿出了一套初步的用人方案。


    焦點主要是落在招聘上。


    人事關係隸屬於總部的員工,就隻能是四類。


    第一,來自創業公司。


    參與過創業的員工,是最有價值的員工,他們獨當一麵的當過老板,哪怕創業失敗了,他們也能切身體會到運作一家公司的重重阻礙和決策的複雜性。


    等他們重新迴到打工人的位置上,也就有了更高的全局視角,就可以更加的理解公司生存的不易,可以從公司的角度看待很多問題。


    敢創業,說明有勇氣;能創業,說明有很強的組織能力。


    這類的員工,即便重新變迴打工人,也是企業裏的「標兵」有示範作用。


    第二,獵頭。


    別人家有什麽優秀人才了,獵頭公司早就盯上了。就可以去別人那裏去挖、去搶,削弱對手實力的同時,也可以加強自身的實力。


    第三,內推。


    舉賢不避親。


    互聯網行業看似很大,可是越往上走圈子越小,越是塔尖人數越少。彼此認識,共處一個圈子,說明大家基本上都是同一類人。一個紫微星的高級科學家看上的技術大牛,本身技術也可以達到科學家的層次。


    第四,應屆畢業生。


    這是總部的正式員工最主要的人才來源渠道,是紫微星的根基,也是紫微星潛力和未來的象征。招聘規格很高,必須是本科學曆985的名校,必須是t3以上的招聘標準。


    決策委員會裏有很多業務的高管,還有幾個是純粹的科學家。


    未必都懂人力管理。


    比如周峰就詢問:「社招呢?」


    賀陽道:「放棄社招,子公司主要是以社招和校招為主,也就是麵向之前的外包員工。」


    周峰問:「社招裏,就招不到符合總部要求的人才?」


    「招不到!」


    賀陽的迴答很武斷。


    周峰微微皺眉,「未必吧?」


    賀陽笑道:「如果對方真的是稀缺的優秀人才,早就被獵頭給盯上了。即便他很低調,沒有被獵頭給注意到,他也一定有自己的人脈,可以走內推。」


    裴瑤是紫微星的首席人力官,她有一刀切的招聘建議,「我對招聘時就有過規定,凡是工作了5年以上,還在不斷發簡曆、還想著從初級麵試開始的人,一律都刷掉,簡曆篩選這關都過不去。簡曆應該是一些工作經驗欠缺的職場新人的特權。工作經驗很豐富,還在不斷發簡曆,那就隻能做外包。」


    王建博士也很驚訝,「會不會太冒失?」


    裴瑤道:「不會,職場的發展一定


    存在人脈的構建,不管你是做技術的還是做行政的,沒有區別。社招的意義,就是要即插即用……當然,我這說的是總部人力資源部門的策略。如果一個人工作了那麽多年,他卻受不到獵頭的關注,甚至連紫微星內推的渠道都找不到,那基本上就可以認定他沒什麽能力。」


    賀陽道:「這就是我最近總說的,為什麽學曆判斷會在用人決定時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學曆也是人脈。清華的學生,他的同學都是他的人脈。你提拔了一個清華人,他可能就會把更多清華的同學內推過來。小船最有發言權。」


    王小船就是清華的,他就內推了很多清華的同學,以及很多清華的學弟、學妹。


    有經驗的人在找工作的時候都不會走社招。


    都是走內推模式。


    比如一個清華畢業在海外留學迴來的海歸,他就不可能受到獵頭的注意,他要怎麽找工作?去到處投簡曆肯定不行,那就被人看低了,最重要的一個人脈渠道就是大學同學。


    他的大學同學裏,一定有很多人在紫微星、阿裏、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工作,去走內推渠道。或者他的技術高絕,跟紫微星、阿裏、華為的很多高級科學家在開源社區裏都有技術上的交流,共處在一個圈子裏……這也就有了內推的前提。


    所以在晉升選擇時,學曆因素會越來越重要。


    一個是清華畢業,一個是北華畢業。


    兩人能力差不多。


    要選學曆好的晉升!


