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知道趙夫子與高涵的關係。擔心崔淩霜咬死不認會觸怒高涵,他馬不停蹄的趕往族學,將正在午休的趙夫子請了過來。
趙夫子最煩插手後宅這些齷齪事兒,根本懶得去管高涵會將什麽人娶進王府。得知被算計的姑娘是崔淩霜,他匆匆趕往三房,心裏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無論如何不能讓高涵娶崔淩霜。
在他看來,崔淩霜的性子實在不適合嫁入王府,若高涵當真娶了她,那不是結婚,是結仇。再說,王妃囑托他看好高涵,若把崔淩霜弄去給王妃當兒媳!那真是折磨了王妃,毀了崔淩霜,兩頭不討好。
李修沒迴三房,安靜地坐在趙夫子屋裏等待消息。眼見天色暗了下來,他點亮油燈,繼續翻閱著趙夫子放在書桌上的《碑林》。
他看的很入神,直到趙夫子問:“你覺得此書如何?”才驚覺屋主已經迴來。
“此書初看枯燥乏味,越往後越是精彩,學生不知不覺便沉迷了進去。”
趙夫子閱人無數,很佩服李修在這種時候還能靜下心來看書。他問:“你不是很擔心二姑娘?”
李修道:“事情不會因我等待的態度而發生改變,坐立不安與靜心看書並沒有差別。”
話雖這麽說,又有幾個人能在他這種年紀便有嶽鎮淵渟的氣質?
趙夫子頗有些嫉妒的說,“我去晚了。”
聞言,李修鎮定的麵容終於有了破綻。問道:“世子不肯,還是族人逼她?”
趙夫子將李修放迴桌上的《碑林》卷起來塞入他手中,仔細說了老夫人讓崔淩霜去庵堂清修之事兒。
隨後安慰道:“三年時間不長不短,你若有心,不妨去庵堂門口守著。今日有負所托,此書你且拿去看,不用還了!”
李修握緊書卷,問:“世子可曾怪罪夫子?”
趙夫子苦笑不已,高涵憋了一整日的氣全都撒在他身上。搞得他這個小舅徹底失了長者尊嚴,跟個孫子般好心解釋半天,才讓這位爺消氣。
高涵才不管崔氏兩房如何鬥爭,也不管姚溪怡的目的。他隻知道自己的皇族,隻要高興,崔氏嫡女又如何,想娶自然就能娶得。
趙夫子無奈,重頭捋了一遍今日之事,並幫他總結了幾個問題。
其一、他是否喜歡崔淩霜,並決定非她不娶?
其二、整件事中,他和崔淩霜都是受害者,若他揪著崔淩霜不放,豈不是讓算計他們的人暗自高興?
其三、不管真相如何,長房那邊已經給了崔淩霜極其嚴厲的懲處。他若這時還讓人削發為尼,傳出去隻會被人譏笑心胸狹窄,仗勢欺人。
其四、崔氏大族,族人與朝臣的關係盤根錯節。老夫人的胞妹又是宮妃,他實在沒必要因這種事兒與崔氏結怨。
說話間,高涵的長隨來報。說崔淩霜曾對三房兩個姑娘立誓,堅決不會同她們爭搶夫婿……
趙夫子說得口才舌燥遠不如長隨這番話有用。
高涵消氣了,喃喃自語道:我就說嘛,不想嫁我的肯定有問題。還以為她瞧上了李修,鬧了半天和誓言有關……
李修從趙夫子那兒離開時已錯過了晚膳,不等走到三房,就瞧見喬大提著燈籠站在路口像是在等他。
“李公子,我家主子有請?”
李修知道喬大是崔衍的人,問:“二伯尋我有事兒?”
喬大不語,示意李修跟上他的腳步。到了禾豐軒,隻見坐那兒的人不是崔衍而是老夫人。
她道:“未曾用膳吧?這粥不錯,放了藥材,補氣養血。年輕人底子好,卻也得時時注意,用吧!”
桌上的粥溫度剛好,李修端起就用,三五口喝完,問:“老夫人有事?”
“趙夫子是你請來的?”
“是。”李修迴答的很爽快,似乎想通過這個告訴老夫人他對崔淩霜的情誼。
老夫人想了想道:“明日我會送霜丫頭去水月庵清修,你可知此事?”
