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錦衣衛控製了封氏的娘家人,想必以此威脅,”紀墨稟道。
楚啟麵上就騰起了怒氣,這怒意裏似乎又夾雜了幾分醋意似的,去提封氏的乃是薛湜,錦衣衛之所以摻和這件事,想必是薛湜那些誅心之念了。薛湜此舉雖不難料,但卻極為有效,最可氣的是這些事薛湜可以做,他楚啟卻不能。
薛湜做了,皇上會當薛湜是礙於傾慕之情的毛頭小子,更會因握住這個把柄更加信任薛湜,而楚啟軍功震主,若是為護著妻子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動手腳,那就是挑戰皇帝的信任和度量,所以他思前想後,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就此致仕。
他已得了消息,如果他估計不錯,馬上就要有一件大事發生,到時候皇帝遲早還會啟用他的,空閑這段時間正好陪陪靜和,所以才聽之任之。眼下薛湜插手幹預,他也隻能眼睜睜看著生氣。
紀墨見方才還沉著冷靜的國公爺驟然吹胡子瞪眼睛的,嘀咕著低聲提醒道:“國公爺,已經酉時二刻,您是否迴府,還是叫衙門裏準備晚飯?”
楚啟沒成親之前,在衙門裏吃住是太常有的事,但自從有了夫人,國公爺幾乎日日準時迴家陪伴,有些公務也是帶迴家處置。
楚啟經這一提醒,才意識到外頭天黑了,他專注於情報,連桌上的燈是幾時點的都沒意識到,左右能進入他這間屋子的也隻有魏老五一人,魏老五的家眷又被他牢牢控製住,他此時方站了起來道:“迴府。”
他在屋裏坐的久了,迴家便騎馬而行,一路疾馳,等迴到英國公府還不到戌時。
靜和正坐在燈下做針線,正哥兒坐在書案後寫大字,鎮哥兒則很有興致地擺弄著筠行送來的桃木大刀和牛皮的盾牌,聽見腳步聲,抬起胳膊指著楚啟便向著靜和啊啊叫了兩聲。
靜和抬頭見楚啟迴來,臉上便浮起柔柔的笑容,上前去迎他,楚啟摘了官帽給白梅,抬臂攬了她朝熏籠邊走,唇角笑意粲然:“許久不見你動針線了,在做什麽呢?”
靜和瞥見楚啟腰間掛著的那個半舊的夔字瑞獸紋荷包,不由有些臉紅。
因做針線傷眼,楚啟讓她在看書和做針線裏頭選一樣,她選了看書,越發偷懶起來,連鎮哥兒和正哥兒的衣裳都是錦心芭蕉幾個做的,她總不好意思說是因為聽了鄭夫人和念莪的事,對他心中有愧才想著給他做個荷包的罷,難不成他日日戴在身上的東西也要經旁人的手。
楚啟眼力過人,已將那繡了一腳的龍虎紋看了個一清二楚,心知這八成是做給自己的,唇角便噙了笑容,待她愈發體貼溺愛。
靜和抬眸對上他柔情款款的眸子,不由伸出手去捋了捋他留了寸許長的胡須,自從有了鎮哥兒,他說什麽也要蓄須,這樣……呃……其實也別有一番風味,吃江南小炒久了也想念西北大羊肉串兒不是。
鎮哥兒見爹娘一個都不理自己,氣地將手中的盾牌扔在了地上,靜和夫妻才從神交中迴過神來。
靜和笑道:“鎮哥兒八成是餓了,叫乳母來吧,”又吩咐丫鬟擺飯。
楚啟抱了她放在椅子上,靜和忍不住錘了他一把道:“當著孩子呢!”楚啟方才發現如今已有了兩個拖油瓶,隻好擺出一副威嚴的父親形象,問了正哥兒幾句窗課上的話,又對靜和道:“是不是該給正哥兒好好兒地請個先生了,”這樣靜和就多出些時間陪自己了。
靜和道:“我同大堂嫂商量過了,大嫂問我的意思,我覺得一個人讀書上課,時候大了,人怕是要養成個專獨的性子,等稍大一些就和大堂兄家的檢哥兒送去傅家的家學,再大一些了如果是個讀書的料子,再去鬆山書院不遲。至於如今啟蒙的事,我先代勞好了。”
