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以來,丁相總算是沒幫忙,經過這一番操作後,果然劉太後倒向了丁謂,王曾“垂簾聽政”的建議,已經被棄置不用了。
因為今次丁謂贏了,朝中不少人見了丁謂,都與他道喜。這些廝們不曉得內情,道喜個屁!太後此次下詔,並沒有完全聽從丁謂,起碼“非大事悉令雷允恭傳奏”這事兒,太後對此完全沒提。丁謂之所以出這個主意,不就是想借助雷允恭,塞閉兩宮的耳目麽?關鍵的事情幹脆沒提,算什麽“贏了”!
而且太後在詔書中說:“如中書、樞密院有事關機要,須至奏覆,即許請對,當與皇帝非時召對,即不必預定奏事日限。”那就是說,馮拯、曹利用這些廝,有事要求見,不必等到初一、十五,太後隨時就可以召見。
如今丁謂是宰相,當著麵兒,那些人不敢說什麽。一旦私底下與太後見麵,誰知道他們會說些什麽?這廝們人品真不好說!好不容易忙活了半天,丁謂隻是麵子上贏了,裏子卻徹徹底底輸了,找誰說去!
朝中傾向丁謂的人,這一次不單是嘴上說說,有些已登門賀喜了。這日丁謂一迴家,長子丁研便告訴道:“父親不在,今日朝中好多的人,專門過來拜訪了,說恭喜父親贏了王曾,此役大勝。”
丁謂遂就問他道:“來的有誰?”丁研迴道:“頭一個來的是三司使林特,我家嶽丈那一邊,也早早命人送了禮。”因為丁研提起來林特,丁謂遂就問他道:“你沒問問,茶戶鬧亂那件事,如今處理得怎樣了?”丁研遂就迴他道:“父親放心,已經傳出來消息說,有常和、林平這兩個人,因為被查出來帶頭鬧亂,已經被流放沙門島,滋亂已漸漸平息了。”
這兩個人名沒聽說過,丁謂遂問都是誰。丁研遂道:“全都是三司使心腹劉東家主管。”丁謂遂道:“雖然有些於心不忍,為了穩定民心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因為丁謂不放心,這廝又加一句道:“告訴林特,單隻是流放還不夠。知道內幕的那幾個,把他們嘴巴全封上,這事兒不能再節外生枝。”
說畢丁研便繼續道:“右司諫呂夷簡雖然來了,我聽他口風卻不太對:聽他的意思,之所以詔書這麽下,是父親與雷允恭分割了,因此呂夷簡決定說,彈劾雷允恭的那些證據,可以不必再壓著了——此人莫不是在故意裝傻?”
聽見這話兒,丁謂遂就迴複道:“呂夷簡可以不必理會,賬目的事上,雷允恭那邊已有了應對,可以放心。曹利用那頭沒動靜麽?”丁研遂道:“因張耆做了副樞密,曹樞密看著不樂意,這一整天都沒有消息。”
丁謂心道:“曹利用見我這次贏了,他自己反而吃了個大虧,故意向我撒嬌呢!這能怨誰?平常的時候,他對待劉後的那些內侍,猶如嗬斥賤役一般。他自己進宮與劉後奏事,不高興了,手指還要彈幾下珠簾,全不把劉後放在眼裏,被罷也是早晚的事兒。
氣他就氣吧,宰相的職責,又沒有一條要哄樞密。倒是張耆這個廝,將來有必要結交一番。”當下爺倆又提到了參政,因錢惟演暫時仍在工部,威脅不到馮拯,馮拯對待丁謂的態度,倒是比先前有所緩和。
按照丁謂的看法,親家錢惟演摳摳搜搜的,送過來的禮,從來沒多過十千錢,他不當參政倒也罷,沒什麽壞處。根據太後詔書的內容,丁謂最不放心的,就是兩府。
東、西兩府的這些人,該敲、該拉的,大體丁相已有了數。最好讓他們正、副兩邊打起來,沒有時間能過來搗亂,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丁相在學士院已安排了眼線,北門上時刻有人在盯著。隻要禁中來招人下詔,立刻來政事堂這邊迴報。丁相如今倒要看看,是哪個沒事兒去禁中亂跑,背後說他丁謂的小話兒。
隨著時間的推移,果然丁相預料的沒錯兒:自從太後下詔後,王曾等人見太後的次數,真的是愈來愈頻繁了。倘若“垂簾聽政”的話,王曾與太後說了什麽,起碼丁謂還可以知道。這一進宮麵見了,鬼知道那廝們說了些什麽!丁相恨不得打自己兩下:費力氣挖好了一個坑兒,弄不好真能把自己給埋了!
