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皇帝都龍顏大悅了。
群臣還有什麽好說的?
甚至,許多人都在心裏麵埋怨著自己:“為什麽吾就不能早點想到這個辦法……”
而大家看著朱買臣的眼神,就更是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此刻,這個清瘦的文官,在眾人眼中變成了走運的小人/無恥的佞臣/可恨的雜家混蛋。
總之,沒有幾個人用正眼瞧他。
但那些正眼看他的人,看法就又不一樣了。
“這是上好的苗子啊……怎麽就被雜家搶去……”幾位黃老派的名宿,眼中閃爍著不定的神色。
久經風雨,閱遍滄桑的黃老巨擘深知一個道理——沒有什麽成功是僥幸的。
而一個能準確從無數錯綜複雜的信息之中,抓到當今天子的癢癢處,單單就是這一份能耐,就已經很難得了。
有著這樣的能力,這個朱買臣,已經實打實可以確保一個未來在政壇上的地位!
因為,哪怕是三王五帝,也需要馬屁精啊!
真正的聖王,更是需要一個能夠隨時隨地的為他宣傳和張揚其得意政績的大臣。
不然,你難道以為三王五帝的功績是天下人自動認可的?
特別是,這些活的足夠長久的黃老派巨擘,曾經親身經曆過季布的揚名之事。
無曹丘生之幫助,季布如何有那‘得黃金百金,不若得季布一諾’的名頭?
……………………………………
“這朱生,果然有些能耐……”張湯不落聲色的微笑著。
事實上,論起對當今天子的喜好的把握能力,張湯說自己是天下第二,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
在事實上來說,張湯的馬屁神功,其實早已獨步漢室朝堂。
在曆史上,這位武帝的禦史大夫,是與公孫弘一樣厲害的角色。
他主持下的哪一個政策,不是剛剛好撓到武帝的癢癢處?
以至於張湯活著的時候,漢家丞相,還不如廟堂裏的泥塑更有用!
至於現在……
張湯隻是不需要靠拍馬屁逢迎幸進而已……
而且,他非常清楚,自己服侍的君王是一個怎樣的君王——你拍他一萬個馬屁,不如做一件讓真正開心的實事。
倒是,晁錯和趙禹,都是露出了兇色。
“這雜家,遲早必成心腹之患!”晁錯自從三年前去了一次安東迴來後,就是堅定不移的雜家威脅論者,而法家和雜家在曆史上的恩仇,也使得這兩個學派實質上很難有什麽好感可言。
雖然雜家和法家的恩仇,遠不及儒墨之間矛盾。
但這兩個冤家,卻也注定無法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
……………………………………
“唉,此子,幾可有傳我真傳之能……怎的讓雜家撿了去……”胡毋生搖頭歎息著,這位儒家公羊派的領袖此刻非常失望。
他失望的原因,自然是——明明這朱買臣最開始學的是公羊春秋,結果卻被雜家截胡。
“聽說公孫子與此子素來交好……或許還可以……”胡毋生眼中閃爍著不明的神色。
在學術主張上,他現在已經徹底跟師弟董仲舒有了涇渭之別了。
主張我注春秋的胡毋生一派,講究用自身之道來踐行春秋大義,在最開始,兩者的差別,就跟荷包蛋與煎雞蛋之間的差別。
但如今,卻已經變成了蛋撻與蛋糕之間的差別。
舉個很明顯的例子。
現在,胡毋生的得意弟子公孫弘執掌的主爵都尉衙門,天天跟商賈打交道,銖緇必爭。
真要按照過去的儒家思想來解釋,是怎麽也解釋不過去的。
但有了我注春秋,就可以解釋的通了。
按照現在胡毋生一係對外宣稱的口吻是這樣的:公孫子(公孫弘)兼為主爵都尉,侍奉天子,以我行代天行,乃是不惜深入最肮髒的地方,來教化和感化世人……
總之就是類似這樣的論調。
反正,就是有些類似後來佛家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而這樣一套說辭,在經過不斷完善和千錘百煉後,漸漸成為了胡毋生一係學者的信條。
所以,胡毋生這一係的儒生,可以投筆從戎,從馬上得功勳,以其行來注解春秋之中的君子行為。
所以,胡毋生這一係,可以將商賈弟子甚至商賈也收入門牆。誰要敢質疑,那就麻煩請此人看看端木賜……先師都收商賈為弟子,我自然也可以……更何況,我用商賈為弟子,乃是為了感化和教育他啊!