李修以為老夫人想知道肯定不止這些,他道:“文東不才,本欲金榜題名之後再來求娶表妹。老祖宗既然問起,文東願等表妹三年或是更長時間,還望成全!”
老夫人道:“歸寧侯府衛柏與你父親同在蘭考,聽說你加入了賑災隊伍,不妨與那衛柏見上一麵兒,幫老身看看他與霜丫頭是否合適。”
這話迴答的十分巧妙,聽著是請他去考察衛柏。實際上隻要沒拒絕,便是認同了他的請求,意味著他有希望娶到崔淩霜。
隻是衛柏與父親素昧平生,兩人怎麽會同在蘭考?算算時間,父親肯定錯過了他寄往京城的家書,難道一切真如河神預言,還是另有蹊蹺?
老夫人又道:“瞧你與霜丫頭忽然走得那麽近,可是從別處聽到了什麽?”
李修把姨娘告訴他的事情說了,並承認他擅自打開了老夫人送給母親的盒子……替母親感謝老夫人多年的照顧。
老夫人對此早有所料,她又遞給李修一個盒子。慎重地說:“此去水月庵兇險未卜,你能替我照顧霜丫頭嗎?”
“啊!”
李修不明白老夫人此話何意,水月庵就在洛川上遊,為何會有兇險未卜之說?崔淩霜有父有母,還有族人,怎麽輪得到他去照顧?
老夫人沒有解釋,遞出的盒子也不曾收迴。
李修想了一段時間,鄭重的接過盒子。道:“若能迎娶淩霜妹妹,此生定會視若珍寶,以命相護。如若不能,也會將她視為胞妹,用心庇護,竭力保她一世平安。”
老夫人歎了口氣,“麻煩你了。”
李修這時才好奇的詢問盒子裏裝有什麽。
據老夫人所言,她的財富近半數裝在盒子裏……希望李修替崔淩霜妥善保管,等到其出嫁那會兒在告知此事!
老夫人的行為證實了李修心底深處的猜測,長房與三房的關係將在今夜之後迎來巨變。老夫人擔心長房會因此徹底沉寂,不但提前送走崔淩霜,還替她的未來做好了安排。
趙夫子最煩插手後宅這些齷齪事兒,根本懶得去管高涵會將什麽人娶進王府。得知被算計的姑娘是崔淩霜,他匆匆趕往三房,心裏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無論如何不能讓高涵娶崔淩霜。
在他看來,崔淩霜的性子實在不適合嫁入王府,若高涵當真娶了她,那不是結婚,是結仇。再說,王妃囑托他看好高涵,若把崔淩霜弄去給王妃當兒媳!那真是折磨了王妃,毀了崔淩霜,兩頭不討好。
李修沒迴三房,安靜地坐在趙夫子屋裏等待消息。眼見天色暗了下來,他點亮油燈,繼續翻閱著趙夫子放在書桌上的《碑林》。
他看的很入神,直到趙夫子問:“你覺得此書如何?”才驚覺屋主已經迴來。
“此書初看枯燥乏味,越往後越是精彩,學生不知不覺便沉迷了進去。”
趙夫子閱人無數,很佩服李修在這種時候還能靜下心來看書。他問:“你不是很擔心二姑娘?”
李修道:“事情不會因我等待的態度而發生改變,坐立不安與靜心看書並沒有差別。”
話雖這麽說,又有幾個人能在他這種年紀便有嶽鎮淵渟的氣質?
趙夫子頗有些嫉妒的說,“我去晚了。”
聞言,李修鎮定的麵容終於有了破綻。問道:“世子不肯,還是族人逼她?”
趙夫子將李修放迴桌上的《碑林》卷起來塞入他手中,仔細說了老夫人讓崔淩霜去庵堂清修之事兒。
隨後安慰道:“三年時間不長不短,你若有心,不妨去庵堂門口守著。今日有負所托,此書你且拿去看,不用還了!”
李修握緊書卷,問:“世子可曾怪罪夫子?”
