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破醜和耀密那邊,野狸族長因不死心,正在袋袋嶺聯合人馬,準備要去興州呢,還沒出發,昂素樞銘已捎信過來,讓野利恩卜去一趟。
一見了麵兒,昂素兜頭兒便罵道:“我聽說最近袋袋嶺挺熱鬧。你到處說,對元昊你也不太怕,他算個屁,還想著帶人去興州和談,讓他低頭?”因昂素樞銘說這個話兒,野狸族長急低了頭,不敢則聲。
那頭昂素又繼續道:“別以為你待在袋袋嶺,就山高皇帝遠幹什麽都行。你以為我沒有眼線麽?迴去好好安撫人。再跳得高了,小心你野狸變野狸皮!”野狸族長急答應下來,自不敢停留,立刻抱頭鼠竄就走了。
迴來的路上,野狸族長也仔細想過:不是他野狸沒骨氣,不敢造反,野狸自己私下裏算過:過來之前,野狸特意摸過底,願意跟著他一塊起事的,一共也不到一兩千人。
野狸族長自己的人馬,一共有三千五百的人,加上他們一共才五千。就這麽區區五千的人馬,還他娘的處在腹地,與涼州和宋朝都不太近,打起來逃命的時間都不夠,能幹什麽?根本他就不夠自立!
而且這事兒細想下來,連五千人馬都不敢保證:一來真的,那些投奔他的人,肯定有害怕跑了的,就那一幫烏合之眾,野利早就了解得透了,十有八九被他們坑!
既然是造反沒能耐,可不得低頭裝孫子麽!到這個時候,野狸才明白破醜和耀密,在袋袋嶺當這個領頭的,真不是一件好幹的差事!
如今野狸也迴來了,這廝對駐軍看法也改了。到這個時候,破醜和耀密那兩個,也認為當初傳他兩個拿錢這話的人,不能是野狸:這話兒之所以傳出來,不為別的,就是故意要過來拆台。野狸就算再沒數,也不可能拆自己的台,必然是涼州或宋朝搗鬼,想拉人過去!既這麽想時,這三個關係隨即又好了。
到這個時候,破醜昂聶、耀密三州、野狸恩卜這三個族長,全都一致改了口風兒,開始說起駐軍的好處,說元昊那廝“很不錯”、是個“明主”,說張元那廝“眼光高”,是個“能幹的軍師”了。
除此之外,牛兒族族長曼阿遇、野蒲族族長野蒲令能,也緊跟著在他們的後麵,改了口兒。他們嘴裏麵說出來的話兒,又成了什麽“其實駐軍也不壞”、“那些商賈實在是太亂,是該好好整治一番”、“第一要事是收服甘、涼”。什麽“以大局為重”、“跟著上頭一塊崛起”之類的話了。
因這番話兒,本來還有些觀望的人,這時候立刻抬腿兒就走了。本來袋袋嶺這邊的人馬,十停隻有一停要走的。如今野利恩卜也變了,曼阿遇和野蒲令能這兩個,也開始睜著眼睛說瞎話了,把別人都當傻鳥糊弄,十停人馬走了有三停!
按照如今的情勢看,袋袋嶺不好,得利最大的就是涼州。到這個時候,不管事情有沒有查實,袋袋嶺全都統一了看法:泄露出來耀密、破醜拿錢這事兒的,就是涼州那班廝。至於背後的人是誰,很大的可能,就是宗哥或者蘭州族族長。他們為了擴充自家,多招人馬,什麽都幹!如今連臉麵都不要了,這也算友軍!
因族長們對駐軍轉變了看法,全改了口,說起元昊、張元的好話兒,袋袋嶺剩下這些人,心中納悶,問他們道:“不是說張元灌了迷魂湯,慫恿著元昊來駐軍,故意過來榨咱們油麽?怎麽他又成好的了?”
還有人問:“馬上要駐軍收重稅了,眾人的家底兒折進去,眼看就窮了,肯定不好!怎麽能說‘駐軍也不壞’呢?”
