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馬?你怎麽知道得這麽清楚?”
百千琛忽然出現叫走了百生,所以曲思揚的問話隻能由郭長歌來迴答——
“我和百兄因為實在想不清楚陶將軍為何會帶走那個孩子,所以也去查了查古雲兒。”他頓了頓又說,“陶家和古家本就是世交,古雲兒的父親昔年落難之時,曾帶同妻子和女兒在陶家寄住多年。”
曲思揚道:“原來如此,這麽說陶將軍和古雲兒倒的確可能是少年時的玩伴。這也的確解釋了為什麽陶將軍會想救出古雲兒的孩子。”
郭長歌忽然歎了口氣,道:“他們何止是少年時的玩伴。”
曲思揚皺了皺眉,道:“什麽意思?”
郭長歌緩緩道:“在他們出生之前,陶古兩家就為他們二人定下了親!”
曲思揚驚道:“指腹為婚!”
郭長歌點點頭,神情十分嚴肅。
曲思揚道:“可若他們早有婚約,古雲兒又怎麽會成了皇上的妃子?”
郭長歌道:“當年皇上選妃,古雲兒也被送入了宮中。”
曲思揚急道:“我不懂的是,古雲兒怎麽會背棄她和陶將軍的婚約?陶將軍和她一起長大,想來感情一定很深的啊!”
郭長歌沒有正麵迴答,而是緩緩敘道:“陶將軍十六歲時隨父出征,在邊關待了八年,這八年裏,他父親戰死,他便替父領軍抗敵,二十四歲時才凱旋歸來。”
曲思揚眉頭皺得更緊,“你的意思難道是說,時間太久,古雲兒不想再等了?”
郭長歌道:“人生能有幾個八年,況且女子的青春向來都比男子要寶貴些的。”
其他人都點點頭,他們當然都懂得這個道理,大多數女子都需要趁著年輕,盡快找一個歸宿。
曲思揚卻忽然道:“這個古雲兒簡直可惡!”
郭長歌笑了笑,道:“如何可惡?”
曲思揚說不出來,隻能道:“反……反正就是可惡!可惡至極!”
郭長歌道:“你莫忘了陶將軍是去打仗,就連陶將軍的父親也戰死沙場,八年的征伐,誰又能保證陶將軍能平安歸來。”他頓了一頓,接著又道,“古雲兒的選擇或許不對,但我們也沒資格去譴責她。”
曲思揚哼了一聲,道:“什麽有資格沒資格的,不對就是不對,不對就該被罵,古雲兒就是個壞極了的女人!”
郭長歌笑道:“你隨便罵吧,反正人家也聽不著。”
曲思揚哼了一聲,白眼道:“我在心裏罵她!”
她越想越氣,又道:“陶將軍就不該救那孩子,就該讓那孩子跟古雲兒一起去……”
她忽然住嘴,畢竟是無辜的孩子,她已不忍心說出接下來的話。
不過其他人都知道她還未說出口的是個“死”字!
婉如一直在默默傾聽,這時忽然說道:“或許……或許那位古雲兒並不是自願進宮的。”
其他人都看向她,等她繼續說下去。
可她的目光卻開始有些躲閃,她實在有些太害羞了,太害羞的人總是羞於說出自己對於一件事的看法。
而這種羞於出口的看法往往都會十分有道理,因為一直不開口,隻是默默傾聽的人往往都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曲思揚道:“你說她不是自願的?”
婉如鼓起勇氣,終於開口:“或許那位古姑娘是身不由己,或許是別人一定要送她進宮參選,或許她也反抗過,可一個弱女子又有多少反抗的餘地?”
這幾個“或許”點醒了曲思揚,她恍然道:“一定是她父母貪圖富貴,才想讓她進宮!”
郭長歌笑道:“你難道又要開始罵古雲兒的父母了?”
曲思揚白了他一眼,並不迴話。
郭長歌又道:“古雲兒入宮究竟是她自己的意思,還是她父母之命,我們暫先無從得知。”
成樂忽道:“絕對是父母之命!”
其他人又都看向他,而他可不是個羞於開口的人:“如若古雲兒對我父無情,我父又怎麽可能會有機會與她私……私通?”
不羞於開口的人往往想到什麽就會說什麽,可說的卻不一定對——
郭長歌已經在搖頭。
“你不同意?”成樂問他。
“我覺得就算進宮參選是古雲兒自己的意思,也不能說明他對陶將軍無情。而且你真覺得你父親和古雲兒有私情?”
