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被尤三姐兒一席話問的懵住了,旋即想了想,又深以為然。
是晚家去同賈珍商議。賈珍想了想,覺著尤三姐兒的話有些道理,卻又舍不得這麽一條獨辟蹊徑的通天路。思前想後,仍叫尤氏家去打聽陳珪的意思。卻是想陳珪能當著太子殿下的麵兒表一表寧府的忠心。
尤氏聞言,少不得於次日再次返迴娘家。陳氏母女聞聽尤氏所言,皆有些不可思議。紛紛議論賈珍是不是腦子裏灌了水。尤氏也深感無奈。不過既然是賈珍的囑托,眾人再覺不以為然也不好當做耳旁風。因而陳氏果然趁著陳珪沐休之日帶著二姐兒、三姐兒親去問了一迴。
陳珪千算萬算,也沒料賈珍求他為的是這麽一樁事。登時莞爾。他自然是不會相信這些堪比戲文兒的橋段。不過事關太子後宅私事,陳珪也不敢一笑了之,旋即同陳氏詳詳細細打聽了賈珍是如何得知此事,又準備如何舉措,且叫人私下印證過了,這才覺出不妥。
饒是如此,陳珪仍舊不建議寧國府趟進這淌渾水。畢竟此事涉及到太子妃,且又是東宮內宅之亂。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即便陳珪自恃深得太子器重,平日無話不談,卻也不敢無緣無故同太子殿下說起這些事情。同時他還勸陳氏好生告訴尤氏,且叫尤氏好生勸誡賈珍,不要管這些皇家是非才是。
陳珪縱橫官場多年,他的建議自然是老成之言。陳氏得了哥哥的意思,自然馬不停蹄趕往寧國府,當麵叮囑尤氏,叫她萬萬不可答應這一樁婚事。
尤氏素來對陳氏百依百順,這一次也毫不例外。
是晚賈珍家來,尤氏便將陳氏叮囑她的話原原本本娓娓道來。豈料賈珍聽了尤氏的話,不但不知道明哲保身,反而問道:“這麽說舅父他老人家並沒有將此事告知太子殿下?”
“我舅舅說了,這可是東宮的後宅陰私,他一介外官,哪裏好管這些。分明是叫太子殿下芥蒂他,還會讓太子妃娘娘嫉恨他。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兒,他才不會做。”尤氏一壁說著,一壁勸賈珍的道:“舅舅也叫我好生勸老爺,莫要摻和此事。既然當年早有定論,如今便也塵歸塵土歸土,還翻騰這些舊事做什麽?左右咱們這樣的人家,早有皇恩庇佑,很不必如此投機取巧的行事。”
賈珍聞言,反而冷笑道:“他都沒跟太子殿下提起這事兒,怎麽就知道太子殿下聽了這消息必定不高興呢?我倒是覺著,他是怕咱們借此機會攀附了貴人,今後且比他得勢罷了。”
俗話說人要是鬼迷心竅,任人再勸的苦口婆心,他也是聽不進去的。尤氏覺著賈珍便是如此。
既見賈珍油鹽不進,尤氏索性也不再勸。於次日一早竟帶著賈蓉到了榮府請安。彼時邢夫人、王夫人、李紈、鳳姐兒並三春都在。大家彼此廝見過,陪著賈母說笑一迴。尤氏便少不得提起賈珍意欲給賈蓉聘個五品京官之養女為寧府長媳之事,尤氏且笑道:“還請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明鑒。我雖是後進門兒的,於蓉哥兒的終身大事上拗不過老爺。可蓉哥兒好歹叫我一聲娘,我也要替他操心這一迴,方不辜負他這一份尊重。咱們賈府是什麽樣兒的人家,且不用我多說。隻說蓉哥兒乃是我們老爺唯一的子嗣,將來這寧府必定是他的。他的太太便是我們寧府的當家太太。因著這一層關係,我想蓉哥兒媳婦即便不是王公清貴之女,好歹也要家世清白,來曆明白才成。哪好隨便挑個五品營繕郎的女兒……還是個不知從哪兒抱來的養女。倘若這門婚事當真成了,今後外人會怎麽說怎麽想呢?”
