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事交接甚是順利,接過樂安郡、城陽郡之後,手中兵馬又得了一萬,加上田楷留下的八千精兵,我手中能夠調動的兵馬達到五萬。
我將新得的一萬八千兵馬打亂,編入各軍,諸將手下兵馬皆有增加。關羽、張飛、太史慈、張合、官亥手下兵力達到八千,其餘兵馬近八千,由裴元紹、廖化統領,主要負責巡視州內各郡。
兵馬操練月餘,兵將間已經熟悉,軍陣亦已成形,我讓裴元紹統領四千兵馬駐守東萊,廖化統領四千兵馬駐守昌邑,關羽統領八千兵馬駐守青州,張合統領八千兵馬駐守樂安,守住諸處戰略重地,又委以田豐重任,讓他居中指揮策應。我統領太史慈、張飛、官亥、周倉、閔柔,以徐庶為軍師,共二萬六千精兵北上,在樂安會齊北海、齊國、濟南國兵馬四千,共計三萬大軍北上。
自我引兵北之後,盧植獨力應對張角、張梁兩路大軍,甚是吃緊,後來官亥部覆滅消息傳來,盧植部士氣高漲,又連續小勝。張角數敗之後,退到河間屯兵,張梁則退迴安國,戰事趨於平穩。
張角聽聞我引重兵已經到達樂陵,不由大吃一驚,急命張梁分兵屯守河間,自引部下南下屯於渤海。張角部隻有六萬兵馬,此時全部南下,張梁部分兵兩萬屯於河間,安國駐軍隻餘下三萬。盧植部下共有精兵四萬,此時得我精兵牽製,壓力大減,應對張梁部已能占得主動。
張角親自引兵前來,足以說明他對我的重視。自我大敗程遠誌部和官亥部以後,張角對我是又恨又怕,此次親領大軍與我交戰,便是存了一舉將我部殲滅的目的。
嶽明聽聞張角大軍行止,飛鴿傳來消息,我迅速召集徐庶、太史慈、張飛、官亥、周倉、閔柔等,道:“我聞張角親統大軍欲到渤海,若其主力進入渤海城內,依托堅城與我軍相持,恐怕破城甚是艱難,我欲以奇兵勝之,想聽聽諸位意見。”
我指著地圖,道:“從河間到渤海,比我部趕到渤海近二十裏,若是我部一路急行軍,必然會早半日趕到渤海。渤海城內隻有數千守軍,我大軍猛攻,恐怕損失必重。我想繞過渤海,在河間至渤海路上設伏。此戰若要成功,一則要求急行軍,我軍士兵經過強化訓練,應當問題不大。二來絕對不能泄露這個消息,渤海守軍沿路必有暗探,如何嚴守這個消息,卻是件難事。”
徐庶道:“此事不難,讓公義統領部下,扮為百姓先行,一路上繞過城鎮,尚途遇到之人全部囚禁便是。再讓北海、齊國、濟南國三郡兵馬虛張聲勢,給人錯覺,此事應該成功。”“既然如此,慈弟立即統兵先行,若是遇到抵抗或者逃跑之人,一律就地處斬,我讓周倉引兵在後接應。”
人馬一路急行,入夜時已距渤海不足三十裏,我讓部隊就地休息,埋鍋做飯。入夜後,人馬悄然繞開渤海城,又行了一個時辰,到達目的地三丘山。
所謂三丘山,實則是三個極大的土丘,丘上林木茂盛,是隱藏兵馬的絕佳地方。一條大路從三個土丘中間穿過。我讓太史慈、官亥各自引領八千兵馬埋伏,自引餘軍在最大的土丘後埋伏。
張角擔心渤海有失,連夜行軍,行到三丘山時,探軍來報,道:“白揚部昨夜在下堂鎮歇息,清晨時開始行軍,預計明日午後便可趕到渤海。”
張角笑道:“都說白揚用兵如神,如果搶到我前麵搶下渤海,我等要奪迴渤海,可要費些心思。我等憑堅城相拒,我軍倍於彼軍,又能攻能守,耗些時日,白揚必敗。”
此時張角主力大都進入埋伏圈,隻聽三聲響箭連續響起,一排排弓箭射來,黃巾前軍頓時折了數百名。張角見有埋伏,連忙下令撤軍。
此時前方突聞幾聲鑼響,一支軍隊現身出來。張角見我部下兵力甚少,又唿喝士兵返身殺敵。正在混亂之時,隻聽兩邊又是幾聲鑼響,兩座山丘後邊射出無數利箭,頃刻間又射翻了千餘士兵。