“是你說的,他出現在了後宮,還有人目擊他從古雲兒寢宮逃出。”成樂將滿滿一杯酒一飲而盡,“可能也就是為了古雲兒,我父親才會想要謀反!”
“可是該怎麽解釋你父親說是蕭不若陷害了他?”郭長歌問道。
成樂沉默,他無法解釋。在場幾人恐怕也都無法解釋。
郭長歌接著道:“蕭不若也曾承認是他陷害了你父親,這件事已經是確定無疑的,也就是說,你父親並沒真的與古雲兒私通!”
他頓了頓又道:“而且我還知道一件事可佐證我的看法。”
成樂道:“什麽事?”
郭長歌道“當年陶家滿門被誅,可那位古淑妃卻隻是被打入了冷宮,並未賜死。此事除了皇室外不為外人所知,但《武林誌》中當然有記載。”
此言一出,眾人都有些吃驚。
溫晴緩緩道:“如若真是臣妃私通之罪,古淑妃恐怕有一萬條命都不夠。”
郭長歌點著頭,道:“沒錯,不過古淑妃雖然沒死,卻死了另一個妃子。”
曲思揚好奇心起:“另一個妃子?”
郭長歌道:“在私通案發生月餘後,素來極受恩寵的德妃忽然被賜死,《武林誌》中並無記載原因。”
曲思揚忽然瞪大了眼,驚道:“難道和陶將軍私通的妃子不是淑妃,而是德妃?”
郭長歌看著她,眨了兩下眼,道:“你瞎想什麽呢?瞎想就瞎想,也別瞎說啊!”
曲思揚狠狠瞪了他一眼,道:“那你為何忽然提起這位德妃?”
郭長歌正要迴話,溫晴已先開口:“你是不是覺得罪魁禍首是那位德妃,她想除掉淑妃,才會將陶將軍引入後宮。想必是皇帝查清了真相,便將她賜死,卻隻將淑妃打入了冷宮。”
郭長歌點點頭,道:“據載,當年後宮最受恩寵的妃子就是淑妃和德妃,而據我所知,曆朝曆代的後宮爭鬥甚至比真正的戰場還要殘酷。”
他頓了頓,正色道:“不過罪魁禍首應該是想要除掉陶將軍的蕭不若,我認為是他利用了德妃和淑妃,陷害了陶將軍。”
成樂怔怔道:“我好像有些明白是怎麽一迴事了!”
“怎麽迴事?”曲思揚在看著郭長歌——
她知道郭長歌會給她答案。
“二十多年前,皇都還是洛城,蕭不若鏟除異己,權傾朝野,新皇畢竟年輕,登基後根本壓不住他。”郭長歌捏起了酒杯,“若不是手上無兵,恐怕蕭不若早就稱帝了!”
“你說蕭不若幹什麽,說陶將軍啊!”曲思揚有些心急。
“陶將軍凱旋後,手握重兵,蕭不若一定曾拉攏過他。”
“所以呢?”
“陶將軍赤膽忠心,自然不吃蕭不若那一套。”
“然後呢?”
“軟的不行,當然就要來硬的。蕭不若為了對付陶將軍,就要先了解陶將軍。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道理我也聽過。”曲思揚搶著道。
“於是蕭不若就知道了陶將軍和古淑妃的過往,知道他們是指腹為婚的青梅竹馬。”
“然後蕭不若就想著利用這一點來陷害陶將軍?”
郭長歌點著頭,忽然將手上酒杯中的酒飲盡:“沒錯,陶將軍是他的眼中釘,而他也知道古淑妃是德妃的眼中釘!”
“我好像也有些懂了。蕭不若暗中將陶將軍與古淑妃的往事舊情告知了德妃,提點她去除掉她的眼中釘。”
“我想不必提點。”
“不必?”
“那德妃既能在後宮爭鬥中混得風生水起,一定不笨,而且她一定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去除掉當時唯一能與她爭寵的古淑妃!”
“的確不必提點,不過蕭不若究竟有沒有提點她,我們可不知道。”
“當然沒有,我想就連陶將軍與古淑妃之間的關係,蕭不若也是通過別人才告知了德妃。而且這個‘別人’一定和蕭不若沒什麽關係,所以德妃一定想不到自己是被人利用了。”
“你如此確定?”
“我也不是完全確定,隻不過如果我是他,就一定會那麽做!借刀殺人,隻要不做執刀人,就算陰謀敗露,也能完全撇清關係,何樂而不為?”
