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柏做過很多喪盡天良的事兒,包括算計謝霽,將崔淩霜送上刑場。無論做什麽他都不會產生心理負擔,唯有陳然臨死那一刻憎怨的目光常令他在午夜夢迴之際驚醒。
重生之後,他最先做的就是除去絆腳石衛桐,成為侯府唯一拿得出手的子嗣。他自認為做得天衣無縫,一切看起來像是意外,可惜仍舊引起了衛鋭的懷疑。
聽說他要隨李成思學習治水,衛鋭看似隨意地派了個人跟在他身邊。見到這人,他立即收斂起所有與過往不相符的行為,就怕被衛鋭坐實猜測。
跟著他的漢子姓秦,看著老實巴交是個實誠人,其實狡猾多智陰險無比。這人既是衛鋭的心腹也是其幕僚,歸寧侯府那些醃臢事兒有大半出自這人之手。
有了姓秦的這條尾巴跟著,他不得不改變計劃。提前“偶遇”陳然,盡量讓此人掌控在手中,方便之後見機行事。
聽到陳然要綁架縣令,還當著李修說出此事兒,他急忙打圓場,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陳兄也是讀書人,我們若是這樣做了,豈不是藐視國法?”
陳然冷笑道:“肚裏空空,腦子裏隻想著找東西果腹,也就你們這些吃飽喝足的公子哥兒才會在這種時候講禮法。”
李修氣急,為了節省糧食,他們父子這幾日不但沒有吃飽,還把崔衍讓人送來的口糧勻出來給陳然和其夥伴。怎料這人如此不感恩,說他是公子哥兒也就罷了,還說他吃飽喝足……
衛柏搶在李修之前說道:“說起身份,我可是正兒八經的侯府公子,奴才都稱一聲衛三爺。”
“三爺一直覺得日子還不錯,雖不如世子,卻也比小老百姓強了不少。三爺的父親是庶子,在京城非常出名,所有酒肆花坊都曉得歸寧侯府的二老爺不但喜歡賒賬,還喜歡打老婆。三爺也知道母親時常被打,於是叮囑小廝,但凡見到父親醉酒歸家便去正院喊他。”
“某日,小廝著急地跑來找三爺,告訴他二老爺喝醉了正在打夫人。青天白日的,三爺也不知父親發哪門子瘋,怎麽那麽早就開始打人了呢?”
“他匆匆趕到偏院,父親已經拿銀子走了。母親正從碎了一地的瓷片中撿起半個粽子往嘴裏塞,他羞憤的打落那個粽子,問母親是不是被揍傻了!”
“母親心疼的看著那半個粽子說:我能有什麽辦法?好容易吃到一個有肉的,你這是怎麽了……”
衛柏用“三爺”替代了“我”,好似旁觀者般冷靜的說著發生在歸寧侯府的事情。
陳然等人最初還想說他矯情,侯府再怎麽差也能吃到肉。又聽了一陣之後,他們忽然體會到衛柏那個階層的不易。
窮人苦,富人未必就幸福。
他們若搶了糧倉,不過伸頭一刀。衛柏等人若失了糧倉,搞不好是株連九族。大家相交一場,李修父子與衛柏並未對不起他們,有何必把天災人禍遷怒於人?
李修見衛柏居然用自爆家醜的方式說服陳然等人,一時竟不知該如何評價此人。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以為衛柏沒必要如此。況且他見過顧氏,見過顧老太爺,他們都是有錢的主。衛柏的父親興許是那樣兒,母親絕不會窮的吃不起肉。
正當他琢磨著衛柏為何要撒謊,陳然那邊問:“如今糧食緊缺,你們又不讓動官倉,難不成眼睜睜的看人餓死?”
衛柏道:“官倉裏的糧食一般是地方給朝廷的賦稅,也是平衡地方糧價及戰爭時候的儲備糧。我記得地方官員有權利在糧價波動太大的時候賣出官糧平衡糧價。”
陳然問:“你說這些有什麽用,但凡需要救濟的人家,都是被洪水卷走一切的可憐人,誰買得起糧食?”
衛柏細細解釋了他的想法。
老百姓沒錢,但他們有地,隻需把土地賣給官府就能換取可以活命的糧食。等朝廷詔書下來,他們要麽跟淪為佃農跟地主幫工,要麽用糧食換迴土地,一切都不曾改變。
陳然想了想,又道:“若來年沒人贖地,官府要那麽多田地幹嘛?縣令交給朝廷的稅金又從何而來?”
