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能夠看到河間北城門,路上行人頗多,一行五人不願在人前張揚,勒馬緩行,正好聽到路人議論:“田禦史年紀輕輕,怎會辭官迴家?”一位年輕人道:“聽說他性情剛直,得罪了當朝權貴,若不及早辭官,恐怕不能全身而歸。”
我心中一動,暗想田禦史是何人?河間有此人物?當下勒馬問答話之人,道:“請問這位公子,閣下剛才所言那位田禦史可是河間人?”
此人夥伴拉了他一把,示意快快趕路,免得話多有失,此人卻不以為然,朗聲答道:“田元皓才華出眾,隻是性情剛直,我雖與其不識,但是早聞此人大名,今仗義言之,又拒何罪。”
一席話讓我對此人刮目相看,當即跳下馬來,向此人行了一禮道:“閣下出口成章,必是讀書之人,請教尊姓大名?”
此人夥伴麵露憂色,上前扯住此人的衣袖道:“禍從口出,快走吧。”
此人毫無懼意,反道:“若是此番話都能招災,天下又有何可言之事。”又轉向我,施了一禮,道:“在下姓簡名雍字憲和,琢郡人士,赴徐州處理事務欲歸鄉裏。”
簡雍?簡雍可是三國著名的說客。我細細打量簡雍一番,見他年約二十四五,中等身材,長相清秀,顯得甚是文弱。張飛跳下馬來,俯我耳邊說道:“簡憲和口齒伶俐,算得上為涿州的名人,我雖與彼不識,但聞其大名久矣。”
我望了張飛一眼,他的魯莽之氣近日改變不少,或許我與關羽的行事風格對他影響甚大。我拍拍張飛的肩膀,道:“翼德近日沉穩多了,日後必是獨當一麵的將才。”現代知識讓我明白,一個人才的培養,讚賞遠比批評有效得多。
我走向前去,對簡雍說道:“憲和為讀書之人,為何不選擇出仕?”
我剛才與張飛嘀咕幾句話,沒有馬上與簡雍搭話,讓簡雍甚是不悅,他整了整衣袖,道:“在下尚要趕路,就此告辭。”他麵露不悅之色,不願和我繼續交談下去。
“大人問話,你沒有聽見嗎?”張飛性情急燥,雖有進步,但非一日之功可以改變,見簡雍如此,不由有些怒意。
簡雍怒視張飛一眼,拂袖欲去,我止住張飛,笑道:“憲和性情中人,翼德莫要無禮。”我轉身對簡雍說道:“張翼德與你同鄉,性情急燥,憲和莫怪。”
簡雍聞言止步,看了張飛一眼,臉露恍然之色,道:“莫非這位壯士是張飛張翼德?翼德雖是性急,但好打不平,是位好漢,在下失禮了。”
簡雍口才了得,幾句話讓張飛非常受用,臉色頓時轉好。簡雍又問道:“翼德為何南行?”
張飛心態轉好,又見簡雍彬彬有禮,語氣平和地答道:“欲隨主公就任,從此地經過。”
簡雍望了我一眼,臉顯訝然之色,顯然他對張飛臣服我甚是吃驚,道:“不知這位是……”
張飛答道:“這位是東萊郡守白文曲大人。”
簡雍聞言,臉上驚容更盛,上前行禮道:“簡雍見過大人。大人名揚天下,今日相見,足慰三生。”
我還了一禮,道:“憲和若無急事,不如迴城中客棧一敘如何?”
簡雍略顯遲疑,不過還是向同伴交待一下,囑其先行,準備隨我入城。簡雍無馬,離城亦近,一行人步行,我問道:“憲和近日見過田元皓?”
簡雍道:“田禦史剛剛入城不久,想必是歸鄉路經此地。”
田豐田元皓是钜鹿人,在三國曆史中著墨較多,是袁紹部下著名謀士,為人剛直,後因剛而犯上被袁紹監禁。此時尚是東漢末年,田豐遷侍禦史後,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恰在此時路經河間。
我初任郡守,手下武將甚眾,關羽、太史慈、張飛均可獨當一麵,周倉、裴元紹、廖化等亦有上將之才,可是缺少謀士。若是獨身行走江湖,以我的才能見識足以應付,如今可要掌一郡之事,若無才能出眾的文人相助,日常郡務亦會讓我焦頭爛額。若是能夠說服田豐和簡雍相助,未來必會輕鬆許多。從目前情況來看,簡雍尚是白身,請其出仕,難度較小,但是田豐是禦史身份歸隱,如何說服其相助,這可是件難事。
簡雍是個機敏之人,見我仔細詢問他的詳情,知道我有招納之心,對我甚是恭敬。將近城門時,簡雍歸附之心漸明,我道:“想請憲和隨我左右,不知意下如何?”