楚啟可不想靜和分神,他道:“既然檢哥兒能去傅家的家學,正哥兒自然也去的,多安排人跟著就行了。”他小時候就沒那麽嬌氣,對於兒子,他更是不想驕縱,隻因他見過太多驕縱壞了的孩子。
靜和知道他這是為了兒子好,廣濟堂的韓大夫隔三差五就會來給兩個孩子請脈,說過兩個孩子都很好很健康,尤其是鎮哥兒,這個月份就這麽有力氣,將來長大了隻怕是個天生神力的大力士。
“怎麽也要等開了春天暖了再說,”靜和說著為他盛了一碗熱湯羹祛寒,又道:“我叫了念莪去給阿欣請過脈了,念莪和我的看法一樣,都認為阿欣是腎陰虛虧之症,念莪知道有一味苗藥調理這種虛虧有奇效,已經照方抓藥送去了平郡王府。她這迴進京呢,少說也得待上一個來月,我時時去煩著她,一定能為阿欣調理好身子,也了了大姐的心事。”
雖則說子嗣綿延是大事,不過什麽都沒有靜和在他眼裏重大,他自然不想讓靜和在這件事上過於勞心,本想勸靜和不用費心,但轉念一想靜和這樣做也是為了他,心裏頓時又覺得暖洋洋,既然她高興又不是什麽出格的事,他又何必去多這句話呢,想到這些,楚啟便為靜和添了一筷子菜,等二人用了飯,夫婦一道去院子裏散步。
楚啟說起另一件事來,“初三咱們去楊樹胡同,筠行拉著我過招,我便借機仔細試過筠行的身手。這小子如今的基本功已經頗紮實了,隻是他更偏舒展飄逸一些,而天罡派重夯實底盤,多用大刀為兵刃,如此對於筠行未免有些笨拙了。”
想起筠行揮舞大刀的樣子已經讓靜和忍俊不禁,這的確不是靜和的風格,筠行幼年的時候甚是乖巧聽話,誰知如今越發自信開朗,總是神采奕奕地,更像個風度翩翩的少年郎了,或許這就是二房的日子越過越好,筠行也越發有自信的緣故吧。
楚啟見靜和沒有異議,才繼續說道:“不過這一年也不算浪費,天罡派的內功心訣厚重紮實,在那裏打打基礎總是好事一件。”
楚啟麵上就騰起了怒氣,這怒意裏似乎又夾雜了幾分醋意似的,去提封氏的乃是薛湜,錦衣衛之所以摻和這件事,想必是薛湜那些誅心之念了。薛湜此舉雖不難料,但卻極為有效,最可氣的是這些事薛湜可以做,他楚啟卻不能。
薛湜做了,皇上會當薛湜是礙於傾慕之情的毛頭小子,更會因握住這個把柄更加信任薛湜,而楚啟軍功震主,若是為護著妻子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動手腳,那就是挑戰皇帝的信任和度量,所以他思前想後,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就此致仕。
他已得了消息,如果他估計不錯,馬上就要有一件大事發生,到時候皇帝遲早還會啟用他的,空閑這段時間正好陪陪靜和,所以才聽之任之。眼下薛湜插手幹預,他也隻能眼睜睜看著生氣。
紀墨見方才還沉著冷靜的國公爺驟然吹胡子瞪眼睛的,嘀咕著低聲提醒道:“國公爺,已經酉時二刻,您是否迴府,還是叫衙門裏準備晚飯?”
楚啟沒成親之前,在衙門裏吃住是太常有的事,但自從有了夫人,國公爺幾乎日日準時迴家陪伴,有些公務也是帶迴家處置。
楚啟經這一提醒,才意識到外頭天黑了,他專注於情報,連桌上的燈是幾時點的都沒意識到,左右能進入他這間屋子的也隻有魏老五一人,魏老五的家眷又被他牢牢控製住,他此時方站了起來道:“迴府。”
他在屋裏坐的久了,迴家便騎馬而行,一路疾馳,等迴到英國公府還不到戌時。
靜和正坐在燈下做針線,正哥兒坐在書案後寫大字,鎮哥兒則很有興致地擺弄著筠行送來的桃木大刀和牛皮的盾牌,聽見腳步聲,抬起胳膊指著楚啟便向著靜和啊啊叫了兩聲。
靜和抬頭見楚啟迴來,臉上便浮起柔柔的笑容,上前去迎他,楚啟摘了官帽給白梅,抬臂攬了她朝熏籠邊走,唇角笑意粲然:“許久不見你動針線了,在做什麽呢?”
