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尤二姐兒素性和順,向少與人爭執。但如果真的定下了主意,卻也是八頭牛都拉不迴來的左強。這一點倒是同陳家人極為相似。
因而當尤二姐兒經曆了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熬煎,好容易熬到了翌日一早晨醒問安的時辰,且至正院兒尋了陳氏,明言自己不想嫁到張家的時候,陳氏竟然絲毫不感意外。
彼時時辰尚早,尤子玉也隻是洗漱穿戴好了還沒上朝。且同陳氏在外間兒正廳上吃早飯,聞聽二姐兒如此言說,少不得開口笑道:“從前我隻知道三姐兒是個雷厲風行,巾幗不讓須眉的脾性,卻沒想到咱們家二姐兒也有如此的殺伐決斷。果然是家風使然。”
陳氏聞言,似笑非笑的斜睨了尤子玉一眼,尤子玉但笑不語。伸手接過陳氏遞來的紅稻粳米粥,用瓷勺攪了攪,剛要吃一口,想了想又撂下瓷勺,乃向陳氏笑道:“我倒是覺著退婚這事兒可行。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老祖宗講的門當戶對,必定是有其道理的。別的暫且不說——隻說張家如今的處境,他有什麽底氣求娶咱們家二姐兒?大丫頭嫁到寧國府的時候,咱們尤家光是陪嫁就出了小五千兩的銀子。他張家拿得出這份聘禮麽?大丫頭一過門兒便是正三品的誥命,等二姐兒嫁到張家了,恐怕連個舉人娘子的稱號都撈不著罷?再別說昨兒榮府迎娶長孫媳婦兒的聲勢。你瞧著滿朝文武,功勳卿貴,哪有不來的?若說這些都是小情兒,得過且過。可是等到二姐兒生了哥兒姐兒的時候呢?人家的孩子一落地,便含著金鑰匙。有祖輩父輩的蒙蔭,這輩子吃穿不愁,且用不著十年寒窗,隻要長到十六七歲上,家中長輩略活動些個,一個正六品的虛職便到手了。倘若他自己再爭氣些,將來為官做宰,更是指時可待。可若是托生在張家,那孩子又能有什麽出息?便是真有出息,又得熬煎多少年才能出頭兒?倘或生個閨女,那更是糟心。這世間的男人都知道寧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他張家的女兒同侯門公府出來的仕宦貴女相比……恐怕還不如人家身邊兒得寵的大丫鬟罷?”
尤子玉這一套長篇大論說的極為刻薄。卻也都是實實在在的真話。聽得陳氏心煩意亂的瞪了他一眼,伸手夾了一筷子菜放到尤子玉的碗裏,沒好氣兒的道:“快吃你的罷。少說這些有的沒的來煩我!”
尤子玉聞言,不覺莞爾。卻是撂下了碗筷繼續說道:“我知道你們陳家同張家乃是世交。當初你們母女落魄的時候,也頗得了張家的幫扶。隻是有些話好說不好聽——便是再有恩情在裏頭,總不好拿著自己的親閨女做人情兒。更何況當年張家遭人算計吃了官司,若不是有子璋出手相助,他們張家哪裏還能有今日?便衝著這一條,什麽恩情也都還完了。下剩的不過是禮尚往來罷了。常言道強扭的瓜不甜。如今兩家門不當戶不對,兩家哥兒姐兒不拘容貌性情更是不相匹配。與其勉強成婚,莫如各退一步,隻當多了一門親戚時常走動著也還罷了。真要等到結親不成反成仇的那一日,吃苦受罪的還不是咱們家二姐兒麽。你素來聰慧機敏,怎麽這點子小事兒反而看不開了呢?”
正說話時,隻聽門外小丫頭子會說“三姑娘、四姑娘來給老爺太太請安。”
陳氏聞言,擺手示意尤子玉莫要多說。一時有小丫頭子打簾,尤三姐兒、四姑娘前後腳兒的進了門。陳氏便笑道:“你們今兒可是來晚了。”
尤三姐兒接口笑道:“並不是我們晚了。而是二姐姐來的早,想必是有話同媽和老爺商議的。”
陳氏聽了這話,便知道尤三姐兒是知道二姐兒的想頭的。因笑道:“那你怎麽看?”
尤三姐兒便說道:“這是二姐姐的事兒。媽怎麽不問問二姐姐的意思,反倒來問我?”
