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悟
<<關心國家大事的人們>> 作者:平常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成從下汽車踏上家鄉土地的那一瞬間起,就作好了束手就擒的準備。
他衣兜裏揣著助教大哥給的“護身符”,成天惴惴不安地呆在家裏。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除了陳三娘和幾個鄰居老太太偶爾來陪母親高興高興、說幾句吉利話外,沒誰來打擾黃成的坐臥不安。
他曾想去交助教給他的“護身符”,後又作罷了,因他既懷疑它的效力,更覺得去主動投書很有點二次投降的卑賤。信中把他鼓吹成接受了深刻教訓而有了正確認識的人,他內心很不以為然。
信中所謂的正確認識,顯然就是聯派觀點。他覺得助教這人有點書呆子氣地主觀,因為現在他確確實實地什麽觀點也沒有了,說他是哪派都近乎嘲弄。他不知道自己才是個地道的蠢貨:助教如此誇他,隻是為了保護他。
離開天安門廣場後,黃成腦子裏奇怪地變成了一片空白,與六六年秋天離開北京時的豪情滿懷相比,完全成了兩極端,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極其渺小。
見骨瘦如柴、但全身完好的兒子迴來了,母親高興得腳下生風,開頭那幾天,草鞋都暫且不打了,成天進進出出忙碌,精心地籌辦一日三餐,豬肉或雞魚,是對兒子每頓必有奉獻(不知她去哪兒買的肉票,也不知要為兒子奉獻到哪一年),而且烹飪方法頓頓力圖翻新,盡力給兒子補養身體。
她不敢對兒子問長問短,更不敢過問兒子今後的打算,生怕又把兒子惹煩了,隻是惟恐節儉地大肆揮霍著這兩三年積攢下的微薄積蓄。她認為,這點錢本來就是兒子沒在家吃飯而省下的,現在終於有機會仍舊花在兒子身上了。她好象要哺養兒子一輩子。
兒子沒心思迴生產隊,母親高興,她盲目地希望兒子不再去那遙遠的鄉下當農民,更不要再文化大革命了,竊望兒子將來就在城裏找點零工幹過日子,城裏不少沒工作的人,不就是幹零工一輩子供家養口的麽。她還打算,末了再去借點錢添上,給兒子製一套新衣裳。
平安地過了兩個月,黃成開始在街上露麵了,有時是買菜,有時是看街邊的大字報解悶。群專部的人碰見他,或者老遠就移開目光,或者假裝無意地略微繞道,或者仿佛根本不認識他。
他迴來後不久,林場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便轉移到林場總場附近的一個鎮上去了,而且又嚴管起來,所以,那些瀘州知青他一個也沒碰見,這倒也省了一些嫌疑和麻煩。
在街上敢於和他打招唿或聊上幾句的,幾乎全是與他個人私交較好的、聯派的同學,而且多半是從生產隊偶然迴來的,大家都上山下鄉了,沒什麽派性成見了。
黃成碰見過一次吳玉蘭的父親。那永遠善意謙笑著的老人,迎麵看見黃成後,高興得眼睛一亮,更明亮和氣地微笑著,停步等候黃成。
老人想從黃成口中打聽點女兒的消息,他以為黃成剛從外麵迴來,或許能知道一點女兒的情況。
女兒每個月按時來一封信,總說一切很好要爸媽放心,具體咋個好法卻很少寫。
這次已一個多月了,女兒還沒來信,他很著急,擔心有什麽事。
黃成佯裝淡漠地轉過臉,沒看見似的走過去了,麵對陳營長的這個“老丈人”,不知該怎麽應對,更不知他要幹什麽,索性敬而遠之。
黃成在城裏已孤寂地熬了兩個多月,越來越煩悶。他驚奇地發現:一個人真正的家,原來竟是他的戶口和要賴以糊口謀生的所在地,否則,哪怕是在自己從小長大的環境裏,哪怕在親人身邊,時間長了,心裏也沒根沒底。
可是他又不想迴生產隊。經過這段時間的風雨後,把青春獻給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和誌向,已於不覺中消失殆盡,而且,他直覺得群專部在放長線釣大魚,在等待自己的可疑舉動,說不定出城就要被抓,那就更麻煩了。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是被捆綁抓出來的,迴生產隊去已沒臉麵了。
他開始後悔:不該聽助教的話趕迴來,應該到前線去,今後和紅派大隊人馬一塊兒光彩地打迴來,就不至於沒臉麵迴生產隊去了。
家裏呆不住,又不敢太自由地在街上閑逛,象從前那樣在郵電局的報欄前打發時光麽,也太拋頭露麵了,於是,他相中了新華書店。
經過“破四舊”的提煉以後,書店裏書,是非常地精華了,隻有馬、恩、列、斯、毛的偉大著作,《紅燈記》、《沙家浜》、《紅色娘子軍》等京劇樣板戲的劇本,《赤足醫生手冊》,《稻田養魚法》等等。
這就太好了,使賣書的和買書的都很安全,不買隻看的人便更沒危險,所以,在書店裏,隻要有字的東西,黃成都看,去努力理解,去消磨時光。
為防群專部突然收線抓他,他不僅隨身帶著助教的信,在店內還盡量離門口遠一點,以便有個思想準備和有時間表示配合,少受皮肉之苦。
那天上午,書店裏,在最靠裏的書架前,他費勁地理解著《聯共布黨史》﹙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史﹚,一男一女兩個年輕的店員,正坐在櫃台裏的辦公桌旁,邊磕著葵瓜子,邊小聲地聊天,八、九個逛書店的人,在店裏四處翻書瀏覽。
忽然,店門外大街上熱鬧起來,有人奔跑著喊:“來了來了!”