靜和瞥見楚啟腰間掛著的那個半舊的夔字瑞獸紋荷包,不由有些臉紅。
因做針線傷眼,楚啟讓她在看書和做針線裏頭選一樣,她選了看書,越發偷懶起來,連鎮哥兒和正哥兒的衣裳都是錦心芭蕉幾個做的,她總不好意思說是因為聽了鄭夫人和念莪的事,對他心中有愧才想著給他做個荷包的罷,難不成他日日戴在身上的東西也要經旁人的手。
楚啟眼力過人,已將那繡了一腳的龍虎紋看了個一清二楚,心知這八成是做給自己的,唇角便噙了笑容,待她愈發體貼溺愛。
靜和抬眸對上他柔情款款的眸子,不由伸出手去捋了捋他留了寸許長的胡須,自從有了鎮哥兒,他說什麽也要蓄須,這樣……呃……其實也別有一番風味,吃江南小炒久了也想念西北大羊肉串兒不是。
鎮哥兒見爹娘一個都不理自己,氣地將手中的盾牌扔在了地上,靜和夫妻才從神交中迴過神來。
靜和笑道:“鎮哥兒八成是餓了,叫乳母來吧,”又吩咐丫鬟擺飯。
楚啟抱了她放在椅子上,靜和忍不住錘了他一把道:“當著孩子呢!”楚啟方才發現如今已有了兩個拖油瓶,隻好擺出一副威嚴的父親形象,問了正哥兒幾句窗課上的話,又對靜和道:“是不是該給正哥兒好好兒地請個先生了,”這樣靜和就多出些時間陪自己了。
靜和道:“我同大堂嫂商量過了,大嫂問我的意思,我覺得一個人讀書上課,時候大了,人怕是要養成個專獨的性子,等稍大一些就和大堂兄家的檢哥兒送去傅家的家學,再大一些了如果是個讀書的料子,再去鬆山書院不遲。至於如今啟蒙的事,我先代勞好了。”
楚啟可不想靜和分神,他道:“既然檢哥兒能去傅家的家學,正哥兒自然也去的,多安排人跟著就行了。”他小時候就沒那麽嬌氣,對於兒子,他更是不想驕縱,隻因他見過太多驕縱壞了的孩子。
靜和知道他這是為了兒子好,廣濟堂的韓大夫隔三差五就會來給兩個孩子請脈,說過兩個孩子都很好很健康,尤其是鎮哥兒,這個月份就這麽有力氣,將來長大了隻怕是個天生神力的大力士。
“怎麽也要等開了春天暖了再說,”靜和說著為他盛了一碗熱湯羹祛寒,又道:“我叫了念莪去給阿欣請過脈了,念莪和我的看法一樣,都認為阿欣是腎陰虛虧之症,念莪知道有一味苗藥調理這種虛虧有奇效,已經照方抓藥送去了平郡王府。她這迴進京呢,少說也得待上一個來月,我時時去煩著她,一定能為阿欣調理好身子,也了了大姐的心事。”
雖則說子嗣綿延是大事,不過什麽都沒有靜和在他眼裏重大,他自然不想讓靜和在這件事上過於勞心,本想勸靜和不用費心,但轉念一想靜和這樣做也是為了他,心裏頓時又覺得暖洋洋,既然她高興又不是什麽出格的事,他又何必去多這句話呢,想到這些,楚啟便為靜和添了一筷子菜,等二人用了飯,夫婦一道去院子裏散步。
楚啟說起另一件事來,“初三咱們去楊樹胡同,筠行拉著我過招,我便借機仔細試過筠行的身手。這小子如今的基本功已經頗紮實了,隻是他更偏舒展飄逸一些,而天罡派重夯實底盤,多用大刀為兵刃,如此對於筠行未免有些笨拙了。”
想起筠行揮舞大刀的樣子已經讓靜和忍俊不禁,這的確不是靜和的風格,筠行幼年的時候甚是乖巧聽話,誰知如今越發自信開朗,總是神采奕奕地,更像個風度翩翩的少年郎了,或許這就是二房的日子越過越好,筠行也越發有自信的緣故吧。
楚啟見靜和沒有異議,才繼續說道:“不過這一年也不算浪費,天罡派的內功心訣厚重紮實,在那裏打打基礎總是好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