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薛宗盛說道:“就在高麗奪取雙城總管府當年,李成桂二十出頭,正是年輕有為的年紀。他跟隨老子李子春一起歸附了高麗,沒幾年,李子春死了,李成桂便接替了李子春的職位,年輕雖輕,但因為有軍功,也算得上高麗頗為知名的軍中將領。


    此前,因為中原大亂,元廷擔心兵力不夠鎮壓,就征兵高麗。


    高麗國王當時不敢與元廷作對,就派了三萬高麗兵進入中原,隨元軍征討紅巾軍。


    紅巾軍多次與高麗兵大戰,因此就把高麗當成了敵人。


    於是就在李子春死的那一年,一支四萬兵力的紅巾軍,殺入了高麗,想要打到高麗的王都,也就是開京,然而才剛過了西京,就遇到了高麗大軍,雙方血戰數日,損失都很慘重,紅巾軍不得不退兵。


    不過就在這一年的年底,十多萬紅巾軍湧入高麗,一路打到開京城下,並攻破開京,嚇得高麗國王逃離王都,去了別處。


    但沒多久,高麗有一個老將,奉高麗國王之命集結了二十多萬大軍,幾乎是舉國之力,駐軍於城外。


    那李成桂充當先鋒,率領兩千多精兵冒死殺入城中,立了頭功,隨後高麗大軍湧入開京,與紅巾軍大戰。


    這一戰關係高麗生死存亡,高麗兵自是個個悍不畏死,結局不難想象,紅巾軍大敗,有的做了俘虜,更多的是戰死,隻有少部分逃出了高麗。


    在這一戰中,大武功因為出力頗多,得了高麗國王許多賞賜,其中一項就是一個高麗美女……”


    聽到這裏,渤海龍王的麵色微微抽動了一下,像是想說些什麽,但不知何故,卻沒有出聲。


    薛宗盛繼續說道:“差不多就在同時,一支數萬人的紅巾軍跑去攻打李明中的地盤,然而李明中武功極高,麾下有三萬士兵,且還沒算他的弟弟李婆娑,烏骨城中的一萬精兵。


    當李婆娑聽說九連城受到紅巾軍圍攻時,隻率領了三百人,從後方殺人紅巾軍中,與李明中合兵一處,將這支紅巾軍殺得幾乎全軍覆沒,隻逃掉了三百多人。


    傳說這支紅巾軍裏麵有眾多武林高手,但沒有一人是李婆娑的對手,凡是與他交手的人,全都一招斃命,堪稱萬人敵。


    隔年,元廷擔心李明中太過勢大,自立為王,就把他叫去大都,說是要授予他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職位,但不知何故,時隔半月,李明中就死在了大都,被元廷宣布為造反。


    許多人都以為李婆娑會起兵反元,可李婆娑並沒有興兵為亂,而是按兵不動。


    不久,大武功寫了一封信給李婆娑,要李婆娑和自己聯手反元,如果征服了整個遼陽行省,兩人一為遼東王,一為遼西王,將來要是得了天下,便並立為皇。


    李婆娑當然沒答應,還要大武功放棄複國的妄想,如果敢引兵來犯,決不輕饒。


    大武功此前沒有和李婆娑交過手,甚至連麵都沒有見過,他自認武功不在李婆娑之下,以為李明中已死,李婆娑獨木難支,就率領渤海軍與一萬高麗兵攻打李婆娑。


    九連城一戰,大武功被李婆娑重傷,渤海軍損失慘重,隻剩數百人,高麗一萬大軍也戰死了一半。


    而與此同時,那李成桂親率數萬高麗精兵,去了高麗東北,將想要奪迴雙城總管府的元兵擊退。


    大武功聽說李成桂打退了元兵,就想要李成桂前來西北幫自己對付李婆娑,可李成桂沒有來,大武功隻得退迴高麗,養了好幾年。


    就在這段期間,那個高麗美女為大武功生了一個兒子,大武功原本有六個兒子,此子就是第七子,取名為大祚複……”


    王默聽了,心想:“原來渤海龍王還有六個兄長。”


    “就在大武功慘敗的這一年,元廷封李婆娑為‘婆娑王’,希望他能率兵剿滅紅巾軍,或者是去攻打李成桂,可是李婆娑什麽都沒有做。“薛宗盛說道,“至於李成桂,因為守住了雙城總管府,被高麗封為東北麵兵馬使,隨後又打敗了元朝大將納哈出。


