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的論文答辯讓劉正明白了四方大姓走出華夏的重要意義。把華夏的理念和文明帶到更遠的地方就會增強華夏的生命力。
固步自封等於自尋死路。華夏人必須要永不止步。人沒了追求會死,國沒有拓展的領域會亡。走出去是唯一的出路。當年那些走出去的人,讓華夏得到了新生。如今需要更多的人走出去。
一潭死水會變得臭不可聞。隻有川流不息的活水,才是生命的源泉。人都是習慣安逸的存在,一旦耽於享樂,就會形成連鎖反應。
在劉正看來,四方大姓屬於主動往外走的那部分人。固本五姓多以守護為標準,很難邁出開疆拓土的腳步。
劉正和東方家聯手,將公孫家趕到了偏遠的帶方。同時讓霍家經營烏德城,就是在轉變固本五姓的生存態度。
李家到封狼山,是在為走出去做最後的準備。劉正也想把所有的世家和人才留在華夏。可是華夏給人才發揮的空間有限,強行留人就等於冗廢人員越來越多。崗位不足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最大的困擾。
劉正總算是明白了留住人也留不住心的真正含義。就拿那個兩百人的裏來說,養活一千人大家還可以勉強的維持溫飽;養活兩千人的時候還要把所有人都拴在那裏,那就是在逼著所有的人一起餓死。
想興漢國成立之初,地盤相對來說不是很大,與當時的人口基數進行換算,足以稱得上地廣人稀。現如今三十年過去了,興漢國的人口無限接近一億五千萬。拋開深山老林不計,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就拿淮南某地來說,曾經的百姓可以靠山吃山。一個村就那麽幾戶人家,人口也不過二十幾口。這樣的人口規模,想要依靠打獵養家糊口自然不成問題。
然而現如今再看那個村子,已經有了三十幾戶人家,人口數量也達到了近三百人。然而作為獵場的深山老林不僅沒有增加,反而由於大規模的墾荒銳減。
食物需求量的激增,直接導致依靠打獵養家糊口的傳統難以為繼了。深山老林養不了太多的人口,那就隻有種地了。
可是劉正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有一天村中的土地也不足以養活全村的人。居安思危,如何養活超出土地承受範圍的人口,就是梅園需求提前攻克的重要課題。
人地矛盾會隨著太平盛世的持續變得越來越尖銳。十五年前的五口之家,現如今三個孩子成了家,就變成了八口之家。再過一年半載之後,孫輩一旦降生,最少是十一口人起步。
劉正印象最深的是趙雲,當初趙家村相遇的時候隻是孤身一人。現如今的中山城趙家,那也是突破一千人口大關的大型家族了。至於依附趙家生存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了。
劉正記得趙雲成婚之初,不過是得到了三十名家丁。想不到三十年之後,趙家成了名符其實的大型世家。這還是梅園限製世家發展的結果。
更何況幽州承平,產業發達,所有的流動人口都會獲得足夠多的就業機會。趙家的發展,完全是常山郡趙家的人主動登門投靠。再看長安的世家,拿不出一萬以上的青壯作為家族的戰力,都沒有資格加入世家聯盟。
最具有代表性的司馬家,隨時可以抽調十萬人組成軍隊。也許那十萬人不是同一個姓,可是都得靠司馬家吃飯。端了人家的碗,就得服從管教。
梅園也是一樣,興漢集團擁有五十萬員工,張氏集團拆分之後,擁有四十萬員工,甄氏集團三十萬員工,忠勇集團二十萬員工。
這就意味著劉正可以直接繞過梅園指揮的青壯力量達到了一百五十萬。這要是配上武器裝備,足以攪亂整個興漢國了。
劉正為了確保梅園的安全,直接以興漢集團作為風向標,把員工的數量上限定為五十萬。所有集團一旦突破了人數上限,就必須要進行拆分重組。
同時為了避免工人被心懷鬼胎的勢力煽動,定期還要進行思想教育。劉正特別強調了每個季度例行的工人利益保障巡查。以最快的速度發現並解決問題。
劉正心裏清楚,隻要存在著貧富不均,就會持續不斷的發生工人與集團之間的矛盾。員工想要多賺錢,集團想要降低成本。這種矛盾永遠無法中止,隻會出現一個微妙的平衡。
矛盾的誕生得不到緩解就會不停的積壓,直到忍無可忍就會徹底的爆發。劉正建立巡查製度,就是想要不停的疏緩員工與集團之間的矛盾。
隻有員工與集團的利益同時得到維護並達到微妙的平衡,才能讓興漢國方麵減少無休無止的內耗。誰敢挑釁員工的忍耐力,誰就是在自掘墳墓。
