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一旦遭受這種天災,普通的地主階層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願意賣糧,因為亂世黃金有價糧無價,糧食總是越到後麵越貴,所以大地主家的糧食即便是發黴了,也不會賣給農民和缺糧的小地主。
所以,生活在最底層,隻能說你活該倒黴,隻能等死。
和珅繼續道:“一斤糧食可以換三斤麩糠,就相當於以前救一個人的口糧現在可以救三個,為何不換?我如果不換,現在你在災區看到的就不是災民,而是累累白骨了!”
在此時看來,這絕對是謬論,而是為了中飽私囊給自己編造出來的理由。
可是,你是真的沒有經曆過那個年代。
真正在那個年代生存下來的人,易子而食真的太普通了。
普通到如同一隻螻蟻。
沒人憐惜。
最終,雖然朝廷撥出的救濟糧有限,但是經過和珅的變通,並沒有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也沒有發生任何疫情。
災民對朝廷感恩戴德,乾隆皇帝看到結果十分高興,不但沒有責怪和珅換糧一事,反而對其稱讚賞賜。
而這件事如果交給這位大臣處理,雖然災民可能吃到更好的糧食,但一定會有很多人因為吃不到任何東西而餓死。
甚至可能因為爭搶糧食而大打出手,從而鬧出民變。
對此,誰能說清好壞呢?
王大林強忍著饑餓向著遠處走去。
深邃而悠長的通道,的確令人疲憊。
其實,真正的疲憊感並非來自路途,而是來自長途跋涉之後暗無天日的精神狀態。
如果真的有希望也就罷了。
當你感覺到毫無出頭之日的時候,精神上就會陷入到深深的疲憊當中。
有些東西,你根本走不出心裏那道坎。
“恐怕,我的命運與那個人的命運也是相似的啊!”王大林歎息一聲。
臉上突然暴露出一絲絲微笑,然後拚命向著外麵奔跑而去。
這個時候突然發動奔跑,似乎不符合常理。
這種關鍵時刻,必須要保存體力,在這段最為煎熬的過程中去尋覓一個光明的未來。
王大林此番奔跑,似乎是要斷絕自己的後路。
跑到哪裏算哪裏,或許自己的命運就是如此。
王大林接受了自己身上的這種困境,然後用一種消極的心態來麵對這種困境。
即使有曆史作為背景,即使有那麽多故事給自己啟迪。
可是,當一切都降臨到自己頭上的時候,一切似乎都為之淡然。
很多時候,我們會有千言萬語來安慰別人。
但當一切降臨到自己頭上的時候,別人的千言萬語,始終不會讓自己走出內心所禁錮的圈子。
有些東西十分微妙,你根本無法去解釋,更不知道該如何變通。
因為一個人的心境不同,所理解和體會也是不同的。
在這些不同的類型和方式的壓力之下,某一種對壓力緩解的方式也必須對症下藥。
王大林曾經就有過這樣一次經曆。
那是在高中的時候,自己的爺爺去世了。
王大林是一個十分穩重的人,他的性格中就摻雜著一種沉穩。
一般情況下,他都會去主動安慰別人。
可是現在,當別人安慰他的時候,一切都產生複雜的思考關係。
你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安慰,即使有人關心你,你也會感覺很排斥。
那個時候的內心十分空蕩,而且讓人無法釋懷。
人不是冷血動物,一個人的內心是有感情存在的。
一個人存在的意義往往也是通過這些親情、愛情以及友情,相互之間轉化,互相溫暖,互相幫助,互相友愛,互相扶持。
在人生這段艱難的路途上,一步一步前行,一步步從困境的束縛中走出來。
王大林在其中有深刻的體會。
隻是,這個時刻,他已經無心眷戀。
“啊!!!”