陳氏笑道:“你二姐姐的意思我已經知道了。我現在想問問你是怎麽看的?”
尤三姐兒道:“一家子姐妹,我自然是向著我親姐姐的。我隻盼著她好,至於外人,我就管不了那麽多。”
陳氏聽了這話,便知道尤三姐兒的意思了。乃笑道:“好哇。原來你們姊妹兩個都是商量好的,偏在我跟前兒搗鬼。這會子可叫我看出來了罷?”
尤三姐兒聞聽此言,隻同二姐兒相視一笑,並不答言。
陳氏又說道:“我知道你們的心思。隻是婚姻乃結兩姓之好,況且二姐兒同張家的親事又是指腹為婚,從小兒定下來的。這會子便是要退婚,也須得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
話音兒剛落,便見吃完了早膳的尤子玉在丫鬟的服侍下漱了口淨了手,一壁擦手一壁笑言道:“夫人素來行事爽利,怎麽偏在這件事上拖泥帶水猶猶豫豫的。俗話說夜長夢多,何況二姐兒是個女孩兒家,倒也拖不起的。我瞧著此事還是當機立斷的好。常言道兒女成婚,須得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張家雖有趙家的婚約,可是打從你帶著兩個姐兒進門,二姐兒三姐兒便入了我尤家的族譜。今後兩女婚嫁,自然同趙家再不相幹。這從前的婚事也不能作數。待我今日下朝來,便寫一封退婚的文書與那張家,你在家時也同二姐兒好生收拾一番,將從前張家給的東西,都隨著書信送還迴去也還罷了。”
尤子玉一壁說著,一壁又想起來另一件事,乃問道:“對了,當初張家同趙家下聘求娶二姐兒,可是下了聘金的。你且瞧瞧都有些什麽東西,實在找不到的也罷了,折算成銀子,雙倍奉還給張家,也就是了。再從公中提出一千兩銀子來,也隨信送過去。便說是咱們尤家為著二姐兒考慮,退了婚事。卻也是過意不去的。這一千兩銀子便給張華籌辦婚事所用。想必也夠張華求娶一個門當戶對的發妻了。”
尤子玉為了讓二姐兒脫身,倒也是下了血本兒的。
一應舉措聽得陳氏忍俊不禁。一麵服侍著尤子玉冠帶,一麵笑道:“老爺倒是性急。好歹也容我家去同哥哥商議一番,再做決定罷。”
尤子玉不以為然,仰著頭雙臂平伸,任由陳氏為自己整理衣衫,隨口笑道:“且不用問。子璋的決定必然同我一樣的。誰家父母腦子是進了水,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沒前途還好賭的混賬東西。子璋便是不同意我的話,也隻是擔心我的法子不周全,惹人非議罷了。我倒是不在乎這些個兒,權且由我來當這個惡人。名正言順。”
說罷,尤子玉不容陳氏反駁的斷然說道:“行了,時辰不早了,我且得去朝上點卯。不跟你磨纏,這事兒就這麽定了。”
一句話落,未等陳氏開口,便風風火火大步流星的去了。
隻剩下陳氏哭笑不得的看著尤子玉的背影。怔愣了一會子,方才向二姐兒笑道:“行了。既然你老爺攬下這事兒,倒是用不著咱們操心了。待會子去上房給老太太請過安後,你便迴房收拾東西罷。將這麽些年張華送你的東西全都收拾妥當,跟著你老爺的書信送到江南……”
陳氏說到這裏,又想著三姐兒道:“等會子你也跟著迴去收拾東西。如今兩家退了婚約,你再收著張家的東西,也不合適。”
尤三姐兒聞言,隻得點了點頭。
一時眾人同去上房給老太太請安。陳氏便提起意欲同張家退婚之事。尤老太太聞聽此言,登時喜得無可不可,摟著二姐兒便道:“這才是正經主意。咱們家二姐兒若論及家世容貌,哪裏比那些仕宦大家出身的姑娘們差。如今且擺脫了張家這泥沼爛坑,我且叫你大姐姐時常留心注意,必定給你挑個四角俱全的人家兒才是。”