正在這種關鍵的時候,雷允恭那廝還偏偏不在,忙著先皇陵墓改穴的事兒,這個東西為了錢,耽誤了丁謂多少的大事!丁相內心裏覺得說,友軍們沒一個靠譜的,照這樣下去,恐怕早晚被他們帶累!宮中沒有了可靠的人,王曾和太後談話的內容,也無從打聽,急得丁謂團團轉。
到這一天,終於讓丁謂等著個機會,在太後前麵說嘴道:“當初先皇在世的時候,寇準怕太後掌了權,攛掇著先皇讓太子監國。被貶之後,是王曾收留他在家中居住。此人與寇準是同黨,宜早罷黜,他的進言不可信!”
丁謂的話兒,太後有些不滿意,口內遂道:“謂之這話兒不妥當:之前王曾請‘垂簾聽政’,這事兒老身沒同意,最後還是偏向了你。他已經敗了,還不準進宮來訴訴苦麽?既然讓你做了宰相,凡事自然以你為重,你擔心什麽?”一番話說得丁謂啞口無言。
那邊太後繼續道:“謂之既然身為宰相,還是需要能容人,凡事不要太趕盡殺絕。更何況先皇剛剛駕崩,無事還需要天下大赦,又何必對於過去的事情,緊緊抓住不放呢。”眾人的口裏,全都在說是丁謂贏了。這一次丁謂贏沒贏,丁相自己肚裏麵知道,隻是這酸楚實在沒法外道。
彈劾王曾沒成功,在太後跟前還碰了個釘子,丁謂近日十分不順。這個時候,忽然有一個消息說,右司諫呂夷簡那個廝,已搜集了不少雷允恭貪賄的證據。之前事繁,丁謂根本沒顧上理他,誰知道這麽幾天的工夫兒,這東西就想著尋事搗亂。
為這事兒上,丁謂遂想找一個機會,敲打敲打呂夷簡。倘若呂夷簡肯談和,可以多少讓他些好處。若是呂夷簡不上道兒,就有必要想一個法子,把呂夷簡這廝給貶黜出去,免得出事。
因為提到呂夷簡,丁謂遂想到雷允恭:這廝一向在永定陵,有些時日沒有他消息,不知道賬目平得怎樣?是時候該派人過去問問。丁謂派別人不放心,遂囑咐長子丁研道:“來日你親自去一趟皇陵,問問雷允恭賬目的事兒。”
到了次日,一早兒丁謂去政事堂,丁研隨後也收拾好了,帶上了人馬,直接投永定陵方向去了。這邊丁謂辦完了公務,遲遲不見馮拯的身影。問別人時,迴說太後那邊有召,將馮參政叫去承明殿問話兒去了。丁相心裏麵隱隱有些覺得不妥:即便有事,也該先通知他這個宰相,怎麽劉後不發一言,直接把參政先叫走了?情況不對,莫不是有事!
愈琢磨愈覺得事情可疑,丁謂派了一個人,拿一件小事去樞密院,打聽曹利用那邊的情況。誰知道樞密院迴複說,曹樞密不在,因為今早兒太後有召,樞密直接去承明殿了。馮拯和曹利用全都不在,單單外出他丁謂來,這就壞了,肯定是出了什麽大事!
尤其有人報信說,王曾今日也進了宮,去麵見太後,丁謂立刻便知道了說,這次的事情,必然是針對他丁謂的!這個時候,丁研急急趕迴來,見了丁謂,立刻下馬撲過來道:“大事不好!皇陵那邊,今早被雷允恭鑿穿了石頭,出來水了!”