王大林一邊奔馳一邊嘶吼,甚至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絲絲迷茫和無助。
甚至,都存有一絲絲淚水。
一個男人的眼淚,鐵血男兒,此時流出眼淚,這是一種什麽悲慘的畫麵。
這種心情,似乎沒有人可以了解。
一路狂奔,氣喘籲籲之後,王大林彎著身子大口喘息。
這一路上,隻怕也奔馳了十幾分鍾。
十幾分鍾隻是跑了兩裏路而已。
這種狀態,幾乎已經到了沉澱與極限的地步了。
終於,王大林還是倒下了。
在極限狀態下,王大林的身體都流出了大量的汗跡。
不僅在額頭上,還有後背上。
這是冷汗,同樣也是虛汗。
在這個環境中,即使是夏天,也是不冷不熱。
甚至於,在這種狀態下,奔馳都不會流汗。
可是現在,王大林一身的虛汗。
癱倒在地上,意識還存在,但行動已經沒有絲毫力氣。
這種狀態十分悲催,而且在這種情況下造成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王大林的臉上汗如雨下。
豆大的汗珠跌落在地上。
此時此刻,他才想起當時的那個骷髏。
果然,命運還是一致的,命運還是在不斷的輪迴。
自己果然還是走了對方的老路。
王大林癱倒的位置,與對方似乎一模一樣。
王大林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這種下場,似乎是一種映照。
從萬事萬物的眼神中,每一次的下場似乎都有映照。
王大林的眼神似乎都有一絲絲模糊。
在這種模糊的狀態下,他開始顫抖。
無形之中,這種狀態開始動搖他的內心世界。
無論自信心還是成就感,仿佛都一切拋空。
“為什麽,這是為什麽?”王大林喃喃自語:“我從來都沒有做過錯事,為何要如此懲罰我!?”
人類世界永遠都沒有對錯之分。
隻有成功和失敗。
成功者永遠都是對的,失敗者隻有一個下場,陷入無盡的錯誤之中。
人類思維不是簡單的計算機語言,隻存在0或者1兩種結果。
人類永遠是複雜的綜合體,即使是大奸大惡之徒,也可能是一個十足的孝子。
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人和壞人,隻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壞事的人。
王大林失去了動力。
所以,生活在最底層,隻能說你活該倒黴,隻能等死。
和珅繼續道:“一斤糧食可以換三斤麩糠,就相當於以前救一個人的口糧現在可以救三個,為何不換?我如果不換,現在你在災區看到的就不是災民,而是累累白骨了!”
在此時看來,這絕對是謬論,而是為了中飽私囊給自己編造出來的理由。
可是,你是真的沒有經曆過那個年代。
真正在那個年代生存下來的人,易子而食真的太普通了。
普通到如同一隻螻蟻。
沒人憐惜。
最終,雖然朝廷撥出的救濟糧有限,但是經過和珅的變通,並沒有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也沒有發生任何疫情。
災民對朝廷感恩戴德,乾隆皇帝看到結果十分高興,不但沒有責怪和珅換糧一事,反而對其稱讚賞賜。
而這件事如果交給這位大臣處理,雖然災民可能吃到更好的糧食,但一定會有很多人因為吃不到任何東西而餓死。
甚至可能因為爭搶糧食而大打出手,從而鬧出民變。
對此,誰能說清好壞呢?
