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淩霜世家出身,見慣了好物件。跟隨小沙彌走進禪室那刻,她仍舊被掛在四壁的書畫閃花了眼。
每一幅書畫都出自大家之手,若折成銀子,少說也得五萬兩。除開書畫,禪室裏隻剩茶具與香爐,看著倒還質樸。
沙彌燒水,執事僧泡茶。當沸水注入茶盞那一瞬間,嫩綠色的枝葉在茶杯中舒展,一股春日的氣息彌漫在每個人鼻端。
崔淩霜輕輕呷了口茶水,終於忍不住暗罵了句,奢靡。
這種茶叫畫眉,生長在洛川發源地的崇山峻嶺之間。此茶春日采摘,夏日泡飲。若想冬日也能喝到春茶的滋味兒,必須將密封的茶葉罐擺在冰庫或者雪地之中。
泡飲時,提前取出茶葉,待茶葉與室溫相同時衝泡。如此一來才能讓茶水喝出春日的氣息。
畫眉的母樹隻有幾十株,半數成了貢品。餘下的也都被權貴收入囊中,能喝得起畫眉的,還真是非富即貴。
住持不喝茶,卻很享受輕嗅茶香的感覺。隻聽他問:“不知施主找老衲所為何事?”
崔淩霜放下茶盞,道:“想問住持何時有空去上栗縣做佛事?”
住持微微皺眉,顯然不明白崔淩霜在說什麽。負責泡茶的執事僧替他問道:“崔施主此話何解?”
“蘭考決堤後,我心憐受災百姓,希望能為他們做些什麽……貴寺知客答應幫我做場佛事,並承諾這場佛事會用上所有大德高僧。還說地點兒可由我選擇,超度人數也沒有限製……貴寺如此高風亮節,實在令我感慨良多,今日冒昧前來詢問何時可以啟程。”
住持麵不改色的讓執事僧去將知客喊進來問話。憑他對知客的了解,這人肯定不會胡亂許諾,說什麽讓寺裏眾僧隨崔淩霜去上栗縣做佛事等等。
知客很快就來了,瞧見崔淩霜與青桑,他微微有些失神。一時半會竟分不出昨日來的那一主一仆究竟是不是這兩人。
崔淩霜笑眯眯的看著他,問:“大師,我的丫鬟曾往功德箱內捐了兩萬兩銀票,可有此事?”
青桑確實朝功德箱裏投了銀票,知客點點頭,“確有此事,隻是……”
崔淩霜絕不會讓他把話說完,接著問:“你承諾會請出寺內所有大德高僧。”
知客點點頭,“是這樣。”
“住持是大德高僧對不對?”
一連串問題讓知客明白了崔淩霜的意圖,瞬間舌頭打結,想不到事情居然可以這樣操作!他認識的信徒全都對住持充滿尊敬,哪會想到讓住持給往生者念經超度?
趁他語塞,崔淩霜一點不客氣的又說幾個難題。
“你承諾寺院可以為意外而亡的往生者一並超度,還說隻要場地寬綽,提供齋飯就能離開寺廟去其他地方做佛事。換言之,你們隨我前往上栗超度因災而亡的往生者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不……不……不……”知客急中生智,道:“昨日那位施主說是為父母超度,敢問施主的父母因災而亡?”
他說完就鬆了口氣,並用僧衣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崔氏嫡女既想用丫鬟冒充本人,難不成也要說自己父母雙亡?
崔淩霜道:“我的生身父母健在,衣食父母卻因災害死傷不少,我給寺院捐功德便是為了衣食父母超度。佛家講究眾生平等,並以慈悲為懷,大師難道要跟我計較生身父母與衣食父母之別?”
這話若放在其他人口中,知客說不定會辯駁幾句,若讓崔淩霜來說,還話沒錯。崔家是洛川流域最大的地主,自然要把田耕者當成衣食父母!
知客再次舌頭打結,昨日那一主一仆就是來下套的。還以為自己聰明,欺負了兩個不懂佛事的人,如今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出家人不打逛語,他昨日隨口所言今日被要求兌現,這下如何是好?
主持和執事僧在一旁聽得明白,崔淩霜擺明了是找麻煩。並將自己放在道德高點,聰明的按寺院規矩來找麻煩。
執事僧道:“崔施主心懷蒼生實乃大善,這場佛事碧落寺肯定要做,施主打算怎麽做?”
