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煖就是上次陶邑之戰時,率領兩千騎軍追擊秦軍的將領。當時無忌在陶邑南城遠望,對龐煖的騎戰之法大為驚歎,認為龐煖已是將輕騎兵的戰鬥力發揮到了極致。
在戰鬥結束之後,無忌打聽到,這個龐煖並不是魏國的官僚或者將領,而是白身遊士一個,隻是因為被孟嚐君舉薦,才臨時客串騎兵校尉一職。
一個臨時客串的騎兵尉,竟然將兩千陌生的兵將指揮得如臂使指,宛若一人,這著實讓無忌心癢難耐。
無忌府中人才不多,須賈、範雎都屬縱橫策士,兩人或許也有理政治民的才敢,但用來領軍打仗,那是大大的不足。
所以,無忌很早就想著把龐煖收入麾下。
後來,在白氏的多方打聽之下,無忌才知道龐煖乃是昔日的魏國名將龐涓的曾孫,曾經在趙國為武靈王效力,在沙丘之亂後又迴到了祖居的魏國。雖然迴到魏國,但龐煖也不常居大梁,據說是由於經常跟著他的老師鶡冠子去列國遊學的緣故。
既然他尚屬“遊士”之列,就成了無忌拉攏的對象。
兩個月前,無忌剛剛禁足期滿,就來找龐煖了。
龐煖並未在大梁城外結廬而居,而是在城西有一處小小的宅院。
無忌第一次去的時候,吃了一個閉門羹。
當時龐煖府邸的大門緊閉著,無忌讓阿大拍門拍了很久,才出來一個書童,從門縫裏探出個小腦袋,警惕地望著無忌。
無忌自報家門,說求見龐煖先生,那書童哐當一聲又把門闔上了。
過了一會兒,他又開了門說:
“先生去楚國了,不在。”
——他顯然在說謊,若是龐煖果真不在大梁,那這個書童也不用中途把門關上,直接告訴他“先生不在”就夠了。
事實是,龐煖不願見他。
無忌雖然看得出來,但還是忍住了心中的不喜,將禮物放下之後,告辭離去。
之後,無忌也曾找須賈和範雎討論,為何龐煖拒絕見他,得出的結論是龐煖不願意卷入魏國朝堂上的權力鬥爭。
在那之後過了半個月,無忌被封為信陵君後,第二次造訪龐煖。
這一次,龐煖為他打開了門,在院子裏和無忌麵對麵說了會兒話。
龐煖先問:“信陵君之誌何如?”
問我的誌向?
無忌挑了挑眉毛,這真是一個難以迴答的問題。說得小了,隻怕這龐煖看不起自己,說得多了,又容易被認為是誌大才疏。
想起龐煖在陶邑之戰時是被孟嚐君推薦提拔,無忌猜測他或許對孟嚐君、平原君這樣廣招門客、愛惜羽翼的貴族有些好感,於是很快就答道:
“有孟嚐君、平原君珠玉在前,我之誌向,便是以公子之身,廣募門客,為國之肱骨。”
無忌的意思是要向孟嚐君、平原君學習,襄助國君,成為魏王的肱骨之臣。
不料龐煖隻是搖頭:“非也,信陵君又何必欺瞞老夫?”
無忌心裏一驚,沒想到龐煖直接看出他在撒謊。表麵上,無忌不動聲色,隻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道:“先生見諒,非是無忌故意隱瞞,實在是此處人多耳雜,怕有些話,被人聽了去。”
龐煖點點頭道:“這倒也是,都退下去。”
服侍龐煖日常起居的,僅有一個老仆,一個書童。想到龐煖身為魏國上將軍龐涓之後,在龐涓死後,龐氏也漸漸衰落,終於到今天這般光景,無忌也是心生感慨。
見龐煖的仆人和書童都離得遠了,無忌才道:
“我效管仲、吳起故事,出將入相,在魏國變法革新,打造能征善戰之師,致魏之中興。若能天遂人願,必複文侯之霸業,武侯之威權,執諸侯之牛耳。倘若有望在這戰國七雄之中,討滅其一,盡吞其國而為魏郡縣,待到知命之年,把酒當歌,亦足慰平生。”
龐煖聽了之後,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然後站起身道:
“信陵君此誌可嘉,請迴吧。”
見對方下了逐客令,無忌的心裏稍微有些懊惱,但更多的卻是疑惑。
自己誌在天下,這是理所當然,隻不過他的理所當然,若是告訴世人的話,世人多半會以為他瘋瘋癲癲。
無忌方才所言的“中興魏國”之誌,對很多人來說已經無法想象,不可謂不遠大。
但龐煖似乎對“中興魏國”並不感冒?這是因為他有更遠大的野心,還是說有洞察人心的睿智,看出來無忌並未將自己的誌向全然托出?