除了黃成,店內的人全紛紛往外跑,口裏也跟著喊:“來了,來了!”
原來,所有正常公民都知道今天要槍斃犯人,不知怎麽搞的,就黃成這個半正常公民不知道。黃成莫名其妙,他拿著書,很有自知之明地隻走到門口,連門檻也不越過,僅在人們身後踮起腳尖往遠探望。書店門正處丁字街口的拐角上,且比街麵高出三級台階,在此眺望倒也方便。
在人們的擁戴下,遠處緩緩開來三輛無篷的解放牌汽車,車上的高音喇叭斷斷續續唿著口號。隨著汽車的前來,“堅決鎮壓一切反革命分子—!”“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等口號越來越響亮。
剛才,在廣場上開了個公判大會。現在車旁的追隨者和街邊的期盼者,不少是由各單位組織到廣場上去助威或接受教育的,他們覺得不過癮,大會結束後,又抄近路趕到大街上來看犯人被遊街了,興奮得像過節。
仔細望去,好象各輛車上大有區別:第一輛是高音喇叭和全副武裝的解放軍戰士;第二輛上,是被群專部背槍英雄們揪著的犯人們,他們是滿街革命群眾翹首盼望的主角;第三輛車上,又是持槍的解放軍,仿佛還有穿警服的公安局的人。
漸漸地,中間那輛車上眾多的犯人越來越清晰了:被捆綁得結結實實的壞蛋們,前麵三個、這側四個,那側有幾個看不見。
能看見的這七個,全是男性、白亮的光頭。大概是不準他們學阿q臨刑時那樣唱“二十年後又是一個”的戲文,更怕他們象我們的革命先烈們就義時那樣唿口號﹙那我們豈不就同舊政權一樣傻子了﹚,便給他們每人嘴裏都塞進了布團,並用和織毛衣針一樣粗細的鉛絲勒住,在腦後擰緊,這樣,他們就做夢也別想象牲畜們臨死前那樣,可惡地發出點哼哼,當前堅如磐石的新生紅色政權,也就能在寂靜中穩如泰山了。
有人可能會對此高招有意見,這種愛放屁的家夥是不知足——
懷疑文化大革命的張誌新“出身音樂世家,參加過誌願軍,讀過大學,25歲入黨,省委宣傳部的幹事,形象又是那麽完美”的女人,而且還是沒有觀眾或聽眾的秘密槍斃,不僅臨刑前早早就被索性割斷了喉管,怕她唿反動口號,而且還在“被槍斃的前一個晚上,4月初,東北的天還很冷,犯人都還穿著棉衣棉褲。張誌新提出要解手,看押她的犯人去請示管理員,得到的迴答是:‘讓她尿在褲子裏。’”
堂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搞死時,名字都丟了,是“劉衛黃;職業:無業”。
全球知名的彭德懷大將軍,慘死時,連姓也徹底完了,成了“王川”!
這幾個完全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確有罪過、胸前尚擁有姓名權的小跳蚤,受的待遇夠不錯了。
車上的每個犯人,身後都有兩個群專部的武士抓推著,扯著他腦後的鉛絲結,使他緊貼在車廂板上麵對觀眾,讓他慘白的麵孔抬起,瞪著大眼讓革命群眾辨識和唾棄。他們胸前的白牌子,懸掛在廂板外,各自竟有半張方桌大,上麵用黑墨汁寫著他們的姓名和罪名。站在前頭的三個,不僅姓名上被可怕地打了大紅叉,還極富聳動性地仿了古,頸後衣領裏插上了長長的死囚標。
黃成疑心自己看花了眼——三個背上裝飾著囚標的人中,右邊那兩個穿藍色衣裳的人不認識,而左邊的這一位,竟是汪三!胸前牌子上也分明無誤地寫著:
“毀我長城的反革命殺人犯、現行反革命—汪益民!”
汪益民即是汪三!狡猾的老右派,給他兒子取了這樣一個迷惑人的名字。
汪三同其他犯人一樣,嘴和腮幫上勒著三道鉛絲,保證了口中的布團不會脫落。由於他的頭被拉得過分昂揚,加之在數丈之外,黃成沒法看清他那不可名狀的眼神,隻見陽光下,他痛苦的臉上閃亮著汗,身上肮髒的白襯衣,已被汗水浸濕得貼肉。天氣實在悶熱。
車到之處,人們都不再出聲,靜靜地享用這刺激人的場景,接受著生動的階級鬥爭教育。
在這人人都要爭當革命人的“大革命”年頭裏,這種教育的效果很好。
隻有真正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才會有這應得的下場,要遺臭萬年,而且,至親們的生計和前途,也要頓受影響,這種對親人牽腸掛肚的慘痛和恐懼,往往更勝過了對自己的悲哀。再加之臨刑前的人格踐踏和肉體摧殘,比如象關豬狗般的食宿待遇,供看守或其他犯人們隨時消遣、發泄的毆打,割斷他們用來放毒的喉管等等,如此種種大快人心的處置,使死刑對其本人和旁人的威懾力,就有了保障了。
黃成猛然想起了助教的謬論,想起了所謂的人的可怕。
他臉色發黃,萬沒想到汪三會在車上,而且轉眼就要被槍決了。這分明是一起冤案,冤案中正反兩端的人物,奇跡般的就是自己和汪三!
