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防禦係統的出現,不僅僅西方世界在報道,華國自己的媒體也在大肆宣傳。


    這個係統的出現,確實讓友邦驚詫,無論是東亞怪物房,還是東南亞的二流子,或者南亞小霸王,都被天幕防禦係統嚇到了。


    國內外的網絡上,有不少故意流出的測試畫麵,那鋪天蓋地的火箭雨,竟然沒有一發穿透天幕防禦係統。


    時光博客上。


    戰忽局的賬戶,更新了一條局座的分析視頻。


    [紅警鐵幕的現實版,太厲害了。]——王境澤菏澤分澤


    [這個係統應該可以用在船上吧?]——蒸鋼鉚多


    [惡劣天氣的影響有些大,特別是雨雪天氣和大風天氣,隻能采用傳統的攔截係統輔助。]——八億山海經


    [@八億山海經,你這山海經正宗不??乛v乛?嘿嘿]——三年之期


    [其實天氣的影響看情況,如果在緊急情況下,采用多倍劑量的天幕係統,也不是不可以。]——核平萬歲


    [局座以前說霧霾防激光,我還不相信,現在我信了。]——土木提桶係


    [感覺國內的科技進步好快。]——修仙歸來


    [接下來是不是要出高達了?]——二刺猿


    [最新消息,9月24日在南沙有演習,聽說有新裝備會出場。]——戰忽局臨時工


    國內的互聯網內,除了少部分陰陽怪氣的公知,大多數網友都是調侃、開玩笑和熱議。


    而國外的推特、油管、非死不可上麵,外國網民的態度,大多都是羨慕嫉妒恨、陰陽怪氣、吃瓜、陰謀論和威脅論之類。


    不過近期燧人係的軟件,也開始出現在除北美之外的全球各地,包括時光博客、國際版超信、時光文學網和時光影視,這些東西也一點點滲透過去。


    就在國內外對天幕係統議論紛紛的時候。


    黃修遠還停留在包頭的秘密基地內。


    他和陳博士討論多足戰鬥機器人的一些問題後,胡力走了進來:“黃先生、陳博士,一小時後東風航天城那邊,就要發射了。”


    “哦?那我就拭目以待。”陳博士平靜的說道。


    “基地有轉播吧?”


    胡力點了點頭:“不僅有轉播,我們控製的幾個雷達站,還承擔了一部分追蹤和定位的任務。”


    三人一起來到了基地的監控室內,這裏設置了轉播的設備,十幾個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


    陳博士坐下來後,小聲的問道:“長12的有效載荷聽說非常大,具體達到多少了?”


    這個問題黃修遠倒是知道,作為航天運載火箭的基本參數,倒是不需要保密之類。


    “近地軌道54.3噸,同步軌道24.5噸,月球軌道19.8噸。”


    陳博士難得露出一絲驚訝:“這麽大?整體起飛重量多少?”


    “整體起飛重量824噸。”


    聽到這個答案,陳博士一下子就計算出了長12的載荷比:“載荷比竟然達到了0.0658,這好像比之前的長11還高吧?”


    黃修遠笑著解釋道:“博士有所不知,長12的初稿設計,是整體重量824噸,近地軌道有效載荷在42.8噸左右,同步軌道載荷在21.4噸左右,月球軌道載荷在17.5噸左右。”


    這下子陳博士更加驚訝了:“竟然提升了這麽多。”


    長12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從初稿的42.8噸,提升到54.3噸,一下子就提升了11.5噸,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如果起飛總重量跟著提升,那他不會太驚訝,關鍵是整體起飛重量沒有提升,而有效載荷提升了。


    看到陳博士一臉驚訝,黃修遠緊接著解釋道:“因為這是第一款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


    全固體?!陳博士瞬間反應過來:“芯二三級都改用n20燃料了?”


    “是新的設計方案,就是多級發動機和蜂窩多噴道設計,可以實現固體燃料的精確控製。”


    陳博士一點就通,他聽到多級發動機、蜂窩多噴管設計,就知道長12運載火箭的大體思路了。


    長12運載火箭的原始初稿方案,是芯一級固體燃料,芯二三級采用液氧液氫燃料。


    液氧液氫燃料的大橙罐,就占據了運載火箭很大一部分死重,加上本身的燃料比衝低於n20,當芯二三級都采用氮20後,運載火箭的整體重量中,死重那一部分會下降。


    死重下降,而燃料輸出動力不變,那有效載荷自然一下子就上來了。


    倆人閑聊的時候,基地內其他科研人員也忙中偷閑,來監控室觀看長12的首發。


    東風航天城的發射塔上,高度達到83.2米的長12運載火箭,進入發射倒計時階段。


    “10……5……3……點火。”


    淡紅色火焰,從發動機的噴口中噴吐出來,底下的散熱池內,一池散熱水迅速被火焰加熱蒸發。


    分子結合鍵的裂解,釋放出澎湃的化學能,推動這個重達824噸的巨獸,向那九重天之上飛奔。


    在光芒萬丈的火焰推動下,在怒吼咆哮的轟鳴助威中,長12運載火箭帶著重達54.3噸的任務設備,帶著全體華國人的航天夢,向近地軌道全力衝刺著。


    在東風航天城的遊客參觀區,現場掌聲如雷,不少人都大聲歡唿和唿喊著。


    “漂亮!”


    “成功了!”


    “我們也有自己的大火箭了。”


    除了歡唿雀躍的觀眾,和國內的媒體人。


    還有幾個國外媒體的記者,此時他們的心情是百味雜陳,隻能不斷拍攝那到耀眼的紅光,來掩飾此時此刻的尷尬和複雜心情。


    來自高盧的記者路易斯,愣愣地仰望高空,那一抹紅色的光芒,最終消失在他的視線中。


    放下攝像機,他看了一眼周圍,那笑容滿麵的麵孔中,是一個國度朝氣蓬勃的精神。


    一想到西洲聯盟內部的情況,那些老爺們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可以吵幾天,如果要像華國那樣,投資和推動航天事業,沒有幾年的磨牙扯皮,基本沒有可能談好。


    對於西洲聯盟的未來,路易斯感到了迷茫和無奈。


    “下一次發射是什麽時候?”


    “好像是11月,聽說是載人航天任務。”


    “太好了。”


    聽得懂中文的路易斯,聽到這些歡聲笑語,內心更是羨慕嫉妒恨著。


    而其他幾個國外媒體的記者,同樣沒有什麽心情,拍好了照片和視頻,就匆匆忙忙上了大巴車。


    路易斯同樣上了大巴車,一邊寫新聞稿子,一邊和助手一起剪輯視頻。


    不一會,現場又傳來一陣陣歡唿聲。


    因為長12運載火箭,成功突破了卡門線,進入了相對安全的近地軌道底部區域。


    進入近地軌道的底部區域後,長12運載火箭的芯一級,仍然保留著不少燃料,繼續護送任務設備,向預定軌道環繞過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