由此,如今甚至已經有商賈自號儒商,成為了漢室工商業之中的一股清流。
甚至於,還有胡毋生的門徒,操持起了工匠之業,混進了魯班苑,學起了技術。
有人曾經目睹,有胡毋生高徒幾人,上午在魯班苑學著怎麽做木工/冶鐵/鍛造,連手都沒有洗,下午就迴胡毋生在長安城外的‘學館’讀書。
凡此種種,不一而論。
以至於世人將公羊派開始一分為二來看待,稱為‘胡子春秋’和董氏春秋。
從表麵上看,公羊派的力量分散了。
但實則,卻是壯大了。
而且不僅僅壯大了一點點。
旁的不說,今天的胡毋生和董仲舒兩人,任意一人的派係,就比過去整個公羊派還強大!
是以,在胡毋生眼裏,這朱買臣,還真是一個可以挽救可以教育可以感化的對象。
當然,在其他派係裏,則自然自動變成了小人。
…………………………………………
望著全場各色目光,劉徹笑著撫掌讚道:“善!朱卿之論,深得朕心……”
“尚書令……”劉徹轉頭對汲黯道:“將朱卿所說,錄入到今歲的上計考核之中……”
頓時,全場都是一震。
朱買臣剛剛所言的‘一人不舉,全族三代連坐,不得為官’的處置,對於眾人而言,實在太可怕了。
想想看,一個家族之中,若有一個弟弟啊或者哥哥啊,幹了溺嬰的事情,結果連累兄弟丟官……
但他們哪裏知道,這個世界上更可怕的政策都在未來出現過。
當然,那是在一個瘋狂的年代,被一群瘋狂的官僚推動的。
不過,沒有人敢異議。
劉徹從上台開始,就已經強調了這個政策,並確立為國策。
這些年來在關中雷風厲行,在天下人麵前也確立這個政策合法性,並且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和接受。
畢竟,誰敢反對一個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的政策呢?
虎毒尚且不食子。
一個官員若連自己的子女都不愛,如何叫他愛自己的百姓和人民?
現在,也不過是將這個政策嚴肅一些。
劉徹說完這些話,就坐下來,對朱買臣道:“卿請繼續下去……”
朱買臣自然是欣喜若狂。
他研究國家政策,已經研究很久了。
從今上即位以來,到現在的所有詔書、命令和律法他都研究過了。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堅信雜家一定會是未來之王!
為什麽?
原因很簡單,在諸子百家裏,黃老過於刻板,法家太過嚴苛,儒家過於迂腐,至於墨家?倘若地主士大夫們還能有力氣,必定不讓他坐大。
農家則是一個萬金油輔助。
唯獨雜家,在自然上有黃老派的精神,在法律問題上,有著法家一般的堅持,對於技術和科學以及工匠能夠如墨家一樣包容,而在道德和忽悠人的能力上不輸給儒家。
最最重要的是——朱買臣發現,幾乎所有的商賈,隻要在聽過了雜家的主張和理論後,即使不是成為雜家的腦殘粉和擁泵,也肯定會雜家保持善意。
而如今天下,工商大興。
未來,工商業甚至可能與農業並駕齊驅。
隻要這大勢不改變,雜家的崛起和強盛就無可阻攔!
所以,他趴在地上,叩首道:“至於節用……臣到任之後,當厘定官府之用度,減其多餘,補其不足……入官員、貴族、士大夫,停靠驛站,休息給養,臣當限定額度,各以其等級,定其限額,凡超出部分,則由其自負……”
這話一出,頓時全場暴擊。
特別是貴族和士大夫們,幾乎恨不得吃了朱買臣。
要知道,在九年前,大漢帝國進行過一次反對公款吃喝的運動,在先帝和當時丞相申屠嘉的主持下,搞了一次大掃除。
當時搞得人心惶惶,官不聊生。
於是,官僚集團運用起了‘非暴力不合作’神功抵抗。
各地官員,紛紛縮迴官衙,不派使者,不跟上級和下級聯絡,各地政務一片癱瘓。
不得已,先帝不得不減輕了處罰力度。
在事實上,宣告了那一次反公款吃喝運動失敗。
雖然,保留了所謂‘官員過境,自負消費’的製度,但實際上,當領導或者貴族從某地路過,下麵的馬屁精,敢不盡心盡力招待?不怕被穿小鞋嗎?