劉正心想,華夏一直以來都有人亡政息的傳統。甚至有的時候人還在政就息了。員工與集團的矛盾也是一樣,很有可能發展成為集火集團負責人的惡性事件。
就拿最近發生的糜氏集團腐糧事件來說,該集團內部機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作為負責人的糜芳並沒有正麵迴應員工福利如何變成了腐糧的問題,而是在整個糜氏集團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
就這樣,糜氏集團的員工理所當然的認為集團是一個好集團,隻是其中的某些人變質了。
在糜芳處置了幾名高層之後,糜氏集團的員工基於自身的當前利益考慮選擇了原諒。在劉正看來,糜氏集團的做法純粹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一旦危機再次暴發,很有可能讓所有的員工失去信心。
劉正隻得提醒糜芳,腐糧事件不是簡單的捂蓋子。必須要徹底的進行改革,員工對集團的信任,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騙中損失殆盡。作為興漢國重要的糧食企業,腐糧造成的形象危機不容輕忽。
想要根絕腐糧,必須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徹底的清查糧源,實行追溯製度。
二是改良監測環節,特別是儲糧倉庫技術的革新。
三是建立腐糧銷毀機製。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堅決問責絕不輕饒。
劉正的提醒很及時,糜家的儲糧技術已經跟不上梅園科技的發展了。特別是對於腐糧的鑒定標準,已經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以前部分合格的糧食,按照新標準就變成了腐糧。這就需要糜氏集團提升儲糧技術,跟上時代的發展。
糜家想要拖延時間,梅園肯定不會答應。劉正不想拿糜家開刀,這才提點了一番。一旦糜芳心存僥幸,就會失去糧食大商的地位。
固步自封等於自尋死路。華夏人必須要永不止步。人沒了追求會死,國沒有拓展的領域會亡。走出去是唯一的出路。當年那些走出去的人,讓華夏得到了新生。如今需要更多的人走出去。
一潭死水會變得臭不可聞。隻有川流不息的活水,才是生命的源泉。人都是習慣安逸的存在,一旦耽於享樂,就會形成連鎖反應。
在劉正看來,四方大姓屬於主動往外走的那部分人。固本五姓多以守護為標準,很難邁出開疆拓土的腳步。
劉正和東方家聯手,將公孫家趕到了偏遠的帶方。同時讓霍家經營烏德城,就是在轉變固本五姓的生存態度。
李家到封狼山,是在為走出去做最後的準備。劉正也想把所有的世家和人才留在華夏。可是華夏給人才發揮的空間有限,強行留人就等於冗廢人員越來越多。崗位不足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最大的困擾。
劉正總算是明白了留住人也留不住心的真正含義。就拿那個兩百人的裏來說,養活一千人大家還可以勉強的維持溫飽;養活兩千人的時候還要把所有人都拴在那裏,那就是在逼著所有的人一起餓死。
想興漢國成立之初,地盤相對來說不是很大,與當時的人口基數進行換算,足以稱得上地廣人稀。現如今三十年過去了,興漢國的人口無限接近一億五千萬。拋開深山老林不計,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就拿淮南某地來說,曾經的百姓可以靠山吃山。一個村就那麽幾戶人家,人口也不過二十幾口。這樣的人口規模,想要依靠打獵養家糊口自然不成問題。
然而現如今再看那個村子,已經有了三十幾戶人家,人口數量也達到了近三百人。然而作為獵場的深山老林不僅沒有增加,反而由於大規模的墾荒銳減。
食物需求量的激增,直接導致依靠打獵養家糊口的傳統難以為繼了。深山老林養不了太多的人口,那就隻有種地了。
可是劉正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有一天村中的土地也不足以養活全村的人。居安思危,如何養活超出土地承受範圍的人口,就是梅園需求提前攻克的重要課題。
