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這股力量是什麽呢?


    方平安細想了一下。


    追根溯源的說,既然這股力量出自聖旨,那麽便說明它來自朝廷,或者來自皇帝。


    如此的話,朝廷與皇帝,又是從何處得來這股力量的呢?


    方平安認為,應該與朝廷和皇帝的身份大有關係。


    此二者,都可以看做是一國之主。


    而與國家相關的力量,方平安知道的僅有一個。


    那便是,氣運。


    不錯,方平安覺得,這股力量,就是氣運之力。


    或者說,國運之力。


    氣運,是一個玄而又奇的事物。


    對於單獨的氣運,方平安都不甚了解,更別說宏偉的國運之力了。


    他現在唯一知道的一點,便是功德對氣運有強化作用。


    這一點,是方平安通過自身運氣試驗過的。


    而這一點,對國運來說,也是行得通的。


    比如一國之內,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俠客見義勇為,鏟奸除惡。官員恪盡職守,舍己奉公。


    如此林林總總,積累功德之舉,便能使國家興盛,國祚綿長。


    除此之外,對於氣運,方平安便是知之甚少了。


    不過,就眼下的問題來說,這些都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為什麽朝廷非要設計官服,來使用這股力量,而不是其他更容易攜帶的法寶呢?


    方平安認為,這便要涉及到官員與朝廷、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了。


    官服在身之時,你是朝廷官員,代表朝廷行事,代表國家行事,自然可以使用這股力量。


    而沒有官服之時,你代表的便是個人,所以不能使用國家的氣運之力。


    因此,並不是朝廷非要設計官服來使用這股力量,而是隻有官服才能使用這股力量。


    因為隻有那樣,官員才不能以個人的身份,使用這股力量欺壓百姓。


    而如果你身穿官服,以朝廷官員的身份禍害百姓的話,那麽隻會讓百姓憎恨朝廷,從而使得國運之力衰減。


    這樣的人,不僅百姓容不下他,皇帝更加容不下他。


    所以說,國運之力,從來不是一姓之力,更不是一人之力,而是國家之力。


    而值得一提的是。


    別的修為之所以無法注入官服之內,應該正是因為,朝廷想要以此,杜絕有人冒充官員的可能性。


    其實,在弄明白這股力量究竟是什麽之後,方平安關心的已經不再是官場體係,或者官服本身了。


    他更關心的,乃是這股力量的作用。


    在收到聖旨,入朝為官,真正具備國運之力後,方平安發現,自己居然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這股力量了。


    而是第三次。


    第一次,方平安是在慶州之時,李升使用言出法隨傳送之術的時候,感受到的這股力量。


    隻是,那時的他,還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麽,隻覺得有一股玄奇的氣息,夾雜在浩然正氣當中。


    第二次,方平安是在孟昱為他煉製的洗骨丹出爐之時,見到的那股力量。


    方平安現在終於知道,那隱伏在七彩霞光當中的玄妙偉力,正是國運之力。


    眼下,正是第三次。


    不過,方平安不明白的是,為什麽孟昱與言誨,明明已經不是朝廷官員了,卻還能夠使用國運之力呢?


    難不成,隻要做過官,便一直可以使用國運之力嗎?


    言誨那邊,方平安不知道,但孟昱這裏,卻是實實在在當過太醫院院正的。


    因此,這個理由,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隻是深究的話,如果真是這般,那麽那些因德行不匹,能力不足,而被罷官的人,豈不是便會成為大乾的隱患。


    而且這個理由,與方平安之前所認為的,需要官服才能使用國運之力的想法相悖。


    因此,這個理由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有這個可能,應該也必須是孟昱與言誨那般,德高望重,且修為通天的超凡之人才能使用。


    除了這個理由以外,方平安認為,孟昱與言誨能夠使用國運之力,還有一個可能。


    這個可能便是,儒道與醫道體係本身的特殊性。


    方平安之所以這樣說,並非是他在胡亂猜測,而是因為孟昱言誨兩人使用國運之力的情形,具有廣泛性。


    一個是煉丹製藥,一個是言出法隨。


    此二者,都不是隻有孟昱與言誨才能使用,而是隻要滿足條件,儒道與醫道兩個體係的修行之人,全部都會。


    隻能說,孟昱言誨兩人所使用的,乃是此二者的極致。


    畢竟洗骨丹絕非尋常的丹藥,從慶州至京臨那麽遠的傳送之術,也並非尋常的言出法隨。


    至於為什麽儒道與醫道能夠使用國運之力,便要涉及許多方麵了。


    一時半會兒,單憑推測很難明白。


    而此時此刻,方平安倒是突然聯想到了一件事情。


    這個世界修行之人的壽元問題。


    如今可以確定的是,儒道與醫道的壽元長短,以及皇室的壽元長短,都與他們的實力不合。


    今日之前,方平安不知道這三者之間,壽元縮減的原因是否一致,也不知道這三者之間,有沒有什麽共通的地方。


    可現在,方平安知道了。


    他們相同的地方,正是國運之力。


    甚至方平安有理由相信,導致他們壽元縮減的原因,就是國運之力。


    這一點,從以往得知的消息當中,很容易便能得到證實。


    趙擇告訴過許慎,儒道的壽元問題,與朝堂有關。


    那時方平安便猜測過,是不是入朝為官之後,便會導致壽元縮減。


    現在看來,確實如此。


    而就在不久之前,方平安才剛剛與許慎談論過,儒道言出法隨的事情。


    方平安當初猜測,五品以上的言出法隨,才是真正的言出法隨。


    現在看來,應該沒錯。


    因為五品以上的高階言出法隨,會借來國運之力。


    至於醫道,雖說醫者的壽元也不長,但卻要比普通百姓活得更久。


    那是因為,醫道借用國運之力的地方,要比儒道少很多。


    目前為止,方平安知道的也就隻有煉丹一事。


    可反觀儒道,便大不相同了。


    許慎說過,儒道的很多術法,除了作用不同以外,其他的都與言出法隨沒有區別。


    也就是說,很有可能,儒道的全部招式,達到極致之時,全都需要借用國運之力。


    如此一來,儒士的壽元自然很短。


    並且,相比醫道,儒家之人,入朝為官的可能性也是更大。


    兩兩相加之下,儒道之人的壽元,也就與普通百姓相差無幾了。


    估計,普通百姓的壽元長短,便是縮減的極限了。


    至於皇室更不必說了。


    畢竟國運的擁有者,正是皇室。


    單是分發給朝廷官員的國運之力,便能縮減壽元。


    可想而知,皇室受到的影響會有多大。


    幾乎可以說是,隻要生在皇家,便永遠不可能長生。


    或許,這便是掌權之人的代價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除怨司當刑部尚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嶺長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嶺長蘇並收藏我在除怨司當刑部尚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