但不論龐煖是怎麽想的,無忌的第二次拜訪,也到此為止了。
在那以後,魏無忌拒絕尚韓國公主的事不知怎麽地從宮中傳了出來。再加上之前孟嚐君讓人刻意漏出的“與信陵君私會於洞香春”一事,讓魏國的權貴、尤其是宗室方麵看待無忌的眼光一下子變得複雜了。
龐煖最近一次整理有關魏無忌的情報時,已經打聽到無忌想要前往信陵經營領地。
他沒有想到的是,無忌竟然在兩次受挫後,第三次前來拜訪自己。
這一次,龐煖出乎預料地沒擺什麽架子,也沒有故作高深,而是恭恭敬敬地迎接無忌,這讓無忌很是不明覺厲。
實際上,無忌在看清了自己已經四麵楚歌,把一手好牌打爛的現狀之後,對於招攬龐煖一事,也並沒有過高的期望。
這次他過來,也沒有準備多少華麗的說辭和論辯,隻是對龐煖道:
“無忌欲往信陵,守魏國之南疆。麾下有驃騎三千,但缺一良將,先生可願教我?”
龐煖曰:“善。”
無忌再一次驚訝了,他怎麽也沒想到,龐煖竟然一口答應。
雖然答應了,但龐煖很快有提出了條件:
“我與老師有過約定,三年後將隨他前往雲夢勘探遊學,所以我做你的門客,最多三年。”
對此,無忌當然是一口答應。
龐煖的老師據說是隱士鶡冠子,那也是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對於無忌來說,能得到龐煖三年的效力,已經是大出所料的驚喜了。
當天午後,龐煖就收拾好了行禮,帶著老仆人和書童搬到了信陵君府。
無忌為得龐煖,前後三次屈尊拜訪一事,在白馥美和範雎的刻意運作之下,也很快以“三顧茅廬”的高度概括,成為信陵君愛惜人才的事跡,在之後很久的一段時間裏,被傳為佳話。
但無忌心中的疑惑,仍然遲遲未能解開。
那就是,為何龐煖一改先時的倨傲,竟然在無忌第三次拜訪之際,答應為自己效力呢?
難道就像表麵上說的那樣,被“信陵君求賢若渴之心感動”?
真相絕非如此。
在戰鬥結束之後,無忌打聽到,這個龐煖並不是魏國的官僚或者將領,而是白身遊士一個,隻是因為被孟嚐君舉薦,才臨時客串騎兵校尉一職。
一個臨時客串的騎兵尉,竟然將兩千陌生的兵將指揮得如臂使指,宛若一人,這著實讓無忌心癢難耐。
無忌府中人才不多,須賈、範雎都屬縱橫策士,兩人或許也有理政治民的才敢,但用來領軍打仗,那是大大的不足。
所以,無忌很早就想著把龐煖收入麾下。
後來,在白氏的多方打聽之下,無忌才知道龐煖乃是昔日的魏國名將龐涓的曾孫,曾經在趙國為武靈王效力,在沙丘之亂後又迴到了祖居的魏國。雖然迴到魏國,但龐煖也不常居大梁,據說是由於經常跟著他的老師鶡冠子去列國遊學的緣故。
既然他尚屬“遊士”之列,就成了無忌拉攏的對象。
兩個月前,無忌剛剛禁足期滿,就來找龐煖了。
龐煖並未在大梁城外結廬而居,而是在城西有一處小小的宅院。
無忌第一次去的時候,吃了一個閉門羹。
當時龐煖府邸的大門緊閉著,無忌讓阿大拍門拍了很久,才出來一個書童,從門縫裏探出個小腦袋,警惕地望著無忌。
無忌自報家門,說求見龐煖先生,那書童哐當一聲又把門闔上了。
過了一會兒,他又開了門說:
“先生去楚國了,不在。”
——他顯然在說謊,若是龐煖果真不在大梁,那這個書童也不用中途把門關上,直接告訴他“先生不在”就夠了。
事實是,龐煖不願見他。
無忌雖然看得出來,但還是忍住了心中的不喜,將禮物放下之後,告辭離去。
之後,無忌也曾找須賈和範雎討論,為何龐煖拒絕見他,得出的結論是龐煖不願意卷入魏國朝堂上的權力鬥爭。
在那之後過了半個月,無忌被封為信陵君後,第二次造訪龐煖。
這一次,龐煖為他打開了門,在院子裏和無忌麵對麵說了會兒話。
龐煖先問:“信陵君之誌何如?”