黃成想:汪三雖然可惡,但不至於該上刑場。看來助教說有人要判他死刑的話,是真的了。
……當初自己所謂的正義衝動,害了汪三,也害了自己,使自己的囹圄之災如鬼魂纏身。如果那時自己不去作徒勞的幹預,汪三就不會跳出來打自己,就不會有他後來和眼前的這一切,自己也不會遭到如此多的磨難,更重要的是,吳玉蘭也可能不會同自己分手。
其實,無論是自己是汪三還是吳玉蘭,都左右不了“探子”的命運,在這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大漩般的歲月裏,能左右自己的命運就不錯了。
車隊帶著圍觀的人群遠去了,兩個店員和逛書店的人陸續迴店,有人手中還拿著剛才忘了放下的書。大家對觸目驚心的場麵十分滿意,議論紛紛亢奮不已。
對汪三出現在車上感到意外的,不止黃成一人,好幾人都感到驚訝。
那位二十歲左右的女店員,高興大家的驚訝,因為她知道其中底細。
她心寬體胖,在家中排行老三,人們都叫她“何三妹”或“胖三妹”。數年前,她沒考上初中,沒當成中學生,所以不屬於上山下鄉的動員對象,去年便被招進書店,當上了神氣的國家職工。
剛才,她不僅擠到車前看了個滿意,而且還與車隊同步前行了一段,現在,她右手用花手絹擦著臉上和白脖子裏的汗,左手猛扇著一本《樣板戲選段》,對著另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店員,用不必要的大聲介紹汪三的落網:
“你曉得他龜兒子咋個遭抓的嗎?他正從老林頭下來,手頭還提著個小口袋兒,一看到群專部去的人,就歡喜球了,說:‘來啦?我自己都要迴來了。’口袋兒都不要球了,甩到路坎底下,伸手讓人捆他。”
與她相熟的顧客問她:“他歡喜啥子哦?”
“歡喜啥子?狗日的說他過不起‘白毛男’的日子!”
“口袋兒沒揀起來看看?裏頭是啥子?”
“兩個小天麻,儂大!”活潑的胖姑娘,高舉起握花手絹的右手,將白嫩的小手指蹺起,好象蘭花指,可愛地轉了轉。
男店員奇怪:“咋個曉得他鑽到那兒去了?聽說那兒從成都出去、還有好遠咧。”
好氣色的年輕女店員扇著薄書,昂首把時髦而有香味的短發往後一掠甩,目光斜掃了一下店內的聽眾們。手拿書本的聽眾們正專注地豎耳等候著她。在這兒,大概確實隻有她,才知道這一階級鬥爭大事的內幕,因為群專部裏飛兵前去捉拿汪三的五人小組副組長,就是她家的好鄰居。她輕蔑地哼了一聲,似乎有點氣憤:
“咋個曉得?他表弟不寫信過來,這邊咋個曉得?還是他媽的親表弟!”
不料在書店逛客中,也有知情而可炫耀者,一個三十多歲,雖瘦小但精悍的男子發言了:
“不—對,不是表弟,那是他表哥。聽說他表哥家庭成分也惱火,是地主。”逛客強調了這重要之處,“他叫汪三和他一塊兒去公社報臨時戶口,汪三啥子證明都沒得,不去。他表哥哪敢惹喲,拖了一段時間,肯定養不起了,才想起給這邊縣革委寫信過來打聽的。其實看他那個逃荒要飯的樣子就不正常,當時就該報告當地告政府。”
胖姑娘很反感自己的新聞專利受到了侵犯,她瞟了幾眼那位頗有階級立場、正洋洋得意的人物,見他身上是較髒舊的藍布中山裝,黑步鞋頭上的小洞,已露出了白亮的大腳指甲,不過就是個還沒得誌的小資產階級臭知識分子,頂多象個拮據而自信的農村小學教師,便坐到桌旁,邊開始磕瓜子,邊冷冷地大聲說:
“表哥?怕還有表嫂喲!組織上都沒球調查,他媽的地主狗崽子,就寫球些信來調查起表哥了,他還搞正了,呸!”她大聲地吐了一下瓜子殼,“汪三這龜兒子,從頭到尾就沒碰上過好人,是人是鬼都要踩一腳,哼!”說完,她快速地抹收起桌上的瓜子殼,走到店門口,用力將它們鄙夷地拋擲出去。
短小精悍的破步鞋逛客停住了翻書,執拗的臉上有了憤怒的紅色,他急切地思忖著反擊的措詞。
聽了姑娘的譏罵,黃成的臉也發熱了,他繼續看著手中的書,裝著沒在意或沒聽懂。
有人旁邊竊笑。
男店員觀察著,他邊用雞毛撣子拂掃玻璃櫃台,邊打趣:
“唉,三妹妹,個個都象你家表哥對你那樣噻,那就好了喲﹏”最後的“喲”,搖曳得十分地慶賀和快活。
“放你媽的狗臭屁!”女店員頭也不迴地罵他,但聽不出怒氣,相反,還有點得意和釋然,她已出了氣了。
有幾人出聲笑了,大家又開始高興地往下聊。
黃成一頁又一頁地慢慢翻著書,耳朵卻豎得直直的。沒人願再提及引起了不愉快爭議的汪三,大家談起了了另外兩個死囚:
那二人係父子倆,是鄉下某小鎮上的兩個裁縫。他倆很關心國家大事,兩年前,在小鎮上組織了一個 “紅心黨”,要保衛黨中央和毛主席,全“黨”成員也就十來個人。
這個所謂的黨,原來是紅派在該鎮上的一個下屬群眾組織,紅派得勢時,還參與著掌了幾天鎮上的大權,後來紅派武裝被打出去成了反革命了,它自然也就成了殘存在縣內的反革命餘孽了。
要命的是,他們不僅還繼續活動,偷偷地貼反對新生紅色政權的反動標語,而且過分操心天下大事,遠遠地離了譜:
有一天,父子倆把鎮上一位昔日的算命先生悄悄請到家中,給新生紅色政權算命,看它還能撐幾天。那搞了半輩子迷信活動而不知悔改的家夥,竟在收了一角錢後,又操起了舊業,說它過不了今年春節。
高興之餘,父子倆又隨便要給毛主席算個命,好奇地想知道他老人家究竟能有多大高壽。
不知咋的,算命的家夥胡扯到林副主席頭上去了,拆字說:“林彪二字,是林中跳出一隻虎,背上插著三把刀,要殺死毛主席。”
此後,父子倆在散布縣革委就要垮台的反革命謠言時,還說(惡毒攻擊)萬壽無疆的毛主席活不了一百四十歲,兇手就是毛主席的親密戰友林副主席!