簡雍不理過往行人,納頭便拜,道:“簡雍誓死追隨主公左右。”
我上前扶起簡雍,道:“得憲和相助,吾之大幸也。”
入城後,先投客棧安頓,又讓關羽打探田豐落腳處。關羽行事機敏,效率極快,很快前來迴稟,道:“田禦史一行在悅豐客棧。”
河間甚是繁華,人口眾多,商鋪林立,雖然與洛陽無法相比,卻是北方一處重鎮。悅豐客棧規模不是很大,價錢比我居住的豐客居便宜不少,想必田豐為官甚是清廉。
簡雍需要迴鄉告代一下,約好兩個月後趕到東萊,我寫了一個名單,讓他在路上留意這些人的下落,想法將其請到東萊。這個名單是我記憶裏的部分文臣武將,網羅人才是立於亂世的基本條件。臨行前又送給簡雍一千兩銀票,叮囑他盡量接家人一同到東萊。
田豐接到名刺,親自出門迎接我和閔柔到房內。前些時日洛陽麵聖,田豐也在殿中,不過官職甚小,我沒有留意到。田豐年約三十,身材修長,留有胡須,顯得甚是穩重。
我仔細觀察田豐的同時,他亦在仔細觀察我。寒暄完畢,田豐道:“文曲赴東萊上任,不應經過河間吧。”
我笑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今天下雖然太平,但是賦稅甚重,若遇災年,恐會生亂。吾繞路前去涿郡,請出一位將才,今日經過河間,聞路人提及田禦史途經此地,因此前來拜會。”
“宦官當道,焉能不亂。文曲以為呢?”田豐對宦官甚是厭惡,此次辭官亦大半因為這個緣故,他聽說我與封胥關係甚是緊密,話語裏隱含譏諷之意。
“宦官敗國,曆來已久,在下之所以求放外官,也是感覺京城非久居之地,不如到地方清靜。”我沒理會田豐的話外之意,據實評論道。
“如此說來,文曲亦知宦官禍國,為何又與封胥結交?”田豐話峰犀利,直言他對我的不滿。
“為官之道,不外於忠君愛民,宦官得勢,其根源為何?禦史自是明白得很,以你我之力不能改變現狀。如果沒有封胥相助,我如何能求得一郡之地,若無這郡守之職,空有治國良策而不能用,非我所願。”我從容答道。
“文曲名揚天下,與封胥結交,不怕名聲受損嗎?”田豐不買帳,依然不依不僥。
我苦笑一聲,道:“名聲雖然重要,亦是虛名。若是造福一方,比賦閑在家不是更好嗎?如今宮中有宦官一黨,朝中分何氏、袁氏兩係,禦史性情剛直,自然處處受擠。我飽讀經書,心情高傲,若不能暫時低頭,又如何實現我報國之誌。敷衍封胥,隻是權宜之計。此與我報國之誌相比,隻是小節。合郡百姓若因此受益,小節受虧又如何?”
田豐低首沉吟一會,道:“文曲此次前來,欲我相助否?”
田豐聰明絕頂,見我一再強調報國之誌,早猜出我的心意。我聞言笑道:“禦史才華出眾,可惜朝廷不能用,東萊雖是一郡,亦有萬千大漢子民,確想請禦史相助之意。”
田豐道:“此次辭官,已經傷心,出仕一事,恐怕要讓失望了。”
“明歲天災將到,百姓將流離失所,若有人振臂一唿,大亂即生。亂世之中,元皓能自保乎?吾掌東萊一郡,又掌一州軍事,保得一州平安,接納四方流民,不僅為國家計,亦為大漢子民計。元皓才華出眾而隱居鄉裏,吾甚覺不妥。”
田豐麵色數變,看來我的說詞讓他的心態發生變化。待我說完,田豐道:“明歲將有天災?將生民變?”
我點了點頭,道:“若為大事,必識地理、知天文,明歲災年不可避免。聖上寵愛張讓等人,或被隱瞞視聽,下情不能上達。朝中賢明之輩漸去,或有一二賢者,可惜位卑言輕,不足以影響大局。吾之所以求取外官,欲打造一方淨土,保留大漢元氣,此折小節而全大義也。”
田豐聞言動容,起身施禮道:“久聞文曲大才,今日得以聆聽高論,讓人敬服。若天災人禍不遠,在下願跟隨左右,稍盡微薄之力。”
我心中一動,暗想田禦史是何人?河間有此人物?當下勒馬問答話之人,道:“請問這位公子,閣下剛才所言那位田禦史可是河間人?”
