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幽州傳來軍報,公孫瓚引領東夷諸國兵馬犯境,原帶方太守公孫康串連當地大族響應。帶方、玄菟、樂浪、遼東四郡告急,冀州兵團張英、雷薄、張達、呂曠各率部下,固守郡城,屬縣被攻破二十餘。關羽、馬騰、司馬懿各領部下分頭增援。

    三大野戰軍團皆在並州境內,訓練軍陣,準備攻打涼州。若是三大軍團東上,擔心董卓趁機結連羌氐犯境,命令一軍團駐守並州,二軍團、三軍團東上抵禦外侵。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我在早朝上表達心跡,欲要親赴幽州平亂。為了盡快平息外患,我抽調揚州軍團張遼、洛陽軍團龐德、青徐軍團高順、兗州軍團張合各自引兵兩萬,北上支援幽冀軍團。

    此時天氣轉寒,為了保護士兵,參與幽州之戰士兵皆配發棉衣、棉鞋、棉手套、棉帽子。這些禦寒物資為當代罕有之物,本屬洛陽工坊對外銷售獲利的物資,此時被征為軍用,緊急運到幽州。

    我與趙雲趕到右北平郡之時,關羽等統領眾將連勝數仗,已解遼東、樂浪之圍,然後分兵兩路,急援玄菟、帶方。一軍團、二軍團皆已東上,預計三日之內可與關羽部合軍。

    此時東夷與戰國東夷概念不同,戰國時的東夷指膠東半島一帶的少數民族,三國時代東夷則指朝鮮半島及以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朝鮮半島建國始於周初,商朝貴族箕子率領五千族人東遷到朝鮮,建立政權,稱為箕子朝鮮。領土包含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建都平壤,統治千年。戰國後期,燕國攻打箕子朝鮮,占領遼東半島等大片領土。秦始皇統治全國,很多貴族領兵逃到朝鮮,在南部建立政權。漢初,漢人衛滿帶領部分人去朝鮮避難,滅了箕子朝鮮,衛滿自立為朝鮮王,統治朝鮮半島北部。漢武帝時,派兵滅了衛滿朝鮮,建立四郡,其中最主要的是樂浪郡,距離平壤很近。

    靈帝年間,樂浪郡尉公孫康統兵攻破伽運、載舟等小國,在此基礎上建立帶方郡,被公孫瓚封為帶方太守。後來公孫瓚兵敗,淩操統兵攻破帶方郡城,公孫康統領殘兵隱於民間。

    公孫瓚兵敗之後,在義弟李移子、樂伯當保護下逃出重圍,先至帶方尋找公孫康。公孫康與公孫瓚同族,聽聞族人皆滅,兩人自然決意複仇,議定公孫瓚去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以帶方、樂浪兩郡交換,遊說三國聯合出兵。公孫康則串連當地大族,以為內應。

    此時朝鮮三國亦是自相攻打,高句麗勢力雖然略強,百濟和新羅聯合抗拒,亦是不分上下。公孫瓚來到高句麗,求見國王衛區。公孫瓚以前擁兵十餘萬,虎踞幽州,衛區爭位之時曾經出力相助,此次兵敗來投,衛區親出將其迎入宮中。

    公孫瓚落座,直述其意,道:“吾今日兵敗來投,欲要借兵複仇,以幽州一郡之地交換,未知大王意下如何?”

    衛區雖處偏邦,亦知大漢兵馬厲害,答道:“合國之軍隻有十餘萬,如何應對漢朝大軍?”

    公孫瓚道:“若是一國之力,未必能行。吾即前往南方兩國,勸其出兵相助。如此可得二十餘萬大軍,我幽州有人內應,再說服中原諸侯出兵相助,必然可以收複失地。”

    衛區聞言,道:“如果兩國同意出兵,本王必然出兵相助。”

    公孫瓚得到承諾,在高句麗住了一宿,次日告別衛區南下,先赴新羅。新羅國王為箕子之後,名曰殷普,繼位不久,野心勃勃。公孫瓚以一郡之地說服其出兵,殷普大為心動,又聞衛區相助出兵,擔心此事成功,衛區疆界更廣,日後生存愈是艱難,與文武相商,決定出兵。

    百濟國王名為王熙,相傳是王莽之後,此人奪兄位而立,甚是陰險狡詐。公孫瓚費盡口舌,最終以十萬人口為交換,方才說服其答應出兵。

    公孫瓚得了三國承諾,約定時日至帶方邊境聚齊,立即返迴帶方,與公孫康商議。公孫康聽聞東夷三國應允出兵,喜出望外,道:“主公果然不枉此行。我等幽州兵馬二十餘萬,不出半月便被蕩平,若是依賴三國聯軍,恐怕難以恢複失地。匈奴剛剛退迴草原,柯比龍又受漢廷封賞,可以聯合者隻有烏桓。烏桓王淩淮擁兵二十萬,與在下略有交情,若得其相助,吾等勝算大增。中原諸侯,與白揚勢力接壤者,隻餘董卓、張魯、劉表、嚴白虎四家,若能說服其一起出兵,我等必然可以順利收迴失地。”

