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女眷有幾個在房中。都是一班親朋故舊,坐在一起說些閑話。一個娘子記掛著兒子頭一迴打仗,不舍得,恨不得替他,樣子似在抹眼淚。便有人道:“天下的人,不知是父母欠著兒女,還是兒女欠著父母。”
一個遂道:“自然是我們欠他們的。他們不曾求我們生下,我們卻去他身上索求天倫,受享為人父母的歡樂。私自帶他到世上來,這一世他若過得好便罷,若是困苦坎坷時,為人父母的心裏不安,如何再貪求什麽迴報。”
年紀大的聽了這話,心有觸動,也跟著自我感動起來,有年紀小的自心裏道:“人類天性就是自利的,往大裏說,也不過是互利。完全不求迴報的,也不肯在這裏耗心費力。”
於是迴這話則道:“子女小時,他們對父母感情都深。因為那時候必須依靠父母,才能生存。到自己成家立業了,父母也老了,也基本上用不到他們了,慢慢就成了累贅了。大多數有了家室的人,更喜愛子女,對年老的父母除了孝順,就不剩太多的感情了。若不是自古以孝治國,被子女棄養的早就多了。
我聽說海外有一國蠻人,到父母老來無用之時,便棄置山上,由他們餓死。若生養對自己沒好處,哪個肯生兒育女呢。如此治國,等大部分人口都不肯繁衍,人數少了,將來一旦遇到大災難,自然就被別國所滅。
更可況一代人受上代庇護,長成自有一代的擔當。為人之女,便是曆經坎坷,我也不覺得有這個債,由父母欠著。世事安穩、太平天下,是邊人守將浴血所得,不是理所應當誰來受享,由誰欠著。”
聽見這話,她的姊姊怕親戚麵上不好看,圓場笑道:“到底是沒成家的女孩兒說話。等到將來你有了兒女,就知道了。”
世衡娘子便言道:“太過順風順水的人,矜心乏憫,容易把旁人的不幸看作是蠢懶或自討苦吃。昔日敬薑曾有雲:‘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砍樹的多是納涼人,不能有欠他的這個心思。”
種世衡外寬內嚴,他家教子,但犯了錯兒,別人該十棍的他該二十,別人該二十的他該四十。功課,不好馬上就撕了重寫。立意不清、人雲亦雲是過不了關的。不合時便拉出去站樁踢腿,沒有一個敢偷懶的,在別人看恰似審賊的一般。
每次丈夫責罰的時候,世衡娘子不插手,從來沒有說情這事兒。幾個兒子都出類拔萃,少年人裏出群的人物,說這個話有底氣,眾人便也服她。
有人低聲提及鄰家十六歲女孩為情自盡的事,不免有人驚怕來,世衡娘子歎息道:“女孩兒正該博聞多識,習學經典開拓胸懷,遇事能夠感悟開解,才不會目光狹窄誌慮空虛,靠兒女情長安身立命,做出一些糊塗事來。”說話間話頭又轉到學館上,眾人議論。
秦綺抬起頭往外看時,見有蕃人的車馬,停在後麵,好奇問道:“不知這是哪個的車馬?”有人看過去迴答道:“那是慕恩羌族的使者,我聽說慕恩族長死了夫人,意思要來結親的。”於是眾人都往下看。
一個丫頭緊張了問:“他是要姑娘還是要我?”秦綺摸了她頭笑問道:“你怕不怕?”小丫頭想了一下道:“弟弟年幼尚在習武,我也不怕。也該為爹爹哥哥分憂些。”眾人聞聽都笑了。
次日家宴,酣飲間隙,秦綺拿話問世衡道:“我聽說有羌人使者,欲來結親,不知二哥如何打算?”世衡聞聽遂笑道:“你看如何?”秦綺笑道:“賴河蟆想吃天鵝肉,想得是美!”眾人聽見了都笑。
秦綺等了一晚上,那種世衡隻是忙碌事務、商議軍機,於這件事上並不再提,問他則道:“無需勞心,你隻管與嫂嫂、女侄玩耍去。”
燈火漸滅,人聲已熄,此時已過了亥時。旁人陸續都走了,種世衡書房燈仍亮著,隻他一個在裏頭。秦綺親自端一盞茶,扣三兩下門,便就進了。世衡端坐在案前正在忙碌,燈下愈顯得儀容出眾,好一員儒將。
看見是秦綺,世衡遂笑了,叫過來坐,又問她道:“你今天欲言不言,是甚麽事?現在說罷。”秦綺聽見這話也就道:“還是宴上那件事。”世衡聽說了笑道:“你看如何?”秦綺遂道:“我說錯時,你休怪我。”見那世衡點了頭,秦綺放開了言道:“這件事上不失為良機。於今蕃亂,豪酋四起。
元昊剛剛得了甘州,聲勢大起,諸羌多有歸附之意。倘若再拿下涼州,豈不事大。如今各方相爭,情勢緊迫,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風口裏沒有咱們的人,不通消息,邊人苦甚。慕恩羌族與諸部勾結,聲勢不小,關鍵處放置一個人去,又比男子行事方便,見機取事,豈不是好?”