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不曾想到尤氏會說出這麽一番話來,不免大驚。賈母因問道:“好端端地,珍兒為什麽會看中這家的女兒。這當中的內情你可知道?”
尤氏當然知道,不過她總不會這麽承認。隻好笑道:“我哪裏知道老爺的心裏是怎麽想的。我隻覺著這件事情不成體統。可惜我人微言輕,勸不得老爺。隻求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幫著勸一勸罷了。”
賈母聽了尤氏這番不清不楚的話,越發糊塗起來。隻得答應道:“珍哥兒媳婦也不要著急。待你老爺家來,叫他來見我。我勸勸他便是了。”
說罷,又招手兒示意尤氏上前,拉著她的手兒說道:“你倒是個好的。肯替蓉兒這般打算費心。”
尤氏便笑道:“不過是天下父母心罷了。”
賈母便讚道:“好一個天下父母心。倘若天底下的人都如你這般慈母心腸,我便省心了。”
鳳姐兒正因小產一事懷有心病,聽了賈母這一番話,不覺紅了臉。好在賈母也沒想著敲打鳳姐兒,隻拉著尤氏說了一迴話。便聽外頭打簾子的小丫頭子笑道:“寶玉來了。”
一句話落,隻見一個身穿百蝶穿花大紅箭袖的哥兒竄了進來。剛在地上站定,向眾人請了安,便猴兒到賈母懷中,口內喊道:“老祖宗。”
賈母登時喜得眉開眼笑,一把摟住寶玉笑道:“今兒書念的怎麽樣?先生教的好不好,都學了什麽?”
寶玉便嘻嘻的笑道:“左不過是那些人杜撰出來的話兒,能有什麽呢?”
賈母聽了這一番話,便笑道:“休要胡說。仔細你老爺聽見了捶你的肉。”
寶玉嚇的忙縮了頭,躲在賈母懷內扭股糖似的一陣折騰。看的眾人忍俊不禁,都跟著打趣起來。
說了笑了一迴,便有東院兒的小丫頭子過來傳話兒,隻說大老爺尋邢夫人有事商量。邢夫人聞言,少不得起身告了辭。尤氏見時辰不早,便也帶著賈蓉想要告辭。
賈母一壁摟著寶玉一壁向尤氏賈蓉道:“廚房裏燉了野雞崽子湯,我吃著味兒不錯。你們娘兒兩個便留下來吃午飯罷。”
尤氏賈蓉聞言,少不得開口謝過。
一時到了吃飯的時辰。王夫人張羅著下人安設桌椅,且帶著李紈鳳姐兒捧飯安箸。尤氏便站在賈母身旁替她布菜。
豈料賈母反拉著尤氏的手笑道:“不過是自家人吃頓便飯,無需這些客套規矩。你們也都坐罷。”
後頭一句卻是向王夫人、李紈、鳳姐兒說的。
鳳姐兒聞言,便笑著說道:“還是老祖宗最疼嫂子,我們倒是沾著嫂子的光兒了。”
那尤氏一見了鳳姐兒,必先嘲笑一陣的。怎奈鳳姐兒最近經曆了小產並給姨娘開臉兒之事,一直鬱鬱寡歡。尤氏見了,倒也不好調笑的。此刻聞聽鳳姐兒主動開了腔兒,便也笑著說道:“你總算是說話了。我還以為你現如今眼裏沒人,沒瞧見我呢。或是大年節下吃得多了,脂油蒙了嗓子成了啞巴了。”
一句話落,眾人掌不住的都笑了。鳳姐兒也忍不住笑道:“胡說。從來隻聽人說脂油蒙了心竅的,誰曾聽過脂油能蒙了嗓子。老祖宗成日裏說我們是言語伶俐的。如今同珍大嫂子一比,倒把我們都比成啞巴了。”
賈母素喜爽利之人,聞聽鳳姐兒所言,便也笑道:“你們兩個都是伶俐的。隻你兩個婆婆都是笨嘴拙腮的。”
說笑間,早有小丫頭子傳上菜饌。眾人且分賓主長幼坐了。寂然飯畢,又吃過一迴茶。方才各自散了。
是夜賈珍再歸,尤氏少不得同賈珍提及今日之事。賈珍聞言,冷笑道:“你如今有你舅舅撐腰,倒是認真同我過不去了。”