黃巾軍善打順風戰,一旦失利之時,軍紀不嚴的問題便暴露無遺,眼見三路兵馬擺好陣勢,往前衝擊上來,黃巾軍抵擋了一會,見敵軍戰鬥力甚強,迅速潰敗。
此戰張角大敗,多虧左右死命殺出一條血路,往河間逃去,剩餘士兵約有小半衝出包圍,其餘兵馬見四麵軍陣合圍,全部放下武器投降。
張角此戰大敗,一直逃到河間這才迴過神來,計點兵馬,折了一半有餘,逃迴河間者,不足三萬。張角歎道:“此子神機妙算,吾萬萬不及,大漢氣數未盡,我等舉事過於倉促,成事已難。”
擊敗張角主力,我派太史慈、官亥會和北海等郡兵馬收複渤海。渤海守將季平是張角大弟子,手上不足五千兵馬,見官兵勢大,又聞張角主力大敗,棄城欲要逃歸河間,被太史慈統兵追擊,殺死在城外,手下全部投降。
渤海大勝,我軍陣亡近五千人,命令全軍留在渤海整軍,這次大戰俘獲黃巾軍二萬餘眾,收編精兵一萬五千名,其餘五千餘眾,均派人護送至牟平一帶耕種。
何進在洛陽又聞捷報,不由大喜,連夜進宮麵聖,道:“聖上,護東將軍白揚前日在渤海擊潰張角主力,殺敵萬餘,俘獲二萬餘,收複渤海郡城,張角率領殘部逃迴河間。盧植將軍收複安邦,斬敵五千餘,張梁敗迴安國。”
靈帝聞言道:“天賜白揚於大漢,你發軍報到各軍,讓各軍將領看看白揚的戰績,以青州兵馬三萬擊潰六萬張角主力,他們呢?領著朝廷精銳部隊,整日作戰,也未聽聞什麽大捷。”
何進見靈帝甚是生氣,道:“白將軍精通兵法,不若讓他節製各軍?各軍得白將軍指導,想必也會大捷幾場。”
靈帝道:“白揚已是鎮東將軍、青州刺史,此次又立大功,如何封賞,總不能封為大將軍吧。”
何進道:“要不封其為車騎將軍?如此節製盧植等三路兵馬,亦是順理成章之事。相傳白揚乃星宿轉世,照目前看來,他就是黃巾反賊的克星。給他封些名號倒也沒有什麽,聽說白揚此人甚是奇怪,上次臣派使者前去宣旨,聽說白將軍不願入京為官,而且說隻願做青州刺史,讓使者迴告臣,說無論有多少功勞,隻求封些名號,其他萬萬不受。”
靈帝近來連連聞得捷報,病情轉輕,聞言奇道:“這是為何?”
何進道:“使者亦是如此問他,他說此生便是為大漢平寇,功勞自是欲立欲高,到了最後,就叫功高震主,他說聖上待他極厚,每立一次功勞便封一次官,最後如何封賞?因此他叫使者轉告臣,讓臣轉告皇上,他日後立功,隻要保留青州刺史的名號,求些將軍名號即可。”
靈帝笑道:“白揚倒是有趣,別人整日想如何升官,他倒是想著如何不升官。既然如此,這次就封他為衛將軍吧。”
此時張角河間駐軍四萬餘,張梁安國駐軍二萬餘,麵對我部四萬兵馬,盧植部四萬兵馬,無論從兵力還是戰鬥力來看,張角部明顯處於劣勢。
我整兵完畢,留下太史慈領兵一萬駐守渤海,自引大軍三萬西行,與盧植合軍,全力攻打安國。張梁部隻有二萬餘兵馬,連敗之下,士氣大落,見我與盧植兵勢強盛,不敢接戰,派人飛馬去河間求援。
張角聞訊,大吃一驚,知道張梁部無論是否出戰,必敗無疑,讓人通知張梁引兵火速東上會合,然後再做計較。張梁聞聽張角心意,趁夜統兵東上,卻被斥候發現。
我與盧植各領本部,尾隨追殺,在安國東十裏處追上張梁部,張梁見勢不妙,引領騎兵東逃,我讓盧植引領本部往東追擊,自引餘軍截下步軍。
張梁部騎兵不足三千,步卒共兩萬餘,如今被我精兵包圍,四麵衝突不出,不得不投降。盧植部騎兵甚多,一路追殺。張梁損兵折將,逃歸河間者不足三十人。
我讓盧植部在河間城外紮營,自領大軍駐紮於安國,收編二萬餘降卒,又收編一萬五千餘眾。青州兵馬到冀州之初為三萬兵馬,曆經數戰,損折八千餘,後來收編降卒三萬餘,兵馬升至五萬餘兵馬。