“原來德妃就是那把殺人的刀,而且這把刀到最後還真的折了。”曲思揚感歎著,“可德妃究竟是如何引陶將軍進後宮的。”
“陶將軍連年在外征戰、不諳宮廷之事,隻要派一個像模像樣的太監去,假借皇帝的名義,想引他進後宮並不難。因為他或許都不知道後宮絕不許外臣進入,就算他知道,進了皇宮內院,他也絕對分不清他所在之處是不是後宮?”郭長歌頓了頓,接著道,“將他帶到淑妃寢宮後,騙他說那是皇上所在處,他就一定會進去,這時德妃再派人來一場賊喊抓賊的圍捕。陶將軍出現在妃子寢宮,再加上他和淑妃之間本來就有舊情,到那時,他就算有一萬張嘴也不可能說得清了。又或許德妃根本沒打算給他開口的機會,會在圍捕他時,便讓親信將他就地正法。”
“可他卻逃出去了,他是怎麽做到的?”
“同樣是極受恩寵的妃子,德妃不笨,你覺得淑妃會笨嗎?淑妃一見到陶將軍,一定立時就明白了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遭人陷害,已必死無疑,於是便簡略向陶將軍解釋一番,並將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他,讓他快快逃走。而德妃根本沒有想到陶將軍會那麽快就出來,所以她布好的包圍網還未展開,才讓陶將軍有機可趁,得以逃離。”
“淑妃呢,她又是怎麽活下來的?”曲思揚又問。
郭長歌忽然轉頭望向了湖中的月亮,緩緩道:“或許皇上深愛淑妃,給了她辯解的機會,淑妃便實言相告,甚至可能還表明了她與陶將軍之間確有舊情,而且她還愛著他。皇上明察秋毫,最終發現是德妃在背後搞的鬼,便處死了她,又忍痛將自己深愛,可卻愛著他人的淑妃打入了冷宮。”
又刮起一陣風,漣漪起,湖中的月亮暈成了一片細碎的光亮。
郭長歌轉頭迴來,微微一笑道:“當然這隻是我的猜測,不過這好像也是唯一合乎情理的猜測。”
唯一合乎情理的猜測,會不會就是真相?
百千琛忽然出現叫走了百生,所以曲思揚的問話隻能由郭長歌來迴答——
“我和百兄因為實在想不清楚陶將軍為何會帶走那個孩子,所以也去查了查古雲兒。”他頓了頓又說,“陶家和古家本就是世交,古雲兒的父親昔年落難之時,曾帶同妻子和女兒在陶家寄住多年。”
曲思揚道:“原來如此,這麽說陶將軍和古雲兒倒的確可能是少年時的玩伴。這也的確解釋了為什麽陶將軍會想救出古雲兒的孩子。”
郭長歌忽然歎了口氣,道:“他們何止是少年時的玩伴。”
曲思揚皺了皺眉,道:“什麽意思?”
郭長歌緩緩道:“在他們出生之前,陶古兩家就為他們二人定下了親!”
曲思揚驚道:“指腹為婚!”
郭長歌點點頭,神情十分嚴肅。
曲思揚道:“可若他們早有婚約,古雲兒又怎麽會成了皇上的妃子?”
郭長歌道:“當年皇上選妃,古雲兒也被送入了宮中。”
曲思揚急道:“我不懂的是,古雲兒怎麽會背棄她和陶將軍的婚約?陶將軍和她一起長大,想來感情一定很深的啊!”
郭長歌沒有正麵迴答,而是緩緩敘道:“陶將軍十六歲時隨父出征,在邊關待了八年,這八年裏,他父親戰死,他便替父領軍抗敵,二十四歲時才凱旋歸來。”
曲思揚眉頭皺得更緊,“你的意思難道是說,時間太久,古雲兒不想再等了?”
郭長歌道:“人生能有幾個八年,況且女子的青春向來都比男子要寶貴些的。”
其他人都點點頭,他們當然都懂得這個道理,大多數女子都需要趁著年輕,盡快找一個歸宿。
曲思揚卻忽然道:“這個古雲兒簡直可惡!”
郭長歌笑了笑,道:“如何可惡?”
曲思揚說不出來,隻能道:“反……反正就是可惡!可惡至極!”