駭人聽聞的“預言”立即傳遍了四鄉。
這可是滔天大罪了。這種與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林副主席、與縣革委、與他們自己,全都性命交關的話,他們竟然敢說,聽著都令人害怕,人真不該生一張會說話的嘴。
算命的家夥今天也在車上,在側麵。
大家感慨不已,哀歎真是“天地之大、無奇不有!”
剛才看見汪三後,黃成心中就有點莫名地驚悸,聽了這些,便更覺人生的可怖了,他心灰意冷地走出書店。
街上早已恢複平靜,仿佛根本就不曾出現過什麽事。天陰沉了,一陣涼風吹過街麵,揚起了灰塵和紙屑,烏雲已從西邊天上壓過來,快要下雨了。
黃成發現,雨前行人匆匆,無人留意他,便飛快地往城外西郊走去。槍斃人通常都在西郊的河灘上,他想去看看汪三那屈死的遺體。
他不怕死屍,這幾年,各種原因和各種形狀的死者,他見得多了。他覺得汪三的結局很古怪,似乎隻是個夢魘而並不真實,而且周圍這些人同自己一樣,都在這個離奇的夢幻中。他要去親眼驗證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夢境。
小城邊上是條小河,河上有座帶護欄的公路石橋。到了城邊,不用過橋就可看清,對岸下遊河灘上那通常槍斃人的地方,隻仰躺著兩具穿蘭色衣裳的屍體。
約十多個好閑者,不怕大雨將臨,還在河灘上遠距離地觀賞,其中幾個孩子,正不斷地拋卵石去砸死屍,不時傳來命中了的噗噗聲和歡唿聲。兩死者的肚臍上,各插入了一根約三尺長的竹竿,那是幾個大膽的紅小兵,把反革命分子戳翻身後立下的革命功績。
黃成停步在河這邊的橋頭,扶著石欄仔細眺望,奇怪怎麽不見汪三那穿白襯衣的屍體。
他不知道,汪三一周前才公費乘車迴來,今天是縣革委某些人突發妙想,利用公判大會,硬要把這個紅派代表人物拿出來炫耀的。為了這一革命行動,縣革委還同縣武裝部鬧了別扭,所以解放軍戰士們沒一個去站在那輛裝犯人的車上,公安局的人也躲到第三輛車上去了。
群專部的人樂得有此專利,便縱情地把犯人們打扮了一翻,並將汪三進行了願望性的裝飾,以預示紅派的必然滅亡。現在,汪三已被鬆了綁,重新戴上腳鏈手銬,安坐在群專部的大牢裏了。
黃成放眼遍尋目力所及的城郊,疑心汪三的屍體已被他的親人移開,暫且停放到某處較隱蔽穩妥的地方去了(抬迴家是不可能的),結果卻沒找到任何這樣的跡象,他隻是發現了三個密切關注著對岸屍體的人。
那三人就在他腳下不遠,在河這邊橋頭下幾丈遠處的一個草窩棚前,象是母親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
那母親單薄而瘦小、四十多歲模樣。十三、四歲的女兒也很羸弱。八、九歲的兒子倒較壯實,隻不過衣服太髒而襤褸,左腿下半段的褲管已快斷掉,膝蓋從大破口露出,顯然是母親和姐姐無心思照料,他也沒覺得是迴事。他拿著一根木抬杠,他媽抱著兩、三床裹卷著的舊草席,他姐懷抱著一團棕繩。
三人身邊的小窩棚,是在河灘上種菜的人搭來晚上守夜的,白天裏麵沒人,樹枝編的小柵門,隻用一段小繩子拴著,裏麵可能有點簡單的生活用品,三人沒敢解開繩子躲進去,隻在窩棚旁佇立著,遠遠地望著對岸砸屍體的人們。女兒偶爾抬頭望一下天空,似乎是希望雨點快些落下,把對岸那些人淋走,然後好去收拾父兄的殘骸。
黃成一陣寒怯,驀地想起了助教的那句話“生命不是你一個人的。”腦海裏出現了母親蒼老的麵容:母親的臉永遠饑瘦,總是有點草末的頭發早已經花白。他還奇怪地想起了吳玉蘭的父親,那個總是怯怯地生活在世上的人,那雙充滿了善意和憂鬱、和他女兒的明眸一樣清澈的眼睛。
他轉身疾步迴城。
他覺得世上哪兒都不安全,要迴家收拾好衣物,帶著助教的信,立即到群專部當老實的犯人去。
他沒有如願,群專部要他迴生產隊等候決定,至於要決定什麽,則沒有說。
群專部的女會計聞訊跑來了,漂亮的年輕女人翻著帳本,要黃成交上次的夥食費、糧票和住院醫療費。
黃成尷尬了,坦誠地掏翻衣兜讓她看:腰無半文。
白淨時髦的會計憤恨起來,合上帳本蔑視著他,清晰地說:
“從生產隊扣工分!”