    公孫瓚聞言大喜,讓公孫康去求烏桓王出兵,又派人去說明董卓等諸侯起兵,又尋善文之人書寫檄書,派手下至各郡張貼,以壯大聲勢。

    我深恨蠻夷之人,此次統兵前來,便生滅掉朝鮮諸國之意。擔心諸侯趁機作亂,臨行前讓賈詡書寫詔書,發到各州。詔書大意為:“大漢之威,不能威懾蠻夷,為大漢子民之恥辱。今大將軍統兵征戰東夷,為揚大漢國威,洗漢人恥辱。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公孫瓚結連外邦,侵我大漢疆土,害我大漢子民,為漢奸也,必遺臭萬年。國內與外邦結交者,便為漢奸,合國百姓皆可討之。”

    公孫瓚使人說服眾諸侯之時,諸侯深恐背上漢奸之名,遺臭萬年,雖有起兵之念,擔心失去民望,無一家起兵響應者。公孫瓚發往各郡的檄文,沒有起到相應作用,派去張貼之人,數人被百姓發現,當場打個半死,然後交到官府。

    烏桓王被公孫康說服,垂誕大漢子女財帛,起兵十五萬,約期攻打幽州邊郡。四國軍隊依約出兵,高麗出兵八萬,百濟、新羅聯兵十萬,殺進幽州境內。

    關羽部聞知烏桓兵馬異動消息,重兵布置在白檀、平岡、柳城三處關隘,密切注意烏桓兵馬動向。情報司剛開始對外發展,烏桓、高句麗諸國尚未安插線人,高句麗聯軍殺入幽州境內,方才意識到事態嚴重。

    關羽部下兵馬共有十五萬,五萬駐守西部諸郡,八萬分駐白檀、平岡、柳城,帶方四郡守兵總共不足兩萬。高麗聯軍犯境,搶虜百姓,甚是殘暴,一路攻下數座縣城,關羽部將張達非大才,節節敗退,最後固守帶方郡城。聯軍繼而分兵北上,分別攻打樂浪、遼東、玄菟三郡,守將雷薄、呂曠、張英亦非獨當一麵之才,見敵軍勢大,統兵固守,不敢出戰。

    關羽讓嚴剛統領駐守西部諸郡,自與司馬懿、馬騰分別引軍急援四郡。此時烏桓王又率兵殺到,關羽聞其勢甚大,不得已讓部下棄守白檀三城,退迴關內防守。

    關羽文武全才,於遼東統兵擊退百濟軍,解得遼東之圍。司馬懿於玄菟擊退新羅軍,解得玄菟之圍。馬騰引兵與高麗軍主力相拒,樂浪、帶方兩郡防守壓力頓減。

    二軍團、三軍團行至遼東,遼東之圍已解。馬超、周瑜接到軍令,統兵火速趕往東北防線,抵擋烏桓大軍,收複白檀三城。張飛、龐統統兵則直奔帶方郡,欲要全殲圍攻帶方的百濟、新羅聯軍。我則統領趙雲等軍,直奔樂浪與關羽部合軍。

    第三軍團加入與高句麗聯軍的戰爭,形勢頓時逆轉過來,高句麗聯軍共有十八萬,前後數戰損失近兩萬眾。關羽除留守東北防線的兵馬,四郡之兵近七萬,如今加上第三軍團十萬大軍,兵力相差不多。漢軍武器裝備、戰鬥素養皆優於高句麗聯軍,聯軍從攻勢轉為守勢。我引領從四州兵團抽調的八萬五千兵馬參加,漢軍兵力二十五萬餘眾,開始展開大規模反攻。

    公孫瓚知道三大野戰軍團的厲害,見兩大軍團主力迅速趕到遼東,便知高句麗兵馬無法取勝,隻能寄希望烏桓王能夠攻入關中。公孫康已經為公孫瓚聚兵兩萬,占據帶方郡屬縣襄平;李移子、何伯當說服長白山賊眾,又得兵三萬,占據帶方郡屬縣文井;兩城招兵賣馬,公孫瓚元氣逐漸恢複。

    行軍途中,但見高句麗聯軍所到之外,屍骨遍野,難民如潮,諸將皆憤憤不平,一路上催軍急進。我引領六萬餘大軍抵達樂浪,關羽此時與馬騰合軍,共有近四萬兵馬,與衛區部八萬兵馬相持,依靠堅城,或攻或守,絲毫不居下風。我引領六萬餘精兵入城,讓軍士先行歇息,急召眾將聚議。

    關羽匯報完軍情,在座諸將張遼、張合、龐德、高順、趙雲、馬騰皆是當世名將,齊起請戰。我讓眾將坐下,道:“我軍兵馬十二萬餘眾,應對高麗八萬兵馬,自然大勝無疑,關鍵在於如何使我軍傷亡減到最低。”

    龐德頗有謀略,道:“如今天氣轉寒,我軍士兵有棉衣禦寒,趁寒夜突襲敵營,必可大勝其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之轉世星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柱墨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柱墨客並收藏穿越三國之轉世星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