而朱買臣現在卻提起了這個事情。
雖然說,其實朱買臣的立場比起先帝的法令其實大步後退——先帝時期,非公食宿和消費,都是要自費的,但如今,朱買臣卻可以根據等級提供。
但問題是——特麽勞資本來一分錢都不要花啊!
更嚴重的是——朱買臣這一提,以後萬一其他小人都跟風,都這麽玩,我們怎麽辦?還能不能愉快的公費旅遊/吃喝了?
是以,朱買臣瞬間成為了官僚的眼中釘。
但他本人卻渾然不懼。
因為他知道,現在,與先帝時期,局勢已經有了質的改變。
旁的不說,現在,誰敢再用對付先帝那一套對付今上?
信不信你早上這樣做,下午接替你的官員就已經抵達了你的麵前?
數以萬計的考舉士子和大漢帝國的強兵鐵騎就是當今天子的最大依仗。
更何況,朱買臣本人,確實非常非常討厭這個製度!
作為底層出生,他對於這些毒害底層百姓的苛政、惡政,深惡痛絕!
而且,他確實需要這樣子來為自己刷聲望,刷名聲,刷人望。
不然,不玩點心跳,誰知道他朱買臣是誰?
從今以後,他走出門,天下人看到他就會說:這就是那位直諫君父的朱公啊!
所以,朱買臣無所畏懼的道:“至於補不足,則是道路、橋梁、渠道以及地方亭裏之必要人員培訓……如,臣欲行‘一三之製’既,每一個有戶三百之鄉亭,必有一郎中、一蒙師、一鐵匠……”
朱買臣此話一出,不止劉徹讚許不已。
就連許多大臣也都對另眼相看。
因為,根據《平律》,國家鼓勵並且獎勵地方醫師、蒙師、工匠。
為此,地方上的醫師、匠人(木匠、鐵匠和泥瓦匠),若技術過硬,且確實造福了鄉裏,那就可以免除徭役,並享有一些特權。
這是劉徹當初為了在未來適當之時,建立起一套基本覆蓋全天下的教育、醫療和基本生活資料保障體係的嚐試。
特別是醫生和蒙師,劉徹不需要他們有多高的技能和學問。
能識字,並且願意教授學生的蒙師or能懂點基本的藥物常識,會開點基本藥方就可以了。
可惜,限於財力,如今哪怕是關中,也不曾完善這個係統。
也就是在墨家控製的墨社之中,基本實現了這個製度。
但天底下,有幾個學派或者組織有墨家這樣強大的動員組織和蠱惑能力?
如今,朱買臣卻主動提起了這個事情,還拿出了自己的計劃,這讓劉徹不免對他刮目相看。
他若真的做成了這個事情——不!隻需要起個框架,立好標杆,這就是功德無量!
然而問題是——朱買臣哪裏來的這麽多資源?
要知道,雖然他放低了標準,以三百戶來配置一個醫生、蒙師、鐵匠。
一個中等郡,十五萬戶,就需要五百個醫生、五百個蒙師,五百個鐵匠。
這樣的高配置,哪怕是在北方,在關中,都很難很難。
更別提,還是吳越之地了……
劉徹於是就好奇起來,問道:“卿準備從那裏得到如此多的人才?”
五百個讀書人不難找,難的是五百個願意在基層,在農村教一群熊孩子識字,甘於清貧的老師!
至於醫生……
哪怕隻是簡單的會治點感冒,包紮傷口、辨識藥材的醫生,在現在也是個稀罕物。
還有那鐵匠……
別以為鐵匠好培養!
如今的情況下,一個合格的鐵匠,起碼需要五年時間,才能有打造/修理農具的能力。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皇帝都龍顏大悅了。
群臣還有什麽好說的?