他衣兜裏揣著助教大哥給的“護身符”,成天惴惴不安地呆在家裏。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除了陳三娘和幾個鄰居老太太偶爾來陪母親高興高興、說幾句吉利話外,沒誰來打擾黃成的坐臥不安。
他曾想去交助教給他的“護身符”,後又作罷了,因他既懷疑它的效力,更覺得去主動投書很有點二次投降的卑賤。信中把他鼓吹成接受了深刻教訓而有了正確認識的人,他內心很不以為然。
信中所謂的正確認識,顯然就是聯派觀點。他覺得助教這人有點書呆子氣地主觀,因為現在他確確實實地什麽觀點也沒有了,說他是哪派都近乎嘲弄。他不知道自己才是個地道的蠢貨:助教如此誇他,隻是為了保護他。
離開天安門廣場後,黃成腦子裏奇怪地變成了一片空白,與六六年秋天離開北京時的豪情滿懷相比,完全成了兩極端,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極其渺小。
見骨瘦如柴、但全身完好的兒子迴來了,母親高興得腳下生風,開頭那幾天,草鞋都暫且不打了,成天進進出出忙碌,精心地籌辦一日三餐,豬肉或雞魚,是對兒子每頓必有奉獻(不知她去哪兒買的肉票,也不知要為兒子奉獻到哪一年),而且烹飪方法頓頓力圖翻新,盡力給兒子補養身體。
她不敢對兒子問長問短,更不敢過問兒子今後的打算,生怕又把兒子惹煩了,隻是惟恐節儉地大肆揮霍著這兩三年積攢下的微薄積蓄。她認為,這點錢本來就是兒子沒在家吃飯而省下的,現在終於有機會仍舊花在兒子身上了。她好象要哺養兒子一輩子。
兒子沒心思迴生產隊,母親高興,她盲目地希望兒子不再去那遙遠的鄉下當農民,更不要再文化大革命了,竊望兒子將來就在城裏找點零工幹過日子,城裏不少沒工作的人,不就是幹零工一輩子供家養口的麽。她還打算,末了再去借點錢添上,給兒子製一套新衣裳。
平安地過了兩個月,黃成開始在街上露麵了,有時是買菜,有時是看街邊的大字報解悶。群專部的人碰見他,或者老遠就移開目光,或者假裝無意地略微繞道,或者仿佛根本不認識他。
他迴來後不久,林場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便轉移到林場總場附近的一個鎮上去了,而且又嚴管起來,所以,那些瀘州知青他一個也沒碰見,這倒也省了一些嫌疑和麻煩。
在街上敢於和他打招唿或聊上幾句的,幾乎全是與他個人私交較好的、聯派的同學,而且多半是從生產隊偶然迴來的,大家都上山下鄉了,沒什麽派性成見了。
黃成碰見過一次吳玉蘭的父親。那永遠善意謙笑著的老人,迎麵看見黃成後,高興得眼睛一亮,更明亮和氣地微笑著,停步等候黃成。
老人想從黃成口中打聽點女兒的消息,他以為黃成剛從外麵迴來,或許能知道一點女兒的情況。
女兒每個月按時來一封信,總說一切很好要爸媽放心,具體咋個好法卻很少寫。
這次已一個多月了,女兒還沒來信,他很著急,擔心有什麽事。
黃成佯裝淡漠地轉過臉,沒看見似的走過去了,麵對陳營長的這個“老丈人”,不知該怎麽應對,更不知他要幹什麽,索性敬而遠之。
黃成在城裏已孤寂地熬了兩個多月,越來越煩悶。他驚奇地發現:一個人真正的家,原來竟是他的戶口和要賴以糊口謀生的所在地,否則,哪怕是在自己從小長大的環境裏,哪怕在親人身邊,時間長了,心裏也沒根沒底。
可是他又不想迴生產隊。經過這段時間的風雨後,把青春獻給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和誌向,已於不覺中消失殆盡,而且,他直覺得群專部在放長線釣大魚,在等待自己的可疑舉動,說不定出城就要被抓,那就更麻煩了。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是被捆綁抓出來的,迴生產隊去已沒臉麵了。
他開始後悔:不該聽助教的話趕迴來,應該到前線去,今後和紅派大隊人馬一塊兒光彩地打迴來,就不至於沒臉麵迴生產隊去了。
家裏呆不住,又不敢太自由地在街上閑逛,象從前那樣在郵電局的報欄前打發時光麽,也太拋頭露麵了,於是,他相中了新華書店。
經過“破四舊”的提煉以後,書店裏書,是非常地精華了,隻有馬、恩、列、斯、毛的偉大著作,《紅燈記》、《沙家浜》、《紅色娘子軍》等京劇樣板戲的劇本,《赤足醫生手冊》,《稻田養魚法》等等。
這就太好了,使賣書的和買書的都很安全,不買隻看的人便更沒危險,所以,在書店裏,隻要有字的東西,黃成都看,去努力理解,去消磨時光。
為防群專部突然收線抓他,他不僅隨身帶著助教的信,在店內還盡量離門口遠一點,以便有個思想準備和有時間表示配合,少受皮肉之苦。
那天上午,書店裏,在最靠裏的書架前,他費勁地理解著《聯共布黨史》﹙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史﹚,一男一女兩個年輕的店員,正坐在櫃台裏的辦公桌旁,邊磕著葵瓜子,邊小聲地聊天,八、九個逛書店的人,在店裏四處翻書瀏覽。
忽然,店門外大街上熱鬧起來,有人奔跑著喊:“來了來了!”