因有人問疑,野狸族長遂大罵道:“整合南部、平吞甘、涼,智鬥宋朝,換成是你,你能幹了?閉上你臉上那一張鳥嘴,免得說話惹旁人笑!上麵心裏自然有大局,你一個蕃戶能懂什麽?你知道個屁!”
因這通罵,當初那些說什麽“有血性的就不能讓駐軍”、“哪個妥協的就是孫子”這些話兒,眾人也就不再問,趕緊閉上嘴不則聲了。
除去野狸族長外,耀密族長那個廝,在公開說話的時候,話裏話外也抱怨人:若不是袋袋嶺有人鬧騰,想要投靠涼州和宋朝,他們已經成功了一半:上麵已經答應了說,稅可以再減。
這可倒好,有人趁著他們不在,把事情鬧大,去和外麵人勾搭,惹惱了上麵,弄不好這事兒就算完了,把眾人的心血全糟蹋了!因為耀密族長這話兒,當初從袋袋嶺跑了的那些,立刻又被眾人斥之為“叛徒”、“內奸”,被好一通痛罵。
族長們口頭上雖然誇獎駐軍,一幅十分歡迎的模樣,到底他們真來的時候,幾個族長不願意太快。因此上元昊派出親衛房當嵬卜,過來袋袋嶺查訪的時候,族長們故意安排了人,帶著房當嵬卜這廝,專門走那個泥濘路,或者是山險崎嶇的小路,七八天下來,把房當嵬卜累了個半死,早上幾乎都爬不起來。
就這樣眾人還不算完,次日一早,破醜、耀密、野狸等族長,就過來了,又想把房當抓起來,領著他繼續往下走。這樣誰能扛得住?房當嵬卜不敢久住,沒幾天這廝就一道煙逃了。
迴去之後,不知房當說了些什麽,李元昊終於定下來說,不在袋袋嶺本地駐軍,重改去東麵,在吳仁瀑以東建朔慶軍,在錢哥山以東建瀚海軍。
因這事兒上,那些族長便解釋說,之前破醜和耀密去興州和談,錢沒白花,如今出來成效了!因為眾族長多方的努力,終於叫上麵讓步了!
下麵的鳥廝們屁都不懂,一聽見有錢沒分給他,覺得吃虧,立刻嘴裏就叭叭起來,沒一句好話。出去找門路不用花錢?那些大官白讓你見的!這件差事換成是他,他能行麽?早就拿著錢逃走了,能為袋袋嶺著想才怪呢!隨著這話兒愈傳愈廣,不少人真就信了這話兒,從此對族長們又尊敬起來。
袋袋嶺弄出偌大的動靜,兩個月時間,元昊駐軍這個話,傳出來後,鬧得沸沸揚揚的。甘州那邊,已經得知了這迴事兒。夜落隔遂就認為說,要緊的事情,不能全部去指望友軍,這廝們經常不靠譜!