因丁研慌亂,丁謂嫌他不鎮定,口裏麵有些不滿道:“這件事切勿走漏了消息,趕緊讓雷允恭想法子彌補。”因這個話兒,丁研幹脆直說了道:“父親不知,大水卷走了數百的人馬,直接把皇陵給淹沒了!”
這話兒好似晴天霹靂,驚得丁謂臉色都白了。怪不得劉太後把宰輔都召去,獨獨外出他丁謂來,原來他們早知了消息!這個時候,不能讓他們信口胡說,丁相急需要進宮一次,親自麵見劉太後。說不得丁謂急換上朝服,急忙往禁中趕去了。
丁謂一急,來不及細想,撒腿兒直接就往福寧殿奔去。因為腦袋上帽翅兒太長,跑起來好似風箏似的,都帶著風,直接這帽兒就落了地了。丁相一看心道不好:帽子落地,此非吉兆!
才剛走到福寧殿,已經有內侍提醒說,今天太後不在這裏。丁謂這廝立刻轉路,要往崇徽殿見太後。幸而有人提醒說,劉太後還有其他的宰輔,此時全都在承明殿議事,丁謂這才想起來,確實一急走錯了路!說不得丁謂又拐一個彎兒,又往承明殿方向去了。
不說丁謂在外麵奔波,承明殿這邊,眾人全都在議事呢。皇陵浸水這件大事,山陵都監雷允恭,罪該賜死無異議。丁謂身為山陵使,出了這樣的事情,如何問罪,眾人此時正在商量。
副樞密任中正進言道:“丁謂是先帝托孤之臣,也是於社稷有功的人。縱然有罪,定罪之時,亦該考慮先前的功績,然後再議。”王曾當即反駁道:“丁謂和雷允恭兩相勾結,將先皇的陵墓移到絕地,不忠太過,已然獲罪於宗廟,還有什麽可議之處!”
本來丁謂這邊的處境,就已經不妙。偏偏呂夷簡那個廝,在關鍵的時候又拿出來證據,道明雷允恭趁著做山陵都監的方便,在皇陵事上監守自盜,盜取黃金三千一百一十兩,白銀四千六百三十兩,錦帛一千八百匹,珍珠四萬三千六百顆,玉五十六兩。
當下判山陵都監雷允恭盜竊先皇陵墓金寶,犯法當死,全部家產籍沒充公。司天監邢中和慫恿雷允恭改穴,判流放沙門島。山陵使丁謂監管不當,立即罷相,貶為崖州司戶參軍。
因為丁謂被牽連罷相,丁謂在朝中的四子、三弟,這一次全部被罷黜出京。
早先的時候,丁謂對朝中的對頭們,總是想著要置之死地。當年將寇準連續貶謫,任他為雷州司戶參軍。如今到了這個地步,誰知丁謂的境遇更差,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比他寇準路程還遠,都隔著海呢,真是預料不到的事兒。
丁謂根本不服氣:這一次落敗,隻是因為運氣不好,絕不是他自己本事不行,讓王曾小人給鬥倒了!到這個時候,在丁謂這廝的心裏麵,跟朝堂上王曾那一夥比,寇準其實還算個“君子”。
這個時候,丁謂說一句心裏話,與其讓王曾那小人做上了宰相,哪趕上讓寇準做宰相!然而此時大事已定,再去說這些也沒用了。
當初丁謂恨透了寇準,恨不得立刻置之於死地。誰知到了這個地步,丁謂的心思立刻又變了,重新又念起寇準的好來,還沒見麵兒呢,在丁謂口裏,寇準已經是與他同病相憐的“同路人”了。
因聽說丁謂被貶崖州,寇準的那些心腹家人,一個個摩拳擦掌的,隻等丁謂路過的時候,痛快把丁謂打一頓,好能報仇。然而寇萊公命人備一隻蒸羊,等到丁謂經過的時候,就把這隻羊送給他。除此之外,當日不準眾人出門,全都在家裏吃酒賭錢。
丁謂這邊,還打算與寇準見一麵,有話兒要好好敘一敘呢。幸而是兒子探得了消息,說寇準的家人已準備好了,等到丁謂經過的時候,要把丁謂一通好打。這才讓丁謂打消了與寇準敘話的念頭,經過雷州時不敢停留,一道煙走了。
因為今次丁謂贏了,朝中不少人見了丁謂,都與他道喜。這些廝們不曉得內情,道喜個屁!太後此次下詔,並沒有完全聽從丁謂,起碼“非大事悉令雷允恭傳奏”這事兒,太後對此完全沒提。丁謂之所以出這個主意,不就是想借助雷允恭,塞閉兩宮的耳目麽?關鍵的事情幹脆沒提,算什麽“贏了”!