王大林強忍著饑餓向著遠處走去。
深邃而悠長的通道,的確令人疲憊。
其實,真正的疲憊感並非來自路途,而是來自長途跋涉之後暗無天日的精神狀態。
如果真的有希望也就罷了。
當你感覺到毫無出頭之日的時候,精神上就會陷入到深深的疲憊當中。
有些東西,你根本走不出心裏那道坎。
“恐怕,我的命運與那個人的命運也是相似的啊!”王大林歎息一聲。
臉上突然暴露出一絲絲微笑,然後拚命向著外麵奔跑而去。
這個時候突然發動奔跑,似乎不符合常理。
這種關鍵時刻,必須要保存體力,在這段最為煎熬的過程中去尋覓一個光明的未來。
王大林此番奔跑,似乎是要斷絕自己的後路。
跑到哪裏算哪裏,或許自己的命運就是如此。
王大林接受了自己身上的這種困境,然後用一種消極的心態來麵對這種困境。
即使有曆史作為背景,即使有那麽多故事給自己啟迪。
可是,當一切都降臨到自己頭上的時候,一切似乎都為之淡然。
很多時候,我們會有千言萬語來安慰別人。
但當一切降臨到自己頭上的時候,別人的千言萬語,始終不會讓自己走出內心所禁錮的圈子。
有些東西十分微妙,你根本無法去解釋,更不知道該如何變通。
因為一個人的心境不同,所理解和體會也是不同的。
在這些不同的類型和方式的壓力之下,某一種對壓力緩解的方式也必須對症下藥。
王大林曾經就有過這樣一次經曆。
那是在高中的時候,自己的爺爺去世了。
王大林是一個十分穩重的人,他的性格中就摻雜著一種沉穩。
一般情況下,他都會去主動安慰別人。
可是現在,當別人安慰他的時候,一切都產生複雜的思考關係。
你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安慰,即使有人關心你,你也會感覺很排斥。
那個時候的內心十分空蕩,而且讓人無法釋懷。
人不是冷血動物,一個人的內心是有感情存在的。
一個人存在的意義往往也是通過這些親情、愛情以及友情,相互之間轉化,互相溫暖,互相幫助,互相友愛,互相扶持。
在人生這段艱難的路途上,一步一步前行,一步步從困境的束縛中走出來。
王大林在其中有深刻的體會。
隻是,這個時刻,他已經無心眷戀。
“啊!!!”
王大林一邊奔馳一邊嘶吼,甚至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絲絲迷茫和無助。
甚至,都存有一絲絲淚水。
一個男人的眼淚,鐵血男兒,此時流出眼淚,這是一種什麽悲慘的畫麵。
這種心情,似乎沒有人可以了解。
一路狂奔,氣喘籲籲之後,王大林彎著身子大口喘息。
這一路上,隻怕也奔馳了十幾分鍾。
十幾分鍾隻是跑了兩裏路而已。
這種狀態,幾乎已經到了沉澱與極限的地步了。
終於,王大林還是倒下了。
在極限狀態下,王大林的身體都流出了大量的汗跡。
不僅在額頭上,還有後背上。
這是冷汗,同樣也是虛汗。
在這個環境中,即使是夏天,也是不冷不熱。
甚至於,在這種狀態下,奔馳都不會流汗。
可是現在,王大林一身的虛汗。
癱倒在地上,意識還存在,但行動已經沒有絲毫力氣。
這種狀態十分悲催,而且在這種情況下造成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王大林的臉上汗如雨下。
豆大的汗珠跌落在地上。
此時此刻,他才想起當時的那個骷髏。
果然,命運還是一致的,命運還是在不斷的輪迴。
自己果然還是走了對方的老路。
王大林癱倒的位置,與對方似乎一模一樣。
王大林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這種下場,似乎是一種映照。
從萬事萬物的眼神中,每一次的下場似乎都有映照。
王大林的眼神似乎都有一絲絲模糊。
在這種模糊的狀態下,他開始顫抖。
無形之中,這種狀態開始動搖他的內心世界。
無論自信心還是成就感,仿佛都一切拋空。
“為什麽,這是為什麽?”王大林喃喃自語:“我從來都沒有做過錯事,為何要如此懲罰我!?”
人類世界永遠都沒有對錯之分。
隻有成功和失敗。
成功者永遠都是對的,失敗者隻有一個下場,陷入無盡的錯誤之中。
人類思維不是簡單的計算機語言,隻存在0或者1兩種結果。
人類永遠是複雜的綜合體,即使是大奸大惡之徒,也可能是一個十足的孝子。
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人和壞人,隻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壞事的人。
王大林失去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