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寄封死進入水門洞的甬道同時,下麵靠近甕城的水柵處也在發生著激戰。
那名假扮中年商人的敵將讓士卒用盾牌擋住從甕城內.射來的箭矢,又派士兵不斷用巨斧劈砍鐵柵欄。隻要這道鐵柵欄被砍開,他們就可以進入到甕城,以他們後續源源不斷的兵力,攻入城內就有了很大把握。
戚寄見城頭上暫時沒有威脅了,就來到了甕城處指揮。
負責守衛此處的屯長來到戚寄麵前報告道:“現在形勢不太樂觀,鐵柵欄馬上就要被砍開了。”
戚寄皺眉看了看,這邊的士卒射出的箭矢全被對方的盾牌擋住了,完全無法造成殺傷,劈砍柵欄的敵兵絲毫不用顧忌這邊的攻擊。
“用火箭射後麵的敵船。”戚寄很快想出了辦法。
隨著他的命令,士卒們立刻找來了火箭,點燃後,紛紛從敵兵盾牌上方射入水門洞中,落在了敵船之上。敵船多出起火,但又很快被船上的士兵撲滅了。
雖然沒有成功,但戚寄還是看到了希望。
“快去拿火油來!”
戚寄讓士兵冒死將幾桶火油倒在了鐵柵欄處的水麵上,水麵頓時漂浮了一層黑黝黝的火油,並向著水門洞內蔓延開去。然後曆陽兵卒又以火箭點燃了火油,頓時水麵成了一片火海。
來不及躲閃的敵兵全都被吞沒了,很快火海蔓延到了船上,船隻也都燃燒起來。空間不大的門洞內頓時火光熊熊,濃煙滾滾,敵兵紛紛跳入水中,向水門外逃命。
水門徹底被火光封鎖了,哪怕此時周昂率領大部隊趕到,也無濟於事。他還生怕火光蔓延到他的船隊之中,隻能無奈地下令撤退。
隨著偷襲船隊的覆滅,水門外的鐵柵欄也得以關閉起來。
周昂帶著前鋒部隊撤迴到了渡口處,不久就等到了攜主力前來的周昕和周喁。
周氏三兄弟一商量,覺得想單靠攻擊水門難以成功,決定雙管齊下,大部分兵力去攻打南門,留下一小部分依舊在水門牽製。
曆陽城也有護城河,但對擁有船隻的丹陽郡兵來說,護城河並沒有太大的防護作用。
在周氏兄弟商議的時候,曆陽城中,縣長秦翊也在與縣尉戚寄商談。
秦翊問:“可探得敵方是哪裏的部隊?為何要攻打我曆陽,有多少兵力?”
戚寄早從錦衣衛那裏得到了消息,“是丹陽過江而來的兵馬,估計兵力在兩萬左右。現在的丹陽太守為周昕,聽說是袁本初的部將,奉袁本初的命令奪了丹陽。我曾聽到消息,袁本初還派了周昂來任九江太守,不過沒有成功。周昂就也去了丹陽,我猜測他們就是為了報複而來。”
“如此之多的兵力,我們恐怕擋不住啊!也不知劉太守會不會派兵前來救援。”秦翊憂心忡忡地道。
“應該會吧,曆陽是淮南的門戶,太守斷斷不會無故放棄曆陽。我就是擔心援兵來得太晚,我們堅持不到那時候。”戚寄也是麵帶憂色。
“是啊,曆陽城隻有兩千縣兵,戰鬥力也可能比不上對方,這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不論怎樣,我們盡力就行。我決不能讓曆陽城中的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老戚,你說劉太守這人如何?”秦翊忽然轉移話題道。
戚寄不知秦翊為什麽突然問起這個,以往他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基本上對太守劉邈還是抱有好感的,認為他是個難得的好官。
戚寄有些拿不定秦翊的心思,試探著道:“秦縣你不會是想要……”
戚寄沒有將話全部說出來,而是防備地四下看了看。
秦翊明白戚寄想要說的是什麽,他搖了搖頭,道:“我不會有那麽愚蠢的想法的。周昕隻是袁本初的部將,又不是袁本初。我隻是在想,我們該花多大的氣力來守這曆陽。”
戚寄明白了,在沒把握守住城池,又不清楚援兵何時能來的情況下,他們必須做些準備,是與城共存亡還是選擇性放棄,這區別很大。如果真看好劉邈這個太守,願意跟著劉邈在即將風起雲湧的時代幹一番事業,那這次就是一個表現的機會。
“不論你怎麽選擇,我決定死守曆陽,隻為曆陽城的父老鄉親。”戚寄不假思索地說道。
秦翊這才想起戚寄就是曆陽人,和他說這些不是多此一舉嗎?秦翊無奈地笑了笑,“行了,我就舍命陪君子了。”
他們二人在一起搭檔好幾年了,由於相處和睦,早就成了朋友,由此才會談到如此敏感的話題。
既然都有了決定,就不再猶豫,相互做好了分工,戚寄負責守城,秦翊負責募民協助及籌集守城物資。
這一日倒很平靜地過去了,雙方沒有再交戰。
第二日,天邊剛亮起魚肚白,城外就響起了隆隆的戰鼓聲。
周氏兄弟在出兵之前就做了充分的準備,隨軍攜帶了不少簡易的登城雲梯。
隨著攻城的戰鼓聲響起,一萬多的丹陽軍士兵迅速在南門外的漕河邊集結,那裏已經聚集了不少用於渡過護城河的船隻和竹筏。
城頭上,曆陽兵將也已嚴陣以待,除了少數預備兵之外,幾乎所有的曆陽縣兵都登上了城頭,此外,還有不少青壯民夫。
戚寄手握一杆長槍,嚴肅地看著正從容調集的丹陽軍,那高高的登城雲梯讓他深感憂慮。
“還是兵力太少了,又缺少遠程武器,不然哪能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對方為所欲為?”