碧落寺認栽,聽這說法是打算討價還價了。
崔淩霜若是沒喝那杯畫眉,或許會見好就收,說出訴求。數十兩銀子的好茶下肚,倒讓她生出幾分俠義心腸,打算好好治治這群忘記民生疾苦的禿驢。
崔淩霜對執事僧的提問避而不答,漫不經心的摩挲著手中茶盞,跟眾人介紹起官窯和民窯的區別。
還說手中瓷盞是官窯出品,秉承“千中選十,百中選一”的原則。難怪摸著溫潤,看著古樸,倒比家裏用的瓷器還好些。
她滔滔不絕地說著,執事僧若不出言打斷,瞧這架勢好似根本不想停。
“施主大家出身,見多識廣,貧僧也是剛剛才曉得這套茶具竟大有來頭……可惜在我等眼中,物與人相似,皆無高低貴賤之分……”
崔淩霜冷笑,照他們的說法,茶具是香客所贈,茶葉也是香客所贈。他們都不知道價值,不過隨手一抓就拿到了最頂尖的物件兒!
她放下茶盞,麵有愧色的說,“母親商戶出身,耳濡目染竟學得一身銖錙必較的脾性,實在讓諸位見笑。佛事還請按知客承諾的來辦,銀子若是不夠,途經崔氏時,我自會安排丫鬟去取……隻是麻煩寺裏給個章程,這樣方便我跟父親討要銀子。”
執事僧想要討價還價,崔淩霜卻寸步不讓,非得要住持帶領寺內大德高僧前往上栗縣幫那兒的往生者做佛事。
知客擦了擦汗,頭一次覺得銀票燙手,昨兒怎麽就鬼迷心竅隨口應下那麽多條件呢?
執事僧挺為難,搞不懂崔淩霜哪根筋抽了非得找寺裏麻煩。
住持老神在在地念著“阿彌陀佛”,直到眾人都看著他,才說,“晚課時辰到了,崔施主還請稍候!”
崔淩霜一點兒不著急,淡定的說,“幾位大師慢走……”話音剛落,晚課鍾聲想起,寺內僧人魚貫朝大堂走去。
每一幅書畫都出自大家之手,若折成銀子,少說也得五萬兩。除開書畫,禪室裏隻剩茶具與香爐,看著倒還質樸。
沙彌燒水,執事僧泡茶。當沸水注入茶盞那一瞬間,嫩綠色的枝葉在茶杯中舒展,一股春日的氣息彌漫在每個人鼻端。
崔淩霜輕輕呷了口茶水,終於忍不住暗罵了句,奢靡。
這種茶叫畫眉,生長在洛川發源地的崇山峻嶺之間。此茶春日采摘,夏日泡飲。若想冬日也能喝到春茶的滋味兒,必須將密封的茶葉罐擺在冰庫或者雪地之中。
泡飲時,提前取出茶葉,待茶葉與室溫相同時衝泡。如此一來才能讓茶水喝出春日的氣息。
畫眉的母樹隻有幾十株,半數成了貢品。餘下的也都被權貴收入囊中,能喝得起畫眉的,還真是非富即貴。
住持不喝茶,卻很享受輕嗅茶香的感覺。隻聽他問:“不知施主找老衲所為何事?”
崔淩霜放下茶盞,道:“想問住持何時有空去上栗縣做佛事?”
住持微微皺眉,顯然不明白崔淩霜在說什麽。負責泡茶的執事僧替他問道:“崔施主此話何解?”
“蘭考決堤後,我心憐受災百姓,希望能為他們做些什麽……貴寺知客答應幫我做場佛事,並承諾這場佛事會用上所有大德高僧。還說地點兒可由我選擇,超度人數也沒有限製……貴寺如此高風亮節,實在令我感慨良多,今日冒昧前來詢問何時可以啟程。”
住持麵不改色的讓執事僧去將知客喊進來問話。憑他對知客的了解,這人肯定不會胡亂許諾,說什麽讓寺裏眾僧隨崔淩霜去上栗縣做佛事等等。
知客很快就來了,瞧見崔淩霜與青桑,他微微有些失神。一時半會竟分不出昨日來的那一主一仆究竟是不是這兩人。
崔淩霜笑眯眯的看著他,問:“大師,我的丫鬟曾往功德箱內捐了兩萬兩銀票,可有此事?”