月餘,我統兵東下,準備與盧植合兵,一舉滅掉張角、張梁。不料張角、張梁聞聽我部大軍開拔,命令大軍攜帶錢糧,出城與盧植相戰。
我將新得的一萬八千兵馬打亂,編入各軍,諸將手下兵馬皆有增加。關羽、張飛、太史慈、張合、官亥手下兵力達到八千,其餘兵馬近八千,由裴元紹、廖化統領,主要負責巡視州內各郡。
兵馬操練月餘,兵將間已經熟悉,軍陣亦已成形,我讓裴元紹統領四千兵馬駐守東萊,廖化統領四千兵馬駐守昌邑,關羽統領八千兵馬駐守青州,張合統領八千兵馬駐守樂安,守住諸處戰略重地,又委以田豐重任,讓他居中指揮策應。我統領太史慈、張飛、官亥、周倉、閔柔,以徐庶為軍師,共二萬六千精兵北上,在樂安會齊北海、齊國、濟南國兵馬四千,共計三萬大軍北上。
自我引兵北之後,盧植獨力應對張角、張梁兩路大軍,甚是吃緊,後來官亥部覆滅消息傳來,盧植部士氣高漲,又連續小勝。張角數敗之後,退到河間屯兵,張梁則退迴安國,戰事趨於平穩。
張角聽聞我引重兵已經到達樂陵,不由大吃一驚,急命張梁分兵屯守河間,自引部下南下屯於渤海。張角部隻有六萬兵馬,此時全部南下,張梁部分兵兩萬屯於河間,安國駐軍隻餘下三萬。盧植部下共有精兵四萬,此時得我精兵牽製,壓力大減,應對張梁部已能占得主動。
張角親自引兵前來,足以說明他對我的重視。自我大敗程遠誌部和官亥部以後,張角對我是又恨又怕,此次親領大軍與我交戰,便是存了一舉將我部殲滅的目的。
嶽明聽聞張角大軍行止,飛鴿傳來消息,我迅速召集徐庶、太史慈、張飛、官亥、周倉、閔柔等,道:“我聞張角親統大軍欲到渤海,若其主力進入渤海城內,依托堅城與我軍相持,恐怕破城甚是艱難,我欲以奇兵勝之,想聽聽諸位意見。”
我指著地圖,道:“從河間到渤海,比我部趕到渤海近二十裏,若是我部一路急行軍,必然會早半日趕到渤海。渤海城內隻有數千守軍,我大軍猛攻,恐怕損失必重。我想繞過渤海,在河間至渤海路上設伏。此戰若要成功,一則要求急行軍,我軍士兵經過強化訓練,應當問題不大。二來絕對不能泄露這個消息,渤海守軍沿路必有暗探,如何嚴守這個消息,卻是件難事。”
徐庶道:“此事不難,讓公義統領部下,扮為百姓先行,一路上繞過城鎮,尚途遇到之人全部囚禁便是。再讓北海、齊國、濟南國三郡兵馬虛張聲勢,給人錯覺,此事應該成功。”“既然如此,慈弟立即統兵先行,若是遇到抵抗或者逃跑之人,一律就地處斬,我讓周倉引兵在後接應。”
人馬一路急行,入夜時已距渤海不足三十裏,我讓部隊就地休息,埋鍋做飯。入夜後,人馬悄然繞開渤海城,又行了一個時辰,到達目的地三丘山。
所謂三丘山,實則是三個極大的土丘,丘上林木茂盛,是隱藏兵馬的絕佳地方。一條大路從三個土丘中間穿過。我讓太史慈、官亥各自引領八千兵馬埋伏,自引餘軍在最大的土丘後埋伏。
張角擔心渤海有失,連夜行軍,行到三丘山時,探軍來報,道:“白揚部昨夜在下堂鎮歇息,清晨時開始行軍,預計明日午後便可趕到渤海。”
張角笑道:“都說白揚用兵如神,如果搶到我前麵搶下渤海,我等要奪迴渤海,可要費些心思。我等憑堅城相拒,我軍倍於彼軍,又能攻能守,耗些時日,白揚必敗。”
此時張角主力大都進入埋伏圈,隻聽三聲響箭連續響起,一排排弓箭射來,黃巾前軍頓時折了數百名。張角見有埋伏,連忙下令撤軍。
此時前方突聞幾聲鑼響,一支軍隊現身出來。張角見我部下兵力甚少,又唿喝士兵返身殺敵。正在混亂之時,隻聽兩邊又是幾聲鑼響,兩座山丘後邊射出無數利箭,頃刻間又射翻了千餘士兵。
黃巾軍善打順風戰,一旦失利之時,軍紀不嚴的問題便暴露無遺,眼見三路兵馬擺好陣勢,往前衝擊上來,黃巾軍抵擋了一會,見敵軍戰鬥力甚強,迅速潰敗。