甚至,許多人都在心裏麵埋怨著自己:“為什麽吾就不能早點想到這個辦法……”
而大家看著朱買臣的眼神,就更是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此刻,這個清瘦的文官,在眾人眼中變成了走運的小人/無恥的佞臣/可恨的雜家混蛋。
總之,沒有幾個人用正眼瞧他。
但那些正眼看他的人,看法就又不一樣了。
“這是上好的苗子啊……怎麽就被雜家搶去……”幾位黃老派的名宿,眼中閃爍著不定的神色。
久經風雨,閱遍滄桑的黃老巨擘深知一個道理——沒有什麽成功是僥幸的。
而一個能準確從無數錯綜複雜的信息之中,抓到當今天子的癢癢處,單單就是這一份能耐,就已經很難得了。
有著這樣的能力,這個朱買臣,已經實打實可以確保一個未來在政壇上的地位!
因為,哪怕是三王五帝,也需要馬屁精啊!
真正的聖王,更是需要一個能夠隨時隨地的為他宣傳和張揚其得意政績的大臣。
不然,你難道以為三王五帝的功績是天下人自動認可的?
特別是,這些活的足夠長久的黃老派巨擘,曾經親身經曆過季布的揚名之事。
無曹丘生之幫助,季布如何有那‘得黃金百金,不若得季布一諾’的名頭?
……………………………………
“這朱生,果然有些能耐……”張湯不落聲色的微笑著。
事實上,論起對當今天子的喜好的把握能力,張湯說自己是天下第二,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
在事實上來說,張湯的馬屁神功,其實早已獨步漢室朝堂。
在曆史上,這位武帝的禦史大夫,是與公孫弘一樣厲害的角色。
他主持下的哪一個政策,不是剛剛好撓到武帝的癢癢處?
以至於張湯活著的時候,漢家丞相,還不如廟堂裏的泥塑更有用!
至於現在……
張湯隻是不需要靠拍馬屁逢迎幸進而已……
而且,他非常清楚,自己服侍的君王是一個怎樣的君王——你拍他一萬個馬屁,不如做一件讓真正開心的實事。
倒是,晁錯和趙禹,都是露出了兇色。
“這雜家,遲早必成心腹之患!”晁錯自從三年前去了一次安東迴來後,就是堅定不移的雜家威脅論者,而法家和雜家在曆史上的恩仇,也使得這兩個學派實質上很難有什麽好感可言。
雖然雜家和法家的恩仇,遠不及儒墨之間矛盾。
但這兩個冤家,卻也注定無法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
……………………………………
“唉,此子,幾可有傳我真傳之能……怎的讓雜家撿了去……”胡毋生搖頭歎息著,這位儒家公羊派的領袖此刻非常失望。
他失望的原因,自然是——明明這朱買臣最開始學的是公羊春秋,結果卻被雜家截胡。
“聽說公孫子與此子素來交好……或許還可以……”胡毋生眼中閃爍著不明的神色。
在學術主張上,他現在已經徹底跟師弟董仲舒有了涇渭之別了。
主張我注春秋的胡毋生一派,講究用自身之道來踐行春秋大義,在最開始,兩者的差別,就跟荷包蛋與煎雞蛋之間的差別。
但如今,卻已經變成了蛋撻與蛋糕之間的差別。
舉個很明顯的例子。
現在,胡毋生的得意弟子公孫弘執掌的主爵都尉衙門,天天跟商賈打交道,銖緇必爭。
真要按照過去的儒家思想來解釋,是怎麽也解釋不過去的。
但有了我注春秋,就可以解釋的通了。
按照現在胡毋生一係對外宣稱的口吻是這樣的:公孫子(公孫弘)兼為主爵都尉,侍奉天子,以我行代天行,乃是不惜深入最肮髒的地方,來教化和感化世人……
總之就是類似這樣的論調。
反正,就是有些類似後來佛家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而這樣一套說辭,在經過不斷完善和千錘百煉後,漸漸成為了胡毋生一係學者的信條。
所以,胡毋生這一係的儒生,可以投筆從戎,從馬上得功勳,以其行來注解春秋之中的君子行為。
所以,胡毋生這一係,可以將商賈弟子甚至商賈也收入門牆。誰要敢質疑,那就麻煩請此人看看端木賜……先師都收商賈為弟子,我自然也可以……更何況,我用商賈為弟子,乃是為了感化和教育他啊!