眾人且在上房內陪著尤老太太說了笑了一迴,眼見尤老太太精神不濟略乏了,便各自散了迴房歇息。二姐兒三姐兒得了陳氏的吩咐,自然要迴房收拾東西。四姑娘原想迴去念書的,且被陳氏叫住了。因說道:“你跟我到房裏來,我有話要同你說。”
四姑娘聞言,略遲疑了片刻,便跟著陳氏迴了房。陳氏且命獻茶,然後摒退了房內伺候的丫鬟婆子。至於母女二人說了些什麽,外人倒是不得而知。
陳氏送走了四姑娘後,便命小丫頭子到二門上傳話兒,且叫陪嫁包吉送了一封書信迴至陳家。問的便是陳珪對尤家退婚一事的態度。陳珪晚間家來見了書信,果如尤子玉所言,並未對退婚一事有所異議。隻是叮囑陳氏勸說尤子玉,莫要提起賠償張家一千兩白銀之事,倒是可在信中明言倘若張家有所求時,尤家必定盡力而為。
如此即可。
陳氏見哥哥如此迴說,心下大定。
如今且說尤子玉下朝家來,果然寫了一封退婚書與張家。因陳氏得了哥哥叮囑,少不得勸說尤子玉莫要提及銀錢之事。尤子玉聞聽陳珪之言辭,頗不以為然。不過他此舉且乃是為了退婚,倒也不想惹怒張家橫生枝節,隻得依從陳珪的意思,客客氣氣地寫了一封退婚書,並張家從前贈與二姐兒三姐兒之物,及聘金信物等,一道差人送往江南張允到任之地。
當下且不言張家接到退婚書後如何反應。隻說二姐兒退婚之事,不日便傳到了尤氏耳中。尤氏既得知此事,賈珍便也知道了。
因思及二姐兒之溫柔標致,和順靦腆,賈珍少不得歎息一迴,因說道:“倘若二姐兒能早些退婚,我倒是想替我那璉兄弟做個媒,給他們兩人牽一迴紅線的。二姐兒素性溫柔和順,倘若她能嫁給璉兄弟,必定能相夫教子,舉案齊眉。到時候你們兩個既是姊妹且是妯娌,日後也好相處。可歎世事無常,倒是可惜了了。”
尤氏聞言,少不得笑道:“你這話可不能叫鳳丫頭聽見。小心她撕了你的嘴。”
賈珍聞言,也跟著訕笑道:“若說這個鳳丫頭,模樣兒倒是沒的說,就是這性子忒厲害些。你說她才進榮府幾天,便將璉兄弟的房裏人攆的攆,逐的逐,就連她自己的陪嫁丫頭,稍跟璉兄弟多說了一句話,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如今滿長安城內的世家子弟,誰不瞧璉兄弟的笑話兒?她自己是個醋甕不要緊,反倒叫璉兄弟擔了個懼內的罵名,憑白受人嗤笑。連帶著我們賈家的爺兒們也臉上無光。”
尤氏聽了這話不覺也笑道:“我瞧著這件事情倒也怨不得鳳丫頭。我聽說但凡是懂規矩的大家貴族,凡爺兒們成親之前,家裏長輩都會做主打發了房內人。這也是對新娘子的敬重。我們尤家門楣不高,攀比不上,我又是個後進門兒的,也還罷了。可是鳳丫頭卻是京營節度使王大人的內侄女,你們賈王兩家又是舊姻親,從小兒一處長大的青梅竹馬,怎麽連這點子禮數都不懂了呢?”
賈珍聞聽此言,愈發好笑的道:“好哇,你今兒倒是跟我論起體統規矩來了?”
尤氏便笑道:“這我可不敢。我不過是白說說罷了。老爺若是不喜歡,我不說就是。”
賈珍且同尤氏閑話兒,哪裏會認真計較這些事兒。聞聽尤氏所言,不免笑道:“咱們賈家的規矩,你也是知道的。素來長輩們屋裏的人,便是貓兒狗兒,也要比年輕主子們更有些體麵。璉兄弟那兩個屋裏人,雖說模樣兒性情一般,卻也是老太太親自給璉兄弟的。這麽些年服侍主子忠心耿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哪裏想到鳳丫頭剛一進門,二話不說就給打發了呢?”