戚寄暗歎,不由想起了那個叫做李靖的督郵的話。李靖覺得曆陽重地兵力不足,戰鬥力堪憂,難以應付可能的攻擊,建議他們將縣兵交給太守府訓練,或者由太守府派兵前來協助守城。戚寄作為曆陽本地人,擔心這是太守府奪權的借口,當時信誓旦旦地說,曆陽城絕無問題,拒絕了李靖的提議,李靖倒也沒有多言。
現在想來,戚寄不由心中慚愧,他想保住本地各大家族的話語權,可現在還是得指望太守府援助。他這才發現自己的眼界格局都太小了,天下局勢的發展遠不像過去那樣,可以讓人安穩地守住一城一地。
“或許,隻有擁有宏圖大誌的豪傑才是這時代的弄潮兒罷!名望日隆的劉太守是這樣的豪傑麽?”
“將軍,敵兵開始登岸了。”親衛的提醒打斷了戚寄的思緒。
“快!射箭!”戚寄迴過神來,高聲令道。
那名假扮中年商人的敵將讓士卒用盾牌擋住從甕城內.射來的箭矢,又派士兵不斷用巨斧劈砍鐵柵欄。隻要這道鐵柵欄被砍開,他們就可以進入到甕城,以他們後續源源不斷的兵力,攻入城內就有了很大把握。
戚寄見城頭上暫時沒有威脅了,就來到了甕城處指揮。
負責守衛此處的屯長來到戚寄麵前報告道:“現在形勢不太樂觀,鐵柵欄馬上就要被砍開了。”
戚寄皺眉看了看,這邊的士卒射出的箭矢全被對方的盾牌擋住了,完全無法造成殺傷,劈砍柵欄的敵兵絲毫不用顧忌這邊的攻擊。
“用火箭射後麵的敵船。”戚寄很快想出了辦法。
隨著他的命令,士卒們立刻找來了火箭,點燃後,紛紛從敵兵盾牌上方射入水門洞中,落在了敵船之上。敵船多出起火,但又很快被船上的士兵撲滅了。
雖然沒有成功,但戚寄還是看到了希望。
“快去拿火油來!”
戚寄讓士兵冒死將幾桶火油倒在了鐵柵欄處的水麵上,水麵頓時漂浮了一層黑黝黝的火油,並向著水門洞內蔓延開去。然後曆陽兵卒又以火箭點燃了火油,頓時水麵成了一片火海。
來不及躲閃的敵兵全都被吞沒了,很快火海蔓延到了船上,船隻也都燃燒起來。空間不大的門洞內頓時火光熊熊,濃煙滾滾,敵兵紛紛跳入水中,向水門外逃命。
水門徹底被火光封鎖了,哪怕此時周昂率領大部隊趕到,也無濟於事。他還生怕火光蔓延到他的船隊之中,隻能無奈地下令撤退。
隨著偷襲船隊的覆滅,水門外的鐵柵欄也得以關閉起來。
周昂帶著前鋒部隊撤迴到了渡口處,不久就等到了攜主力前來的周昕和周喁。
周氏三兄弟一商量,覺得想單靠攻擊水門難以成功,決定雙管齊下,大部分兵力去攻打南門,留下一小部分依舊在水門牽製。
曆陽城也有護城河,但對擁有船隻的丹陽郡兵來說,護城河並沒有太大的防護作用。
在周氏兄弟商議的時候,曆陽城中,縣長秦翊也在與縣尉戚寄商談。
秦翊問:“可探得敵方是哪裏的部隊?為何要攻打我曆陽,有多少兵力?”
