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秉剛,上官麵前,怎能如此無禮啊?有話好好說嘛。”送秦鳳路秦州城門之前,身材較為矮胖的老劉太尉見小劉太尉與李三堅大眼瞪小眼的,場麵是尷尬之極,於是慌忙勸了一句話後,轉身向著李三堅躬身施禮道:“老夫瀘川軍節度使、提舉明道宮劉仲武拜見李經略。”
劉仲武?李三堅聞言目光頓時就轉向了他。
“嗬嗬,原來你就是劉太尉?劉太尉沙場宿將,征戰西北經年,是屢立戰功啊,劉太尉之名,是名聞天下。本官雖遠居京師,但卻也是如雷貫耳也!”李三堅“親切”的拉著劉仲武笑道。
劉仲武,字子文,秦州本州人。宋神宗皇帝熙寧中,試射殿庭異等,也就是武舉出身,後補官。數從軍,累轉禮賓使,為涇原將。
劉仲武也是員沙場老將、宿將,一生之中幾乎都是在西北渡過的,是在與西夏作戰當中渡過的。
劉仲武長期戍守西北邊陲,招納降王,撫定塞外,奮擊黨項、吐蕃等,是屢立戰功,為宋朝廷所倚重。
劉仲武本為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秦鳳路經略安撫使,也就是李三堅的前任,領兵駐防在秦州。此時劉仲武以年近七旬,已快到致仕之年了,且多年征戰,身上老傷新傷的,是傷痕累累,再加上歲數確實老了,因此就由李三堅接任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秦州知州。
劉仲武隻等與李三堅交接之後,便返迴京師,覲見皇帝,之後就在京城養老了。
瀘川軍節度使、提舉明道宮皆為閑職,而非差遣。
費景陽、燕四、許彪等人李三堅對劉仲武如此親熱,心中均是萬般不解,臉上也是露出了疑惑之色,山魁則是麵無表情。
陝西為四戰之地,常年累月的與西夏、吐蕃等作戰,自然誕生了一批名將、宿將,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道理。名將、宿將當然值得世人尊敬、敬仰,但也不至於像李三堅如此這般的吧?尊敬、敬仰得幾乎就是討好了...
你李大相公同樣也是天下聞名,為世人所敬仰,並且這些個名將、宿將當中的許多人可以說是你李大相公的麾下、部曲,再不濟也是平起平坐的,你李大相公至於如此的低聲下氣嗎?
諸人心中皆是萬般不解。
“在李經略麵前,老夫不敢稱‘太尉’二字。”劉仲武善謀,不像小劉太尉劉法那樣,上陣廝殺是無比勇猛,性子也極為剛烈,但卻是不善於阿諛逢迎,經常性的與上官頂撞,年逾六旬仍是如此。
“李經略年少有為,聲名遠播,秦州、秦鳳路交給李經略,老夫也放心了。”劉仲武隨後嗬嗬笑道。
所謂花花轎子人抬人,李三堅如此的謙遜有禮,對劉仲武執立有加,劉仲武也沒有必要與其如仇寇般的。
劉仲武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自己的兒孫考慮的。
劉仲武共有三子,長子平庸,二子年十八歲,三隻尚幼,此刻劉仲武致仕,正是劉氏家門青黃不接之時。
其實劉仲武對於朝廷詔令李三堅接任秦鳳路經略安撫司、秦州知州一事,是極為不以為然,是萬般不理解朝廷為何使一名“乳臭未幹”之人前來駐守邊關?
邊關可不比內地州府,就算是一名平庸無能的官員,也是能夠安安穩穩的呆上幾年,然後遷官走人。而秦州如此極邊之地,稍有差池,必將會令西賊趁虛而入,若是秦州、秦鳳路有失,將會影響全局,是一發而動全身。
而李三堅雖曾為福建路經略安撫使、福州知州,也曾經掌一路之軍、政事,但福建路豈能與秦鳳路相提並論?極邊之地,戰事頻繁,警報頻傳,至於福建路的匪患,與秦鳳路的邊事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不可同日而語。
“嗬嗬,劉太尉謬讚也!”李三堅聞言笑道:“李某畢竟年輕,畢竟未曆邊事,今後還需仰仗諸位前輩。”
“老夫不日將返...”劉仲武微笑道。
“算你有自知之明...”劉仲武話音未落,便被小劉太尉劉法打斷:“可你李經略為何初來乍到,就為如此荒謬之舉?”
李三堅聞言頓時大怒,一次又一次,這還有完沒完了?
