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朕該怎麽解決這兩個問題……”


    劉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很顯然,這兩個問題都很棘手。


    劉徹麵臨著兩難的抉擇。


    濟南國的問題,陳何的案子,每一個都在考驗著他的執政手腕。


    處理不好,不止會喪盡人望,還會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無解的困境。


    雖然劉徹可以選擇和稀泥。


    即,即不懲罰起義的百姓,也不懲處劉辟光,而是讓劉辟光換個地方去稱王稱霸。


    但,和稀泥,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隻會造成更恐怖的問題。


    旁的不說,劉徹在****,就看過了太多和稀泥而導致了的無解之結。


    某幾個在****臭名昭著的衙門,就是因為和稀泥而出現的。


    況且,他就算想和稀泥,別人也不會讓和!


    宗室諸侯王跟列侯勳臣,官僚們,還有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看著他這個傳說中‘受命於天’的天子得決定。


    究竟是紙老虎,還是真老虎。


    就看劉徹接下來的舉動了。


    “首先,朕要確定一個基本的基調……”


    劉徹很清楚,他不可能即讓宗室諸侯王勳臣官僚滿意,也讓天下百姓滿意。


    總得有個人吃虧,有個人得到‘公平與正義’。


    然後,再想辦法,用利益去收買那些吃虧的群體。


    所以,在濟南的問題上,誰對劉徹更重要呢?


    “當然是百姓了……”劉徹在心裏對自己說。


    作為一個自證了確實‘受命於天’的天子,劉徹隻要不犯傻,不腦殘,那麽,就算全天下的貴族官僚都反了他。


    但隻要他還能喘氣,他就可以借助民心和軍心,將這所有的官僚貴族,全部送到地獄去。


    劉徹現在確信。隻要他站到長安的城頭,吼一嗓子,長安軍民,都會遵從他的意誌。將一切亂臣賊子,全部誅殺!


    天下百姓,也會自帶幹糧,為他效死。


    而倘若他失去了民心民望。


    那麽,就算官僚貴族再怎麽吹捧。也是沒用。


    貴族官僚們的軟弱與無能,即位三年多來,劉徹已經看得很明白了。


    這些家夥,天生隻會為虎作倀,虛張聲勢,在麵對真正的威權時,膝蓋比誰都軟的快。


    別看他們現在叫的歡。


    但,隻要劉徹一表態,他們馬上就會跪舔‘聖天子英明神武,果真民之父母也’。


    即使有不滿。也隻能藏在心裏,最多跟隋朝的那幫子世家勳貴一樣,在私底下玩陰的。


    對這種局麵,劉徹隻需要拉攏和收買他們中的大部分,然後將那些出頭的鳥宰了,自然不會有問題。


    更何況,這個世界上,三條腿的蛤蟆或許很難找。


    但兩條腿的官員和貴族,難道很難找嗎?


    大不了把桌子一掀,遊戲重新開始。


    劉徹相信。願意當官,當貴族的人,保證能從長安城一直排到雒陽。


    對官僚勳貴,有時候。就應該強硬。


    “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心中念著****太祖的至理名言。


    劉徹的決心已下。


    接下來,自然就隻有一個問題了。


    那就是,怎麽定性。


    濟南的百姓。因為實在忍受不了劉辟光的壓榨和剝削,因此揭竿而起,殺官陷城。


    雖然他們確實很委屈,確實很受傷,確實很無奈,確實很有道理。


    但這無論在什麽時代,都是不值得鼓勵的行為。


    甚至,是要被五對負重輪教做人!


    劉徹取來一張帛布,提筆寫下也封詔命,然後將之交給王道,吩咐道:“拿去,轉交廷尉!”


    “諾!”王道領命而去。


    ………………………………………………


    “濟南王辟光,役使國人過律,目無王法,強征百姓,陰通吳逆,罪在不赦!廷尉,朕之肱骨也!當依律而斷!”


    廷尉官署中,廷尉趙禹,看著天子得這道命令,臉上露出苦笑,搖頭歎道:“此,禍事也!”


    劉辟光雖然混蛋。


    但他的兄弟宗族,勢力強大。


    且,漢家素來,就有讓大臣背鍋的傳統。


    當年,淮南厲王怎麽死的?