對這事上,張陟隨即也做出來調整,與折河周邊各族的人馬,緩和了關係,意圖在水上另開條商路。萬一陸路徹底被斷掉,可以把商線改換成水路。除此之外,張陟把安子羅也調去東南,在東南鳳凰山附近駐軍。一旦商線遇到危險,安子羅可以率軍來救。
甘州要重辟商路這事兒,袋袋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若隻是這些來往的商賈停了,也還有限,眾人損失的並不大。一旦甘、涼等處停了錢,這可是一件大損失!袋袋嶺這些族長們,立刻就全都坐不住了。
這一次眾人分兵兩路:耀密和牛兒這兩個族長,直接去與甘州說話,告訴說夏軍已經改了位置,重新了在吳仁瀑駐軍了,距離袋袋嶺還遠得很。更可況袋袋嶺如今剩下的人馬,還有萬餘。就算是夏軍突然來襲,也能夠安全送出人去。
另一路破醜、野狸和野蒲,這三個族長,分別去找折河沿邊的那些族長,目的就隻有一個:這廝們告訴人家說,甘州夜落隔那個廝,怎麽怎麽不是個東西,若是哪個跟他家來往,那就壞了:好事兒全都是他家的,吃虧就是別人的了。而且他們還憋著壞,說不準何時弄個陷阱,讓你不小心掉進去。
總之就是一句話:以後遇到了甘州的人,千萬要提防,一旦跟他們合作了,成了友軍,準能被坑!對這種東西,能少沾千萬要少沾。
時間飛逝,到了次年春天的時候,夏人這邊,朔慶軍大致已建起來了,一旦朔慶軍穩固以後,有了充足的人馬,就是動手的時候了。
怎麽打張元已想好了:叫韋州那邊先派出支人馬,在磨雲山東北方先駐紮下來,一旦夏軍攻打商線,防止南邊的宋軍來救。等韋州人馬一到位,其他的幾路立刻就行動。
錢哥山處於商路中間,與涼州、宋朝都有聯絡,從中賺錢。那邊廂兵精糧足,好幾個大酋是中立的,自從夏軍建瀚海軍,那邊便人心惶惶的,認為夏軍有意吞他。因此上各部都聯合在一處,要誓死保土。而且他們已打通了關節,一旦到了危急的時候,錢哥山眾人立刻就投宋。
為防錢哥山舉地投宋,錢哥山東麵瀚海軍的人馬,就不能輕動。瀚海軍隻需要派出隊人來,在錢哥山以東處安營紮寨,牽製錢哥山人馬,不讓他們救袋袋嶺,也不讓他們有機會聯宋,就足夠了。
剩下袋袋嶺這一處,就好說了。一旦各處的人馬就位,朔慶軍立刻派出人來,兩路出發。第一路從南邊攻袋袋嶺,把袋袋嶺搗一個底朝天。一看情勢危急的時候,甘州那一撥商賈,必然從北麵逃出去。
這時候元昊率一隊人馬,北麵從羅漫山山底下埋伏。等到商賈經過的時候,立刻就能被夏軍給擒住。到這個時候,袋袋嶺已經被夏軍控製住,四處無援,所有甘、涼的眼線,隻能是坐以待斃了。
一見了麵兒,昂素兜頭兒便罵道:“我聽說最近袋袋嶺挺熱鬧。你到處說,對元昊你也不太怕,他算個屁,還想著帶人去興州和談,讓他低頭?”因昂素樞銘說這個話兒,野狸族長急低了頭,不敢則聲。
那頭昂素又繼續道:“別以為你待在袋袋嶺,就山高皇帝遠幹什麽都行。你以為我沒有眼線麽?迴去好好安撫人。再跳得高了,小心你野狸變野狸皮!”野狸族長急答應下來,自不敢停留,立刻抱頭鼠竄就走了。
迴來的路上,野狸族長也仔細想過:不是他野狸沒骨氣,不敢造反,野狸自己私下裏算過:過來之前,野狸特意摸過底,願意跟著他一塊起事的,一共也不到一兩千人。
野狸族長自己的人馬,一共有三千五百的人,加上他們一共才五千。就這麽區區五千的人馬,還他娘的處在腹地,與涼州和宋朝都不太近,打起來逃命的時間都不夠,能幹什麽?根本他就不夠自立!
而且這事兒細想下來,連五千人馬都不敢保證:一來真的,那些投奔他的人,肯定有害怕跑了的,就那一幫烏合之眾,野利早就了解得透了,十有八九被他們坑!
既然是造反沒能耐,可不得低頭裝孫子麽!到這個時候,野狸才明白破醜和耀密,在袋袋嶺當這個領頭的,真不是一件好幹的差事!