由此,如今甚至已經有商賈自號儒商,成為了漢室工商業之中的一股清流。
甚至於,還有胡毋生的門徒,操持起了工匠之業,混進了魯班苑,學起了技術。
有人曾經目睹,有胡毋生高徒幾人,上午在魯班苑學著怎麽做木工/冶鐵/鍛造,連手都沒有洗,下午就迴胡毋生在長安城外的‘學館’讀書。
凡此種種,不一而論。
以至於世人將公羊派開始一分為二來看待,稱為‘胡子春秋’和董氏春秋。
從表麵上看,公羊派的力量分散了。
但實則,卻是壯大了。
而且不僅僅壯大了一點點。
旁的不說,今天的胡毋生和董仲舒兩人,任意一人的派係,就比過去整個公羊派還強大!
是以,在胡毋生眼裏,這朱買臣,還真是一個可以挽救可以教育可以感化的對象。
當然,在其他派係裏,則自然自動變成了小人。
…………………………………………
望著全場各色目光,劉徹笑著撫掌讚道:“善!朱卿之論,深得朕心……”
“尚書令……”劉徹轉頭對汲黯道:“將朱卿所說,錄入到今歲的上計考核之中……”
頓時,全場都是一震。
朱買臣剛剛所言的‘一人不舉,全族三代連坐,不得為官’的處置,對於眾人而言,實在太可怕了。
想想看,一個家族之中,若有一個弟弟啊或者哥哥啊,幹了溺嬰的事情,結果連累兄弟丟官……
但他們哪裏知道,這個世界上更可怕的政策都在未來出現過。
當然,那是在一個瘋狂的年代,被一群瘋狂的官僚推動的。
不過,沒有人敢異議。
劉徹從上台開始,就已經強調了這個政策,並確立為國策。
這些年來在關中雷風厲行,在天下人麵前也確立這個政策合法性,並且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和接受。
畢竟,誰敢反對一個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的政策呢?
虎毒尚且不食子。
一個官員若連自己的子女都不愛,如何叫他愛自己的百姓和人民?
現在,也不過是將這個政策嚴肅一些。
劉徹說完這些話,就坐下來,對朱買臣道:“卿請繼續下去……”
朱買臣自然是欣喜若狂。
他研究國家政策,已經研究很久了。
從今上即位以來,到現在的所有詔書、命令和律法他都研究過了。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堅信雜家一定會是未來之王!
為什麽?
原因很簡單,在諸子百家裏,黃老過於刻板,法家太過嚴苛,儒家過於迂腐,至於墨家?倘若地主士大夫們還能有力氣,必定不讓他坐大。
農家則是一個萬金油輔助。
唯獨雜家,在自然上有黃老派的精神,在法律問題上,有著法家一般的堅持,對於技術和科學以及工匠能夠如墨家一樣包容,而在道德和忽悠人的能力上不輸給儒家。
最最重要的是——朱買臣發現,幾乎所有的商賈,隻要在聽過了雜家的主張和理論後,即使不是成為雜家的腦殘粉和擁泵,也肯定會雜家保持善意。
而如今天下,工商大興。
未來,工商業甚至可能與農業並駕齊驅。
隻要這大勢不改變,雜家的崛起和強盛就無可阻攔!
所以,他趴在地上,叩首道:“至於節用……臣到任之後,當厘定官府之用度,減其多餘,補其不足……入官員、貴族、士大夫,停靠驛站,休息給養,臣當限定額度,各以其等級,定其限額,凡超出部分,則由其自負……”
這話一出,頓時全場暴擊。
特別是貴族和士大夫們,幾乎恨不得吃了朱買臣。
要知道,在九年前,大漢帝國進行過一次反對公款吃喝的運動,在先帝和當時丞相申屠嘉的主持下,搞了一次大掃除。
當時搞得人心惶惶,官不聊生。
於是,官僚集團運用起了‘非暴力不合作’神功抵抗。
各地官員,紛紛縮迴官衙,不派使者,不跟上級和下級聯絡,各地政務一片癱瘓。
不得已,先帝不得不減輕了處罰力度。
在事實上,宣告了那一次反公款吃喝運動失敗。
雖然,保留了所謂‘官員過境,自負消費’的製度,但實際上,當領導或者貴族從某地路過,下麵的馬屁精,敢不盡心盡力招待?不怕被穿小鞋嗎?