此人夥伴拉了他一把,示意快快趕路,免得話多有失,此人卻不以為然,朗聲答道:“田元皓才華出眾,隻是性情剛直,我雖與其不識,但是早聞此人大名,今仗義言之,又拒何罪。”
一席話讓我對此人刮目相看,當即跳下馬來,向此人行了一禮道:“閣下出口成章,必是讀書之人,請教尊姓大名?”
此人夥伴麵露憂色,上前扯住此人的衣袖道:“禍從口出,快走吧。”
此人毫無懼意,反道:“若是此番話都能招災,天下又有何可言之事。”又轉向我,施了一禮,道:“在下姓簡名雍字憲和,琢郡人士,赴徐州處理事務欲歸鄉裏。”
簡雍?簡雍可是三國著名的說客。我細細打量簡雍一番,見他年約二十四五,中等身材,長相清秀,顯得甚是文弱。張飛跳下馬來,俯我耳邊說道:“簡憲和口齒伶俐,算得上為涿州的名人,我雖與彼不識,但聞其大名久矣。”
我望了張飛一眼,他的魯莽之氣近日改變不少,或許我與關羽的行事風格對他影響甚大。我拍拍張飛的肩膀,道:“翼德近日沉穩多了,日後必是獨當一麵的將才。”現代知識讓我明白,一個人才的培養,讚賞遠比批評有效得多。
我走向前去,對簡雍說道:“憲和為讀書之人,為何不選擇出仕?”
我剛才與張飛嘀咕幾句話,沒有馬上與簡雍搭話,讓簡雍甚是不悅,他整了整衣袖,道:“在下尚要趕路,就此告辭。”他麵露不悅之色,不願和我繼續交談下去。
“大人問話,你沒有聽見嗎?”張飛性情急燥,雖有進步,但非一日之功可以改變,見簡雍如此,不由有些怒意。
簡雍怒視張飛一眼,拂袖欲去,我止住張飛,笑道:“憲和性情中人,翼德莫要無禮。”我轉身對簡雍說道:“張翼德與你同鄉,性情急燥,憲和莫怪。”
簡雍聞言止步,看了張飛一眼,臉露恍然之色,道:“莫非這位壯士是張飛張翼德?翼德雖是性急,但好打不平,是位好漢,在下失禮了。”
簡雍口才了得,幾句話讓張飛非常受用,臉色頓時轉好。簡雍又問道:“翼德為何南行?”
張飛心態轉好,又見簡雍彬彬有禮,語氣平和地答道:“欲隨主公就任,從此地經過。”
簡雍望了我一眼,臉顯訝然之色,顯然他對張飛臣服我甚是吃驚,道:“不知這位是……”
張飛答道:“這位是東萊郡守白文曲大人。”
簡雍聞言,臉上驚容更盛,上前行禮道:“簡雍見過大人。大人名揚天下,今日相見,足慰三生。”
我還了一禮,道:“憲和若無急事,不如迴城中客棧一敘如何?”
簡雍略顯遲疑,不過還是向同伴交待一下,囑其先行,準備隨我入城。簡雍無馬,離城亦近,一行人步行,我問道:“憲和近日見過田元皓?”
簡雍道:“田禦史剛剛入城不久,想必是歸鄉路經此地。”
田豐田元皓是钜鹿人,在三國曆史中著墨較多,是袁紹部下著名謀士,為人剛直,後因剛而犯上被袁紹監禁。此時尚是東漢末年,田豐遷侍禦史後,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恰在此時路經河間。
我初任郡守,手下武將甚眾,關羽、太史慈、張飛均可獨當一麵,周倉、裴元紹、廖化等亦有上將之才,可是缺少謀士。若是獨身行走江湖,以我的才能見識足以應付,如今可要掌一郡之事,若無才能出眾的文人相助,日常郡務亦會讓我焦頭爛額。若是能夠說服田豐和簡雍相助,未來必會輕鬆許多。從目前情況來看,簡雍尚是白身,請其出仕,難度較小,但是田豐是禦史身份歸隱,如何說服其相助,這可是件難事。
簡雍是個機敏之人,見我仔細詢問他的詳情,知道我有招納之心,對我甚是恭敬。將近城門時,簡雍歸附之心漸明,我道:“想請憲和隨我左右,不知意下如何?”