而且太後在詔書中說:“如中書、樞密院有事關機要,須至奏覆,即許請對,當與皇帝非時召對,即不必預定奏事日限。”那就是說,馮拯、曹利用這些廝,有事要求見,不必等到初一、十五,太後隨時就可以召見。
如今丁謂是宰相,當著麵兒,那些人不敢說什麽。一旦私底下與太後見麵,誰知道他們會說些什麽?這廝們人品真不好說!好不容易忙活了半天,丁謂隻是麵子上贏了,裏子卻徹徹底底輸了,找誰說去!
朝中傾向丁謂的人,這一次不單是嘴上說說,有些已登門賀喜了。這日丁謂一迴家,長子丁研便告訴道:“父親不在,今日朝中好多的人,專門過來拜訪了,說恭喜父親贏了王曾,此役大勝。”
丁謂遂就問他道:“來的有誰?”丁研迴道:“頭一個來的是三司使林特,我家嶽丈那一邊,也早早命人送了禮。”因為丁研提起來林特,丁謂遂就問他道:“你沒問問,茶戶鬧亂那件事,如今處理得怎樣了?”丁研遂就迴他道:“父親放心,已經傳出來消息說,有常和、林平這兩個人,因為被查出來帶頭鬧亂,已經被流放沙門島,滋亂已漸漸平息了。”
這兩個人名沒聽說過,丁謂遂問都是誰。丁研遂道:“全都是三司使心腹劉東家主管。”丁謂遂道:“雖然有些於心不忍,為了穩定民心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因為丁謂不放心,這廝又加一句道:“告訴林特,單隻是流放還不夠。知道內幕的那幾個,把他們嘴巴全封上,這事兒不能再節外生枝。”
說畢丁研便繼續道:“右司諫呂夷簡雖然來了,我聽他口風卻不太對:聽他的意思,之所以詔書這麽下,是父親與雷允恭分割了,因此呂夷簡決定說,彈劾雷允恭的那些證據,可以不必再壓著了——此人莫不是在故意裝傻?”
聽見這話兒,丁謂遂就迴複道:“呂夷簡可以不必理會,賬目的事上,雷允恭那邊已有了應對,可以放心。曹利用那頭沒動靜麽?”丁研遂道:“因張耆做了副樞密,曹樞密看著不樂意,這一整天都沒有消息。”
丁謂心道:“曹利用見我這次贏了,他自己反而吃了個大虧,故意向我撒嬌呢!這能怨誰?平常的時候,他對待劉後的那些內侍,猶如嗬斥賤役一般。他自己進宮與劉後奏事,不高興了,手指還要彈幾下珠簾,全不把劉後放在眼裏,被罷也是早晚的事兒。
氣他就氣吧,宰相的職責,又沒有一條要哄樞密。倒是張耆這個廝,將來有必要結交一番。”當下爺倆又提到了參政,因錢惟演暫時仍在工部,威脅不到馮拯,馮拯對待丁謂的態度,倒是比先前有所緩和。
按照丁謂的看法,親家錢惟演摳摳搜搜的,送過來的禮,從來沒多過十千錢,他不當參政倒也罷,沒什麽壞處。根據太後詔書的內容,丁謂最不放心的,就是兩府。
東、西兩府的這些人,該敲、該拉的,大體丁相已有了數。最好讓他們正、副兩邊打起來,沒有時間能過來搗亂,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丁相在學士院已安排了眼線,北門上時刻有人在盯著。隻要禁中來招人下詔,立刻來政事堂這邊迴報。丁相如今倒要看看,是哪個沒事兒去禁中亂跑,背後說他丁謂的小話兒。
隨著時間的推移,果然丁相預料的沒錯兒:自從太後下詔後,王曾等人見太後的次數,真的是愈來愈頻繁了。倘若“垂簾聽政”的話,王曾與太後說了什麽,起碼丁謂還可以知道。這一進宮麵見了,鬼知道那廝們說了些什麽!丁相恨不得打自己兩下:費力氣挖好了一個坑兒,弄不好真能把自己給埋了!