    太宗將之流放數千裏,在其囚車上貼上封條。


    沿途郡縣官吏,一看封條,沒有人敢解開。


    於是,淮南厲王活生生餓死在囚車中。


    事後,太宗皇帝又哭又鬧。


    於是將沿途所有不開封條的官吏,全部逮捕,統統在長安,腰斬棄市。


    一代明主,天下公認的聖人,尚且如此。


    趙禹很清楚,若他依令而行,果真嚴格執法,按照天子得意思,弄死了劉辟光。


    迴頭,必然有個袁盎,在哭哭啼啼的天子麵前道:“獨斬廷尉、禦史,以謝天下乃可……”


    然而……


    趙禹站起身來,看向自己的僚屬,道:“吾等法家,即得三尺,安可毀之!”


    “以吾之血,以正三尺之嚴!”


    對法家來說,法律是神聖的。


    哪怕要用自己的鮮血,來為其的神聖佐證!


    “君且先行……”廷尉監楊永拜道:“某稍後就來……”


    此等事情,一旦做下來,朝野追究起來,諸侯王們鬧騰起來,死一個廷尉,怎麽夠?


    最少廷尉正跟廷尉左右監,得一起給劉辟光陪葬。


    然而,對於廷尉的官僚來說。


    死,不可怕!


    可怕的是法律的威嚴,得不到維護!


    這是從張釋之開始,就給廷尉注入的信念。


    “善!”趙禹笑道:“屈子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仲尼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丈夫即生於世,安得蠅營狗苟?必如鳳鳥,長鳴天地!”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廷尉左監陳柔道:“吾聞陛下為故秦征越將佐之碑提此絕句!今以此與諸君共勉之!”


    然後,這幾位廷尉官署的最高官僚,將排名在他們後麵的廷尉史和廷尉刑曹令吏等叫來大堂,鄭重的對著這些未來的廷尉官署中堅和後起之秀,拜道:“濟南無道,暴其百姓,今陛下欲治法於王,吾等將往濟南,窮治其案,官署上下,就有勞諸君了,望君等不忘初心!”


    眾人一聽,紛紛對著這四位巨頭,以師長之禮相拜:“明公大義,我等實欽佩,明公等但可放心,廷尉上下,皆忠義之臣!”


    趙禹等人,聞言欣慰的點點頭,有這樣的下屬,他們哪怕死了,未來廷尉,也依舊是這個廷尉。


    薪火相傳,永無絕日!


    ……………………………………


    “這些家夥……”劉徹看著繡衣衛發迴來的廷尉官署的見聞:“差點讓朕流淚了……”


    自古以來,中國就不缺乏為了自己的道理與道路,而不惜身家性命的政治家和官員。


    就連滿清統治下,都有譚嗣同這樣,願意用自己的血,來喚醒民眾的人物。


    中國也正是代代都有這樣的英雄和人傑,中國才得以,無論遭遇怎樣的困境與磨難,怎樣的挫折與失敗。


    最終,它都能浴火重生,涅槃而起。


    整個人類曆史上,也都有且隻有一個這樣的中國。


    隻是……


    “不過就是對付一個諸侯王而已,有必要這樣嗎?”劉徹搖搖頭:“你們將朕看成什麽人了?”


    劉辟光必須死!


    這是毋庸置疑的!


    他不死,怎麽震懾天下的貪官汙吏跟勳臣諸侯?


    他要不死,以後這個天下,這個國家,豈非是注定要完蛋的?


    甚至,很可能,劉徹覺得,要是劉辟光不死,那他就會死!


    當局勢糜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劉徹這個皇帝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齊恆公,至於差點嘛……


    桀紂跟厲王的例子,可是就寫在史書上的。


    廷尉既然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那麽,劉徹就肯定會保護他們。


    也必須保護這樣的忠臣義士!


    不然,這天下未來,沒有了這樣可愛的官員,豈非是很無趣?(未完待續。)


    ps:最後兩天了!


    這個月就剩下兩天了!


    請大家沒投月票的,記得一定要投啊!!!!!


    很重要,非常重要!


    明天會爆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做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要離刺荊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要離刺荊軻並收藏我要做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