    又過了一年,元廷加封李婆娑為‘鳳凰神王’,但他還是按兵不動,既沒有反元之意,也不想爭霸天下,而是固守九連城、烏骨城一帶。


    即便是李成桂後來轉戰西北,奪迴了高麗西京,取消了元朝的東寧府,將高麗疆界推進到鴨綠江南岸,距離九連城主城不過二十多裏,李婆娑也是不聞不問。


    那一年,元朝終於滅亡了,不過遼陽行省仍處於元朝逃跑皇帝的統治之下,那納哈出因為手握二十萬重兵,被元皇帝封為丞相,再封太尉,最後做了開元王。


    納哈出一直想統一遼陽行省,多次攻打、勸降李婆娑,可均是沒用,凡是派去的兵,都失敗而迴。


    洪武皇帝建國後,籌劃三年,派了兩員大將,由水路北上,渡過渤海,進入遼陽行省南部的遼陽路,元兵節節敗退,遼陽行省的平章,相當於一省長官,歸降大明。


    納哈出拒不歸順,仗著有二十萬兵,與大明對抗了十多年。


    此時,大武功自知時日無多,竟然跑去與納哈出聯手,在一次大戰中,與六個兒子戰死於蓋州。


    不久,大明設立了定遼都衛,後來改為遼東都司,再後來,遼東都司境內府縣全都廢掉,隻剩下衛所。


    大明軍隊曾試探過李婆娑,可因為李婆娑武功太高,九連城與烏骨城一帶形同禁地,大明軍士也不敢擅入。


    那一年,納哈出與大明決戰,慘敗之後,隻得歸降。


    沒多久,他便奉皇帝之命去勸降李婆娑。


    可能是李婆娑知道大明國運浩蕩,不可阻擋,就獻出了九連城等二十多城,保留了烏骨城,歸順大明。而此時的李成桂,卻成為了高麗掌握實權的人物之一。


    大明自從平定了整個遼東以後,就開始籌備收複元朝故地,那雙城總管府最為重要,便是第一站。


    誰想李成桂率兵到了鴨綠江邊,突然迴師奪權,成為高麗最有權勢的人,在他的精心策劃之下,設立在雙城總管府的鐵嶺衛,竟在第二年改設於別處,那雙城總管府一帶,從此就成了高麗之地。


    傳說李成桂當年去到鴨綠江邊時,遇到了李婆娑,他之所以退兵,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在於李婆娑。


    幾年後,李成桂當上了高麗國王,改名為朝鮮,時年五十八歲。


    而就在李成桂稱王的前一年,有人說李婆娑要造反,十幾萬大軍圍於烏骨城外。


    李婆娑與兩個兒子率領城內不願束手就擒的數千精兵,與大明官兵血戰數一日。一夜之間,烏骨城變成了地獄之城,血流成河,屍首滿地。李婆娑戰死,時年七十六歲。”


    “你說完了嗎?”丹鳳令主冷冷問道。


    “說完了。”薛宗盛笑道。


    “既然說完了,那讓我來告訴你們!”丹鳳令主聲如寒鐵,“我爹爹鳳凰神王乃不死之身,除了他之外,沒人可以殺他。當年要不是中原武林多管閑事,去了幾十個絕頂高手,我爹爹也不會受傷。


    我爹爹向來自負,從未輸過,可他受傷以後,受到的打擊實在太大,就自殺了。


    哼!如果我爹爹不自殺,而是大開殺戒,以他的武功,再加上獨鹿劍,別說十幾萬人,就算是一百萬人,也要全死在獨鹿劍下!”


    “丹鳳令主。”馬扶風說道,“令尊之所以自殺,不是因為他自負,而是因為這就是他的劫。”


    “胡說!”丹鳳令主喝道。


    “我沒有胡說。”馬扶風說道,“據我所知,令尊十八歲的時候,有人曾給他批過命,說他不能稱王,否則必有災禍。又說他命中有一個克星,跟他一樣姓李,兩李一旦相見,其一必死。”


    “難道這個姓李的人就是李成桂?”有人問道。


    “不錯,就是李成桂。”馬扶風說道,“那人也給李成桂批過命,說他不能與另一個姓李的人見麵,否則十年之內,定有災禍。李成桂當年之所以不敢去九連城幫大武功,就是因為他猜到了另一個姓李的人就是李婆娑,害怕與李婆娑見麵。


    然而他們兩人的命運早已注定,最後還是在鴨綠江見麵了。


    三年後,李婆娑戰死烏骨城。


    而就在第十個年頭,李成桂的五子李芳遠殺了李成桂最疼愛的兒子李芳碩,被迫傳位,從此一蹶不振,鬱鬱而終。”


    “這人是誰?”有人驚唿,“竟有如此能耐!莫非是神仙不成?”


    “此人當然不是神仙。”馬扶風說道,“他姓張名中……”


    “鐵冠道人!”有人大叫。


    王默聽了,不由驚奇。


    這鐵冠道人他以前是聽說過的,知道此人是個江湖術士,曾為少宗聖與劍巨魁算過命,且很準。


    如果馬扶風說的是真話,那鐵冠道人的神奇,確實堪比神人。


    “鐵冠道人是誰我不清楚,但有一個人,我卻知道他的神算之術未必會輸給鐵冠道人。”有人說道。


    “你說的這個人難道就是劉伯溫?”有人問道。


    “不是劉伯溫。我說的是一個活著的人。”


    “他叫什麽名字?”


    “鄧山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魔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魔聖並收藏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