問我的誌向?
無忌挑了挑眉毛,這真是一個難以迴答的問題。說得小了,隻怕這龐煖看不起自己,說得多了,又容易被認為是誌大才疏。
想起龐煖在陶邑之戰時是被孟嚐君推薦提拔,無忌猜測他或許對孟嚐君、平原君這樣廣招門客、愛惜羽翼的貴族有些好感,於是很快就答道:
“有孟嚐君、平原君珠玉在前,我之誌向,便是以公子之身,廣募門客,為國之肱骨。”
無忌的意思是要向孟嚐君、平原君學習,襄助國君,成為魏王的肱骨之臣。
不料龐煖隻是搖頭:“非也,信陵君又何必欺瞞老夫?”
無忌心裏一驚,沒想到龐煖直接看出他在撒謊。表麵上,無忌不動聲色,隻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道:“先生見諒,非是無忌故意隱瞞,實在是此處人多耳雜,怕有些話,被人聽了去。”
龐煖點點頭道:“這倒也是,都退下去。”
服侍龐煖日常起居的,僅有一個老仆,一個書童。想到龐煖身為魏國上將軍龐涓之後,在龐涓死後,龐氏也漸漸衰落,終於到今天這般光景,無忌也是心生感慨。
見龐煖的仆人和書童都離得遠了,無忌才道:
“我效管仲、吳起故事,出將入相,在魏國變法革新,打造能征善戰之師,致魏之中興。若能天遂人願,必複文侯之霸業,武侯之威權,執諸侯之牛耳。倘若有望在這戰國七雄之中,討滅其一,盡吞其國而為魏郡縣,待到知命之年,把酒當歌,亦足慰平生。”
龐煖聽了之後,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然後站起身道:
“信陵君此誌可嘉,請迴吧。”
見對方下了逐客令,無忌的心裏稍微有些懊惱,但更多的卻是疑惑。
自己誌在天下,這是理所當然,隻不過他的理所當然,若是告訴世人的話,世人多半會以為他瘋瘋癲癲。
無忌方才所言的“中興魏國”之誌,對很多人來說已經無法想象,不可謂不遠大。
但龐煖似乎對“中興魏國”並不感冒?這是因為他有更遠大的野心,還是說有洞察人心的睿智,看出來無忌並未將自己的誌向全然托出?
但不論龐煖是怎麽想的,無忌的第二次拜訪,也到此為止了。
在那以後,魏無忌拒絕尚韓國公主的事不知怎麽地從宮中傳了出來。再加上之前孟嚐君讓人刻意漏出的“與信陵君私會於洞香春”一事,讓魏國的權貴、尤其是宗室方麵看待無忌的眼光一下子變得複雜了。
龐煖最近一次整理有關魏無忌的情報時,已經打聽到無忌想要前往信陵經營領地。
他沒有想到的是,無忌竟然在兩次受挫後,第三次前來拜訪自己。
這一次,龐煖出乎預料地沒擺什麽架子,也沒有故作高深,而是恭恭敬敬地迎接無忌,這讓無忌很是不明覺厲。
實際上,無忌在看清了自己已經四麵楚歌,把一手好牌打爛的現狀之後,對於招攬龐煖一事,也並沒有過高的期望。
這次他過來,也沒有準備多少華麗的說辭和論辯,隻是對龐煖道:
“無忌欲往信陵,守魏國之南疆。麾下有驃騎三千,但缺一良將,先生可願教我?”
龐煖曰:“善。”
無忌再一次驚訝了,他怎麽也沒想到,龐煖竟然一口答應。
雖然答應了,但龐煖很快有提出了條件:
“我與老師有過約定,三年後將隨他前往雲夢勘探遊學,所以我做你的門客,最多三年。”
對此,無忌當然是一口答應。
龐煖的老師據說是隱士鶡冠子,那也是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對於無忌來說,能得到龐煖三年的效力,已經是大出所料的驚喜了。
當天午後,龐煖就收拾好了行禮,帶著老仆人和書童搬到了信陵君府。
無忌為得龐煖,前後三次屈尊拜訪一事,在白馥美和範雎的刻意運作之下,也很快以“三顧茅廬”的高度概括,成為信陵君愛惜人才的事跡,在之後很久的一段時間裏,被傳為佳話。
但無忌心中的疑惑,仍然遲遲未能解開。
那就是,為何龐煖一改先時的倨傲,竟然在無忌第三次拜訪之際,答應為自己效力呢?
難道就像表麵上說的那樣,被“信陵君求賢若渴之心感動”?
真相絕非如此。