尤氏聽了這話,不覺莞爾,因笑道:“可見得鳳丫頭也是個不好相與的人。”
賈珍嗤笑著接口說道:“可不是不好相與麽。如今榮府掌管內宅的,除了二嬸子,便是鳳丫頭。都是她們王家的人。她們姑媽侄女兒的再一聯手,你瞧過幾年,那榮府的家當就說不清是姓賈還是姓王了。”
尤二姐兒素性和順,向少與人爭執。但如果真的定下了主意,卻也是八頭牛都拉不迴來的左強。這一點倒是同陳家人極為相似。
因而當尤二姐兒經曆了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熬煎,好容易熬到了翌日一早晨醒問安的時辰,且至正院兒尋了陳氏,明言自己不想嫁到張家的時候,陳氏竟然絲毫不感意外。
彼時時辰尚早,尤子玉也隻是洗漱穿戴好了還沒上朝。且同陳氏在外間兒正廳上吃早飯,聞聽二姐兒如此言說,少不得開口笑道:“從前我隻知道三姐兒是個雷厲風行,巾幗不讓須眉的脾性,卻沒想到咱們家二姐兒也有如此的殺伐決斷。果然是家風使然。”
陳氏聞言,似笑非笑的斜睨了尤子玉一眼,尤子玉但笑不語。伸手接過陳氏遞來的紅稻粳米粥,用瓷勺攪了攪,剛要吃一口,想了想又撂下瓷勺,乃向陳氏笑道:“我倒是覺著退婚這事兒可行。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老祖宗講的門當戶對,必定是有其道理的。別的暫且不說——隻說張家如今的處境,他有什麽底氣求娶咱們家二姐兒?大丫頭嫁到寧國府的時候,咱們尤家光是陪嫁就出了小五千兩的銀子。他張家拿得出這份聘禮麽?大丫頭一過門兒便是正三品的誥命,等二姐兒嫁到張家了,恐怕連個舉人娘子的稱號都撈不著罷?再別說昨兒榮府迎娶長孫媳婦兒的聲勢。你瞧著滿朝文武,功勳卿貴,哪有不來的?若說這些都是小情兒,得過且過。可是等到二姐兒生了哥兒姐兒的時候呢?人家的孩子一落地,便含著金鑰匙。有祖輩父輩的蒙蔭,這輩子吃穿不愁,且用不著十年寒窗,隻要長到十六七歲上,家中長輩略活動些個,一個正六品的虛職便到手了。倘若他自己再爭氣些,將來為官做宰,更是指時可待。可若是托生在張家,那孩子又能有什麽出息?便是真有出息,又得熬煎多少年才能出頭兒?倘或生個閨女,那更是糟心。這世間的男人都知道寧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他張家的女兒同侯門公府出來的仕宦貴女相比……恐怕還不如人家身邊兒得寵的大丫鬟罷?”
尤子玉這一套長篇大論說的極為刻薄。卻也都是實實在在的真話。聽得陳氏心煩意亂的瞪了他一眼,伸手夾了一筷子菜放到尤子玉的碗裏,沒好氣兒的道:“快吃你的罷。少說這些有的沒的來煩我!”
尤子玉聞言,不覺莞爾。卻是撂下了碗筷繼續說道:“我知道你們陳家同張家乃是世交。當初你們母女落魄的時候,也頗得了張家的幫扶。隻是有些話好說不好聽——便是再有恩情在裏頭,總不好拿著自己的親閨女做人情兒。更何況當年張家遭人算計吃了官司,若不是有子璋出手相助,他們張家哪裏還能有今日?便衝著這一條,什麽恩情也都還完了。下剩的不過是禮尚往來罷了。常言道強扭的瓜不甜。如今兩家門不當戶不對,兩家哥兒姐兒不拘容貌性情更是不相匹配。與其勉強成婚,莫如各退一步,隻當多了一門親戚時常走動著也還罷了。真要等到結親不成反成仇的那一日,吃苦受罪的還不是咱們家二姐兒麽。你素來聰慧機敏,怎麽這點子小事兒反而看不開了呢?”
正說話時,隻聽門外小丫頭子會說“三姑娘、四姑娘來給老爺太太請安。”
陳氏聞言,擺手示意尤子玉莫要多說。一時有小丫頭子打簾,尤三姐兒、四姑娘前後腳兒的進了門。陳氏便笑道:“你們今兒可是來晚了。”
尤三姐兒接口笑道:“並不是我們晚了。而是二姐姐來的早,想必是有話同媽和老爺商議的。”
陳氏聽了這話,便知道尤三姐兒是知道二姐兒的想頭的。因笑道:“那你怎麽看?”
尤三姐兒便說道:“這是二姐姐的事兒。媽怎麽不問問二姐姐的意思,反倒來問我?”