除了黃成,店內的人全紛紛往外跑,口裏也跟著喊:“來了,來了!”
原來,所有正常公民都知道今天要槍斃犯人,不知怎麽搞的,就黃成這個半正常公民不知道。黃成莫名其妙,他拿著書,很有自知之明地隻走到門口,連門檻也不越過,僅在人們身後踮起腳尖往遠探望。書店門正處丁字街口的拐角上,且比街麵高出三級台階,在此眺望倒也方便。
在人們的擁戴下,遠處緩緩開來三輛無篷的解放牌汽車,車上的高音喇叭斷斷續續唿著口號。隨著汽車的前來,“堅決鎮壓一切反革命分子—!”“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等口號越來越響亮。
剛才,在廣場上開了個公判大會。現在車旁的追隨者和街邊的期盼者,不少是由各單位組織到廣場上去助威或接受教育的,他們覺得不過癮,大會結束後,又抄近路趕到大街上來看犯人被遊街了,興奮得像過節。
仔細望去,好象各輛車上大有區別:第一輛是高音喇叭和全副武裝的解放軍戰士;第二輛上,是被群專部背槍英雄們揪著的犯人們,他們是滿街革命群眾翹首盼望的主角;第三輛車上,又是持槍的解放軍,仿佛還有穿警服的公安局的人。
漸漸地,中間那輛車上眾多的犯人越來越清晰了:被捆綁得結結實實的壞蛋們,前麵三個、這側四個,那側有幾個看不見。
能看見的這七個,全是男性、白亮的光頭。大概是不準他們學阿q臨刑時那樣唱“二十年後又是一個”的戲文,更怕他們象我們的革命先烈們就義時那樣唿口號﹙那我們豈不就同舊政權一樣傻子了﹚,便給他們每人嘴裏都塞進了布團,並用和織毛衣針一樣粗細的鉛絲勒住,在腦後擰緊,這樣,他們就做夢也別想象牲畜們臨死前那樣,可惡地發出點哼哼,當前堅如磐石的新生紅色政權,也就能在寂靜中穩如泰山了。
有人可能會對此高招有意見,這種愛放屁的家夥是不知足——
懷疑文化大革命的張誌新“出身音樂世家,參加過誌願軍,讀過大學,25歲入黨,省委宣傳部的幹事,形象又是那麽完美”的女人,而且還是沒有觀眾或聽眾的秘密槍斃,不僅臨刑前早早就被索性割斷了喉管,怕她唿反動口號,而且還在“被槍斃的前一個晚上,4月初,東北的天還很冷,犯人都還穿著棉衣棉褲。張誌新提出要解手,看押她的犯人去請示管理員,得到的迴答是:‘讓她尿在褲子裏。’”
堂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搞死時,名字都丟了,是“劉衛黃;職業:無業”。
全球知名的彭德懷大將軍,慘死時,連姓也徹底完了,成了“王川”!
這幾個完全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確有罪過、胸前尚擁有姓名權的小跳蚤,受的待遇夠不錯了。
車上的每個犯人,身後都有兩個群專部的武士抓推著,扯著他腦後的鉛絲結,使他緊貼在車廂板上麵對觀眾,讓他慘白的麵孔抬起,瞪著大眼讓革命群眾辨識和唾棄。他們胸前的白牌子,懸掛在廂板外,各自竟有半張方桌大,上麵用黑墨汁寫著他們的姓名和罪名。站在前頭的三個,不僅姓名上被可怕地打了大紅叉,還極富聳動性地仿了古,頸後衣領裏插上了長長的死囚標。
黃成疑心自己看花了眼——三個背上裝飾著囚標的人中,右邊那兩個穿藍色衣裳的人不認識,而左邊的這一位,竟是汪三!胸前牌子上也分明無誤地寫著:
“毀我長城的反革命殺人犯、現行反革命—汪益民!”
汪益民即是汪三!狡猾的老右派,給他兒子取了這樣一個迷惑人的名字。
汪三同其他犯人一樣,嘴和腮幫上勒著三道鉛絲,保證了口中的布團不會脫落。由於他的頭被拉得過分昂揚,加之在數丈之外,黃成沒法看清他那不可名狀的眼神,隻見陽光下,他痛苦的臉上閃亮著汗,身上肮髒的白襯衣,已被汗水浸濕得貼肉。天氣實在悶熱。
車到之處,人們都不再出聲,靜靜地享用這刺激人的場景,接受著生動的階級鬥爭教育。
在這人人都要爭當革命人的“大革命”年頭裏,這種教育的效果很好。
隻有真正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才會有這應得的下場,要遺臭萬年,而且,至親們的生計和前途,也要頓受影響,這種對親人牽腸掛肚的慘痛和恐懼,往往更勝過了對自己的悲哀。再加之臨刑前的人格踐踏和肉體摧殘,比如象關豬狗般的食宿待遇,供看守或其他犯人們隨時消遣、發泄的毆打,割斷他們用來放毒的喉管等等,如此種種大快人心的處置,使死刑對其本人和旁人的威懾力,就有了保障了。
黃成猛然想起了助教的謬論,想起了所謂的人的可怕。
他臉色發黃,萬沒想到汪三會在車上,而且轉眼就要被槍決了。這分明是一起冤案,冤案中正反兩端的人物,奇跡般的就是自己和汪三!
