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們是十月到了崇明島附近,打算由海路將花石綱押解進京,可三條綱船才至崇明島附近的海麵,便被賊寇劫掠,賊寇殺人劫船,是兇狠無比,我等不是對手,不得不棄船而去,其後就是賊寇掠船而走,不知去向。”


    “雖賊寇船隻竭力掩飾,但還是有人認出了賊寇船隻為福建舟師的戰船。”


    “我等將此事報官,後通州、昆山、常熟等地的官府一齊查辦此事,查明此事確為福建舟師北上崇明島所為。”


    “隨後官府出動舟師,便拿住了數名參與此次劫掠的賊寇,經審訊,這些賊寇便招認了其為福建舟師軍卒,奉賊官李三堅之命,北上劫掠綱船。”


    “大老爺啊,兄弟們死的太慘了,望大老爺為小的們做主。”


    “綱船被劫,實非小的們之過,乃是賊寇有備而來,小的們猝不及防,無法與其匹敵啊。”


    “..................”


    開封府府衙之中,十餘人一邊磕頭,一邊哭訴崇明島綱船被劫之事,七嘴八舌的,亂成了一鍋粥。


    “住口!”胡文海被他們吵得心煩意亂的,於是開口嗬斥道:“拿住的賊寇在哪裏?”


    府衙大堂之中亂成了一團,而此時李三堅並未慌亂,隻是冷靜的聽著、看著,尋找其中的破綻。


    李三堅心中是異常明白,這大概是自己此次劫難的最後一關了,若闖不過去,將會是前功盡棄,李三堅及其家人、親朋好友同樣免不了會落個淒慘無比的下場。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雌雄。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鬼穀子兵法十三篇》乃是本奇書,李三堅早已熟讀,並牢記在心。


    可這本奇書卻是儂智高遺骨所贈,同時也給李三堅帶來了無數麻煩。


    “人已押至門外等候。”朱勔聞言得意洋洋的答道。


    如此巧計,不怕人不信,不怕朝廷,不怕朝廷大臣,不怕宋帝趙佶不信,這次看你如何能夠過關?朱勔又瞪視了李三堅一眼後,心中暗道。


    “帶進來罷。”傅墨卿點頭吩咐道。


    開封府府衙大堂之中的劇情是跌宕起伏的,各種反轉劇情是一個接著一個,跟走馬燈般的,傅墨卿等人倒也樂得看熱鬧,就像看一出大戲般的。


    須臾,一名漢子便被帶進了府衙大堂,漢子磕頭行禮之後,便跪在堂中等待問話。


    “堂下何人?”胡文海細細的打量此名漢子之後,開口問道。


    “迴老爺的話,小人胡五。”胡五聞言答道。


    “為哪裏人氏?為何身份?”胡文海點點頭又問道。


    “小人福建路安溪縣人氏,為福建路舟師帳下一名小校。”胡五答道。


    “軍中之人?”胡文海皺眉問道:“可知道何故至此嗎?”


    “小人知道。”胡五聞言答道:“為綱船於崇明島被劫之事。諸位老爺啊,小的隻是福建武威舟師帳下一名小卒,奉將令乘船前往兩浙崇明島,當初所下將令是追剿海匪,因此小的不得不奉命前往。可怎料是劫掠綱船?軍中軍法嚴酷,小人等人就不得不奉命行事,因而此事實與小人等無幹啊!皆為李...經略指使的。”


    “你倒將自己摘幹淨了?”胡文海聞言冷笑道:“以何證明你為武威舟師之將校?”


    “諸位老爺請看!”胡五聞言伸出雙手,左右手便出現了刺字及刺紋路。


    胡五左手虎口之上刺著“武威”二字,右手虎口刻刺著一匹餓狼的刺青。


    餓狼刺青為黑旗軍的標記。


    極富斷獄經驗的胡文海、石公弼等人於是走下公案,仔細查看胡五手上的刺青,均是不約而同的微微搖了搖頭。


    通過查驗,胡五手上的刺青絕非短時間之內刺上去的,而是刺上去有些日子了,日子還不短,時間應該在一年以上,也就是說,胡五為福建黑旗軍軍卒時間已有一年以上了。


    紋身刺字源於南方百越的涅麵之俗,同時與古之刑罰也有關聯。墨者,黥也,先刻其麵,以墨窒之。雖然漢之文帝廢除了肉刑,但兩晉南朝的囚犯和逃奴仍要在臉上刺字,直到宋仍是如此。