人地矛盾會隨著太平盛世的持續變得越來越尖銳。十五年前的五口之家,現如今三個孩子成了家,就變成了八口之家。再過一年半載之後,孫輩一旦降生,最少是十一口人起步。
劉正印象最深的是趙雲,當初趙家村相遇的時候隻是孤身一人。現如今的中山城趙家,那也是突破一千人口大關的大型家族了。至於依附趙家生存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了。
劉正記得趙雲成婚之初,不過是得到了三十名家丁。想不到三十年之後,趙家成了名符其實的大型世家。這還是梅園限製世家發展的結果。
更何況幽州承平,產業發達,所有的流動人口都會獲得足夠多的就業機會。趙家的發展,完全是常山郡趙家的人主動登門投靠。再看長安的世家,拿不出一萬以上的青壯作為家族的戰力,都沒有資格加入世家聯盟。
最具有代表性的司馬家,隨時可以抽調十萬人組成軍隊。也許那十萬人不是同一個姓,可是都得靠司馬家吃飯。端了人家的碗,就得服從管教。
梅園也是一樣,興漢集團擁有五十萬員工,張氏集團拆分之後,擁有四十萬員工,甄氏集團三十萬員工,忠勇集團二十萬員工。
這就意味著劉正可以直接繞過梅園指揮的青壯力量達到了一百五十萬。這要是配上武器裝備,足以攪亂整個興漢國了。
劉正為了確保梅園的安全,直接以興漢集團作為風向標,把員工的數量上限定為五十萬。所有集團一旦突破了人數上限,就必須要進行拆分重組。
同時為了避免工人被心懷鬼胎的勢力煽動,定期還要進行思想教育。劉正特別強調了每個季度例行的工人利益保障巡查。以最快的速度發現並解決問題。
劉正心裏清楚,隻要存在著貧富不均,就會持續不斷的發生工人與集團之間的矛盾。員工想要多賺錢,集團想要降低成本。這種矛盾永遠無法中止,隻會出現一個微妙的平衡。
矛盾的誕生得不到緩解就會不停的積壓,直到忍無可忍就會徹底的爆發。劉正建立巡查製度,就是想要不停的疏緩員工與集團之間的矛盾。
隻有員工與集團的利益同時得到維護並達到微妙的平衡,才能讓興漢國方麵減少無休無止的內耗。誰敢挑釁員工的忍耐力,誰就是在自掘墳墓。
劉正心想,華夏一直以來都有人亡政息的傳統。甚至有的時候人還在政就息了。員工與集團的矛盾也是一樣,很有可能發展成為集火集團負責人的惡性事件。
就拿最近發生的糜氏集團腐糧事件來說,該集團內部機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作為負責人的糜芳並沒有正麵迴應員工福利如何變成了腐糧的問題,而是在整個糜氏集團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
就這樣,糜氏集團的員工理所當然的認為集團是一個好集團,隻是其中的某些人變質了。
在糜芳處置了幾名高層之後,糜氏集團的員工基於自身的當前利益考慮選擇了原諒。在劉正看來,糜氏集團的做法純粹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一旦危機再次暴發,很有可能讓所有的員工失去信心。
劉正隻得提醒糜芳,腐糧事件不是簡單的捂蓋子。必須要徹底的進行改革,員工對集團的信任,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騙中損失殆盡。作為興漢國重要的糧食企業,腐糧造成的形象危機不容輕忽。
想要根絕腐糧,必須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徹底的清查糧源,實行追溯製度。
二是改良監測環節,特別是儲糧倉庫技術的革新。
三是建立腐糧銷毀機製。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堅決問責絕不輕饒。
劉正的提醒很及時,糜家的儲糧技術已經跟不上梅園科技的發展了。特別是對於腐糧的鑒定標準,已經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以前部分合格的糧食,按照新標準就變成了腐糧。這就需要糜氏集團提升儲糧技術,跟上時代的發展。
糜家想要拖延時間,梅園肯定不會答應。劉正不想拿糜家開刀,這才提點了一番。一旦糜芳心存僥幸,就會失去糧食大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