    提拔了清華的這個同學,他有了更大的話語權之後,就可以內推更多自己的「清華」圈子裏的同學。北華的同學就不行了,也許他的能力很出色,可這畢竟是少數,是個別現象,幾乎不可能從他的學曆圈子裏為公司帶來更多的人才。


    周不器笑道:「之前我找了一些外包員工談話,得到了很多經驗。其中有一個同學說的話,就很有代表性。這個同學也是外包員工,他們組裏有一個北理的博士生。他就很好奇,想問問這個博士生每個月賺多少錢。聊來聊去,發現根本聊不到一個點上。這個外包的同學,在意的是每個月到手多少錢,博士生在意的是到手多少股票;外包同學想的是買房結婚、小富即安,博士生考慮的是職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心懷大抱負。」


    郭丹舉手。


    得到授意後,郭丹就發言,「這事我有發言權,之前我不是懷孕了嘛。懷孕40周的時候,我還在上班。就有以前體製裏的同事問我,這都快生了,為什麽還不工作?我就問,不工作幹嘛呢?真是把我問住了。她說休息啊。她就覺得休息是放鬆。可我覺得在家休息是最辛苦的事。她還問我都這麽有錢了,為什麽還這麽努力?錢是掙不完的。然後我就沒辦法跟她溝通了。我相信大家都跟我有同樣的想法,我們這些人,誰還是為了錢在工作?」


    決策委員會可以說是富豪俱樂部了。


    身家10億美元都算這裏的窮人了。


    周不器道:「賺錢還是很重要的,可不能隻盯著錢。對總部的員工來說,至少不能隻盯著工資,最少要有拿股票的眼光和膽魄。」


    裴瑤道:「我們在總部招聘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要求,薪酬總包裏,至少一半得是期權或者股票。誰要是想少拿股票多拿錢,就一定得慎重提拔,眼光的局限性就一定會影響決策的局限性。」


    賀陽補充道:「子公司的招聘,就不需要有這樣的硬性規定了。不管是社招還是校招,主要是以t1-t5這5個職級為主,總包也不需要一定要有股票。隻拿錢不拿股票也可以,總包確定後,拿多少錢多少股票,讓他們自己選。不過,未來如果想從t5升t6,想從t5升m1,想把人事關係從子公司轉到總部,就得從總包分配上設門


    檻。誰要的股票多,誰就有優先權。」


    孟厚坤就問出了一個最尖銳的問題,「那現在公司裏的這將近2000名外包員工怎麽辦?總不能都裁掉吧?」


    周不器道:「轉正啊!」


    孟厚坤睜大眼睛,「都轉正?」


    周不器道:「說的不就是這個嘛,都成為子公司的正式員工啊。」


    「那你得向外包公司支付一大筆巨款!他們都是外包員工的人,你讓他們都加入紫微星了,這是有違約金的。」


    孟厚坤覺得這太扯了。


    賀陽道:「也不用,等著就好。」


    「嗯?」


    孟厚坤看向了胸有成足的賀陽。


    賀陽笑著說:「咱們的這套模式,得在摸索中前進,不能上來就大刀闊斧,要慢慢來,試驗著來。外包員工和外包公司的合同往往都是短期的,長的也就一年。我們不用去買斷他們的合同,等他們到期就好了。到期之後,讓他們自己選,到底是跟外包公司續約,還是跟我們簽約。我們可以用2-3年的時間,把這套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給跑通。」


    兩件事。


    1,這本書會寫到愛斯達上市,然後小夥伴們去留學,重迴校園結束。


    2,在構思新書,新書不寫創業了。計劃是寫一個底層的外包員工進入職場打拚的故事。


    創業離普通人太遙遠了,下一本書寫點貼近大眾的故事,看看打工人要怎麽混職場。


    免費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之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荒野悲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荒野悲歌並收藏大時代之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