如今野狸也迴來了,這廝對駐軍看法也改了。到這個時候,破醜和耀密那兩個,也認為當初傳他兩個拿錢這話的人,不能是野狸:這話兒之所以傳出來,不為別的,就是故意要過來拆台。野狸就算再沒數,也不可能拆自己的台,必然是涼州或宋朝搗鬼,想拉人過去!既這麽想時,這三個關係隨即又好了。
到這個時候,破醜昂聶、耀密三州、野狸恩卜這三個族長,全都一致改了口風兒,開始說起駐軍的好處,說元昊那廝“很不錯”、是個“明主”,說張元那廝“眼光高”,是個“能幹的軍師”了。
除此之外,牛兒族族長曼阿遇、野蒲族族長野蒲令能,也緊跟著在他們的後麵,改了口兒。他們嘴裏麵說出來的話兒,又成了什麽“其實駐軍也不壞”、“那些商賈實在是太亂,是該好好整治一番”、“第一要事是收服甘、涼”。什麽“以大局為重”、“跟著上頭一塊崛起”之類的話了。
因這番話兒,本來還有些觀望的人,這時候立刻抬腿兒就走了。本來袋袋嶺這邊的人馬,十停隻有一停要走的。如今野利恩卜也變了,曼阿遇和野蒲令能這兩個,也開始睜著眼睛說瞎話了,把別人都當傻鳥糊弄,十停人馬走了有三停!
按照如今的情勢看,袋袋嶺不好,得利最大的就是涼州。到這個時候,不管事情有沒有查實,袋袋嶺全都統一了看法:泄露出來耀密、破醜拿錢這事兒的,就是涼州那班廝。至於背後的人是誰,很大的可能,就是宗哥或者蘭州族族長。他們為了擴充自家,多招人馬,什麽都幹!如今連臉麵都不要了,這也算友軍!
因族長們對駐軍轉變了看法,全改了口,說起元昊、張元的好話兒,袋袋嶺剩下這些人,心中納悶,問他們道:“不是說張元灌了迷魂湯,慫恿著元昊來駐軍,故意過來榨咱們油麽?怎麽他又成好的了?”
還有人問:“馬上要駐軍收重稅了,眾人的家底兒折進去,眼看就窮了,肯定不好!怎麽能說‘駐軍也不壞’呢?”
因有人問疑,野狸族長遂大罵道:“整合南部、平吞甘、涼,智鬥宋朝,換成是你,你能幹了?閉上你臉上那一張鳥嘴,免得說話惹旁人笑!上麵心裏自然有大局,你一個蕃戶能懂什麽?你知道個屁!”
因這通罵,當初那些說什麽“有血性的就不能讓駐軍”、“哪個妥協的就是孫子”這些話兒,眾人也就不再問,趕緊閉上嘴不則聲了。
除去野狸族長外,耀密族長那個廝,在公開說話的時候,話裏話外也抱怨人:若不是袋袋嶺有人鬧騰,想要投靠涼州和宋朝,他們已經成功了一半:上麵已經答應了說,稅可以再減。
這可倒好,有人趁著他們不在,把事情鬧大,去和外麵人勾搭,惹惱了上麵,弄不好這事兒就算完了,把眾人的心血全糟蹋了!因為耀密族長這話兒,當初從袋袋嶺跑了的那些,立刻又被眾人斥之為“叛徒”、“內奸”,被好一通痛罵。
族長們口頭上雖然誇獎駐軍,一幅十分歡迎的模樣,到底他們真來的時候,幾個族長不願意太快。因此上元昊派出親衛房當嵬卜,過來袋袋嶺查訪的時候,族長們故意安排了人,帶著房當嵬卜這廝,專門走那個泥濘路,或者是山險崎嶇的小路,七八天下來,把房當嵬卜累了個半死,早上幾乎都爬不起來。
就這樣眾人還不算完,次日一早,破醜、耀密、野狸等族長,就過來了,又想把房當抓起來,領著他繼續往下走。這樣誰能扛得住?房當嵬卜不敢久住,沒幾天這廝就一道煙逃了。
迴去之後,不知房當說了些什麽,李元昊終於定下來說,不在袋袋嶺本地駐軍,重改去東麵,在吳仁瀑以東建朔慶軍,在錢哥山以東建瀚海軍。
因這事兒上,那些族長便解釋說,之前破醜和耀密去興州和談,錢沒白花,如今出來成效了!因為眾族長多方的努力,終於叫上麵讓步了!