郭長歌道:“你莫忘了陶將軍是去打仗,就連陶將軍的父親也戰死沙場,八年的征伐,誰又能保證陶將軍能平安歸來。”他頓了一頓,接著又道,“古雲兒的選擇或許不對,但我們也沒資格去譴責她。”
曲思揚哼了一聲,道:“什麽有資格沒資格的,不對就是不對,不對就該被罵,古雲兒就是個壞極了的女人!”
郭長歌笑道:“你隨便罵吧,反正人家也聽不著。”
曲思揚哼了一聲,白眼道:“我在心裏罵她!”
她越想越氣,又道:“陶將軍就不該救那孩子,就該讓那孩子跟古雲兒一起去……”
她忽然住嘴,畢竟是無辜的孩子,她已不忍心說出接下來的話。
不過其他人都知道她還未說出口的是個“死”字!
婉如一直在默默傾聽,這時忽然說道:“或許……或許那位古雲兒並不是自願進宮的。”
其他人都看向她,等她繼續說下去。
可她的目光卻開始有些躲閃,她實在有些太害羞了,太害羞的人總是羞於說出自己對於一件事的看法。
而這種羞於出口的看法往往都會十分有道理,因為一直不開口,隻是默默傾聽的人往往都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曲思揚道:“你說她不是自願的?”
婉如鼓起勇氣,終於開口:“或許那位古姑娘是身不由己,或許是別人一定要送她進宮參選,或許她也反抗過,可一個弱女子又有多少反抗的餘地?”
這幾個“或許”點醒了曲思揚,她恍然道:“一定是她父母貪圖富貴,才想讓她進宮!”
郭長歌笑道:“你難道又要開始罵古雲兒的父母了?”
曲思揚白了他一眼,並不迴話。
郭長歌又道:“古雲兒入宮究竟是她自己的意思,還是她父母之命,我們暫先無從得知。”
成樂忽道:“絕對是父母之命!”
其他人又都看向他,而他可不是個羞於開口的人:“如若古雲兒對我父無情,我父又怎麽可能會有機會與她私……私通?”
不羞於開口的人往往想到什麽就會說什麽,可說的卻不一定對——
郭長歌已經在搖頭。
“你不同意?”成樂問他。
“我覺得就算進宮參選是古雲兒自己的意思,也不能說明他對陶將軍無情。而且你真覺得你父親和古雲兒有私情?”
“是你說的,他出現在了後宮,還有人目擊他從古雲兒寢宮逃出。”成樂將滿滿一杯酒一飲而盡,“可能也就是為了古雲兒,我父親才會想要謀反!”
“可是該怎麽解釋你父親說是蕭不若陷害了他?”郭長歌問道。
成樂沉默,他無法解釋。在場幾人恐怕也都無法解釋。
郭長歌接著道:“蕭不若也曾承認是他陷害了你父親,這件事已經是確定無疑的,也就是說,你父親並沒真的與古雲兒私通!”
他頓了頓又道:“而且我還知道一件事可佐證我的看法。”
成樂道:“什麽事?”
郭長歌道“當年陶家滿門被誅,可那位古淑妃卻隻是被打入了冷宮,並未賜死。此事除了皇室外不為外人所知,但《武林誌》中當然有記載。”
此言一出,眾人都有些吃驚。
溫晴緩緩道:“如若真是臣妃私通之罪,古淑妃恐怕有一萬條命都不夠。”
郭長歌點著頭,道:“沒錯,不過古淑妃雖然沒死,卻死了另一個妃子。”
曲思揚好奇心起:“另一個妃子?”
郭長歌道:“在私通案發生月餘後,素來極受恩寵的德妃忽然被賜死,《武林誌》中並無記載原因。”
曲思揚忽然瞪大了眼,驚道:“難道和陶將軍私通的妃子不是淑妃,而是德妃?”
郭長歌看著她,眨了兩下眼,道:“你瞎想什麽呢?瞎想就瞎想,也別瞎說啊!”
曲思揚狠狠瞪了他一眼,道:“那你為何忽然提起這位德妃?”
郭長歌正要迴話,溫晴已先開口:“你是不是覺得罪魁禍首是那位德妃,她想除掉淑妃,才會將陶將軍引入後宮。想必是皇帝查清了真相,便將她賜死,卻隻將淑妃打入了冷宮。”
郭長歌點點頭,道:“據載,當年後宮最受恩寵的妃子就是淑妃和德妃,而據我所知,曆朝曆代的後宮爭鬥甚至比真正的戰場還要殘酷。”
他頓了頓,正色道:“不過罪魁禍首應該是想要除掉陶將軍的蕭不若,我認為是他利用了德妃和淑妃,陷害了陶將軍。”
成樂怔怔道:“我好像有些明白是怎麽一迴事了!”