而朱買臣現在卻提起了這個事情。
雖然說,其實朱買臣的立場比起先帝的法令其實大步後退——先帝時期,非公食宿和消費,都是要自費的,但如今,朱買臣卻可以根據等級提供。
但問題是——特麽勞資本來一分錢都不要花啊!
更嚴重的是——朱買臣這一提,以後萬一其他小人都跟風,都這麽玩,我們怎麽辦?還能不能愉快的公費旅遊/吃喝了?
是以,朱買臣瞬間成為了官僚的眼中釘。
但他本人卻渾然不懼。
因為他知道,現在,與先帝時期,局勢已經有了質的改變。
旁的不說,現在,誰敢再用對付先帝那一套對付今上?
信不信你早上這樣做,下午接替你的官員就已經抵達了你的麵前?
數以萬計的考舉士子和大漢帝國的強兵鐵騎就是當今天子的最大依仗。
更何況,朱買臣本人,確實非常非常討厭這個製度!
作為底層出生,他對於這些毒害底層百姓的苛政、惡政,深惡痛絕!
而且,他確實需要這樣子來為自己刷聲望,刷名聲,刷人望。
不然,不玩點心跳,誰知道他朱買臣是誰?
從今以後,他走出門,天下人看到他就會說:這就是那位直諫君父的朱公啊!
所以,朱買臣無所畏懼的道:“至於補不足,則是道路、橋梁、渠道以及地方亭裏之必要人員培訓……如,臣欲行‘一三之製’既,每一個有戶三百之鄉亭,必有一郎中、一蒙師、一鐵匠……”
朱買臣此話一出,不止劉徹讚許不已。
就連許多大臣也都對另眼相看。
因為,根據《平律》,國家鼓勵並且獎勵地方醫師、蒙師、工匠。
為此,地方上的醫師、匠人(木匠、鐵匠和泥瓦匠),若技術過硬,且確實造福了鄉裏,那就可以免除徭役,並享有一些特權。
這是劉徹當初為了在未來適當之時,建立起一套基本覆蓋全天下的教育、醫療和基本生活資料保障體係的嚐試。
特別是醫生和蒙師,劉徹不需要他們有多高的技能和學問。
能識字,並且願意教授學生的蒙師or能懂點基本的藥物常識,會開點基本藥方就可以了。
可惜,限於財力,如今哪怕是關中,也不曾完善這個係統。
也就是在墨家控製的墨社之中,基本實現了這個製度。
但天底下,有幾個學派或者組織有墨家這樣強大的動員組織和蠱惑能力?
如今,朱買臣卻主動提起了這個事情,還拿出了自己的計劃,這讓劉徹不免對他刮目相看。
他若真的做成了這個事情——不!隻需要起個框架,立好標杆,這就是功德無量!
然而問題是——朱買臣哪裏來的這麽多資源?
要知道,雖然他放低了標準,以三百戶來配置一個醫生、蒙師、鐵匠。
一個中等郡,十五萬戶,就需要五百個醫生、五百個蒙師,五百個鐵匠。
這樣的高配置,哪怕是在北方,在關中,都很難很難。
更別提,還是吳越之地了……
劉徹於是就好奇起來,問道:“卿準備從那裏得到如此多的人才?”
五百個讀書人不難找,難的是五百個願意在基層,在農村教一群熊孩子識字,甘於清貧的老師!
至於醫生……
哪怕隻是簡單的會治點感冒,包紮傷口、辨識藥材的醫生,在現在也是個稀罕物。
還有那鐵匠……
別以為鐵匠好培養!
如今的情況下,一個合格的鐵匠,起碼需要五年時間,才能有打造/修理農具的能力。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