趙夫子苦笑不已,高涵憋了一整日的氣全都撒在他身上。搞得他這個小舅徹底失了長者尊嚴,跟個孫子般好心解釋半天,才讓這位爺消氣。
高涵才不管崔氏兩房如何鬥爭,也不管姚溪怡的目的。他隻知道自己的皇族,隻要高興,崔氏嫡女又如何,想娶自然就能娶得。
趙夫子無奈,重頭捋了一遍今日之事,並幫他總結了幾個問題。
其一、他是否喜歡崔淩霜,並決定非她不娶?
其二、整件事中,他和崔淩霜都是受害者,若他揪著崔淩霜不放,豈不是讓算計他們的人暗自高興?
其三、不管真相如何,長房那邊已經給了崔淩霜極其嚴厲的懲處。他若這時還讓人削發為尼,傳出去隻會被人譏笑心胸狹窄,仗勢欺人。
其四、崔氏大族,族人與朝臣的關係盤根錯節。老夫人的胞妹又是宮妃,他實在沒必要因這種事兒與崔氏結怨。
說話間,高涵的長隨來報。說崔淩霜曾對三房兩個姑娘立誓,堅決不會同她們爭搶夫婿……
趙夫子說得口才舌燥遠不如長隨這番話有用。
高涵消氣了,喃喃自語道:我就說嘛,不想嫁我的肯定有問題。還以為她瞧上了李修,鬧了半天和誓言有關……
李修從趙夫子那兒離開時已錯過了晚膳,不等走到三房,就瞧見喬大提著燈籠站在路口像是在等他。
“李公子,我家主子有請?”
李修知道喬大是崔衍的人,問:“二伯尋我有事兒?”
喬大不語,示意李修跟上他的腳步。到了禾豐軒,隻見坐那兒的人不是崔衍而是老夫人。
她道:“未曾用膳吧?這粥不錯,放了藥材,補氣養血。年輕人底子好,卻也得時時注意,用吧!”
桌上的粥溫度剛好,李修端起就用,三五口喝完,問:“老夫人有事?”
“趙夫子是你請來的?”
“是。”李修迴答的很爽快,似乎想通過這個告訴老夫人他對崔淩霜的情誼。
老夫人想了想道:“明日我會送霜丫頭去水月庵清修,你可知此事?”
李修以為老夫人想知道肯定不止這些,他道:“文東不才,本欲金榜題名之後再來求娶表妹。老祖宗既然問起,文東願等表妹三年或是更長時間,還望成全!”
老夫人道:“歸寧侯府衛柏與你父親同在蘭考,聽說你加入了賑災隊伍,不妨與那衛柏見上一麵兒,幫老身看看他與霜丫頭是否合適。”
這話迴答的十分巧妙,聽著是請他去考察衛柏。實際上隻要沒拒絕,便是認同了他的請求,意味著他有希望娶到崔淩霜。
隻是衛柏與父親素昧平生,兩人怎麽會同在蘭考?算算時間,父親肯定錯過了他寄往京城的家書,難道一切真如河神預言,還是另有蹊蹺?
老夫人又道:“瞧你與霜丫頭忽然走得那麽近,可是從別處聽到了什麽?”
李修把姨娘告訴他的事情說了,並承認他擅自打開了老夫人送給母親的盒子……替母親感謝老夫人多年的照顧。
老夫人對此早有所料,她又遞給李修一個盒子。慎重地說:“此去水月庵兇險未卜,你能替我照顧霜丫頭嗎?”
“啊!”
李修不明白老夫人此話何意,水月庵就在洛川上遊,為何會有兇險未卜之說?崔淩霜有父有母,還有族人,怎麽輪得到他去照顧?
老夫人沒有解釋,遞出的盒子也不曾收迴。
李修想了一段時間,鄭重的接過盒子。道:“若能迎娶淩霜妹妹,此生定會視若珍寶,以命相護。如若不能,也會將她視為胞妹,用心庇護,竭力保她一世平安。”
老夫人歎了口氣,“麻煩你了。”
李修這時才好奇的詢問盒子裏裝有什麽。
據老夫人所言,她的財富近半數裝在盒子裏……希望李修替崔淩霜妥善保管,等到其出嫁那會兒在告知此事!
老夫人的行為證實了李修心底深處的猜測,長房與三房的關係將在今夜之後迎來巨變。老夫人擔心長房會因此徹底沉寂,不但提前送走崔淩霜,還替她的未來做好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