下麵的鳥廝們屁都不懂,一聽見有錢沒分給他,覺得吃虧,立刻嘴裏就叭叭起來,沒一句好話。出去找門路不用花錢?那些大官白讓你見的!這件差事換成是他,他能行麽?早就拿著錢逃走了,能為袋袋嶺著想才怪呢!隨著這話兒愈傳愈廣,不少人真就信了這話兒,從此對族長們又尊敬起來。
袋袋嶺弄出偌大的動靜,兩個月時間,元昊駐軍這個話,傳出來後,鬧得沸沸揚揚的。甘州那邊,已經得知了這迴事兒。夜落隔遂就認為說,要緊的事情,不能全部去指望友軍,這廝們經常不靠譜!
對這事上,張陟隨即也做出來調整,與折河周邊各族的人馬,緩和了關係,意圖在水上另開條商路。萬一陸路徹底被斷掉,可以把商線改換成水路。除此之外,張陟把安子羅也調去東南,在東南鳳凰山附近駐軍。一旦商線遇到危險,安子羅可以率軍來救。
甘州要重辟商路這事兒,袋袋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若隻是這些來往的商賈停了,也還有限,眾人損失的並不大。一旦甘、涼等處停了錢,這可是一件大損失!袋袋嶺這些族長們,立刻就全都坐不住了。
這一次眾人分兵兩路:耀密和牛兒這兩個族長,直接去與甘州說話,告訴說夏軍已經改了位置,重新了在吳仁瀑駐軍了,距離袋袋嶺還遠得很。更可況袋袋嶺如今剩下的人馬,還有萬餘。就算是夏軍突然來襲,也能夠安全送出人去。
另一路破醜、野狸和野蒲,這三個族長,分別去找折河沿邊的那些族長,目的就隻有一個:這廝們告訴人家說,甘州夜落隔那個廝,怎麽怎麽不是個東西,若是哪個跟他家來往,那就壞了:好事兒全都是他家的,吃虧就是別人的了。而且他們還憋著壞,說不準何時弄個陷阱,讓你不小心掉進去。
總之就是一句話:以後遇到了甘州的人,千萬要提防,一旦跟他們合作了,成了友軍,準能被坑!對這種東西,能少沾千萬要少沾。
時間飛逝,到了次年春天的時候,夏人這邊,朔慶軍大致已建起來了,一旦朔慶軍穩固以後,有了充足的人馬,就是動手的時候了。
怎麽打張元已想好了:叫韋州那邊先派出支人馬,在磨雲山東北方先駐紮下來,一旦夏軍攻打商線,防止南邊的宋軍來救。等韋州人馬一到位,其他的幾路立刻就行動。
錢哥山處於商路中間,與涼州、宋朝都有聯絡,從中賺錢。那邊廂兵精糧足,好幾個大酋是中立的,自從夏軍建瀚海軍,那邊便人心惶惶的,認為夏軍有意吞他。因此上各部都聯合在一處,要誓死保土。而且他們已打通了關節,一旦到了危急的時候,錢哥山眾人立刻就投宋。
為防錢哥山舉地投宋,錢哥山東麵瀚海軍的人馬,就不能輕動。瀚海軍隻需要派出隊人來,在錢哥山以東處安營紮寨,牽製錢哥山人馬,不讓他們救袋袋嶺,也不讓他們有機會聯宋,就足夠了。
剩下袋袋嶺這一處,就好說了。一旦各處的人馬就位,朔慶軍立刻派出人來,兩路出發。第一路從南邊攻袋袋嶺,把袋袋嶺搗一個底朝天。一看情勢危急的時候,甘州那一撥商賈,必然從北麵逃出去。
這時候元昊率一隊人馬,北麵從羅漫山山底下埋伏。等到商賈經過的時候,立刻就能被夏軍給擒住。到這個時候,袋袋嶺已經被夏軍控製住,四處無援,所有甘、涼的眼線,隻能是坐以待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