黃成想:汪三雖然可惡,但不至於該上刑場。看來助教說有人要判他死刑的話,是真的了。
……當初自己所謂的正義衝動,害了汪三,也害了自己,使自己的囹圄之災如鬼魂纏身。如果那時自己不去作徒勞的幹預,汪三就不會跳出來打自己,就不會有他後來和眼前的這一切,自己也不會遭到如此多的磨難,更重要的是,吳玉蘭也可能不會同自己分手。
其實,無論是自己是汪三還是吳玉蘭,都左右不了“探子”的命運,在這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大漩般的歲月裏,能左右自己的命運就不錯了。
車隊帶著圍觀的人群遠去了,兩個店員和逛書店的人陸續迴店,有人手中還拿著剛才忘了放下的書。大家對觸目驚心的場麵十分滿意,議論紛紛亢奮不已。
對汪三出現在車上感到意外的,不止黃成一人,好幾人都感到驚訝。
那位二十歲左右的女店員,高興大家的驚訝,因為她知道其中底細。
她心寬體胖,在家中排行老三,人們都叫她“何三妹”或“胖三妹”。數年前,她沒考上初中,沒當成中學生,所以不屬於上山下鄉的動員對象,去年便被招進書店,當上了神氣的國家職工。
剛才,她不僅擠到車前看了個滿意,而且還與車隊同步前行了一段,現在,她右手用花手絹擦著臉上和白脖子裏的汗,左手猛扇著一本《樣板戲選段》,對著另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店員,用不必要的大聲介紹汪三的落網:
“你曉得他龜兒子咋個遭抓的嗎?他正從老林頭下來,手頭還提著個小口袋兒,一看到群專部去的人,就歡喜球了,說:‘來啦?我自己都要迴來了。’口袋兒都不要球了,甩到路坎底下,伸手讓人捆他。”
與她相熟的顧客問她:“他歡喜啥子哦?”
“歡喜啥子?狗日的說他過不起‘白毛男’的日子!”
“口袋兒沒揀起來看看?裏頭是啥子?”
“兩個小天麻,儂大!”活潑的胖姑娘,高舉起握花手絹的右手,將白嫩的小手指蹺起,好象蘭花指,可愛地轉了轉。
男店員奇怪:“咋個曉得他鑽到那兒去了?聽說那兒從成都出去、還有好遠咧。”
好氣色的年輕女店員扇著薄書,昂首把時髦而有香味的短發往後一掠甩,目光斜掃了一下店內的聽眾們。手拿書本的聽眾們正專注地豎耳等候著她。在這兒,大概確實隻有她,才知道這一階級鬥爭大事的內幕,因為群專部裏飛兵前去捉拿汪三的五人小組副組長,就是她家的好鄰居。她輕蔑地哼了一聲,似乎有點氣憤:
“咋個曉得?他表弟不寫信過來,這邊咋個曉得?還是他媽的親表弟!”
不料在書店逛客中,也有知情而可炫耀者,一個三十多歲,雖瘦小但精悍的男子發言了:
“不—對,不是表弟,那是他表哥。聽說他表哥家庭成分也惱火,是地主。”逛客強調了這重要之處,“他叫汪三和他一塊兒去公社報臨時戶口,汪三啥子證明都沒得,不去。他表哥哪敢惹喲,拖了一段時間,肯定養不起了,才想起給這邊縣革委寫信過來打聽的。其實看他那個逃荒要飯的樣子就不正常,當時就該報告當地告政府。”
胖姑娘很反感自己的新聞專利受到了侵犯,她瞟了幾眼那位頗有階級立場、正洋洋得意的人物,見他身上是較髒舊的藍布中山裝,黑步鞋頭上的小洞,已露出了白亮的大腳指甲,不過就是個還沒得誌的小資產階級臭知識分子,頂多象個拮據而自信的農村小學教師,便坐到桌旁,邊開始磕瓜子,邊冷冷地大聲說:
“表哥?怕還有表嫂喲!組織上都沒球調查,他媽的地主狗崽子,就寫球些信來調查起表哥了,他還搞正了,呸!”她大聲地吐了一下瓜子殼,“汪三這龜兒子,從頭到尾就沒碰上過好人,是人是鬼都要踩一腳,哼!”說完,她快速地抹收起桌上的瓜子殼,走到店門口,用力將它們鄙夷地拋擲出去。
短小精悍的破步鞋逛客停住了翻書,執拗的臉上有了憤怒的紅色,他急切地思忖著反擊的措詞。
聽了姑娘的譏罵,黃成的臉也發熱了,他繼續看著手中的書,裝著沒在意或沒聽懂。
有人旁邊竊笑。
男店員觀察著,他邊用雞毛撣子拂掃玻璃櫃台,邊打趣:
“唉,三妹妹,個個都象你家表哥對你那樣噻,那就好了喲﹏”最後的“喲”,搖曳得十分地慶賀和快活。
“放你媽的狗臭屁!”女店員頭也不迴地罵他,但聽不出怒氣,相反,還有點得意和釋然,她已出了氣了。
有幾人出聲笑了,大家又開始高興地往下聊。
黃成一頁又一頁地慢慢翻著書,耳朵卻豎得直直的。沒人願再提及引起了不愉快爭議的汪三,大家談起了了另外兩個死囚:
那二人係父子倆,是鄉下某小鎮上的兩個裁縫。他倆很關心國家大事,兩年前,在小鎮上組織了一個 “紅心黨”,要保衛黨中央和毛主席,全“黨”成員也就十來個人。
這個所謂的黨,原來是紅派在該鎮上的一個下屬群眾組織,紅派得勢時,還參與著掌了幾天鎮上的大權,後來紅派武裝被打出去成了反革命了,它自然也就成了殘存在縣內的反革命餘孽了。
要命的是,他們不僅還繼續活動,偷偷地貼反對新生紅色政權的反動標語,而且過分操心天下大事,遠遠地離了譜:
有一天,父子倆把鎮上一位昔日的算命先生悄悄請到家中,給新生紅色政權算命,看它還能撐幾天。那搞了半輩子迷信活動而不知悔改的家夥,竟在收了一角錢後,又操起了舊業,說它過不了今年春節。
高興之餘,父子倆又隨便要給毛主席算個命,好奇地想知道他老人家究竟能有多大高壽。
不知咋的,算命的家夥胡扯到林副主席頭上去了,拆字說:“林彪二字,是林中跳出一隻虎,背上插著三把刀,要殺死毛主席。”
此後,父子倆在散布縣革委就要垮台的反革命謠言時,還說(惡毒攻擊)萬壽無疆的毛主席活不了一百四十歲,兇手就是毛主席的親密戰友林副主席!