此戰張角大敗,多虧左右死命殺出一條血路,往河間逃去,剩餘士兵約有小半衝出包圍,其餘兵馬見四麵軍陣合圍,全部放下武器投降。
張角此戰大敗,一直逃到河間這才迴過神來,計點兵馬,折了一半有餘,逃迴河間者,不足三萬。張角歎道:“此子神機妙算,吾萬萬不及,大漢氣數未盡,我等舉事過於倉促,成事已難。”
擊敗張角主力,我派太史慈、官亥會和北海等郡兵馬收複渤海。渤海守將季平是張角大弟子,手上不足五千兵馬,見官兵勢大,又聞張角主力大敗,棄城欲要逃歸河間,被太史慈統兵追擊,殺死在城外,手下全部投降。
渤海大勝,我軍陣亡近五千人,命令全軍留在渤海整軍,這次大戰俘獲黃巾軍二萬餘眾,收編精兵一萬五千名,其餘五千餘眾,均派人護送至牟平一帶耕種。
何進在洛陽又聞捷報,不由大喜,連夜進宮麵聖,道:“聖上,護東將軍白揚前日在渤海擊潰張角主力,殺敵萬餘,俘獲二萬餘,收複渤海郡城,張角率領殘部逃迴河間。盧植將軍收複安邦,斬敵五千餘,張梁敗迴安國。”
靈帝聞言道:“天賜白揚於大漢,你發軍報到各軍,讓各軍將領看看白揚的戰績,以青州兵馬三萬擊潰六萬張角主力,他們呢?領著朝廷精銳部隊,整日作戰,也未聽聞什麽大捷。”
何進見靈帝甚是生氣,道:“白將軍精通兵法,不若讓他節製各軍?各軍得白將軍指導,想必也會大捷幾場。”
靈帝道:“白揚已是鎮東將軍、青州刺史,此次又立大功,如何封賞,總不能封為大將軍吧。”
何進道:“要不封其為車騎將軍?如此節製盧植等三路兵馬,亦是順理成章之事。相傳白揚乃星宿轉世,照目前看來,他就是黃巾反賊的克星。給他封些名號倒也沒有什麽,聽說白揚此人甚是奇怪,上次臣派使者前去宣旨,聽說白將軍不願入京為官,而且說隻願做青州刺史,讓使者迴告臣,說無論有多少功勞,隻求封些名號,其他萬萬不受。”
靈帝近來連連聞得捷報,病情轉輕,聞言奇道:“這是為何?”
何進道:“使者亦是如此問他,他說此生便是為大漢平寇,功勞自是欲立欲高,到了最後,就叫功高震主,他說聖上待他極厚,每立一次功勞便封一次官,最後如何封賞?因此他叫使者轉告臣,讓臣轉告皇上,他日後立功,隻要保留青州刺史的名號,求些將軍名號即可。”
靈帝笑道:“白揚倒是有趣,別人整日想如何升官,他倒是想著如何不升官。既然如此,這次就封他為衛將軍吧。”
此時張角河間駐軍四萬餘,張梁安國駐軍二萬餘,麵對我部四萬兵馬,盧植部四萬兵馬,無論從兵力還是戰鬥力來看,張角部明顯處於劣勢。
我整兵完畢,留下太史慈領兵一萬駐守渤海,自引大軍三萬西行,與盧植合軍,全力攻打安國。張梁部隻有二萬餘兵馬,連敗之下,士氣大落,見我與盧植兵勢強盛,不敢接戰,派人飛馬去河間求援。
張角聞訊,大吃一驚,知道張梁部無論是否出戰,必敗無疑,讓人通知張梁引兵火速東上會合,然後再做計較。張梁聞聽張角心意,趁夜統兵東上,卻被斥候發現。
我與盧植各領本部,尾隨追殺,在安國東十裏處追上張梁部,張梁見勢不妙,引領騎兵東逃,我讓盧植引領本部往東追擊,自引餘軍截下步軍。
張梁部騎兵不足三千,步卒共兩萬餘,如今被我精兵包圍,四麵衝突不出,不得不投降。盧植部騎兵甚多,一路追殺。張梁損兵折將,逃歸河間者不足三十人。
我讓盧植部在河間城外紮營,自領大軍駐紮於安國,收編二萬餘降卒,又收編一萬五千餘眾。青州兵馬到冀州之初為三萬兵馬,曆經數戰,損折八千餘,後來收編降卒三萬餘,兵馬升至五萬餘兵馬。
月餘,我統兵東下,準備與盧植合兵,一舉滅掉張角、張梁。不料張角、張梁聞聽我部大軍開拔,命令大軍攜帶錢糧,出城與盧植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