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勸不了魯淑,隻得找劉正請教。
“莊主,您認為現在應該怎麽辦呢?”郭淮問道:“我現在已經被司馬師的撤退搞得焦頭爛額了。”
“迷魂陣是魯淑的心血,這一關他必須要自己過!”劉正若有所思的說道:“人們總是習慣在困難麵前求神拜佛。可是誰又真正的明白——天助自助者!”
從來都沒有什麽救世主,也沒有神仙可以依靠。魯淑的問題在於耗盡心思布置的迷魂陣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劉正也沒有辦法幹涉太多,魯淑的成長很重要。興漢軍的壯大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如今興漢軍曆經三代,每一代都有領軍人物出現。
郭淮就是第三代的領軍人物,而魯淑也是太子劉民未來的班底和核心。
大浪淘沙,興漢軍的戰鬥必須要以鍛煉人才為主。
魯淑能不能想得通迷魂陣的問題事關重大。政相把握興漢國的發展方向,無論什麽決策,都存在著積極意義。
“莊主,難道魯淑修建迷魂陣真的做錯了?”郭淮問道。
“在這個世界上,隻要是做事,就不會有對錯。唯一的區別在於有多少人讚同而已!”劉正說道:“吳起殺妻求將,白起坑殺降卒。詬病的人多,讚同的人少。誰能保證讚同的人少就是錯誤?”
郭淮離開之後,魯淑又找到了劉正。
“莊主,您說我是不是應該反省自己的錯誤呢?”魯淑問道。
“魯淑,你覺得咱們治政,會有標準答案或者是參考答案嗎?”劉正反問道:“你以為治政是什麽?”
但凡治理天下,隻有大原則大方向。從來都不會存在永恆不變的細務處理辦法。三皇不同法,五帝不同製。
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唯一的區別在於有的人平安無事,有的人手被劃傷,有的人腳上沾上了河底的淤泥,還有的人誤入突如其來的漩渦被水衝走了。
“莊主,我不明白!”魯淑低聲說道。
“魯淑,你以為治政最怕的是什麽事情呢?”劉正問道。
“您說是什麽?”魯淑本能的反問道。
“是無事可做!”劉正說道。
劉正認為魯淑最該考慮的。不是如何反省,而是讓街亭守軍有事情做。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世人不怕重複建設,也不怕反反複複的勞作。閑著沒事的人,一旦習慣了養尊處優,就會形成惰性。到時候事情有變,再想恢複辛勤勞動的傳統就難了。
一個習慣了勞動的人,想要閑下來得有一定的適應期;一個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更是很難投入枯燥的重複勞動。
劉正並沒有告訴魯淑如何分析對錯,而是提出了一個要求——不能讓街亭守軍閑著。
不管是主動出擊攻打魏軍,還是敲山震虎拆除迷魂陣。總得讓街亭守軍動起來,讓司馬師看到興漢軍的勇氣和決心。
魯淑懂了,做事的人沒有辦法考慮萬全之策。無論對與錯,都得做事。
街亭守軍又一次投入了緊張而忙碌的勞作之中,各部劃分區域進行拆除工作。
“老魯,你說這建了又拆,真的有意義嗎?”郭淮看著粉塵飛揚的前沿陣地,饒有興致的問道。
“老郭,按照你的估計,大軍想要拆除迷魂陣,得用多長時間?”魯淑反問道。
“怎麽著也得兩個月!”郭淮看了一下施工的進度,緩緩的說道。
“那你說要是不拆,前方忙碌的那些人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裏,又該做什麽呢”魯淑問道。
郭淮無法迴答。街亭布置了迷魂陣,大軍的訓練隻能在小巧上下功夫。要是不拆除,為了不讓建築空置,總有一部分人得閑著。
再一發散思維,要是當初沒有修建,那養閑人的時間可不是一兩個月,而是一年半載。
重複建設會存在一定的浪費,可是不建設後果更嚴重。且不說魏軍強攻會付出什麽代價,就是那些躺在小金庫裏睡覺的資金,也沒有渠道完成再分配。
普通將士沒有賺錢的渠道,勢必會影響軍心士氣。
世人掌控財富的能力,其實與責任心直接掛鉤。這就是眾望所歸的道理。即便是有人想要翻盤,也隻能在修德方麵下功夫。
魯淑布置迷魂陣,不管起了多大的作用,至少那些參與建設的將士拿到了實惠。這得歸功於興漢軍的薪資政策。
什麽事都不用做倒是省錢了。可是沒有上馬的工程,注定會有一部分人失業。
人們總習慣在事後議論得失,卻沒有想過那些投身其中的人,會有什麽樣的收獲?