衛柏道:“我覺得可以請崔氏作保,讓有心賑濟災民的富戶將老百姓的田地買了去。等到來年,官府不缺稅銀,老百姓要麽找富戶贖地,要麽替富戶耕田,豈不是皆大歡喜的局麵。”
李修認真聽著,覺得衛柏這個主意出到了點子上。既不違法,又能解決當務之急,實乃利國利民之舉。
他道:“我這就動身去尋二伯,看看崔氏願不願替上栗縣百姓作保。”
衛柏跟著就說,“早就想去崔氏拜訪,如今姨丈就在跟前兒,豈有不去的道理。”
兩人出城去尋崔衍,短短幾日,崔衍瘦了一圈。他們勸其不要太過勞累,有些事兒交給下屬去辦就好……又怎知崔衍其實是心病,每每入夜就被事實真相折磨得無法入眠。
寒暄之後,衛柏說了來意。崔衍答應作保,卻明白的告訴兩人,宗族在賑災上已盡全力,隻怕無力購買災民的田地。
衛柏笑著說無妨,他有些私房錢可盡綿薄之力。隻要崔氏願意作保,他和李修這就迴城起草文書告知百姓……
兩人剛走,一直低頭算賬的顧山道:“二老爺,事情可真巧。主子讓我過來,一是幫忙,還有就是買地。”
顧山受崔淩霜所托買地,得知這人被送去水月庵清修,他很想去問問這地還買不買?又聽說長房所有人都不在府邸,去了也是白去,隻好等在驛館,看看崔淩霜是否會安排人手過來。
等了不足一日,紅櫻來了,厚厚一疊銀票交在他手中,讓他趕緊去辦事兒!
好容易追上崔衍的隊伍,還未說明來意就被崔衍喊到帳篷裏幫忙算賬。
這也怪不得崔衍,往日賑災都有地方官員接待,少不得會派出幾個幕僚前來幫忙……
上栗縣同以往賑災的地方不一樣,縣令本身不歡迎賑災隊伍,原本可以幫忙的李修和崔元翰又去了縣城。他正愁上哪找個算賬的好手,正巧碰到了揣著銀子來買地的顧山!
兩人相處了那麽幾天,他這時才曉得顧山跟過來居然是為了買地。
他道:“明日我們同去縣城,看上什麽地你先挑。”說完才問:“嶽父為何要買地?”
顧山撓撓頭,憨厚的笑道:“主子的事兒我那兒知道,興許買給霜姐兒做嫁妝。”
提到崔淩霜,崔衍尷尬的說,“這次的事兒委屈她了,及笄之後才談親事兒確實不妥……好在她有銀子傍身,終究會找到如意郎君的。”
重生之後,他最先做的就是除去絆腳石衛桐,成為侯府唯一拿得出手的子嗣。他自認為做得天衣無縫,一切看起來像是意外,可惜仍舊引起了衛鋭的懷疑。
聽說他要隨李成思學習治水,衛鋭看似隨意地派了個人跟在他身邊。見到這人,他立即收斂起所有與過往不相符的行為,就怕被衛鋭坐實猜測。
跟著他的漢子姓秦,看著老實巴交是個實誠人,其實狡猾多智陰險無比。這人既是衛鋭的心腹也是其幕僚,歸寧侯府那些醃臢事兒有大半出自這人之手。
有了姓秦的這條尾巴跟著,他不得不改變計劃。提前“偶遇”陳然,盡量讓此人掌控在手中,方便之後見機行事。
聽到陳然要綁架縣令,還當著李修說出此事兒,他急忙打圓場,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陳兄也是讀書人,我們若是這樣做了,豈不是藐視國法?”
陳然冷笑道:“肚裏空空,腦子裏隻想著找東西果腹,也就你們這些吃飽喝足的公子哥兒才會在這種時候講禮法。”
李修氣急,為了節省糧食,他們父子這幾日不但沒有吃飽,還把崔衍讓人送來的口糧勻出來給陳然和其夥伴。怎料這人如此不感恩,說他是公子哥兒也就罷了,還說他吃飽喝足……
衛柏搶在李修之前說道:“說起身份,我可是正兒八經的侯府公子,奴才都稱一聲衛三爺。”
“三爺一直覺得日子還不錯,雖不如世子,卻也比小老百姓強了不少。三爺的父親是庶子,在京城非常出名,所有酒肆花坊都曉得歸寧侯府的二老爺不但喜歡賒賬,還喜歡打老婆。三爺也知道母親時常被打,於是叮囑小廝,但凡見到父親醉酒歸家便去正院喊他。”
“某日,小廝著急地跑來找三爺,告訴他二老爺喝醉了正在打夫人。青天白日的,三爺也不知父親發哪門子瘋,怎麽那麽早就開始打人了呢?”
“他匆匆趕到偏院,父親已經拿銀子走了。母親正從碎了一地的瓷片中撿起半個粽子往嘴裏塞,他羞憤的打落那個粽子,問母親是不是被揍傻了!”