尤氏聞言,也不答言,一壁服侍賈珍洗漱,一壁低眉斂目的說道:“老爺莫氣,我也是為了咱們寧府的名聲著想。想那位秦姑娘縱有千般好,到底名不正言不順。便當真是貴人血脈,又能如何?難道貴人還會叫她認祖歸宗不成?倘若不能認祖歸宗,那她也不是個五品京官兒從養生堂抱迴來的棄兒罷了。跟咱們家蓉哥兒且不般配。”
“你——”賈珍被尤氏一席話噎的無話可說。不覺惱怒的將手巾仍在銅盆裏,氣衝衝的破門而出。
是夜,卻是睡在姨娘的房中。其後幾日,對尤氏也是冷淡以待。
尤氏對此不以為然。不過讓她沒想到的是,次日一早賈珍去榮府見了賈母後,賈母卻是同意了賈珍聘娶秦氏女為蓉哥兒媳婦的事兒。反幫著賈珍來勸尤氏。
尤氏對此無可奈何。她縱然有心替賈蓉打算,可她身為人、妻人媳,怎麽也拗不過相公並家中長輩的意思。隻得按照賈珍的吩咐備了聘禮媒人到秦家下聘。
賈蓉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少不得詢問尤氏道:“父親為什麽一定要我娶秦家的女兒?”
尤氏聞言,登時沒好氣兒的翻了翻白眼,開口說道:“你父親腦子灌水了!”
賈蓉:“……”
寧府既下了聘禮聘金,秦府業已有了迴應。賈珍便覺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隨後便尋情找門路的托人引薦,隻求拜見太子一麵。
賈珍雖然才智平庸,遠離朝堂,但他身為功勳之後,且又與內宮權相頗有些交情。想要麵見太子一迴,隻要打點明白了,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然而令賈珍沒有想到的是,當他見過太子之後,事情卻並沒有如他預料一般發展。
而太子殿下再送走了賈珍之後,更是第一時間急命陳珪入宮。
是晚家去同賈珍商議。賈珍想了想,覺著尤三姐兒的話有些道理,卻又舍不得這麽一條獨辟蹊徑的通天路。思前想後,仍叫尤氏家去打聽陳珪的意思。卻是想陳珪能當著太子殿下的麵兒表一表寧府的忠心。
尤氏聞言,少不得於次日再次返迴娘家。陳氏母女聞聽尤氏所言,皆有些不可思議。紛紛議論賈珍是不是腦子裏灌了水。尤氏也深感無奈。不過既然是賈珍的囑托,眾人再覺不以為然也不好當做耳旁風。因而陳氏果然趁著陳珪沐休之日帶著二姐兒、三姐兒親去問了一迴。
陳珪千算萬算,也沒料賈珍求他為的是這麽一樁事。登時莞爾。他自然是不會相信這些堪比戲文兒的橋段。不過事關太子後宅私事,陳珪也不敢一笑了之,旋即同陳氏詳詳細細打聽了賈珍是如何得知此事,又準備如何舉措,且叫人私下印證過了,這才覺出不妥。
饒是如此,陳珪仍舊不建議寧國府趟進這淌渾水。畢竟此事涉及到太子妃,且又是東宮內宅之亂。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即便陳珪自恃深得太子器重,平日無話不談,卻也不敢無緣無故同太子殿下說起這些事情。同時他還勸陳氏好生告訴尤氏,且叫尤氏好生勸誡賈珍,不要管這些皇家是非才是。
陳珪縱橫官場多年,他的建議自然是老成之言。陳氏得了哥哥的意思,自然馬不停蹄趕往寧國府,當麵叮囑尤氏,叫她萬萬不可答應這一樁婚事。
尤氏素來對陳氏百依百順,這一次也毫不例外。
是晚賈珍家來,尤氏便將陳氏叮囑她的話原原本本娓娓道來。豈料賈珍聽了尤氏的話,不但不知道明哲保身,反而問道:“這麽說舅父他老人家並沒有將此事告知太子殿下?”