在整個秦鳳路,李三堅為最大的大宋官員,可麵前的這個老瘋子一次又一次的讓李三堅在屬下麵前下不來台,一次又一次的或間接或當麵指責李三堅,如此不禁令李三堅羞惱異常。
李三堅敬劉法為一員老將,可劉法卻如此的倚老賣老。
話說泥人也有三分性的,更何況李三堅也絕非什麽易於之輩,於是李三堅臉色異常難看的對劉法說道:“這位就是劉法劉經略吧?素聞劉經略治軍有方,為一員猛將,可你也不能妄自指責本官吧?不就是饒恕了幾名待斬蕃兵嗎?就是荒謬之舉了?本官今日倒想知道此舉又有何不妥?到底哪裏荒謬了?”
李三堅雖與劉法素未謀麵,但也能猜出麵前的這名老將就是西北第一將,目前為宋熙河路經略安撫使劉法。
性子剛烈,不善迎奉上官,也就是西北著名的“刺頭”,除了他劉法還能有何人?
劉法,兩浙路湯溪人,長期征戰邊塞,身經百戰,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為大宋西北一員悍將、猛將,甚至被夏人驚為“天生神將”,名震西北,時論名將必以法為首,就連赫赫有名的種諤和種師道也不如劉法。
宋哲宗皇帝元佑三年三月,宋塞門寨受西夏攻擊,大將米贇陣亡,在宋軍士氣沮喪,城中洶洶,眾軍皆有憂色時,劉法挺身而出,領兵猛攻西夏洪州,斬擄五百餘、焚蕩族帳萬二千、獲孳畜鎧仗萬三千,一舉扭轉戰局,戰後劉法由鄜延路第三將副將勝任為第三將主將,軍階如京使。
宋哲宗朝元符元年劉法與苗履統兵至大沙堆等處,破蕩賊眾,斬首八百級,生擒帶牌偽天使一,大首領二,牛馬孳畜萬,宋軍追擊五十餘裏,劉法再受通令嘉獎。當年九月,劉法出擊轉戰田家流等地先後斬首數千級,為正麵戰場平夏城戰役取得決定性戰役立下汗馬功勞,在田家流一戰中劉法身先士卒,身負重傷,升任客省使。次年已經成為鄜延路鈐轄官的劉法再次出塞,轉戰神雞流、烏延等地先後斬首四千餘級。
戰功赫赫,威震西北,夏畏其如虎,視其為“天生神將”。
“劉法,李經略初來乍到的,還不清楚此地的具體情形,你也不必如此的著急上火的。”劉仲武見兩人又是大眼瞪小眼的,於是慌忙勸道:“李經略,你可知蕃人為何人?蕃軍又是怎樣的?”
“李某不深了解,請劉公為某解惑。”李三堅老實答道。
“如此,請李經略入城,老夫細細告知便是。”劉仲武聞言點頭說道。
“劉秉剛,還愣著作甚?一同進城吧。”劉仲武隨後拉了一把劉法道。
“還進城作甚?我還要趕往熙州呢。”劉法嘀咕了一聲,不過還是被劉仲武拖入了秦州城內。
“劉太尉,那名韓隊將為何名啊?”走在路上,李三堅順口問向劉仲武道。
“哦,他啊,他姓韓名世忠。”劉仲武有些詫異的答道。
“韓世忠?噗通!”
“啊!!!??相公落馬了,快快扶起相公!”
...........................
“莽撞了,莽撞了。”秦州李三堅下榻之處,李三堅在屋內來迴踱步,自言自語道。
所謂蕃兵就是宋朝廷招募的各族的族兵,並形成了專門針對蕃兵,較為完備的編製、職官、俸祿、犒賞、撫恤、招練、刺字、馬政與田製等製,當然也包括軍法。
宋西北之地為各族雜居之地,部族較多,漢人、吐蕃人、黨項人、迴鶻人、吐穀渾人等等,雜居在一起,各族有各族的習俗、生活習慣等等,情況是異常的複雜,如此,宋曆代朝廷均是小心翼翼的處置蕃事,生怕引起什麽風波,如範仲淹等人。
就連範仲淹等人都不敢隨便更改朝廷的對蕃之策,可李三堅剛至秦州,便行此舉,豈不就是莽撞了?