正在這種關鍵的時候,雷允恭那廝還偏偏不在,忙著先皇陵墓改穴的事兒,這個東西為了錢,耽誤了丁謂多少的大事!丁相內心裏覺得說,友軍們沒一個靠譜的,照這樣下去,恐怕早晚被他們帶累!宮中沒有了可靠的人,王曾和太後談話的內容,也無從打聽,急得丁謂團團轉。
到這一天,終於讓丁謂等著個機會,在太後前麵說嘴道:“當初先皇在世的時候,寇準怕太後掌了權,攛掇著先皇讓太子監國。被貶之後,是王曾收留他在家中居住。此人與寇準是同黨,宜早罷黜,他的進言不可信!”
丁謂的話兒,太後有些不滿意,口內遂道:“謂之這話兒不妥當:之前王曾請‘垂簾聽政’,這事兒老身沒同意,最後還是偏向了你。他已經敗了,還不準進宮來訴訴苦麽?既然讓你做了宰相,凡事自然以你為重,你擔心什麽?”一番話說得丁謂啞口無言。
那邊太後繼續道:“謂之既然身為宰相,還是需要能容人,凡事不要太趕盡殺絕。更何況先皇剛剛駕崩,無事還需要天下大赦,又何必對於過去的事情,緊緊抓住不放呢。”眾人的口裏,全都在說是丁謂贏了。這一次丁謂贏沒贏,丁相自己肚裏麵知道,隻是這酸楚實在沒法外道。
彈劾王曾沒成功,在太後跟前還碰了個釘子,丁謂近日十分不順。這個時候,忽然有一個消息說,右司諫呂夷簡那個廝,已搜集了不少雷允恭貪賄的證據。之前事繁,丁謂根本沒顧上理他,誰知道這麽幾天的工夫兒,這東西就想著尋事搗亂。
為這事兒上,丁謂遂想找一個機會,敲打敲打呂夷簡。倘若呂夷簡肯談和,可以多少讓他些好處。若是呂夷簡不上道兒,就有必要想一個法子,把呂夷簡這廝給貶黜出去,免得出事。
因為提到呂夷簡,丁謂遂想到雷允恭:這廝一向在永定陵,有些時日沒有他消息,不知道賬目平得怎樣?是時候該派人過去問問。丁謂派別人不放心,遂囑咐長子丁研道:“來日你親自去一趟皇陵,問問雷允恭賬目的事兒。”
到了次日,一早兒丁謂去政事堂,丁研隨後也收拾好了,帶上了人馬,直接投永定陵方向去了。這邊丁謂辦完了公務,遲遲不見馮拯的身影。問別人時,迴說太後那邊有召,將馮參政叫去承明殿問話兒去了。丁相心裏麵隱隱有些覺得不妥:即便有事,也該先通知他這個宰相,怎麽劉後不發一言,直接把參政先叫走了?情況不對,莫不是有事!
愈琢磨愈覺得事情可疑,丁謂派了一個人,拿一件小事去樞密院,打聽曹利用那邊的情況。誰知道樞密院迴複說,曹樞密不在,因為今早兒太後有召,樞密直接去承明殿了。馮拯和曹利用全都不在,單單外出他丁謂來,這就壞了,肯定是出了什麽大事!
尤其有人報信說,王曾今日也進了宮,去麵見太後,丁謂立刻便知道了說,這次的事情,必然是針對他丁謂的!這個時候,丁研急急趕迴來,見了丁謂,立刻下馬撲過來道:“大事不好!皇陵那邊,今早被雷允恭鑿穿了石頭,出來水了!”