“我舅舅說了,這可是東宮的後宅陰私,他一介外官,哪裏好管這些。分明是叫太子殿下芥蒂他,還會讓太子妃娘娘嫉恨他。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兒,他才不會做。”尤氏一壁說著,一壁勸賈珍的道:“舅舅也叫我好生勸老爺,莫要摻和此事。既然當年早有定論,如今便也塵歸塵土歸土,還翻騰這些舊事做什麽?左右咱們這樣的人家,早有皇恩庇佑,很不必如此投機取巧的行事。”
賈珍聞言,反而冷笑道:“他都沒跟太子殿下提起這事兒,怎麽就知道太子殿下聽了這消息必定不高興呢?我倒是覺著,他是怕咱們借此機會攀附了貴人,今後且比他得勢罷了。”
俗話說人要是鬼迷心竅,任人再勸的苦口婆心,他也是聽不進去的。尤氏覺著賈珍便是如此。
既見賈珍油鹽不進,尤氏索性也不再勸。於次日一早竟帶著賈蓉到了榮府請安。彼時邢夫人、王夫人、李紈、鳳姐兒並三春都在。大家彼此廝見過,陪著賈母說笑一迴。尤氏便少不得提起賈珍意欲給賈蓉聘個五品京官之養女為寧府長媳之事,尤氏且笑道:“還請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明鑒。我雖是後進門兒的,於蓉哥兒的終身大事上拗不過老爺。可蓉哥兒好歹叫我一聲娘,我也要替他操心這一迴,方不辜負他這一份尊重。咱們賈府是什麽樣兒的人家,且不用我多說。隻說蓉哥兒乃是我們老爺唯一的子嗣,將來這寧府必定是他的。他的太太便是我們寧府的當家太太。因著這一層關係,我想蓉哥兒媳婦即便不是王公清貴之女,好歹也要家世清白,來曆明白才成。哪好隨便挑個五品營繕郎的女兒……還是個不知從哪兒抱來的養女。倘若這門婚事當真成了,今後外人會怎麽說怎麽想呢?”
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不曾想到尤氏會說出這麽一番話來,不免大驚。賈母因問道:“好端端地,珍兒為什麽會看中這家的女兒。這當中的內情你可知道?”
尤氏當然知道,不過她總不會這麽承認。隻好笑道:“我哪裏知道老爺的心裏是怎麽想的。我隻覺著這件事情不成體統。可惜我人微言輕,勸不得老爺。隻求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幫著勸一勸罷了。”
賈母聽了尤氏這番不清不楚的話,越發糊塗起來。隻得答應道:“珍哥兒媳婦也不要著急。待你老爺家來,叫他來見我。我勸勸他便是了。”
說罷,又招手兒示意尤氏上前,拉著她的手兒說道:“你倒是個好的。肯替蓉兒這般打算費心。”
尤氏便笑道:“不過是天下父母心罷了。”
賈母便讚道:“好一個天下父母心。倘若天底下的人都如你這般慈母心腸,我便省心了。”
鳳姐兒正因小產一事懷有心病,聽了賈母這一番話,不覺紅了臉。好在賈母也沒想著敲打鳳姐兒,隻拉著尤氏說了一迴話。便聽外頭打簾子的小丫頭子笑道:“寶玉來了。”
一句話落,隻見一個身穿百蝶穿花大紅箭袖的哥兒竄了進來。剛在地上站定,向眾人請了安,便猴兒到賈母懷中,口內喊道:“老祖宗。”
賈母登時喜得眉開眼笑,一把摟住寶玉笑道:“今兒書念的怎麽樣?先生教的好不好,都學了什麽?”
寶玉便嘻嘻的笑道:“左不過是那些人杜撰出來的話兒,能有什麽呢?”
