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柏除了臉,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與生俱來的親和力。都不用李成思介紹,他便自來熟的同李修一行搭話。
觀察到李修麵露警惕,與崔元翰放鬆的神態形成鮮明對比。他問:“文東兄,我們可曾見過?”
李修道:“不曾。”
“是嗎?那你一定聽過我的名字,霜妹妹說的吧!”
李修笑著岔開話題,不敢與衛柏深談下去,擔心多聊片刻,他埋藏心底的秘密就會被衛柏窺破。
人人都覺得衛柏待人誠懇,辦事熱心,一副無害模樣。他卻對此人疑慮重重,李成思不明白他為何如此,他解釋如下。
自從結識高涵,他時常被人誤以為是龍子鳳孫,前恭後倨之事時有發生。遇的多了,他能輕易從對方的態度猜測其用心。
衛柏對他和崔元翰的態度看似一樣,其實並不相同,感覺衛柏在刻意拉近與他的距離。最恐怖的是,他剛有這種想法,就被衛柏所察,問兩人是否認識,並肯定的說了崔淩霜的名字……
如此敏銳的觀察力讓李修知道什麽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同時認定了此人所謀甚大,與李成思同行絕不是簡單的學習治水這麽簡單。
經李修提醒,李成思也說了一些對衛柏的看法。據說衛柏非常自律,一路行來,幾點晨讀,幾點歇息,每日該幹何事,幾乎全部安排妥當。
李修也自律,終究年輕,定力不足,偶爾會與友人清談不眠,也曾大醉不歸。相差無幾的歲數,他無論如何做不到衛柏那樣兒。
有了高涵的手書,一行人順利進入縣城。縣令心知事敗,甘願伏法,並將所有罪責承攬到身上,等待朝廷責罰。
李思成知道事情遠不是縣令所說那樣。他與衛柏沿著洛川江逆流而上,據考察,被衝破的河堤根本達不到本該有的建造標準。按今年的雨勢,不管上栗縣令有沒有加固河堤,蘭考流域都會決堤。
換言之,整件事不僅關係到縣令,還牽扯到文侑初年修建的河堤。
李修這一刻終於懂了河神那番言語,決堤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決堤引發的黨爭。聖心難測,這種事兒若處理不好,引發此事的人十之八九會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想通這一點,他和李成思仔細分析了朝中局勢。一致認為若蘭考河堤的事情呈到禦前,這肯定會成為聖上處置老相國裴仁玉的最佳借口。
裴仁玉曆時三朝,學生無數。無論是他保學生,或學生保他,都將在朝中掀起巨浪。
李成思生性耿直,經常得罪同僚。聖上若徹查此案,工部首當其衝,最後倒黴的一定是他。
父子倆商議幾日,最終決定置身事外。隻要聖上不問,李成思絕不會把自己的看法寫成折子上達天聽。
商議此事時,李成思下意識的忘了衛柏。歸寧侯衛鋭久不上朝,衛柏即使知道這些又能如何!
李修不同,關於蘭考決堤,他以為衛柏一早就知道河防有問題。拉上李成思就是為確定此事兒,並打算借機生事。
這些日子,他經常拿自己同衛柏比較。發現衛柏樣樣比他強,就連他引以為傲的學問也如此。若他的女子,肯定也選衛柏,崔淩霜惦記此人隻能說非常有眼光!