因丁研慌亂,丁謂嫌他不鎮定,口裏麵有些不滿道:“這件事切勿走漏了消息,趕緊讓雷允恭想法子彌補。”因這個話兒,丁研幹脆直說了道:“父親不知,大水卷走了數百的人馬,直接把皇陵給淹沒了!”
這話兒好似晴天霹靂,驚得丁謂臉色都白了。怪不得劉太後把宰輔都召去,獨獨外出他丁謂來,原來他們早知了消息!這個時候,不能讓他們信口胡說,丁相急需要進宮一次,親自麵見劉太後。說不得丁謂急換上朝服,急忙往禁中趕去了。
丁謂一急,來不及細想,撒腿兒直接就往福寧殿奔去。因為腦袋上帽翅兒太長,跑起來好似風箏似的,都帶著風,直接這帽兒就落了地了。丁相一看心道不好:帽子落地,此非吉兆!
才剛走到福寧殿,已經有內侍提醒說,今天太後不在這裏。丁謂這廝立刻轉路,要往崇徽殿見太後。幸而有人提醒說,劉太後還有其他的宰輔,此時全都在承明殿議事,丁謂這才想起來,確實一急走錯了路!說不得丁謂又拐一個彎兒,又往承明殿方向去了。
不說丁謂在外麵奔波,承明殿這邊,眾人全都在議事呢。皇陵浸水這件大事,山陵都監雷允恭,罪該賜死無異議。丁謂身為山陵使,出了這樣的事情,如何問罪,眾人此時正在商量。
副樞密任中正進言道:“丁謂是先帝托孤之臣,也是於社稷有功的人。縱然有罪,定罪之時,亦該考慮先前的功績,然後再議。”王曾當即反駁道:“丁謂和雷允恭兩相勾結,將先皇的陵墓移到絕地,不忠太過,已然獲罪於宗廟,還有什麽可議之處!”
本來丁謂這邊的處境,就已經不妙。偏偏呂夷簡那個廝,在關鍵的時候又拿出來證據,道明雷允恭趁著做山陵都監的方便,在皇陵事上監守自盜,盜取黃金三千一百一十兩,白銀四千六百三十兩,錦帛一千八百匹,珍珠四萬三千六百顆,玉五十六兩。
當下判山陵都監雷允恭盜竊先皇陵墓金寶,犯法當死,全部家產籍沒充公。司天監邢中和慫恿雷允恭改穴,判流放沙門島。山陵使丁謂監管不當,立即罷相,貶為崖州司戶參軍。
因為丁謂被牽連罷相,丁謂在朝中的四子、三弟,這一次全部被罷黜出京。
早先的時候,丁謂對朝中的對頭們,總是想著要置之死地。當年將寇準連續貶謫,任他為雷州司戶參軍。如今到了這個地步,誰知丁謂的境遇更差,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比他寇準路程還遠,都隔著海呢,真是預料不到的事兒。
丁謂根本不服氣:這一次落敗,隻是因為運氣不好,絕不是他自己本事不行,讓王曾小人給鬥倒了!到這個時候,在丁謂這廝的心裏麵,跟朝堂上王曾那一夥比,寇準其實還算個“君子”。
這個時候,丁謂說一句心裏話,與其讓王曾那小人做上了宰相,哪趕上讓寇準做宰相!然而此時大事已定,再去說這些也沒用了。
當初丁謂恨透了寇準,恨不得立刻置之於死地。誰知到了這個地步,丁謂的心思立刻又變了,重新又念起寇準的好來,還沒見麵兒呢,在丁謂口裏,寇準已經是與他同病相憐的“同路人”了。
因聽說丁謂被貶崖州,寇準的那些心腹家人,一個個摩拳擦掌的,隻等丁謂路過的時候,痛快把丁謂打一頓,好能報仇。然而寇萊公命人備一隻蒸羊,等到丁謂經過的時候,就把這隻羊送給他。除此之外,當日不準眾人出門,全都在家裏吃酒賭錢。
丁謂這邊,還打算與寇準見一麵,有話兒要好好敘一敘呢。幸而是兒子探得了消息,說寇準的家人已準備好了,等到丁謂經過的時候,要把丁謂一通好打。這才讓丁謂打消了與寇準敘話的念頭,經過雷州時不敢停留,一道煙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