對麵世衡不說話,隻微笑看她,秦綺轉過這個話頭,又接著道:“隻是阿妹不能與。若與他時,上麵必疑,重重看管,不好刺探。二則蕃人有這把柄,反易訛詐。”
世衡聽見斂了笑,才待說話,秦綺止他便道:“其實二哥預料的不錯,我來本是王太尉的意思,叫我趁隙入蕃,太尉有令,隻許你一個人知道此事。”言畢將密函拿出來看。
世衡看畢問她道:“此事你哥哥知道麽。”秦綺遂道:“正是他薦的。”世衡遂就告訴道:“此非兒戲,順手可做。凡事需為國家先行,孤獨倒罷,委屈、擔驚皆不可免,必要時甚至嚴刑拷打、流血喪命,你能持否?”
邊人之苦,秦綺亦親身經曆過。二十年前,秦綺還隻是一個邊民之女。那一年冬天,蕃人屠村,村裏人還有她的爹爹,都被殺了,母親領著七歲的秦綺,抱著兩歲的弟弟,三個人掙紮著逃出村來。
大雪紛飛的傍晚,三個人實在走不動了,又冷又餓的時候,找到塊被火燒過的殘垣,媽媽倚著殘垣坐著,把秦綺摟在自己懷裏,秦綺懷裏再抱著弟弟,媽媽把厚衣脫下來,蓋在兒女的身上,她自己卻一夜凍死了。
多了不久,年幼的弟弟亦夭折了。後來的日子,秦綺去到了很多地方,吃了數不清的苦,終於被軍官收為養女,才安穩下來。有些東西,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到。
因種世衡問,秦綺遂道:“我本原州農家之女,幼年間因蕃事上闔家死喪,幸蒙收養,配以夫婿,誰想緣薄。上半生已然如此了,不指望再擇什麽世家良婿,下半輩子為國建功罷!
這些時日,邊塞情形我已見了,我素爭強,莫非你想:隻有你們的女人才能做事,獨我不能立功麽。此事定了,從此便是你不穿鎧甲的袍澤,不上戰場的兄弟。”世衡聞言正色,行做軍禮,與她言道:“我替國家百姓、邊人眾軍,在此謝你。”
既然世衡已答應了,秦綺當即誓言道:“本人秦綺,當著涇陽縣知縣種世衡之麵,對著數十萬宋軍的將士,對著西北的邊民,對所有的宋人,願指月起誓:盡力完成上官的指派,嚴守機密。我可以為了為國殺敵的宋軍、為了萬千死難的邊民,流盡最後一滴血。倘若不幸被敵軍俘虜,禁不住拷打,背叛中國,那就讓我遺臭萬年,受到應有的懲罰。”
一個遂道:“自然是我們欠他們的。他們不曾求我們生下,我們卻去他身上索求天倫,受享為人父母的歡樂。私自帶他到世上來,這一世他若過得好便罷,若是困苦坎坷時,為人父母的心裏不安,如何再貪求什麽迴報。”
年紀大的聽了這話,心有觸動,也跟著自我感動起來,有年紀小的自心裏道:“人類天性就是自利的,往大裏說,也不過是互利。完全不求迴報的,也不肯在這裏耗心費力。”
於是迴這話則道:“子女小時,他們對父母感情都深。因為那時候必須依靠父母,才能生存。到自己成家立業了,父母也老了,也基本上用不到他們了,慢慢就成了累贅了。大多數有了家室的人,更喜愛子女,對年老的父母除了孝順,就不剩太多的感情了。若不是自古以孝治國,被子女棄養的早就多了。
我聽說海外有一國蠻人,到父母老來無用之時,便棄置山上,由他們餓死。若生養對自己沒好處,哪個肯生兒育女呢。如此治國,等大部分人口都不肯繁衍,人數少了,將來一旦遇到大災難,自然就被別國所滅。
更可況一代人受上代庇護,長成自有一代的擔當。為人之女,便是曆經坎坷,我也不覺得有這個債,由父母欠著。世事安穩、太平天下,是邊人守將浴血所得,不是理所應當誰來受享,由誰欠著。”
聽見這話,她的姊姊怕親戚麵上不好看,圓場笑道:“到底是沒成家的女孩兒說話。等到將來你有了兒女,就知道了。”
世衡娘子便言道:“太過順風順水的人,矜心乏憫,容易把旁人的不幸看作是蠢懶或自討苦吃。昔日敬薑曾有雲:‘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砍樹的多是納涼人,不能有欠他的這個心思。”
種世衡外寬內嚴,他家教子,但犯了錯兒,別人該十棍的他該二十,別人該二十的他該四十。功課,不好馬上就撕了重寫。立意不清、人雲亦雲是過不了關的。不合時便拉出去站樁踢腿,沒有一個敢偷懶的,在別人看恰似審賊的一般。
每次丈夫責罰的時候,世衡娘子不插手,從來沒有說情這事兒。幾個兒子都出類拔萃,少年人裏出群的人物,說這個話有底氣,眾人便也服她。