魯淑是做事的人。根本就不能用對和錯來評判迷魂陣工程。資金投入之後,在各個環節之間進行流通。這不僅刺激了消費,還增加了普通將士的收入。
六萬多人就是六萬多個家庭,小金庫的資金通過薪資形式進行擴散,會讓更多的人受益。
也許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魯淑的決策是重大的失誤;可是從普通將士的角度考慮,迷魂陣工程讓無數人受益。
清官為人至正,能夠上馬的工程屈指可數。可以從中得益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就是華夏選官標準為什麽首重能吏,其次才是清官。
上位者對於清官的任用,基本上是束之高閣。以一城一郡培養清官,中華之大,倒也負擔得起;以一州一國托付清官,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人,遇事一定會吹毛求疵。最終隻會落得個諸葛孔明的下場!
空有賢名而不符其實,坐擁荊益富庶之地,如今也是益州疲弊的結局。
興漢軍引而不發,蜀漢動彈不得。以諸葛亮之能,也不敢輕啟戰端。
郭淮終於明白了,為什麽梅園當年要了喜歡劍走偏鋒的龐統,卻對技高一籌的諸葛亮敬而遠之。求全責備,搞得大家都不敢做事,更不用說冒著風險做事了。
諸葛亮果然厲害,千鈞重擔一個人扛。特別是渭水河灘的那一仗就說明了問題。沒有將令的吳班,居然可以見死不救。文聘在傷心絕望之餘掛印去職,直接導致了漢中的全麵崩潰。
諸葛亮六出祁山,漢中百姓不堪重負。吳班的見死不救,更是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興漢軍能夠趁虛而入,得益於文聘的心灰意冷。
郭淮堅持認為,諸葛亮肯定想過要除掉文聘。隻是大戰方罷,漢中出身的士卒受盡了委屈。要不是當年張魯遷走了漢中百姓,漢中的問題會更大。
魯淑也曾和郭淮討論過文聘隱居的事情。一個替蜀漢打了幾十年仗的老將,到最後隻能黯然退場。
那些跟著劉備進漢中的百姓,最後隻能在渭水河灘孤軍奮戰。那份悲涼,又有幾個人能懂?
郭淮望著埋頭苦幹的興漢軍將士們,自言自語的說道:“人擺對位置很重要,否則就會禍及天下。”
魯淑終於放下了包袱。迷魂陣工程沒有錯,隻是沒有讓所有的人獲益而已。然而那些參與建設的將士,都拿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街亭守軍拆除迷魂陣的舉動,讓華亭的司馬師坐立不安。
“莊主,您認為現在應該怎麽辦呢?”郭淮問道:“我現在已經被司馬師的撤退搞得焦頭爛額了。”
“迷魂陣是魯淑的心血,這一關他必須要自己過!”劉正若有所思的說道:“人們總是習慣在困難麵前求神拜佛。可是誰又真正的明白——天助自助者!”
從來都沒有什麽救世主,也沒有神仙可以依靠。魯淑的問題在於耗盡心思布置的迷魂陣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劉正也沒有辦法幹涉太多,魯淑的成長很重要。興漢軍的壯大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如今興漢軍曆經三代,每一代都有領軍人物出現。
郭淮就是第三代的領軍人物,而魯淑也是太子劉民未來的班底和核心。
大浪淘沙,興漢軍的戰鬥必須要以鍛煉人才為主。
魯淑能不能想得通迷魂陣的問題事關重大。政相把握興漢國的發展方向,無論什麽決策,都存在著積極意義。
“莊主,難道魯淑修建迷魂陣真的做錯了?”郭淮問道。
“在這個世界上,隻要是做事,就不會有對錯。唯一的區別在於有多少人讚同而已!”劉正說道:“吳起殺妻求將,白起坑殺降卒。詬病的人多,讚同的人少。誰能保證讚同的人少就是錯誤?”
郭淮離開之後,魯淑又找到了劉正。
“莊主,您說我是不是應該反省自己的錯誤呢?”魯淑問道。
“魯淑,你覺得咱們治政,會有標準答案或者是參考答案嗎?”劉正反問道:“你以為治政是什麽?”