要知道此事不僅是區區十數名蕃兵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朝廷的對蕃之策,涉及到蕃兵身後的各部族,其中的原因便是,請斬這十數名蕃兵就是蕃軍之中的蕃將,至於為何蕃將為何要斬這十數名蕃兵的原因,就是丹木之事。
因此此事若是處置不當,說不定還會引起西北諸蕃的不滿,而諸蕃對宋軍不滿,其後果是異常嚴重的。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就是這個道理。
“喂,你瞎忙乎什麽?你官人我今日之事,是否莽撞了啊?”李三堅在屋內轉悠了良久之後,看到蔡櫻雪進進出出的收拾著行李,於是喊住蔡櫻雪說道。
“我?你問我?”蔡櫻雪聞言愕然問道。
“這屋裏隻你我二人,不問你問誰啊?”李三堅翻了個白眼,沒好氣的說道。
“嘻嘻,妾身可是個小女子呢,軍國大事,妾身可不懂的。”蔡櫻雪見李三堅一副氣急敗壞的模樣,不禁感到好笑,捂嘴笑道。
劉仲武?李三堅聞言目光頓時就轉向了他。
“嗬嗬,原來你就是劉太尉?劉太尉沙場宿將,征戰西北經年,是屢立戰功啊,劉太尉之名,是名聞天下。本官雖遠居京師,但卻也是如雷貫耳也!”李三堅“親切”的拉著劉仲武笑道。
劉仲武,字子文,秦州本州人。宋神宗皇帝熙寧中,試射殿庭異等,也就是武舉出身,後補官。數從軍,累轉禮賓使,為涇原將。
劉仲武也是員沙場老將、宿將,一生之中幾乎都是在西北渡過的,是在與西夏作戰當中渡過的。
劉仲武長期戍守西北邊陲,招納降王,撫定塞外,奮擊黨項、吐蕃等,是屢立戰功,為宋朝廷所倚重。
劉仲武本為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秦鳳路經略安撫使,也就是李三堅的前任,領兵駐防在秦州。此時劉仲武以年近七旬,已快到致仕之年了,且多年征戰,身上老傷新傷的,是傷痕累累,再加上歲數確實老了,因此就由李三堅接任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秦州知州。
劉仲武隻等與李三堅交接之後,便返迴京師,覲見皇帝,之後就在京城養老了。
瀘川軍節度使、提舉明道宮皆為閑職,而非差遣。
費景陽、燕四、許彪等人李三堅對劉仲武如此親熱,心中均是萬般不解,臉上也是露出了疑惑之色,山魁則是麵無表情。
陝西為四戰之地,常年累月的與西夏、吐蕃等作戰,自然誕生了一批名將、宿將,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道理。名將、宿將當然值得世人尊敬、敬仰,但也不至於像李三堅如此這般的吧?尊敬、敬仰得幾乎就是討好了...
你李大相公同樣也是天下聞名,為世人所敬仰,並且這些個名將、宿將當中的許多人可以說是你李大相公的麾下、部曲,再不濟也是平起平坐的,你李大相公至於如此的低聲下氣嗎?
諸人心中皆是萬般不解。
“在李經略麵前,老夫不敢稱‘太尉’二字。”劉仲武善謀,不像小劉太尉劉法那樣,上陣廝殺是無比勇猛,性子也極為剛烈,但卻是不善於阿諛逢迎,經常性的與上官頂撞,年逾六旬仍是如此。
“李經略年少有為,聲名遠播,秦州、秦鳳路交給李經略,老夫也放心了。”劉仲武隨後嗬嗬笑道。
所謂花花轎子人抬人,李三堅如此的謙遜有禮,對劉仲武執立有加,劉仲武也沒有必要與其如仇寇般的。
劉仲武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自己的兒孫考慮的。
劉仲武共有三子,長子平庸,二子年十八歲,三隻尚幼,此刻劉仲武致仕,正是劉氏家門青黃不接之時。
其實劉仲武對於朝廷詔令李三堅接任秦鳳路經略安撫司、秦州知州一事,是極為不以為然,是萬般不理解朝廷為何使一名“乳臭未幹”之人前來駐守邊關?
邊關可不比內地州府,就算是一名平庸無能的官員,也是能夠安安穩穩的呆上幾年,然後遷官走人。而秦州如此極邊之地,稍有差池,必將會令西賊趁虛而入,若是秦州、秦鳳路有失,將會影響全局,是一發而動全身。
而李三堅雖曾為福建路經略安撫使、福州知州,也曾經掌一路之軍、政事,但福建路豈能與秦鳳路相提並論?極邊之地,戰事頻繁,警報頻傳,至於福建路的匪患,與秦鳳路的邊事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不可同日而語。
“嗬嗬,劉太尉謬讚也!”李三堅聞言笑道:“李某畢竟年輕,畢竟未曆邊事,今後還需仰仗諸位前輩。”
“老夫不日將返...”劉仲武微笑道。
“算你有自知之明...”劉仲武話音未落,便被小劉太尉劉法打斷:“可你李經略為何初來乍到,就為如此荒謬之舉?”
李三堅聞言頓時大怒,一次又一次,這還有完沒完了?
在整個秦鳳路,李三堅為最大的大宋官員,可麵前的這個老瘋子一次又一次的讓李三堅在屬下麵前下不來台,一次又一次的或間接或當麵指責李三堅,如此不禁令李三堅羞惱異常。
李三堅敬劉法為一員老將,可劉法卻如此的倚老賣老。
話說泥人也有三分性的,更何況李三堅也絕非什麽易於之輩,於是李三堅臉色異常難看的對劉法說道:“這位就是劉法劉經略吧?素聞劉經略治軍有方,為一員猛將,可你也不能妄自指責本官吧?不就是饒恕了幾名待斬蕃兵嗎?就是荒謬之舉了?本官今日倒想知道此舉又有何不妥?到底哪裏荒謬了?”