陳氏笑道:“你二姐姐的意思我已經知道了。我現在想問問你是怎麽看的?”
尤三姐兒道:“一家子姐妹,我自然是向著我親姐姐的。我隻盼著她好,至於外人,我就管不了那麽多。”
陳氏聽了這話,便知道尤三姐兒的意思了。乃笑道:“好哇。原來你們姊妹兩個都是商量好的,偏在我跟前兒搗鬼。這會子可叫我看出來了罷?”
尤三姐兒聞聽此言,隻同二姐兒相視一笑,並不答言。
陳氏又說道:“我知道你們的心思。隻是婚姻乃結兩姓之好,況且二姐兒同張家的親事又是指腹為婚,從小兒定下來的。這會子便是要退婚,也須得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
話音兒剛落,便見吃完了早膳的尤子玉在丫鬟的服侍下漱了口淨了手,一壁擦手一壁笑言道:“夫人素來行事爽利,怎麽偏在這件事上拖泥帶水猶猶豫豫的。俗話說夜長夢多,何況二姐兒是個女孩兒家,倒也拖不起的。我瞧著此事還是當機立斷的好。常言道兒女成婚,須得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張家雖有趙家的婚約,可是打從你帶著兩個姐兒進門,二姐兒三姐兒便入了我尤家的族譜。今後兩女婚嫁,自然同趙家再不相幹。這從前的婚事也不能作數。待我今日下朝來,便寫一封退婚的文書與那張家,你在家時也同二姐兒好生收拾一番,將從前張家給的東西,都隨著書信送還迴去也還罷了。”
尤子玉一壁說著,一壁又想起來另一件事,乃問道:“對了,當初張家同趙家下聘求娶二姐兒,可是下了聘金的。你且瞧瞧都有些什麽東西,實在找不到的也罷了,折算成銀子,雙倍奉還給張家,也就是了。再從公中提出一千兩銀子來,也隨信送過去。便說是咱們尤家為著二姐兒考慮,退了婚事。卻也是過意不去的。這一千兩銀子便給張華籌辦婚事所用。想必也夠張華求娶一個門當戶對的發妻了。”
尤子玉為了讓二姐兒脫身,倒也是下了血本兒的。
一應舉措聽得陳氏忍俊不禁。一麵服侍著尤子玉冠帶,一麵笑道:“老爺倒是性急。好歹也容我家去同哥哥商議一番,再做決定罷。”
尤子玉不以為然,仰著頭雙臂平伸,任由陳氏為自己整理衣衫,隨口笑道:“且不用問。子璋的決定必然同我一樣的。誰家父母腦子是進了水,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沒前途還好賭的混賬東西。子璋便是不同意我的話,也隻是擔心我的法子不周全,惹人非議罷了。我倒是不在乎這些個兒,權且由我來當這個惡人。名正言順。”
說罷,尤子玉不容陳氏反駁的斷然說道:“行了,時辰不早了,我且得去朝上點卯。不跟你磨纏,這事兒就這麽定了。”
一句話落,未等陳氏開口,便風風火火大步流星的去了。
隻剩下陳氏哭笑不得的看著尤子玉的背影。怔愣了一會子,方才向二姐兒笑道:“行了。既然你老爺攬下這事兒,倒是用不著咱們操心了。待會子去上房給老太太請過安後,你便迴房收拾東西罷。將這麽些年張華送你的東西全都收拾妥當,跟著你老爺的書信送到江南……”
陳氏說到這裏,又想著三姐兒道:“等會子你也跟著迴去收拾東西。如今兩家退了婚約,你再收著張家的東西,也不合適。”
尤三姐兒聞言,隻得點了點頭。
一時眾人同去上房給老太太請安。陳氏便提起意欲同張家退婚之事。尤老太太聞聽此言,登時喜得無可不可,摟著二姐兒便道:“這才是正經主意。咱們家二姐兒若論及家世容貌,哪裏比那些仕宦大家出身的姑娘們差。如今且擺脫了張家這泥沼爛坑,我且叫你大姐姐時常留心注意,必定給你挑個四角俱全的人家兒才是。”
眾人且在上房內陪著尤老太太說了笑了一迴,眼見尤老太太精神不濟略乏了,便各自散了迴房歇息。二姐兒三姐兒得了陳氏的吩咐,自然要迴房收拾東西。四姑娘原想迴去念書的,且被陳氏叫住了。因說道:“你跟我到房裏來,我有話要同你說。”