簡雍不理過往行人,納頭便拜,道:“簡雍誓死追隨主公左右。”
我上前扶起簡雍,道:“得憲和相助,吾之大幸也。”
入城後,先投客棧安頓,又讓關羽打探田豐落腳處。關羽行事機敏,效率極快,很快前來迴稟,道:“田禦史一行在悅豐客棧。”
河間甚是繁華,人口眾多,商鋪林立,雖然與洛陽無法相比,卻是北方一處重鎮。悅豐客棧規模不是很大,價錢比我居住的豐客居便宜不少,想必田豐為官甚是清廉。
簡雍需要迴鄉告代一下,約好兩個月後趕到東萊,我寫了一個名單,讓他在路上留意這些人的下落,想法將其請到東萊。這個名單是我記憶裏的部分文臣武將,網羅人才是立於亂世的基本條件。臨行前又送給簡雍一千兩銀票,叮囑他盡量接家人一同到東萊。
田豐接到名刺,親自出門迎接我和閔柔到房內。前些時日洛陽麵聖,田豐也在殿中,不過官職甚小,我沒有留意到。田豐年約三十,身材修長,留有胡須,顯得甚是穩重。
我仔細觀察田豐的同時,他亦在仔細觀察我。寒暄完畢,田豐道:“文曲赴東萊上任,不應經過河間吧。”
我笑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今天下雖然太平,但是賦稅甚重,若遇災年,恐會生亂。吾繞路前去涿郡,請出一位將才,今日經過河間,聞路人提及田禦史途經此地,因此前來拜會。”
“宦官當道,焉能不亂。文曲以為呢?”田豐對宦官甚是厭惡,此次辭官亦大半因為這個緣故,他聽說我與封胥關係甚是緊密,話語裏隱含譏諷之意。
“宦官敗國,曆來已久,在下之所以求放外官,也是感覺京城非久居之地,不如到地方清靜。”我沒理會田豐的話外之意,據實評論道。
“如此說來,文曲亦知宦官禍國,為何又與封胥結交?”田豐話峰犀利,直言他對我的不滿。
“為官之道,不外於忠君愛民,宦官得勢,其根源為何?禦史自是明白得很,以你我之力不能改變現狀。如果沒有封胥相助,我如何能求得一郡之地,若無這郡守之職,空有治國良策而不能用,非我所願。”我從容答道。
“文曲名揚天下,與封胥結交,不怕名聲受損嗎?”田豐不買帳,依然不依不僥。
我苦笑一聲,道:“名聲雖然重要,亦是虛名。若是造福一方,比賦閑在家不是更好嗎?如今宮中有宦官一黨,朝中分何氏、袁氏兩係,禦史性情剛直,自然處處受擠。我飽讀經書,心情高傲,若不能暫時低頭,又如何實現我報國之誌。敷衍封胥,隻是權宜之計。此與我報國之誌相比,隻是小節。合郡百姓若因此受益,小節受虧又如何?”
田豐低首沉吟一會,道:“文曲此次前來,欲我相助否?”
田豐聰明絕頂,見我一再強調報國之誌,早猜出我的心意。我聞言笑道:“禦史才華出眾,可惜朝廷不能用,東萊雖是一郡,亦有萬千大漢子民,確想請禦史相助之意。”
田豐道:“此次辭官,已經傷心,出仕一事,恐怕要讓失望了。”
“明歲天災將到,百姓將流離失所,若有人振臂一唿,大亂即生。亂世之中,元皓能自保乎?吾掌東萊一郡,又掌一州軍事,保得一州平安,接納四方流民,不僅為國家計,亦為大漢子民計。元皓才華出眾而隱居鄉裏,吾甚覺不妥。”
田豐麵色數變,看來我的說詞讓他的心態發生變化。待我說完,田豐道:“明歲將有天災?將生民變?”
我點了點頭,道:“若為大事,必識地理、知天文,明歲災年不可避免。聖上寵愛張讓等人,或被隱瞞視聽,下情不能上達。朝中賢明之輩漸去,或有一二賢者,可惜位卑言輕,不足以影響大局。吾之所以求取外官,欲打造一方淨土,保留大漢元氣,此折小節而全大義也。”
田豐聞言動容,起身施禮道:“久聞文曲大才,今日得以聆聽高論,讓人敬服。若天災人禍不遠,在下願跟隨左右,稍盡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