李三堅雖與劉法素未謀麵,但也能猜出麵前的這名老將就是西北第一將,目前為宋熙河路經略安撫使劉法。
性子剛烈,不善迎奉上官,也就是西北著名的“刺頭”,除了他劉法還能有何人?
劉法,兩浙路湯溪人,長期征戰邊塞,身經百戰,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為大宋西北一員悍將、猛將,甚至被夏人驚為“天生神將”,名震西北,時論名將必以法為首,就連赫赫有名的種諤和種師道也不如劉法。
宋哲宗皇帝元佑三年三月,宋塞門寨受西夏攻擊,大將米贇陣亡,在宋軍士氣沮喪,城中洶洶,眾軍皆有憂色時,劉法挺身而出,領兵猛攻西夏洪州,斬擄五百餘、焚蕩族帳萬二千、獲孳畜鎧仗萬三千,一舉扭轉戰局,戰後劉法由鄜延路第三將副將勝任為第三將主將,軍階如京使。
宋哲宗朝元符元年劉法與苗履統兵至大沙堆等處,破蕩賊眾,斬首八百級,生擒帶牌偽天使一,大首領二,牛馬孳畜萬,宋軍追擊五十餘裏,劉法再受通令嘉獎。當年九月,劉法出擊轉戰田家流等地先後斬首數千級,為正麵戰場平夏城戰役取得決定性戰役立下汗馬功勞,在田家流一戰中劉法身先士卒,身負重傷,升任客省使。次年已經成為鄜延路鈐轄官的劉法再次出塞,轉戰神雞流、烏延等地先後斬首四千餘級。
戰功赫赫,威震西北,夏畏其如虎,視其為“天生神將”。
“劉法,李經略初來乍到的,還不清楚此地的具體情形,你也不必如此的著急上火的。”劉仲武見兩人又是大眼瞪小眼的,於是慌忙勸道:“李經略,你可知蕃人為何人?蕃軍又是怎樣的?”
“李某不深了解,請劉公為某解惑。”李三堅老實答道。
“如此,請李經略入城,老夫細細告知便是。”劉仲武聞言點頭說道。
“劉秉剛,還愣著作甚?一同進城吧。”劉仲武隨後拉了一把劉法道。
“還進城作甚?我還要趕往熙州呢。”劉法嘀咕了一聲,不過還是被劉仲武拖入了秦州城內。
“劉太尉,那名韓隊將為何名啊?”走在路上,李三堅順口問向劉仲武道。
“哦,他啊,他姓韓名世忠。”劉仲武有些詫異的答道。
“韓世忠?噗通!”
“啊!!!??相公落馬了,快快扶起相公!”
...........................
“莽撞了,莽撞了。”秦州李三堅下榻之處,李三堅在屋內來迴踱步,自言自語道。
所謂蕃兵就是宋朝廷招募的各族的族兵,並形成了專門針對蕃兵,較為完備的編製、職官、俸祿、犒賞、撫恤、招練、刺字、馬政與田製等製,當然也包括軍法。
宋西北之地為各族雜居之地,部族較多,漢人、吐蕃人、黨項人、迴鶻人、吐穀渾人等等,雜居在一起,各族有各族的習俗、生活習慣等等,情況是異常的複雜,如此,宋曆代朝廷均是小心翼翼的處置蕃事,生怕引起什麽風波,如範仲淹等人。
就連範仲淹等人都不敢隨便更改朝廷的對蕃之策,可李三堅剛至秦州,便行此舉,豈不就是莽撞了?
要知道此事不僅是區區十數名蕃兵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朝廷的對蕃之策,涉及到蕃兵身後的各部族,其中的原因便是,請斬這十數名蕃兵就是蕃軍之中的蕃將,至於為何蕃將為何要斬這十數名蕃兵的原因,就是丹木之事。
因此此事若是處置不當,說不定還會引起西北諸蕃的不滿,而諸蕃對宋軍不滿,其後果是異常嚴重的。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就是這個道理。
“喂,你瞎忙乎什麽?你官人我今日之事,是否莽撞了啊?”李三堅在屋內轉悠了良久之後,看到蔡櫻雪進進出出的收拾著行李,於是喊住蔡櫻雪說道。
“我?你問我?”蔡櫻雪聞言愕然問道。
“這屋裏隻你我二人,不問你問誰啊?”李三堅翻了個白眼,沒好氣的說道。
“嘻嘻,妾身可是個小女子呢,軍國大事,妾身可不懂的。”蔡櫻雪見李三堅一副氣急敗壞的模樣,不禁感到好笑,捂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