“母親心疼的看著那半個粽子說:我能有什麽辦法?好容易吃到一個有肉的,你這是怎麽了……”
衛柏用“三爺”替代了“我”,好似旁觀者般冷靜的說著發生在歸寧侯府的事情。
陳然等人最初還想說他矯情,侯府再怎麽差也能吃到肉。又聽了一陣之後,他們忽然體會到衛柏那個階層的不易。
窮人苦,富人未必就幸福。
他們若搶了糧倉,不過伸頭一刀。衛柏等人若失了糧倉,搞不好是株連九族。大家相交一場,李修父子與衛柏並未對不起他們,有何必把天災人禍遷怒於人?
李修見衛柏居然用自爆家醜的方式說服陳然等人,一時竟不知該如何評價此人。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以為衛柏沒必要如此。況且他見過顧氏,見過顧老太爺,他們都是有錢的主。衛柏的父親興許是那樣兒,母親絕不會窮的吃不起肉。
正當他琢磨著衛柏為何要撒謊,陳然那邊問:“如今糧食緊缺,你們又不讓動官倉,難不成眼睜睜的看人餓死?”
衛柏道:“官倉裏的糧食一般是地方給朝廷的賦稅,也是平衡地方糧價及戰爭時候的儲備糧。我記得地方官員有權利在糧價波動太大的時候賣出官糧平衡糧價。”
陳然問:“你說這些有什麽用,但凡需要救濟的人家,都是被洪水卷走一切的可憐人,誰買得起糧食?”
衛柏細細解釋了他的想法。
老百姓沒錢,但他們有地,隻需把土地賣給官府就能換取可以活命的糧食。等朝廷詔書下來,他們要麽跟淪為佃農跟地主幫工,要麽用糧食換迴土地,一切都不曾改變。
陳然想了想,又道:“若來年沒人贖地,官府要那麽多田地幹嘛?縣令交給朝廷的稅金又從何而來?”
衛柏道:“我覺得可以請崔氏作保,讓有心賑濟災民的富戶將老百姓的田地買了去。等到來年,官府不缺稅銀,老百姓要麽找富戶贖地,要麽替富戶耕田,豈不是皆大歡喜的局麵。”
李修認真聽著,覺得衛柏這個主意出到了點子上。既不違法,又能解決當務之急,實乃利國利民之舉。
他道:“我這就動身去尋二伯,看看崔氏願不願替上栗縣百姓作保。”
衛柏跟著就說,“早就想去崔氏拜訪,如今姨丈就在跟前兒,豈有不去的道理。”
兩人出城去尋崔衍,短短幾日,崔衍瘦了一圈。他們勸其不要太過勞累,有些事兒交給下屬去辦就好……又怎知崔衍其實是心病,每每入夜就被事實真相折磨得無法入眠。
寒暄之後,衛柏說了來意。崔衍答應作保,卻明白的告訴兩人,宗族在賑災上已盡全力,隻怕無力購買災民的田地。
衛柏笑著說無妨,他有些私房錢可盡綿薄之力。隻要崔氏願意作保,他和李修這就迴城起草文書告知百姓……
兩人剛走,一直低頭算賬的顧山道:“二老爺,事情可真巧。主子讓我過來,一是幫忙,還有就是買地。”
顧山受崔淩霜所托買地,得知這人被送去水月庵清修,他很想去問問這地還買不買?又聽說長房所有人都不在府邸,去了也是白去,隻好等在驛館,看看崔淩霜是否會安排人手過來。
等了不足一日,紅櫻來了,厚厚一疊銀票交在他手中,讓他趕緊去辦事兒!
好容易追上崔衍的隊伍,還未說明來意就被崔衍喊到帳篷裏幫忙算賬。
這也怪不得崔衍,往日賑災都有地方官員接待,少不得會派出幾個幕僚前來幫忙……
上栗縣同以往賑災的地方不一樣,縣令本身不歡迎賑災隊伍,原本可以幫忙的李修和崔元翰又去了縣城。他正愁上哪找個算賬的好手,正巧碰到了揣著銀子來買地的顧山!
兩人相處了那麽幾天,他這時才曉得顧山跟過來居然是為了買地。
他道:“明日我們同去縣城,看上什麽地你先挑。”說完才問:“嶽父為何要買地?”
顧山撓撓頭,憨厚的笑道:“主子的事兒我那兒知道,興許買給霜姐兒做嫁妝。”
提到崔淩霜,崔衍尷尬的說,“這次的事兒委屈她了,及笄之後才談親事兒確實不妥……好在她有銀子傍身,終究會找到如意郎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