但凡治理天下,隻有大原則大方向。從來都不會存在永恆不變的細務處理辦法。三皇不同法,五帝不同製。
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唯一的區別在於有的人平安無事,有的人手被劃傷,有的人腳上沾上了河底的淤泥,還有的人誤入突如其來的漩渦被水衝走了。
“莊主,我不明白!”魯淑低聲說道。
“魯淑,你以為治政最怕的是什麽事情呢?”劉正問道。
“您說是什麽?”魯淑本能的反問道。
“是無事可做!”劉正說道。
劉正認為魯淑最該考慮的。不是如何反省,而是讓街亭守軍有事情做。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世人不怕重複建設,也不怕反反複複的勞作。閑著沒事的人,一旦習慣了養尊處優,就會形成惰性。到時候事情有變,再想恢複辛勤勞動的傳統就難了。
一個習慣了勞動的人,想要閑下來得有一定的適應期;一個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更是很難投入枯燥的重複勞動。
劉正並沒有告訴魯淑如何分析對錯,而是提出了一個要求——不能讓街亭守軍閑著。
不管是主動出擊攻打魏軍,還是敲山震虎拆除迷魂陣。總得讓街亭守軍動起來,讓司馬師看到興漢軍的勇氣和決心。
魯淑懂了,做事的人沒有辦法考慮萬全之策。無論對與錯,都得做事。
街亭守軍又一次投入了緊張而忙碌的勞作之中,各部劃分區域進行拆除工作。
“老魯,你說這建了又拆,真的有意義嗎?”郭淮看著粉塵飛揚的前沿陣地,饒有興致的問道。
“老郭,按照你的估計,大軍想要拆除迷魂陣,得用多長時間?”魯淑反問道。
“怎麽著也得兩個月!”郭淮看了一下施工的進度,緩緩的說道。
“那你說要是不拆,前方忙碌的那些人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裏,又該做什麽呢”魯淑問道。
郭淮無法迴答。街亭布置了迷魂陣,大軍的訓練隻能在小巧上下功夫。要是不拆除,為了不讓建築空置,總有一部分人得閑著。
再一發散思維,要是當初沒有修建,那養閑人的時間可不是一兩個月,而是一年半載。
重複建設會存在一定的浪費,可是不建設後果更嚴重。且不說魏軍強攻會付出什麽代價,就是那些躺在小金庫裏睡覺的資金,也沒有渠道完成再分配。
普通將士沒有賺錢的渠道,勢必會影響軍心士氣。
世人掌控財富的能力,其實與責任心直接掛鉤。這就是眾望所歸的道理。即便是有人想要翻盤,也隻能在修德方麵下功夫。
魯淑布置迷魂陣,不管起了多大的作用,至少那些參與建設的將士拿到了實惠。這得歸功於興漢軍的薪資政策。
什麽事都不用做倒是省錢了。可是沒有上馬的工程,注定會有一部分人失業。
人們總習慣在事後議論得失,卻沒有想過那些投身其中的人,會有什麽樣的收獲?
魯淑是做事的人。根本就不能用對和錯來評判迷魂陣工程。資金投入之後,在各個環節之間進行流通。這不僅刺激了消費,還增加了普通將士的收入。
六萬多人就是六萬多個家庭,小金庫的資金通過薪資形式進行擴散,會讓更多的人受益。
也許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魯淑的決策是重大的失誤;可是從普通將士的角度考慮,迷魂陣工程讓無數人受益。
清官為人至正,能夠上馬的工程屈指可數。可以從中得益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就是華夏選官標準為什麽首重能吏,其次才是清官。
上位者對於清官的任用,基本上是束之高閣。以一城一郡培養清官,中華之大,倒也負擔得起;以一州一國托付清官,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人,遇事一定會吹毛求疵。最終隻會落得個諸葛孔明的下場!
空有賢名而不符其實,坐擁荊益富庶之地,如今也是益州疲弊的結局。
興漢軍引而不發,蜀漢動彈不得。以諸葛亮之能,也不敢輕啟戰端。
郭淮終於明白了,為什麽梅園當年要了喜歡劍走偏鋒的龐統,卻對技高一籌的諸葛亮敬而遠之。求全責備,搞得大家都不敢做事,更不用說冒著風險做事了。
諸葛亮果然厲害,千鈞重擔一個人扛。特別是渭水河灘的那一仗就說明了問題。沒有將令的吳班,居然可以見死不救。文聘在傷心絕望之餘掛印去職,直接導致了漢中的全麵崩潰。
諸葛亮六出祁山,漢中百姓不堪重負。吳班的見死不救,更是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興漢軍能夠趁虛而入,得益於文聘的心灰意冷。
郭淮堅持認為,諸葛亮肯定想過要除掉文聘。隻是大戰方罷,漢中出身的士卒受盡了委屈。要不是當年張魯遷走了漢中百姓,漢中的問題會更大。
魯淑也曾和郭淮討論過文聘隱居的事情。一個替蜀漢打了幾十年仗的老將,到最後隻能黯然退場。
那些跟著劉備進漢中的百姓,最後隻能在渭水河灘孤軍奮戰。那份悲涼,又有幾個人能懂?
郭淮望著埋頭苦幹的興漢軍將士們,自言自語的說道:“人擺對位置很重要,否則就會禍及天下。”
魯淑終於放下了包袱。迷魂陣工程沒有錯,隻是沒有讓所有的人獲益而已。然而那些參與建設的將士,都拿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街亭守軍拆除迷魂陣的舉動,讓華亭的司馬師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