“怎麽迴事?”曲思揚在看著郭長歌——
她知道郭長歌會給她答案。
“二十多年前,皇都還是洛城,蕭不若鏟除異己,權傾朝野,新皇畢竟年輕,登基後根本壓不住他。”郭長歌捏起了酒杯,“若不是手上無兵,恐怕蕭不若早就稱帝了!”
“你說蕭不若幹什麽,說陶將軍啊!”曲思揚有些心急。
“陶將軍凱旋後,手握重兵,蕭不若一定曾拉攏過他。”
“所以呢?”
“陶將軍赤膽忠心,自然不吃蕭不若那一套。”
“然後呢?”
“軟的不行,當然就要來硬的。蕭不若為了對付陶將軍,就要先了解陶將軍。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道理我也聽過。”曲思揚搶著道。
“於是蕭不若就知道了陶將軍和古淑妃的過往,知道他們是指腹為婚的青梅竹馬。”
“然後蕭不若就想著利用這一點來陷害陶將軍?”
郭長歌點著頭,忽然將手上酒杯中的酒飲盡:“沒錯,陶將軍是他的眼中釘,而他也知道古淑妃是德妃的眼中釘!”
“我好像也有些懂了。蕭不若暗中將陶將軍與古淑妃的往事舊情告知了德妃,提點她去除掉她的眼中釘。”
“我想不必提點。”
“不必?”
“那德妃既能在後宮爭鬥中混得風生水起,一定不笨,而且她一定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去除掉當時唯一能與她爭寵的古淑妃!”
“的確不必提點,不過蕭不若究竟有沒有提點她,我們可不知道。”
“當然沒有,我想就連陶將軍與古淑妃之間的關係,蕭不若也是通過別人才告知了德妃。而且這個‘別人’一定和蕭不若沒什麽關係,所以德妃一定想不到自己是被人利用了。”
“你如此確定?”
“我也不是完全確定,隻不過如果我是他,就一定會那麽做!借刀殺人,隻要不做執刀人,就算陰謀敗露,也能完全撇清關係,何樂而不為?”
“原來德妃就是那把殺人的刀,而且這把刀到最後還真的折了。”曲思揚感歎著,“可德妃究竟是如何引陶將軍進後宮的。”
“陶將軍連年在外征戰、不諳宮廷之事,隻要派一個像模像樣的太監去,假借皇帝的名義,想引他進後宮並不難。因為他或許都不知道後宮絕不許外臣進入,就算他知道,進了皇宮內院,他也絕對分不清他所在之處是不是後宮?”郭長歌頓了頓,接著道,“將他帶到淑妃寢宮後,騙他說那是皇上所在處,他就一定會進去,這時德妃再派人來一場賊喊抓賊的圍捕。陶將軍出現在妃子寢宮,再加上他和淑妃之間本來就有舊情,到那時,他就算有一萬張嘴也不可能說得清了。又或許德妃根本沒打算給他開口的機會,會在圍捕他時,便讓親信將他就地正法。”
“可他卻逃出去了,他是怎麽做到的?”
“同樣是極受恩寵的妃子,德妃不笨,你覺得淑妃會笨嗎?淑妃一見到陶將軍,一定立時就明白了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遭人陷害,已必死無疑,於是便簡略向陶將軍解釋一番,並將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他,讓他快快逃走。而德妃根本沒有想到陶將軍會那麽快就出來,所以她布好的包圍網還未展開,才讓陶將軍有機可趁,得以逃離。”
“淑妃呢,她又是怎麽活下來的?”曲思揚又問。
郭長歌忽然轉頭望向了湖中的月亮,緩緩道:“或許皇上深愛淑妃,給了她辯解的機會,淑妃便實言相告,甚至可能還表明了她與陶將軍之間確有舊情,而且她還愛著他。皇上明察秋毫,最終發現是德妃在背後搞的鬼,便處死了她,又忍痛將自己深愛,可卻愛著他人的淑妃打入了冷宮。”
又刮起一陣風,漣漪起,湖中的月亮暈成了一片細碎的光亮。
郭長歌轉頭迴來,微微一笑道:“當然這隻是我的猜測,不過這好像也是唯一合乎情理的猜測。”
唯一合乎情理的猜測,會不會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