    因流配之刑,發配戍邊的軍卒均要黥麵,從而被稱作“配軍”,再說難聽點就是“賊配軍”。


    《宋刑統》有雲,凡應配役者傅軍籍,用重典者黥其麵。


    宋時,不僅罪犯充軍要黥麵、就是正規的禁軍、廂軍和非正規的鄉兵,也都要主動或被動地黥麵刺手,這在宋軍之中是很普遍的,就連大名鼎鼎的狄青,臉上也有刺青。


    宋代施行黥兵製,故宋軍也被稱作“刺軍”。


    “刺軍”源於五代,盛於宋,其目的主要有二,其一就是識別各部番號;其二就是防止士卒逃逸。


    刺青所在部位也是各不相同的,大宋禁軍主要就是刺麵,而廂軍、鄉兵主要就是刺在手上,至於身體的其他部位,刺背或刺腿或刺身,就看個人喜好了。


    福建黑旗軍為廂軍編製,因此就刺在了手上。


    李三堅對於如此陋習,還是頗為反感的,但此為大宋黥兵之製,李三堅也是無力改變,最起碼目前不行。


    不過有時候,李三堅覺得刺青也是顯得較為威武的,因此今後有機會改變這一狀況之時,並不會廢止刺青的,隻是想將“刺”改為“畫”...


    “爾等奉何人的將令?又是何人領軍前往崇明島的?”胡文海想了想後又問道。


    李三堅就算是下令前往崇明島劫掠綱船,也不會直接將將令傳達給每個士卒,均是由各軍統領轉達的。


    “奉武威舟師部將鄭泰之命,領軍之人也是鄭泰,老爺,鄭泰此人原本是個山賊,後被李...相公招安的。”胡五答道。


    “好嘛...“一旁的汪閣聞言得意的冷笑道:“賊子就是賊子,是本性難移啊,竟敢劫掠貢物?合當處死。”


    汪閣說罷,還惡狠狠的瞪了李三堅一眼,意思已經很明白了,若確實為李三堅下令或指使的,那麽李三堅也必然難逃一死。


    “王府尊,待本官問完話如何?”胡文海三番五次被汪閣打斷,心中是極為惱火。


    聖諭是命刑部、禦史台、大理寺三司勘鞠,隻是地點設在了開封府府衙大堂,可汪閣卻喧賓奪主的,活生生的搞成了四司勘鞠...


    不過是仗著蔡京之勢而已,胡文海氣惱的想到。


    汪閣聞言“哼”了一聲,就沒再說話了。


    “若真是鄭泰領軍,你為何如此肯定為李三堅下令或指使的?若僅為鄭泰之意,你豈能逃脫誣陷之罪?”胡文海隨後看著胡五問道。


    能夠舍車保帥就舍車保帥吧,舍車之後,李三堅定也會受到牽連,但不會是死罪,胡文海心中暗道。


    “老爺,小人是於路上聽說的,聽說這件事情的,可不止小人一人,還有...還有就是,福建威武舟師,無李經略之命,是片船不敢出海的。”胡五答道。


    堂中諸人聞言頓時就陷入了一片沉默,此刻人證、物證俱在,就可以定罪了,似乎是李三堅難逃一劫了。


    真是比看戲還有趣啊!此刻坐在二堂之中聽入神的趙佶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絲微笑。


    “官家,恕奴婢大膽,敢問官家為何發笑啊?”一直侍候在趙佶身邊的內侍李彥早已站得雙腿發麻了,一動不動的,渾身酸痛不已,借發問之機,趁機活動了下身子骨。


    “此事還沒完。”趙佶聞言低聲說道。


    “人證、物證俱全,還沒完啊?”李彥低聲嘀咕道。


    人證、物證俱全,李三堅性命休矣!李彥心中暗道。


    趙佶聞言微笑著搖了搖頭,笑而不答。


    李三堅能夠如此輕易認輸,他就不是李三堅了,趙佶心中暗道。


    “哈哈,李三堅...”汪閣似乎是氣急而笑,指著李三堅說道:“人證、物證俱全,看你還有何話說?你李三堅蒙聖恩,得狀元及第之功名,蒙聖敕得官,為我大宋從五品之官員,為一方大吏,卻不思報聖恩,不思報國恩,居然令部曲劫掠綱船,掠走三船貢物,你想幹什麽?無非就是積蓄糧餉,圖謀不軌。此前勾結反賊後裔,練新軍、興舟師,無非就是蓄力,待行謀逆之舉,此罪是天理難容,罪無可赦!不過李三堅啊李三堅,老夫倒是有些佩服你了,你可真是偽裝得巧妙啊,此刻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吧?”


    “狐者,狡猾也!”李三堅聞言說道:“世人皆鄙視狐狸,皆謂其奸,可李某卻不這麽認為,狡猾是要看用在哪裏的,對陛下,對我大宋,我李某向來都是露膽披肝、赤誠相見的,此心天地可鑒,日月可表。可對付奸猾之人,李某必須比其還要奸猾,如此方能在這個世上存活,才不會死在其手上,尤其是對付老狐狸之時。”


    “噗!”趙佶正在喝茶,聞言一口茶水便噴了出來,淋了李彥一身。


    當眾將堂堂開封府尹罵做老狐狸,這還真是大宋一件奇聞啊。


    堂中諸人也是啞然失笑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時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山飛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山飛機並收藏宋時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