青桑確實朝功德箱裏投了銀票,知客點點頭,“確有此事,隻是……”
崔淩霜絕不會讓他把話說完,接著問:“你承諾會請出寺內所有大德高僧。”
知客點點頭,“是這樣。”
“住持是大德高僧對不對?”
一連串問題讓知客明白了崔淩霜的意圖,瞬間舌頭打結,想不到事情居然可以這樣操作!他認識的信徒全都對住持充滿尊敬,哪會想到讓住持給往生者念經超度?
趁他語塞,崔淩霜一點不客氣的又說幾個難題。
“你承諾寺院可以為意外而亡的往生者一並超度,還說隻要場地寬綽,提供齋飯就能離開寺廟去其他地方做佛事。換言之,你們隨我前往上栗超度因災而亡的往生者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不……不……不……”知客急中生智,道:“昨日那位施主說是為父母超度,敢問施主的父母因災而亡?”
他說完就鬆了口氣,並用僧衣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崔氏嫡女既想用丫鬟冒充本人,難不成也要說自己父母雙亡?
崔淩霜道:“我的生身父母健在,衣食父母卻因災害死傷不少,我給寺院捐功德便是為了衣食父母超度。佛家講究眾生平等,並以慈悲為懷,大師難道要跟我計較生身父母與衣食父母之別?”
這話若放在其他人口中,知客說不定會辯駁幾句,若讓崔淩霜來說,還話沒錯。崔家是洛川流域最大的地主,自然要把田耕者當成衣食父母!
知客再次舌頭打結,昨日那一主一仆就是來下套的。還以為自己聰明,欺負了兩個不懂佛事的人,如今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出家人不打逛語,他昨日隨口所言今日被要求兌現,這下如何是好?
主持和執事僧在一旁聽得明白,崔淩霜擺明了是找麻煩。並將自己放在道德高點,聰明的按寺院規矩來找麻煩。
執事僧道:“崔施主心懷蒼生實乃大善,這場佛事碧落寺肯定要做,施主打算怎麽做?”
碧落寺認栽,聽這說法是打算討價還價了。
崔淩霜若是沒喝那杯畫眉,或許會見好就收,說出訴求。數十兩銀子的好茶下肚,倒讓她生出幾分俠義心腸,打算好好治治這群忘記民生疾苦的禿驢。
崔淩霜對執事僧的提問避而不答,漫不經心的摩挲著手中茶盞,跟眾人介紹起官窯和民窯的區別。
還說手中瓷盞是官窯出品,秉承“千中選十,百中選一”的原則。難怪摸著溫潤,看著古樸,倒比家裏用的瓷器還好些。
她滔滔不絕地說著,執事僧若不出言打斷,瞧這架勢好似根本不想停。
“施主大家出身,見多識廣,貧僧也是剛剛才曉得這套茶具竟大有來頭……可惜在我等眼中,物與人相似,皆無高低貴賤之分……”
崔淩霜冷笑,照他們的說法,茶具是香客所贈,茶葉也是香客所贈。他們都不知道價值,不過隨手一抓就拿到了最頂尖的物件兒!
她放下茶盞,麵有愧色的說,“母親商戶出身,耳濡目染竟學得一身銖錙必較的脾性,實在讓諸位見笑。佛事還請按知客承諾的來辦,銀子若是不夠,途經崔氏時,我自會安排丫鬟去取……隻是麻煩寺裏給個章程,這樣方便我跟父親討要銀子。”
執事僧想要討價還價,崔淩霜卻寸步不讓,非得要住持帶領寺內大德高僧前往上栗縣幫那兒的往生者做佛事。
知客擦了擦汗,頭一次覺得銀票燙手,昨兒怎麽就鬼迷心竅隨口應下那麽多條件呢?
執事僧挺為難,搞不懂崔淩霜哪根筋抽了非得找寺裏麻煩。
住持老神在在地念著“阿彌陀佛”,直到眾人都看著他,才說,“晚課時辰到了,崔施主還請稍候!”
崔淩霜一點兒不著急,淡定的說,“幾位大師慢走……”話音剛落,晚課鍾聲想起,寺內僧人魚貫朝大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