崔衍那邊很快就收到可以入城的消息,看著不斷趕來的流民,他讓隊伍停在原地並未往城裏走。
這次拉來的糧食本以為能撐個十天半月,怎料短短五日就消耗過半,除了拚命往粥裏加水,他竟想不出別的辦法。
聽說城內災民更多,他實在不願入城。不救看著揪心,想救卻又沒有能力。
宗族畢竟不是朝廷,能力有限。
崔衍不進城的消息傳來後,幾個年輕人聚在一起討論接下來的日子該如何是好。
一個叫陳然的青年說,蘭考決堤皆因縣令之故,應該把縣令綁起來交給流民,以此達到安撫的目的。隨後借流民之手衝破官倉,開倉放糧。
一行人能夠進入縣城全靠李修拿著高涵的手書和龍紋玉佩,某種意義上他充當了高涵的代言人。
縣令肯定該死,他們卻沒有權利將其處死。如何治罪是聖上的事兒,若縣令沒等到朝廷詔書就死於流民之手,他肯定難逃罪責。
陳然說話時,完全不顧他也在場,好像故意說給他聽到一樣。他心中慍怒,卻沒有表現在臉上。崔衍派出的壯丁已離去,陳然是上栗縣人,真要鬧起來,他肯定不討好。
衛柏將兩人的麵色都看在眼中。重生一世,他知道李修高中榜眼,對陳然更是了解。
陳然也是讀書人,隻不過年年落地,不曾高中。今年剛歇了科考的心思,就遇上洪災,家人在城外失蹤,生死不明。
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陳然不同。他四處奔走唿救,打算等洪水過後前往下遊尋找家人屍體……
縣令的所作所為他全都看在眼裏,知道這人為升官發財錯過了最好的搶險救人時刻,還知道河堤脆弱似豆腐與這人貪贓枉法有著很大關係!
正當他滿腔怨憤無處可泄時,遇上了周九。此人是洛川漁夫,洪災爆發後,周九仗著長期網魚練出來的手藝救下不少人。當沿河災民迫於生計前往縣城求助時,上栗縣令拒絕他們入城。陳然為尋家人也到了城外,同樣被拒。
機緣巧合,陳然遇上周九,兩人策劃打劫了縣城官倉,並開倉濟民。因此義舉,他們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躲過官府一波又一波的追捕,隊伍從最初的數十人發展至上百……直至被歸寧候衛鋭剿滅。
陳然與周九確有打劫官府糧倉的行為,卻不是引起朝廷震怒的原因。兩人因名氣太大遭人嫁禍,說他們打劫了戶部用於修繕河防的銀子。
據衛柏所知,那筆錢至始至終就沒出過京城,全都落入了衛鋭極其同夥手中。栽贓嫁禍之後,衛鋭主動請纓剿匪,屠盡陳然,周九近百人,卻謊稱他們有千人之多,銀子大部分被他們的黨羽帶走……
還記得衛鋭剿匪之前將他喊到府中正廳,交給他一個任務,假裝落水災民混入陳然與周九的隊伍。正是他出賣了陳然一夥,致使這群人全被屠光。
觀察到李修麵露警惕,與崔元翰放鬆的神態形成鮮明對比。他問:“文東兄,我們可曾見過?”
李修道:“不曾。”
“是嗎?那你一定聽過我的名字,霜妹妹說的吧!”
李修笑著岔開話題,不敢與衛柏深談下去,擔心多聊片刻,他埋藏心底的秘密就會被衛柏窺破。
人人都覺得衛柏待人誠懇,辦事熱心,一副無害模樣。他卻對此人疑慮重重,李成思不明白他為何如此,他解釋如下。
自從結識高涵,他時常被人誤以為是龍子鳳孫,前恭後倨之事時有發生。遇的多了,他能輕易從對方的態度猜測其用心。
衛柏對他和崔元翰的態度看似一樣,其實並不相同,感覺衛柏在刻意拉近與他的距離。最恐怖的是,他剛有這種想法,就被衛柏所察,問兩人是否認識,並肯定的說了崔淩霜的名字……
如此敏銳的觀察力讓李修知道什麽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同時認定了此人所謀甚大,與李成思同行絕不是簡單的學習治水這麽簡單。
經李修提醒,李成思也說了一些對衛柏的看法。據說衛柏非常自律,一路行來,幾點晨讀,幾點歇息,每日該幹何事,幾乎全部安排妥當。
李修也自律,終究年輕,定力不足,偶爾會與友人清談不眠,也曾大醉不歸。相差無幾的歲數,他無論如何做不到衛柏那樣兒。
有了高涵的手書,一行人順利進入縣城。縣令心知事敗,甘願伏法,並將所有罪責承攬到身上,等待朝廷責罰。
李思成知道事情遠不是縣令所說那樣。他與衛柏沿著洛川江逆流而上,據考察,被衝破的河堤根本達不到本該有的建造標準。按今年的雨勢,不管上栗縣令有沒有加固河堤,蘭考流域都會決堤。
換言之,整件事不僅關係到縣令,還牽扯到文侑初年修建的河堤。
李修這一刻終於懂了河神那番言語,決堤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決堤引發的黨爭。聖心難測,這種事兒若處理不好,引發此事的人十之八九會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想通這一點,他和李成思仔細分析了朝中局勢。一致認為若蘭考河堤的事情呈到禦前,這肯定會成為聖上處置老相國裴仁玉的最佳借口。
裴仁玉曆時三朝,學生無數。無論是他保學生,或學生保他,都將在朝中掀起巨浪。
李成思生性耿直,經常得罪同僚。聖上若徹查此案,工部首當其衝,最後倒黴的一定是他。
父子倆商議幾日,最終決定置身事外。隻要聖上不問,李成思絕不會把自己的看法寫成折子上達天聽。
商議此事時,李成思下意識的忘了衛柏。歸寧侯衛鋭久不上朝,衛柏即使知道這些又能如何!