戚寄早從錦衣衛那裏得到了消息,“是丹陽過江而來的兵馬,估計兵力在兩萬左右。現在的丹陽太守為周昕,聽說是袁本初的部將,奉袁本初的命令奪了丹陽。我曾聽到消息,袁本初還派了周昂來任九江太守,不過沒有成功。周昂就也去了丹陽,我猜測他們就是為了報複而來。”
“如此之多的兵力,我們恐怕擋不住啊!也不知劉太守會不會派兵前來救援。”秦翊憂心忡忡地道。
“應該會吧,曆陽是淮南的門戶,太守斷斷不會無故放棄曆陽。我就是擔心援兵來得太晚,我們堅持不到那時候。”戚寄也是麵帶憂色。
“是啊,曆陽城隻有兩千縣兵,戰鬥力也可能比不上對方,這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不論怎樣,我們盡力就行。我決不能讓曆陽城中的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老戚,你說劉太守這人如何?”秦翊忽然轉移話題道。
戚寄不知秦翊為什麽突然問起這個,以往他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基本上對太守劉邈還是抱有好感的,認為他是個難得的好官。
戚寄有些拿不定秦翊的心思,試探著道:“秦縣你不會是想要……”
戚寄沒有將話全部說出來,而是防備地四下看了看。
秦翊明白戚寄想要說的是什麽,他搖了搖頭,道:“我不會有那麽愚蠢的想法的。周昕隻是袁本初的部將,又不是袁本初。我隻是在想,我們該花多大的氣力來守這曆陽。”
戚寄明白了,在沒把握守住城池,又不清楚援兵何時能來的情況下,他們必須做些準備,是與城共存亡還是選擇性放棄,這區別很大。如果真看好劉邈這個太守,願意跟著劉邈在即將風起雲湧的時代幹一番事業,那這次就是一個表現的機會。
“不論你怎麽選擇,我決定死守曆陽,隻為曆陽城的父老鄉親。”戚寄不假思索地說道。
秦翊這才想起戚寄就是曆陽人,和他說這些不是多此一舉嗎?秦翊無奈地笑了笑,“行了,我就舍命陪君子了。”
他們二人在一起搭檔好幾年了,由於相處和睦,早就成了朋友,由此才會談到如此敏感的話題。
既然都有了決定,就不再猶豫,相互做好了分工,戚寄負責守城,秦翊負責募民協助及籌集守城物資。
這一日倒很平靜地過去了,雙方沒有再交戰。
第二日,天邊剛亮起魚肚白,城外就響起了隆隆的戰鼓聲。
周氏兄弟在出兵之前就做了充分的準備,隨軍攜帶了不少簡易的登城雲梯。
隨著攻城的戰鼓聲響起,一萬多的丹陽軍士兵迅速在南門外的漕河邊集結,那裏已經聚集了不少用於渡過護城河的船隻和竹筏。
城頭上,曆陽兵將也已嚴陣以待,除了少數預備兵之外,幾乎所有的曆陽縣兵都登上了城頭,此外,還有不少青壯民夫。
戚寄手握一杆長槍,嚴肅地看著正從容調集的丹陽軍,那高高的登城雲梯讓他深感憂慮。
“還是兵力太少了,又缺少遠程武器,不然哪能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對方為所欲為?”
戚寄暗歎,不由想起了那個叫做李靖的督郵的話。李靖覺得曆陽重地兵力不足,戰鬥力堪憂,難以應付可能的攻擊,建議他們將縣兵交給太守府訓練,或者由太守府派兵前來協助守城。戚寄作為曆陽本地人,擔心這是太守府奪權的借口,當時信誓旦旦地說,曆陽城絕無問題,拒絕了李靖的提議,李靖倒也沒有多言。
現在想來,戚寄不由心中慚愧,他想保住本地各大家族的話語權,可現在還是得指望太守府援助。他這才發現自己的眼界格局都太小了,天下局勢的發展遠不像過去那樣,可以讓人安穩地守住一城一地。
“或許,隻有擁有宏圖大誌的豪傑才是這時代的弄潮兒罷!名望日隆的劉太守是這樣的豪傑麽?”
“將軍,敵兵開始登岸了。”親衛的提醒打斷了戚寄的思緒。
“快!射箭!”戚寄迴過神來,高聲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