賈母聽了這一番話,便笑道:“休要胡說。仔細你老爺聽見了捶你的肉。”
寶玉嚇的忙縮了頭,躲在賈母懷內扭股糖似的一陣折騰。看的眾人忍俊不禁,都跟著打趣起來。
說了笑了一迴,便有東院兒的小丫頭子過來傳話兒,隻說大老爺尋邢夫人有事商量。邢夫人聞言,少不得起身告了辭。尤氏見時辰不早,便也帶著賈蓉想要告辭。
賈母一壁摟著寶玉一壁向尤氏賈蓉道:“廚房裏燉了野雞崽子湯,我吃著味兒不錯。你們娘兒兩個便留下來吃午飯罷。”
尤氏賈蓉聞言,少不得開口謝過。
一時到了吃飯的時辰。王夫人張羅著下人安設桌椅,且帶著李紈鳳姐兒捧飯安箸。尤氏便站在賈母身旁替她布菜。
豈料賈母反拉著尤氏的手笑道:“不過是自家人吃頓便飯,無需這些客套規矩。你們也都坐罷。”
後頭一句卻是向王夫人、李紈、鳳姐兒說的。
鳳姐兒聞言,便笑著說道:“還是老祖宗最疼嫂子,我們倒是沾著嫂子的光兒了。”
那尤氏一見了鳳姐兒,必先嘲笑一陣的。怎奈鳳姐兒最近經曆了小產並給姨娘開臉兒之事,一直鬱鬱寡歡。尤氏見了,倒也不好調笑的。此刻聞聽鳳姐兒主動開了腔兒,便也笑著說道:“你總算是說話了。我還以為你現如今眼裏沒人,沒瞧見我呢。或是大年節下吃得多了,脂油蒙了嗓子成了啞巴了。”
一句話落,眾人掌不住的都笑了。鳳姐兒也忍不住笑道:“胡說。從來隻聽人說脂油蒙了心竅的,誰曾聽過脂油能蒙了嗓子。老祖宗成日裏說我們是言語伶俐的。如今同珍大嫂子一比,倒把我們都比成啞巴了。”
賈母素喜爽利之人,聞聽鳳姐兒所言,便也笑道:“你們兩個都是伶俐的。隻你兩個婆婆都是笨嘴拙腮的。”
說笑間,早有小丫頭子傳上菜饌。眾人且分賓主長幼坐了。寂然飯畢,又吃過一迴茶。方才各自散了。
是夜賈珍再歸,尤氏少不得同賈珍提及今日之事。賈珍聞言,冷笑道:“你如今有你舅舅撐腰,倒是認真同我過不去了。”
尤氏聞言,也不答言,一壁服侍賈珍洗漱,一壁低眉斂目的說道:“老爺莫氣,我也是為了咱們寧府的名聲著想。想那位秦姑娘縱有千般好,到底名不正言不順。便當真是貴人血脈,又能如何?難道貴人還會叫她認祖歸宗不成?倘若不能認祖歸宗,那她也不是個五品京官兒從養生堂抱迴來的棄兒罷了。跟咱們家蓉哥兒且不般配。”
“你——”賈珍被尤氏一席話噎的無話可說。不覺惱怒的將手巾仍在銅盆裏,氣衝衝的破門而出。
是夜,卻是睡在姨娘的房中。其後幾日,對尤氏也是冷淡以待。
尤氏對此不以為然。不過讓她沒想到的是,次日一早賈珍去榮府見了賈母後,賈母卻是同意了賈珍聘娶秦氏女為蓉哥兒媳婦的事兒。反幫著賈珍來勸尤氏。
尤氏對此無可奈何。她縱然有心替賈蓉打算,可她身為人、妻人媳,怎麽也拗不過相公並家中長輩的意思。隻得按照賈珍的吩咐備了聘禮媒人到秦家下聘。
賈蓉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少不得詢問尤氏道:“父親為什麽一定要我娶秦家的女兒?”
尤氏聞言,登時沒好氣兒的翻了翻白眼,開口說道:“你父親腦子灌水了!”
賈蓉:“……”
寧府既下了聘禮聘金,秦府業已有了迴應。賈珍便覺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隨後便尋情找門路的托人引薦,隻求拜見太子一麵。
賈珍雖然才智平庸,遠離朝堂,但他身為功勳之後,且又與內宮權相頗有些交情。想要麵見太子一迴,隻要打點明白了,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然而令賈珍沒有想到的是,當他見過太子之後,事情卻並沒有如他預料一般發展。
而太子殿下再送走了賈珍之後,更是第一時間急命陳珪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