有人低聲提及鄰家十六歲女孩為情自盡的事,不免有人驚怕來,世衡娘子歎息道:“女孩兒正該博聞多識,習學經典開拓胸懷,遇事能夠感悟開解,才不會目光狹窄誌慮空虛,靠兒女情長安身立命,做出一些糊塗事來。”說話間話頭又轉到學館上,眾人議論。
秦綺抬起頭往外看時,見有蕃人的車馬,停在後麵,好奇問道:“不知這是哪個的車馬?”有人看過去迴答道:“那是慕恩羌族的使者,我聽說慕恩族長死了夫人,意思要來結親的。”於是眾人都往下看。
一個丫頭緊張了問:“他是要姑娘還是要我?”秦綺摸了她頭笑問道:“你怕不怕?”小丫頭想了一下道:“弟弟年幼尚在習武,我也不怕。也該為爹爹哥哥分憂些。”眾人聞聽都笑了。
次日家宴,酣飲間隙,秦綺拿話問世衡道:“我聽說有羌人使者,欲來結親,不知二哥如何打算?”世衡聞聽遂笑道:“你看如何?”秦綺笑道:“賴河蟆想吃天鵝肉,想得是美!”眾人聽見了都笑。
秦綺等了一晚上,那種世衡隻是忙碌事務、商議軍機,於這件事上並不再提,問他則道:“無需勞心,你隻管與嫂嫂、女侄玩耍去。”
燈火漸滅,人聲已熄,此時已過了亥時。旁人陸續都走了,種世衡書房燈仍亮著,隻他一個在裏頭。秦綺親自端一盞茶,扣三兩下門,便就進了。世衡端坐在案前正在忙碌,燈下愈顯得儀容出眾,好一員儒將。
看見是秦綺,世衡遂笑了,叫過來坐,又問她道:“你今天欲言不言,是甚麽事?現在說罷。”秦綺聽見這話也就道:“還是宴上那件事。”世衡聽說了笑道:“你看如何?”秦綺遂道:“我說錯時,你休怪我。”見那世衡點了頭,秦綺放開了言道:“這件事上不失為良機。於今蕃亂,豪酋四起。
元昊剛剛得了甘州,聲勢大起,諸羌多有歸附之意。倘若再拿下涼州,豈不事大。如今各方相爭,情勢緊迫,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風口裏沒有咱們的人,不通消息,邊人苦甚。慕恩羌族與諸部勾結,聲勢不小,關鍵處放置一個人去,又比男子行事方便,見機取事,豈不是好?”
對麵世衡不說話,隻微笑看她,秦綺轉過這個話頭,又接著道:“隻是阿妹不能與。若與他時,上麵必疑,重重看管,不好刺探。二則蕃人有這把柄,反易訛詐。”
世衡聽見斂了笑,才待說話,秦綺止他便道:“其實二哥預料的不錯,我來本是王太尉的意思,叫我趁隙入蕃,太尉有令,隻許你一個人知道此事。”言畢將密函拿出來看。
世衡看畢問她道:“此事你哥哥知道麽。”秦綺遂道:“正是他薦的。”世衡遂就告訴道:“此非兒戲,順手可做。凡事需為國家先行,孤獨倒罷,委屈、擔驚皆不可免,必要時甚至嚴刑拷打、流血喪命,你能持否?”
邊人之苦,秦綺亦親身經曆過。二十年前,秦綺還隻是一個邊民之女。那一年冬天,蕃人屠村,村裏人還有她的爹爹,都被殺了,母親領著七歲的秦綺,抱著兩歲的弟弟,三個人掙紮著逃出村來。
大雪紛飛的傍晚,三個人實在走不動了,又冷又餓的時候,找到塊被火燒過的殘垣,媽媽倚著殘垣坐著,把秦綺摟在自己懷裏,秦綺懷裏再抱著弟弟,媽媽把厚衣脫下來,蓋在兒女的身上,她自己卻一夜凍死了。
多了不久,年幼的弟弟亦夭折了。後來的日子,秦綺去到了很多地方,吃了數不清的苦,終於被軍官收為養女,才安穩下來。有些東西,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到。
因種世衡問,秦綺遂道:“我本原州農家之女,幼年間因蕃事上闔家死喪,幸蒙收養,配以夫婿,誰想緣薄。上半生已然如此了,不指望再擇什麽世家良婿,下半輩子為國建功罷!
這些時日,邊塞情形我已見了,我素爭強,莫非你想:隻有你們的女人才能做事,獨我不能立功麽。此事定了,從此便是你不穿鎧甲的袍澤,不上戰場的兄弟。”世衡聞言正色,行做軍禮,與她言道:“我替國家百姓、邊人眾軍,在此謝你。”
既然世衡已答應了,秦綺當即誓言道:“本人秦綺,當著涇陽縣知縣種世衡之麵,對著數十萬宋軍的將士,對著西北的邊民,對所有的宋人,願指月起誓:盡力完成上官的指派,嚴守機密。我可以為了為國殺敵的宋軍、為了萬千死難的邊民,流盡最後一滴血。倘若不幸被敵軍俘虜,禁不住拷打,背叛中國,那就讓我遺臭萬年,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