四姑娘聞言,略遲疑了片刻,便跟著陳氏迴了房。陳氏且命獻茶,然後摒退了房內伺候的丫鬟婆子。至於母女二人說了些什麽,外人倒是不得而知。
陳氏送走了四姑娘後,便命小丫頭子到二門上傳話兒,且叫陪嫁包吉送了一封書信迴至陳家。問的便是陳珪對尤家退婚一事的態度。陳珪晚間家來見了書信,果如尤子玉所言,並未對退婚一事有所異議。隻是叮囑陳氏勸說尤子玉,莫要提起賠償張家一千兩白銀之事,倒是可在信中明言倘若張家有所求時,尤家必定盡力而為。
如此即可。
陳氏見哥哥如此迴說,心下大定。
如今且說尤子玉下朝家來,果然寫了一封退婚書與張家。因陳氏得了哥哥叮囑,少不得勸說尤子玉莫要提及銀錢之事。尤子玉聞聽陳珪之言辭,頗不以為然。不過他此舉且乃是為了退婚,倒也不想惹怒張家橫生枝節,隻得依從陳珪的意思,客客氣氣地寫了一封退婚書,並張家從前贈與二姐兒三姐兒之物,及聘金信物等,一道差人送往江南張允到任之地。
當下且不言張家接到退婚書後如何反應。隻說二姐兒退婚之事,不日便傳到了尤氏耳中。尤氏既得知此事,賈珍便也知道了。
因思及二姐兒之溫柔標致,和順靦腆,賈珍少不得歎息一迴,因說道:“倘若二姐兒能早些退婚,我倒是想替我那璉兄弟做個媒,給他們兩人牽一迴紅線的。二姐兒素性溫柔和順,倘若她能嫁給璉兄弟,必定能相夫教子,舉案齊眉。到時候你們兩個既是姊妹且是妯娌,日後也好相處。可歎世事無常,倒是可惜了了。”
尤氏聞言,少不得笑道:“你這話可不能叫鳳丫頭聽見。小心她撕了你的嘴。”
賈珍聞言,也跟著訕笑道:“若說這個鳳丫頭,模樣兒倒是沒的說,就是這性子忒厲害些。你說她才進榮府幾天,便將璉兄弟的房裏人攆的攆,逐的逐,就連她自己的陪嫁丫頭,稍跟璉兄弟多說了一句話,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如今滿長安城內的世家子弟,誰不瞧璉兄弟的笑話兒?她自己是個醋甕不要緊,反倒叫璉兄弟擔了個懼內的罵名,憑白受人嗤笑。連帶著我們賈家的爺兒們也臉上無光。”
尤氏聽了這話不覺也笑道:“我瞧著這件事情倒也怨不得鳳丫頭。我聽說但凡是懂規矩的大家貴族,凡爺兒們成親之前,家裏長輩都會做主打發了房內人。這也是對新娘子的敬重。我們尤家門楣不高,攀比不上,我又是個後進門兒的,也還罷了。可是鳳丫頭卻是京營節度使王大人的內侄女,你們賈王兩家又是舊姻親,從小兒一處長大的青梅竹馬,怎麽連這點子禮數都不懂了呢?”
賈珍聞聽此言,愈發好笑的道:“好哇,你今兒倒是跟我論起體統規矩來了?”
尤氏便笑道:“這我可不敢。我不過是白說說罷了。老爺若是不喜歡,我不說就是。”
賈珍且同尤氏閑話兒,哪裏會認真計較這些事兒。聞聽尤氏所言,不免笑道:“咱們賈家的規矩,你也是知道的。素來長輩們屋裏的人,便是貓兒狗兒,也要比年輕主子們更有些體麵。璉兄弟那兩個屋裏人,雖說模樣兒性情一般,卻也是老太太親自給璉兄弟的。這麽些年服侍主子忠心耿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哪裏想到鳳丫頭剛一進門,二話不說就給打發了呢?”
尤氏聽了這話,不覺莞爾,因笑道:“可見得鳳丫頭也是個不好相與的人。”
賈珍嗤笑著接口說道:“可不是不好相與麽。如今榮府掌管內宅的,除了二嬸子,便是鳳丫頭。都是她們王家的人。她們姑媽侄女兒的再一聯手,你瞧過幾年,那榮府的家當就說不清是姓賈還是姓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