駭人聽聞的“預言”立即傳遍了四鄉。
這可是滔天大罪了。這種與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林副主席、與縣革委、與他們自己,全都性命交關的話,他們竟然敢說,聽著都令人害怕,人真不該生一張會說話的嘴。
算命的家夥今天也在車上,在側麵。
大家感慨不已,哀歎真是“天地之大、無奇不有!”
剛才看見汪三後,黃成心中就有點莫名地驚悸,聽了這些,便更覺人生的可怖了,他心灰意冷地走出書店。
街上早已恢複平靜,仿佛根本就不曾出現過什麽事。天陰沉了,一陣涼風吹過街麵,揚起了灰塵和紙屑,烏雲已從西邊天上壓過來,快要下雨了。
黃成發現,雨前行人匆匆,無人留意他,便飛快地往城外西郊走去。槍斃人通常都在西郊的河灘上,他想去看看汪三那屈死的遺體。
他不怕死屍,這幾年,各種原因和各種形狀的死者,他見得多了。他覺得汪三的結局很古怪,似乎隻是個夢魘而並不真實,而且周圍這些人同自己一樣,都在這個離奇的夢幻中。他要去親眼驗證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夢境。
小城邊上是條小河,河上有座帶護欄的公路石橋。到了城邊,不用過橋就可看清,對岸下遊河灘上那通常槍斃人的地方,隻仰躺著兩具穿蘭色衣裳的屍體。
約十多個好閑者,不怕大雨將臨,還在河灘上遠距離地觀賞,其中幾個孩子,正不斷地拋卵石去砸死屍,不時傳來命中了的噗噗聲和歡唿聲。兩死者的肚臍上,各插入了一根約三尺長的竹竿,那是幾個大膽的紅小兵,把反革命分子戳翻身後立下的革命功績。
黃成停步在河這邊的橋頭,扶著石欄仔細眺望,奇怪怎麽不見汪三那穿白襯衣的屍體。
他不知道,汪三一周前才公費乘車迴來,今天是縣革委某些人突發妙想,利用公判大會,硬要把這個紅派代表人物拿出來炫耀的。為了這一革命行動,縣革委還同縣武裝部鬧了別扭,所以解放軍戰士們沒一個去站在那輛裝犯人的車上,公安局的人也躲到第三輛車上去了。
群專部的人樂得有此專利,便縱情地把犯人們打扮了一翻,並將汪三進行了願望性的裝飾,以預示紅派的必然滅亡。現在,汪三已被鬆了綁,重新戴上腳鏈手銬,安坐在群專部的大牢裏了。
黃成放眼遍尋目力所及的城郊,疑心汪三的屍體已被他的親人移開,暫且停放到某處較隱蔽穩妥的地方去了(抬迴家是不可能的),結果卻沒找到任何這樣的跡象,他隻是發現了三個密切關注著對岸屍體的人。
那三人就在他腳下不遠,在河這邊橋頭下幾丈遠處的一個草窩棚前,象是母親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
那母親單薄而瘦小、四十多歲模樣。十三、四歲的女兒也很羸弱。八、九歲的兒子倒較壯實,隻不過衣服太髒而襤褸,左腿下半段的褲管已快斷掉,膝蓋從大破口露出,顯然是母親和姐姐無心思照料,他也沒覺得是迴事。他拿著一根木抬杠,他媽抱著兩、三床裹卷著的舊草席,他姐懷抱著一團棕繩。
三人身邊的小窩棚,是在河灘上種菜的人搭來晚上守夜的,白天裏麵沒人,樹枝編的小柵門,隻用一段小繩子拴著,裏麵可能有點簡單的生活用品,三人沒敢解開繩子躲進去,隻在窩棚旁佇立著,遠遠地望著對岸砸屍體的人們。女兒偶爾抬頭望一下天空,似乎是希望雨點快些落下,把對岸那些人淋走,然後好去收拾父兄的殘骸。
黃成一陣寒怯,驀地想起了助教的那句話“生命不是你一個人的。”腦海裏出現了母親蒼老的麵容:母親的臉永遠饑瘦,總是有點草末的頭發早已經花白。他還奇怪地想起了吳玉蘭的父親,那個總是怯怯地生活在世上的人,那雙充滿了善意和憂鬱、和他女兒的明眸一樣清澈的眼睛。
他轉身疾步迴城。
他覺得世上哪兒都不安全,要迴家收拾好衣物,帶著助教的信,立即到群專部當老實的犯人去。
他沒有如願,群專部要他迴生產隊等候決定,至於要決定什麽,則沒有說。
群專部的女會計聞訊跑來了,漂亮的年輕女人翻著帳本,要黃成交上次的夥食費、糧票和住院醫療費。
黃成尷尬了,坦誠地掏翻衣兜讓她看:腰無半文。
白淨時髦的會計憤恨起來,合上帳本蔑視著他,清晰地說:
“從生產隊扣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