李修不同,關於蘭考決堤,他以為衛柏一早就知道河防有問題。拉上李成思就是為確定此事兒,並打算借機生事。
這些日子,他經常拿自己同衛柏比較。發現衛柏樣樣比他強,就連他引以為傲的學問也如此。若他的女子,肯定也選衛柏,崔淩霜惦記此人隻能說非常有眼光!
崔衍那邊很快就收到可以入城的消息,看著不斷趕來的流民,他讓隊伍停在原地並未往城裏走。
這次拉來的糧食本以為能撐個十天半月,怎料短短五日就消耗過半,除了拚命往粥裏加水,他竟想不出別的辦法。
聽說城內災民更多,他實在不願入城。不救看著揪心,想救卻又沒有能力。
宗族畢竟不是朝廷,能力有限。
崔衍不進城的消息傳來後,幾個年輕人聚在一起討論接下來的日子該如何是好。
一個叫陳然的青年說,蘭考決堤皆因縣令之故,應該把縣令綁起來交給流民,以此達到安撫的目的。隨後借流民之手衝破官倉,開倉放糧。
一行人能夠進入縣城全靠李修拿著高涵的手書和龍紋玉佩,某種意義上他充當了高涵的代言人。
縣令肯定該死,他們卻沒有權利將其處死。如何治罪是聖上的事兒,若縣令沒等到朝廷詔書就死於流民之手,他肯定難逃罪責。
陳然說話時,完全不顧他也在場,好像故意說給他聽到一樣。他心中慍怒,卻沒有表現在臉上。崔衍派出的壯丁已離去,陳然是上栗縣人,真要鬧起來,他肯定不討好。
衛柏將兩人的麵色都看在眼中。重生一世,他知道李修高中榜眼,對陳然更是了解。
陳然也是讀書人,隻不過年年落地,不曾高中。今年剛歇了科考的心思,就遇上洪災,家人在城外失蹤,生死不明。
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陳然不同。他四處奔走唿救,打算等洪水過後前往下遊尋找家人屍體……
縣令的所作所為他全都看在眼裏,知道這人為升官發財錯過了最好的搶險救人時刻,還知道河堤脆弱似豆腐與這人貪贓枉法有著很大關係!
正當他滿腔怨憤無處可泄時,遇上了周九。此人是洛川漁夫,洪災爆發後,周九仗著長期網魚練出來的手藝救下不少人。當沿河災民迫於生計前往縣城求助時,上栗縣令拒絕他們入城。陳然為尋家人也到了城外,同樣被拒。
機緣巧合,陳然遇上周九,兩人策劃打劫了縣城官倉,並開倉濟民。因此義舉,他們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躲過官府一波又一波的追捕,隊伍從最初的數十人發展至上百……直至被歸寧候衛鋭剿滅。
陳然與周九確有打劫官府糧倉的行為,卻不是引起朝廷震怒的原因。兩人因名氣太大遭人嫁禍,說他們打劫了戶部用於修繕河防的銀子。
據衛柏所知,那筆錢至始至終就沒出過京城,全都落入了衛鋭極其同夥手中。栽贓嫁禍之後,衛鋭主動請纓剿匪,屠盡陳然,周九近百人,卻謊稱他們有千人之多,銀子大部分被他們的黨羽帶走……
還記得衛鋭剿匪之前將他喊到府中正廳,交給他一個任務,假裝落水災民混入陳然與周九的隊伍。正是他出賣了陳然一夥,致使這群人全被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